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

廣州士敏土廠,大元帥行轅內。

“啪”“欺人太甚。”胡漢民在桌上重重的猛拍一掌從牙齒縫裡蹦出四個字。

“海濱兄,他真這麼說的?”說話的是胡漢民的堂兄胡毅生,他臉上還留着詫異的神情。

“嗯,他的原話是請代帥下令,讓學生軍先打三曰,三曰內我不還手。”鄒魯苦笑一下,本來他是不贊成武力平叛的,所以當胡漢民表示希望他去香港說服楊希閔時,他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在他看來,胡漢民是很有誠意的,而且許下的利益不低,只要楊希閔不叛,胡漢民可以按照他的意願改組大本營,以這樣的條件,楊希閔不但不接受還口出狂言,現在他的使命完全失敗,武力平叛已經無法迴避了。

“展堂,我說不用派人去吧,這是自取其辱。”廖仲愷冷冷的說。楊希閔叛跡初露時他就力主調東征軍回軍平叛,可是胡漢民卻左右推辭,希望能說服楊希閔,不用武力解決問題。

廖仲愷讓胡漢民更感慚愧,他心情複雜的坐在那裡,惱怒,悔恨,各種滋味交織在一起。胡毅生見胡漢民有些尷尬,便岔開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還是說說以後怎麼辦吧。”

“我還是那句話,調介石和汝爲回來平叛,徹底解決滇桂軍。”廖仲愷很生氣,東征各軍現在已經休整完畢,士氣高昂,完全能夠解決滇桂軍,徹底消除這個顆毒瘤。

“滇桂軍?同時解決,是不是可以分開解決,劉震寰與楊希閔還是有區別的。”鄒魯與劉震寰的交情不錯,特別是兩年前鄒魯主掌中山大學時,缺少經費,省政斧束手無策,還是劉震寰讓出幾路稅收,才讓鄒魯渡過難關;現在看到廖仲愷連劉震寰也要一齊平了,鄒魯便想替他求求情。

“都是一丘之貉,一齊平了。”廖仲愷堅持說,他不打算再退讓了。自從滇桂軍進駐廣州後包娼包賭、販賣鴉片,攪亂財政,廣州市民對他們早已經深惡痛決,特別是他們截收稅金,現在廣東財稅局基本就是個空架子,現在他們藉口大本營有蘇俄援助,更進一步侵吞本屬財稅局的稅款,已經到了不除不行的地步了。

胡漢民感到鄒魯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特別是自己主張的妥協方案失敗後,更不能完全採用廖仲愷的主張,否則對自己的威信是個極大的打擊。

“仲愷,我看海濱說得有道理,可以先把劉震寰放在一邊,先打掉楊希閔。”

廖仲愷有些激動的看着胡漢民,他不明白鬍漢民是怎麼了,鄒魯是個書生,只看到劉震寰對他好,沒看到劉震寰對廣州的壞,可胡漢民不應該這樣啊。

“展堂,劉震寰與楊希閔一樣壞,把他們一齊平了,廣州不是更乾淨嗎?這有什麼可猶豫的。”

“分別處理,不是減少阻力,增加勝利的把握嗎?我這樣也是爲整個大局作想。”胡漢民還是堅持。

“展堂,我不想再說什麼了,現在平定叛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能再拖了,我建議召開中央會議,由會議決定。”廖仲愷感到這樣爭論下去不會有結果,乾脆開會,他有把握在會上爭取大多數人的支持。

“好吧,我同意,明天就開。”胡漢民也感到再爭下去沒什麼意思,楊希閔還會給他們多少時間這誰也不知道,還是讓會議作決定吧。

爲了討好蔣介石,汪精衛在蔣介石督辦公署會上,甚至把總理的臨終遺言給改了,說什麼總理臨終還在念道:“黃埔、黃埔。”可在坐的早從報上了解到總理臨終說的是“和平、奮鬥、救中國。”即便如此蔣介石還是很感激汪精衛的推崇,投桃報李,他也抽出時間陪汪精衛在潮州的名勝古蹟遊覽一番,整個過程中兩人言笑晏晏,相處甚歡。

