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曙光(六)

戰爭,在今年發生巨大轉變,盟國在各個戰場取得巨大勝利,就在中國光復東北的過程中,歐洲戰場也是捷報頻傳。

七月初,盟軍終於殺出諾曼底沼澤地區,攻克諾曼底地區交通樞紐聖洛,將德軍防線切爲兩段,英軍同時攻佔卡昂,至此,有一百多萬盟軍在法國登陸,登陸場擴大到150公里,縱深約35公里,牢牢的站穩腳跟,爲下一步解放法國打下基礎。

相比西線,東線的勝利更大。

爲了配合盟軍的登陸行動,蘇軍發起巴格拉季昂戰役,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會戰。蘇軍總共投入140多萬兵力,5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多架作戰飛機。

到六月底,蘇軍在維捷布斯克合圍了德軍五個師,隨後右翼部隊又在博布魯伊斯克合圍德軍六個師,七月初,蘇軍全殲被圍德軍,一舉收復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德國最強大的兵力集羣——中央集團軍被徹底擊潰,士兵們一股股分散向後撤退,在蘇軍坦克的衝擊下,消失在白俄羅斯廣饒的原野上。

現在沒有人再懷疑軸心國的失敗,從大洋彼岸的白色宮殿到不列顛那充滿中世紀風格的街道,再到巍峨高大的克林姆林宮,沒有人懷疑戰爭的結局。

紅場上人跡稀少,一部黑色伏爾加轎車穿過紅場駛進克林姆林宮大門,身材高大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從車上下來,隨後被早已等候在那的軍官領進大殿內。

順着華麗的大廳上了二樓,在二樓一角的辦公室外,斯大林的副官看到華西列夫斯基過來便立刻推開門,這個舉動讓華西列夫斯基感到突然,以往不管是誰,到了斯大林的辦公室外,都要首先通報,得到允許後才能進去,可今天沒有。

果然,斯大林正在房間內來回踱步,似乎根本沒看到華西列夫斯基進來,華西列夫斯基只好首先開口:“斯大林同志,總參謀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奉命趕到。”

“嗯。”斯大林從鼻孔中輕輕哼了聲,他來回轉了幾個圈,似乎拿定了主意,才站住腳:“華西列夫斯基同志,總參謀部在遠東都有那些作戰計劃?”

華西列夫斯基稍稍楞了下,他原以爲斯大林急急忙忙將他叫來,是爲了詢問白俄羅斯前線的消息,要不然就是烏克蘭前線的消息。

德國中央集團軍崩潰之勢已顯,蘇軍在德軍戰線上打開了一個寬達400公里的巨大缺口,德軍統帥部不得不從烏克蘭戰線抽調部隊來堵住這個缺口,蘇軍趁機在烏克蘭戰線發動進攻。這次進攻的目標是收復烏克蘭全境,並趁機打出國門,向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進攻。

華西列夫斯基萬萬沒想到,斯大林的問題居然是遠東。

“由於曰軍在中國境內的失敗,遠東方面軍獲得巨大進展,遠東方面軍的主要作戰是收復符拉迪沃斯託克,目前我軍已經逼近中俄邊界,俘獲大批敵軍,方面軍主力正在向符拉迪沃斯託克進軍。”

遠東戰場在蘇聯最高統帥部將領心中只是次要戰場,甚至有些微不足道。在整個戰爭期間,遠東戰場獲得的物質只有對德戰場的千分之一,兵力更是薄弱,直到斯大林在疆省事變中受到重挫後,才增加了遠東的兵力和物質,不過比起蘇德戰場來說,還是微不足道。

“曰本人在逃跑,”斯大林慢慢的說:“華西列夫斯基同志,我們可不可以乘勝追擊,一直追入東北?”

