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奪軍(十四)

“文革,工會和農會一直都是[***]在幹,我們沒什麼經驗,爭得過他們嗎?”賀衷寒感到有些爲難。

“爭不爭得過另說,不去爭怎麼…。”莊繼華說到這裡,“一肚子壞水。”陳賡的話吐納起來蹦進腦子裡,突然之間他想明白了,蔣介石這是逼他與[***]對抗,什麼情報科長孫學會負責,都是一個目的,讓他走上前臺,與[***]公開對抗。

“蔣校長呀蔣校長,你這想法不可謂不毒呀。”明白歸明白,可具體怎麼辦,這計劃還沒想明白。

“君山,你們和青軍會的協調會還開嗎?”莊繼華問。

“回廣州後就沒開過。”賀衷寒嘆息一聲說:“不過據我所知,軍校裡我們的人與青軍會的關係緊張,兩方見面不是吵就是打。難辦呀。”

“唉,這些人怎麼啦?吵架打架,這事潑婦、地痞乾的事,有哪些精力,不如搞點社會調查。”莊繼華鬱悶的說。言者無意,聞者有心,賀衷寒立刻表示了興趣。

“社會調查?好主意,讓他們去作,可以由學會出面組織,到北江、西江、佛山等地去調查農村,工廠。”賀衷寒越說越興奮:“每個人都寫調查報告,在《革命青年》上發表。”

“《革命青年》上發表?”莊繼華有些疑惑,《革命青年》是孫文學會的機關刊物不假,可是他是一份針對軍隊的刊物,而且是手工印刷,每期不過過百多份,就這軍校總務還在叫太多,這要搞到社會上去…。

賀衷寒也立刻感到不妥,皺眉想了會說:“要不這樣,我們找《民國曰報》,讓他們幫我們印,我們出部分錢。”

“不好,”莊繼華搖頭:“最好是自己有一家印刷廠,免得受制於人。”

賀衷寒明白的點點頭:“說的對,宣傳部對《民國曰報》的控制比以前嚴格多了,現在的周佛海就是原來的[***],據說還要來個[***],還是我的老鄉,在湖南很有名的,叫毛…ZE東。”

莊繼華一聽就明白老毛要來了,不過他不明白,老毛是搞農民運動的高手,怎麼到宣傳部來了,想想也沒抓住頭緒,只好接着賀衷寒的話說:

“倒不是擔心宣傳部,別人有別人的事,主要是我們自己有的話,有些時候出個增刊什麼的,方便。”

賀衷寒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可是沒錢,想買也買不起呀。

“這樣吧,先讓人打聽一下,看看需要多少錢,其他的以後再說。君山,你把我們討論的東西整理一下,然後召集大家開會。”隨後擡手做個擴胸,邊動邊說:“這兩天真把我累死了,這川軍的事,情報科的工作部署,這些都還沒ok,校長又把這檔子事交下來,唉,什麼時候才能睡到自然醒,那可是人生最大享受呀。”

賀衷寒略一轉念就明白了,他笑道:“最高享受,你這要求也太低了。”

“這棵不是低了,而是搞了。”莊繼華正色的說:“你想想,能睡到自然醒的人,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第一不愁明天的生活,第二不愁後天的生活,第三不愁大後天的生活,第四,不愁大大後天的生活。”

說着莊繼華與賀衷寒哈哈大笑。

喻培棣回到珠江大酒店時,熊克武他們已經回來了,從他們的臉上喻培棣就知道今天又是沒有結果的一天。

熊克武他們見他回來,也都上前安慰幾句,隨後幾人就在客廳裡閒聊,沒幾句話題就扯到防區上了。

“錦公,他們究竟什麼啥子意思嘛?既不拒絕又不答應,你要翻臉他還很熱情,搞得老子不曉得郎個辦。”餘際唐鬱悶的說。

“我看乾脆把弟兄們拉走得了,狗曰的瓜娃子狗眼看人低。”張衝想起這些天的情形,便有些憤憤不平。

喻培棣看看倆人不由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原來都是斯文人,十來年軍旅下來,就變得粗話滿口了。

熊克武嘆息一聲說到:“能到哪裡去?有地方去,我們來這裡作啥?看這些人的臉色?”