不過蔣介石對汪精衛的目的也比較清楚了,莊繼華到後就把自己對汪精衛來潮州的目的的判斷報告蔣介石了,經過兩天的觀察,蔣介石肯定了莊繼華的判斷,但他也同時確定汪精衛上去比胡漢民對自己更有利。

汪精衛與胡漢民最大的不同是,汪精衛底子更薄,胡漢民長期擔任孫中山的副手,手下已經有一幫人了,而汪精衛在辛亥國民成功之後去了法國,更有一段時間遊歷在國民黨的核心圈之外,更重要的是汪精衛從來沒有與軍隊打過交道,胡漢民有粵軍中的部分人支持,但汪精衛沒有,他上臺要想拉住軍隊,舍自己外幾乎無人能選。

晚上回到行署後,莊繼華交給他一份最新的廣州局勢通報,鑑於廣州目前的局勢,莊繼華要求設在黃埔的電臺每天都要發一份情況通報過來,以便蔣介石能及時瞭解廣州局勢變化。

“你怎麼看?”蔣介石看完情況通報後問莊繼華。

“平叛令可能很快就要下達了,我們可以作準備了。”鄧文儀成功的在士敏土廠發展了一個情報員,這個情報員的層次還不算高,只是在鄒魯回來後才知道和談失敗的消息。

莊繼華隨即拿出一份地圖,攤開放在蔣介石的面前,今天他沒有隨蔣介石出去就是留在督署擺弄這份地圖。

“校長,這是滇桂軍最新的兵力佈置圖。”

蔣介石點點頭,看着看着臉色逐漸變得有些驚訝了:“文革,你確定沒錯?這些應該都是機密情報,你怎麼弄到的?”

“楊希閔太囂張,可他沒想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象他這樣有信心,範漢傑收買了他的總司令部中的作戰參謀,很輕鬆的就拿到他的作戰部署,經過調查,完全屬實。”莊繼華想想又笑了:“校長,人家楊希閔根本不怕泄密,你還替他艹什麼心。”

蔣介石沒有理會莊繼華的玩笑,而是搖頭嘆息道:“楊希閔從雲南打到廣東,也算一時之雄了,這次他算完了。”莊繼華嘴角一撇,這算什麼英雄,一個莽撞的武夫。蔣介石擡起頭來,莊繼華忙端正面容。

“說說看,如果是你,你打算怎麼打?”

蔣介石的這話有些出乎莊繼華的意料,蔣介石以前徵詢過他的意見,不過主要是政略,少數戰略,從來沒有問過他具體戰術的東西,他也沒打算在這行作出貢獻;政略戰略這些東西,有前世的結果在那,自己再想想也就八九不離十了,用不着費很多腦筋。

現在具體戰術,莊繼華沒有想過,於是他老實的說:“學生沒想過。”蔣介石淡淡的說:“那就現在想。”

莊繼華無奈,滇桂軍的佈防他已經瞭如指掌,根本不用看地圖,他在腦海裡迅速尋找滇桂軍的防守漏洞。

楊希閔很清楚他能否成功全在於能否打敗回師的東征軍,所以他把主力趙成樑師佈置在石龍石灘一線,並在瘦狗嶺構築主陣地;對北江的譚延愷和西江的李濟深採取了收縮防禦的策略,依託觀音山實施防禦,主要由戰鬥力相對較弱的桂軍劉震寰部執行。

楊希閔的第三軍胡思舜部還停留在惠州一線,沒有及時收縮回廣州,所以他的兵力有些不足,整個部署前重後輕,廣州市內的兵力薄弱。

“這是個前重後輕的部署。老子就打你輕的地方。可是兵力從哪裡來呢?這個楊希閔怎麼和蔣介石一樣喜歡把石龍石灘瘦狗嶺當戰場呢?又是一場畢業演習,tmd。”想畢業演習,莊繼華眼中一亮,心中有了主意:

“如果是我打的話,我就以主力在石龍石灘地區吸引敵人的主力,然後出奇兵在獵德炮臺附近登陸,攻擊敵人後方石牌,如此其正面必然崩潰,然後分兵兩路,主力攻擊瘦狗嶺,另一路繞道市區攻擊觀音山。”

聽完莊繼華的話後,蔣介石心中滿意,可是口氣依然嚴厲:“出奇兵?兵力從那裡來?”

“軍校中有三期同學1300人左右,另外還有經受過東征鍛鍊的二期同學400多人,總兵力有1800左右,而且我們現在還可以以學生回校的名義向軍校調兵回去,這樣我們可以在軍校聚集三千人左右的兵力,到時這三千人就可以如一把刀插進楊希閔的心臟。”

聽完莊繼華的作戰部署,蔣介石終於忍不住笑了:“很好,文革,我看你完全可以帶一個團了。”

在士敏土廠裡舉行的大本營會議上,廖仲愷與胡漢民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他明確告訴胡漢民不要對劉震寰寄予希望,他們是一條船上的,沒有劉震寰的支持,楊希閔就算會叛亂,也不幹如此囂張;廖仲愷的主張得到譚平山爲首的[***]員的支持,對廣州的局勢,[***]廣州區委也感到擔憂,經過數次討論後決定推動國民黨進行平叛,同時在黨內進行秘密動員,隨時準備策應平叛戰鬥。

真正作出決定的是鮑羅廷,孫中山去世後鮑羅廷在大本營的地位不降反升,大本營的決議沒有他的支持就很難通過。促成鮑羅廷下決心的是加侖,加侖在經過東征之後,對原校軍現黨軍有極高的信心,他力證以黨軍的戰鬥力完全可以擊敗楊希閔的雙槍兵。

在軍事上鮑羅廷是相信加侖的判斷的,既然能打贏,那麼爲什麼還要留這麼禍患呢?所以會議決定,廖仲愷與加侖以永福艦被劫,部署攻閩的名義赴汕頭,與蔣介石許崇智商議回師廣州,平定劉楊。

(未完待續)

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五節 反擊(五)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一節 挽弓(九)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五節 友人(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十三節 無聲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九節 文革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五節 友人(三)第八節 南線(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二節 起航(二)第二節 川軍(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九節 號角(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十一節 圈套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二節 起航(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三節 聚才(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五節 雲集(二)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三節 結盟(三)第三節 狙擊(五)第八節 南線(八)第三節 巧取(四)第二節 交易(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五節 曙光(五)第一節 返川(六)第八節 九變(三)第六節 突破(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一節 黨爭(一)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五節 號角(七)第八節 九變(二)第七節 閃電(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三節 戰鼓(三)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八節 轉折(二)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六節 懲韓(一)第七十節 密商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第五節 謀功(一)第三節 會戰(十四)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三節 戰鼓(九)第九節 魅影(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一節 法幣(五)
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五節 反擊(五)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一節 挽弓(九)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五節 友人(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十三節 無聲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九節 文革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五節 友人(三)第八節 南線(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二節 起航(二)第二節 川軍(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九節 號角(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十一節 圈套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二節 起航(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三節 聚才(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五節 雲集(二)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三節 結盟(三)第三節 狙擊(五)第八節 南線(八)第三節 巧取(四)第二節 交易(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五節 曙光(五)第一節 返川(六)第八節 九變(三)第六節 突破(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一節 黨爭(一)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五節 號角(七)第八節 九變(二)第七節 閃電(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三節 戰鼓(三)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八節 轉折(二)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六節 懲韓(一)第七十節 密商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第五節 謀功(一)第三節 會戰(十四)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三節 戰鼓(九)第九節 魅影(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一節 法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