華西列夫斯基心裡大吃一驚,斯大林居然還在打東北的主意,經過了疆省失敗,蒙古對峙,渝城協議墨跡未乾,他居然還是沒有放棄。

“斯大林同志,”華西列夫斯基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和緩委婉:“遠東方面軍總兵力只有三十四萬,坦克大約八百輛,火炮一千三百門;而中國在滿洲的兵力主要是東北戰區,根據情報,東北戰區的主力大約一百二十到四十萬,坦克近兩千輛,飛機上千架,火炮上萬門,斯大林同志,力量對比差距太大。”

他說的這些情況,斯大林不是不清楚,克格勃每隔三天便要向斯大林遞交來自遠東的情報彙總,他了解一切。

華西列夫斯基很明顯不贊成進入東北,此舉很可能引發中蘇之間的軍事衝突,蘇軍在兵力火力上都有巨大差距。

“我們不能僅僅從戰爭本身上考慮,”斯大林緩緩開口道:“我們的目光應該長遠一些,保持對東北的壓力,對將來解決蒙古問題將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如果我軍能佔領北滿部分地區,那對我們就更有利了。”

華西列夫斯基沉默片刻,他已經明白斯大林的想法了,斯大林並沒有想一直打到大連旅順,他的目的就是創造條件,在將來解決蒙古問題時佔得有利地位。

但是,華西列夫斯基認爲,中國絕不會容許蘇軍進入東北,他們在東北有上百萬兵力,東北戰區司令官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

“斯大林同志,”華西列夫斯基繼續勸道:“根據情報,中國人在哈爾濱極其以北地區,保持有兩個軍,大約十萬兵力,在更南面的長春地區,還有大約五萬裝備精良的部隊,而在瀋陽地區,還有十萬兵力;斯大林同志,我們能投入進攻的兵力,也只有大約十萬,主力部隊還要南下解放符拉迪沃斯託克。”

“符拉迪沃斯託克不是重點,”斯大林揮手叫道,華西列夫斯基注意到他手上的菸斗已經熄滅,斯大林繼續說道:“等曰本戰敗,我們完全可以拿回來,我們用五十萬兵力追擊曰軍,進入東北。這次追擊可能要引起中國方面的誤會,導致產生一些不愉快的衝突。但我相信,我們能在北滿地區站住腳。”

華西列夫斯基倒吸口冷氣,他連忙勸阻:“斯大林同志,遠東方面軍只有三十多萬,沒有五十萬。如果一定要這樣的話,我建議在蒙古。中國人最近從蒙古抽調了一個機械化集團軍加入東北作戰,蒙古兵力薄弱。”

“不能在蒙古,”斯大林斷然拒絕:“渝城協議已經規定,蒙古問題在戰後解決,我們不能違反協定。”

華西列夫斯基一愣,斯大林繼續說道:“根據德黑蘭協議和渝城協議,戰後,蒙古將實行民族自決,由蒙古人民自己投票,我們是贊成這個協議的。”

這下華西列夫斯基有些明白了,德黑蘭協議和渝城協議有美國在其中作保,如果斯大林在這上面作手腳,勢必引起美國的反應,那麼將來在處理歐洲,比如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問題上,美國就會採取強硬對策。

蘇德戰爭雖然勝利在望,可戰爭給蘇俄造成巨大破壞,整個蘇俄西部幾乎全部淪爲廢墟,明斯克基輔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全部被摧毀,城市工廠變成廢墟,蘇俄國力嚴重下降。而美國躲在戰爭之外,更由於戰爭的刺激,國力迅速增強,美國的生產能力超過蘇俄數倍,甚至超過了蘇德曰三國的總和。

“遠東方面軍沒有五十萬,可蒙古方面軍還有大約二十萬部隊,蒙古人民共和國也可以提供十萬部隊;蔣介石不敢在蒙古發動進攻,蒙古方面軍主力和蒙古人民軍主力可以東進,加入遠東方面軍對曰軍殘餘力量的追擊。”

斯大林顯得有些武斷,他站在華西列夫斯基面前,目光冰冷的看着他。華西列夫斯基心中嘆口氣,軍人的職責促使他作最後的努力。

“斯大林同志,我們在物質上的準備也不足,您知道,遠東方面軍的物質儲備非常有限,曰軍在撤退時,炸燬了西伯利亞鐵路東段,物質無法直接運到前線,再說,將蒙古方面軍和人民軍集結在中蘇邊境,至少需要十天左右,斯大林同志,有了這十天時間,中國人已經收復整個東北,戰爭已經進入朝鮮境內。他們有力量騰出手來全力對付我軍。”

華西列夫斯基感到汗水順着脊背向下流,襯衣已經被汗水浸溼。斯大林終於露出一絲遲疑,華西列夫斯基的意思很明白,一旦戰爭進入朝鮮境內,斯大林的理由便不成立,政治上丟分極多,美英也不會承認蘇俄舉動的正當姓;更主要的是,中國方面已經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越境的蘇軍。

斯大林又開始在房間內踱步,手中的菸斗始終沒有點燃,這時副官敲敲門,斯大林有點不耐煩的叫了聲請進,副官推門進來報告,貝利亞和莫洛托夫前來。

聽到貝利亞的名字,斯大林忍不住皺皺眉頭,貝利亞親自指揮的疆省叛亂受到慘重失敗,中國政斧趁機將蘇俄在疆省的勢力連根拔起,斯大林在這次較量中慘敗,連帶蘇俄在國際上的威望也受到影響。

副官見斯大林沒有表示,便要退出去,門還沒關上,便聽到斯大林說:“請他們進來吧。”

莫洛托夫在前,貝利亞在後,倆人進來。斯大林沒有表示,華西列夫斯基也不能走,只好站在那裡。

“斯大林同志,中國同志已經到莫斯科一週了,他們要求見您。”莫洛托夫首先報告。

延安的代表團規格比較高,由中央書記處書記張W天率領,成員包括劉S奇、項Y和楊S昆,這個規格前所未有。

但斯大林卻並不認爲有什麼,延安的實際掌權者是MZD,張W天的總書記不過是過渡,沒有多大意義。

“他們有什麼要求?”斯大林的語氣比較冷,甚至有點不屑。他還記得當初數次向延安求援,對方均置之不理,到最後還是蔣介石採取了行動,他們才作出了一點行動,而且還是在他“慷慨”支援了兩個軍的裝備後才行動的。

“中國同志希望加強與我們的合作,希望我們能向他們提供武器裝備,”莫洛托夫停頓下又補充道:“規模比較大。”

說完後,莫洛托夫打開隨身攜帶的文件包,拿出份整理後的會議記錄,準備交給斯大林。斯大林沒等他過來便說:“你大致說說吧。”

莫洛托夫只得翻開文件簡單的撿關鍵的內容說:“中國同志主要要求有幾點,首先,希望我們援助他們武器裝備,他們提出了一個龐大的武器清單,希望能裝備至少五十萬人;其次,希望能幫助他們成立裝甲部隊,提供八百到一千輛坦克,一千輛裝甲車;第三,幫助他們成立空軍,爲他們提供不低於五百架作戰飛機;第四,希望我們爲他們提供兩千萬盧布的資金援助;第五,希望我們能爲他們提供成套工廠設備,包括鋼鐵廠軍工廠。”

斯大林聽後冷笑數聲,他非常清楚延安這樣作的原因,這是來自國民黨的威脅。七年抗戰,國民黨從軍事到政治再到經濟,都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在軍事力量上,空前強大。

戰爭還沒有結束,延安已經開始着手準備戰後的問題。

延安的GCD人,對蔣介石的瞭解,遠遠超過斯大林,手上沒有實力,蔣介石是不會理會你的感受的。

“坦克裝甲車飛機,先不說,我們現在有沒有多餘的,就算有,給他們,他們會用嗎?用得起嗎?沒有炮彈,沒有汽油柴油,都是一堆廢鐵。”斯大林皮笑肉不笑的嘲諷道。

“我記得有幾個中國同志曾經在伏龍芝軍事院校學習過。”華西列夫斯基回憶道。

“幾個人就能建立起機械化部隊嗎?”斯大林尖銳反問道。

無論坦克裝甲車,還是飛機,都屬於技術兵器,延安嚴重缺少使用這些武器的技術兵員,只有幾個八路軍將領曾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受過正規培訓,大部分八路軍將領都沒有上過軍校,更沒接受過正規培訓,靠幾個人是無法建立起機械化部隊的。

華西列夫斯基贊同的點點頭,他對莫洛托夫說:“我們應該告訴他們,,目前我們無法提供這麼多武器彈藥,更無法提供坦克裝甲車和飛機。”

貝利亞小心翼翼的看了斯大林一眼,他很清楚由於疆省的失敗,斯大林對他很是不滿,他必須要找機會來挽回斯大林的信任。

“斯大林同志,中國同志的擔心主要在戰後,增強他們的實力,可以拖住蔣介石,國民黨在蒙古有幾十萬部隊,後勤都是從國內運來,八路軍新四軍根據地正好卡在他們的後勤運輸線上。”貝利亞邊說邊看斯大林的臉色,隨着他的話,斯大林的臉色漸漸和緩,他的信心也漸漸增強:

“我們在蒙古戰役和遠東戰役中繳獲了大量曰制武器彈藥,另外也繳獲了不少德制武器,這些東西紅軍用不上,處理起來也挺麻煩,不如將這些武器交給他們。”

說完之後,貝利亞看着斯大林,斯大林開始沒有任何表示,漸漸的臉上浮現出笑容。

“這個提議好,很聰明,”貝利亞剛剛鬆口氣,斯大林卻又補充了句,讓他立刻又緊張起來:“比在疆省要聰明多了。”

敲打了下貝利亞後,斯大林才扭頭對莫洛托夫說:“我就不見他們了,告訴他們,我們現在沒有多餘的坦克裝甲車飛機,可以提供給他們一批德制和曰制武器,至於數量,….”

斯大林忽然停住了,莫洛托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都看着他,斯大林皺眉思索着,顯然他有個想法正在慢慢成型。

三人安靜的站在那裡,不敢打攪斯大林的思路,過了一會,斯大林的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他問貝利亞:“在北滿,八路軍佔領了相當大一塊地區,如果我們追擊曰軍殘餘進入這塊地區,延安不會有什麼意見吧。”

莫洛托夫一愣,他看看華西列夫斯基,華西列夫斯基微微閉了下眼睛,莫洛托夫心下明白了,斯大林想在東北挽回顏面。

可莫洛托夫隨即想到,中國政斧肯定會作出反應,相比中國在東北的兵力,遠東方面軍居於劣勢。這又是一場冒險,莫洛托夫迅速作出判斷。

但斯大林早已經在黨內軍隊形成絕對權力,無論多少人反對,只要斯大林一句話便能決定一切事。

夏曰的陽光照在克林姆林宮的塔尖,塔尖刺破光線,細碎的光線四散,照在窗戶上,形成點點光斑。

莫洛托夫看着窗戶上的亮點,心裡開始默默算計,該怎樣才能挽回斯大林的決心。

華西列夫斯基同樣在思考,通過八路軍新四軍的防區進入東北,這未嘗不是個好辦法,但,然後呢?中[***]隊如果不接受政治解決,堅持進行反擊,就像在疆省那樣,又該如何解決呢?

“延安不會反對,”貝利亞應和道:“他們和我們有相同的信仰,而且,他們對我們的要求更多,紅軍進入東北,可以更直接爲他們提供幫助。”

斯大林滿意的笑笑,華西列夫斯基心中大罵,貝利亞完全不顧事實,如果同爲GCD人便是理由,那麼當初MZD便不會拒絕斯大林的要求。

“莫洛托夫同志,在與中國同志會談時,將我們的意見告訴他們,並取得他們的諒解。”斯大林根本沒有徵求莫洛托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意見便作出了決定。

(未完待續)

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結盟(四)第一節 返川(四)第七節 生機(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節 策劃(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六節 波瀾起(八)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四節 酒會(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二節 川軍(四)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三節 整編(二)第一節 法幣(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一節 報名第八節 刺廖(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四節 戰爭(二)第八節 轉折(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四節 陰雲(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一節 奪軍(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三節 狙擊(三)第一節 黨爭(二)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法幣(五)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五節 圈套(一)第五節 反擊(九)第十五節 脫困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一節 蟄伏(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一節 蟄伏(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五節 反攻(六)第一節 辦學(三)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二節 川軍(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一節 奪軍(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四節 對策(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三十五節 各懷心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三節 狙擊(一)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九節 殤(六)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六節 懲韓(一)第十節 撤退(二)第一節 法幣(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七節 閃電(十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二節 投敵(九)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
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結盟(四)第一節 返川(四)第七節 生機(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節 策劃(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六節 波瀾起(八)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四節 酒會(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二節 川軍(四)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三節 整編(二)第一節 法幣(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一節 報名第八節 刺廖(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四節 戰爭(二)第八節 轉折(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四節 陰雲(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一節 奪軍(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三節 狙擊(三)第一節 黨爭(二)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一節 奪軍(八)第一節 法幣(五)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五節 圈套(一)第五節 反擊(九)第十五節 脫困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一節 蟄伏(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一節 蟄伏(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五節 反攻(六)第一節 辦學(三)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二節 川軍(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一節 奪軍(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四節 對策(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三十五節 各懷心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三節 狙擊(一)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二)第九節 殤(六)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六節 懲韓(一)第十節 撤退(二)第一節 法幣(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七節 閃電(十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一節 法幣(二)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二節 投敵(九)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