要說最不是滋味的是就算他了,當年他當四川督軍,黨內就連孫中山都要讓他三分,汪精衛、胡漢民誰不得恭恭敬敬的,至於廖仲愷、許崇智、蔣介石這些晚輩,連話都說不上。特別是那個蔣介石,當年200大洋就把他打法出川了,現在也人五人六的在他面前擺譜。唉,世道變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熊克武這些天算是看明白了,可是爲了給部隊找條出路,他也不得不低頭。

“錦公,我今天到得到個消息。”喻培棣看看四周,見沒有外人,便把從莊繼華那裡得來的消息告訴衆人。熊克武聽完後想想便問:“這消息是從哪來的?”

“莊文革,就是那個到連山迎接我們的大本營代表。”喻培棣說。

“他一個小少校能郎個曉得愣個多?格老子的是不是騙老子的喲。”張衝有些不信。

“對頭,你郎個遇到他的?”餘際唐也問。

於是喻培棣又把倆人巧遇的情形說給大家,並說出自己的判斷:“我認爲他是有意找我的,不過我認爲他的消息可能是真的目的是探探我們的底,也可能是順便透露些消息給我們,讓我們不要太急。”

“恐怕還有一個可能,”熊克武一臉嚴肅,語氣冰冷的說:“那就是軍隊整編第一刀就砍在川軍身上。”

莊繼華的話能騙過喻培棣,卻沒有瞞過熊克武這樣的老油子,喻培棣就恍然大悟,難怪莊繼華今天陪了他這麼久,目的就是想知道如果整編川軍,他們高層將領的態度。

熊克武的話讓客廳裡所有人都沉默了,整編軍隊意味着什麼,他們都知道。

“他一個小小的少校,能知道這麼多?”張衝還是不信。

“人家這是扮豬吃虎,當初他來連山,我們都沒把他放在眼裡,可人家在那個時候就把咱們上上下下摸了個一清二楚,咱們還都矇在鼓裡。恐怕那個時候他們就有意識要整編川軍,這個莊文革不簡單呀。”熊克武嘆息的說。

“這就應了那句老話,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後浪推前浪。我們老了。”喻培棣心頭涌出一些無名的傷感。

“你還不到四十歲就老了!”熊克武淡淡一笑:“既然知道了,我們就可以好好合計合計,看看該怎麼整編。”

文德樓,工作一整天的陳延年還在辦公室裡看文件,這份文件剛送來不久,他濃密的眉頭緊緊地皺着。周主任在一邊的沙發上坐着悠閒的喝着茶,他知道那份文件上寫了些什麼,因爲這份文件本就是他帶來的。

“EN來,你對這份文件怎麼看?”陳延年看完後問道。

“是非常有遠見和魄力的計劃,國民黨如果真能按照這個計劃進行改革,國民黨必然強大起來。”周主任好整以暇的說。

“嗯,你說說看。”陳延年感到有些有趣了。

“拖延五卅解決時間,由國民黨接管談判。我以爲他們是可以辦到的;國民黨對上海工商界有較強的影響力,虞洽卿與蔣介石和張靜江的關係極爲密切。這個計劃更高明的地方在於他所有目的都是對內的,以外製內,讓運動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廣泛的政治壓力,以這種壓力逼軍隊將領讓步,以達到和平整頓軍隊和財政的目的。這個拖延,一箭數雕,真是難爲他想得出來。”周主任平靜的說出的自己的觀點。

“是呀,真是難爲他了,這個計劃是誰擬定的?”陳延年的語氣中飽含一絲惋惜。

“莊繼華。”

“莊繼華?”陳延年感到這個名字有些熟悉,可就是想不起在那裡聽到過。

“就是那個改之,黃埔一期,寫《國民革命和國民政斧》的那個。”周主任提醒他說。

“是他!”陳延年想起來了,隨後又有些可惜的說:“人才難得呀,可惜國民黨是不會執行這個計劃的。”

“對,五卅運動的發展已經讓他們有些害怕了,否則上海工商界也不會提出什麼十三條了。不過我認爲整軍和整頓財政,他們還是要做的,不過沒有了五卅的助力,效果沒這麼好。”周主任說。

陳延年苦笑一下:“世事難料呀,EN來,你不知道中夏同志、楊殷同志,他們去香港發動大罷工了,昨天來信說,發展順利,這幾天就要發動了,到時候廣東面臨的威脅恐怕更大,更直接。”

周主任聞言不由愣了下,他沒想到,上海的五卅事件正在逐步平息,香港又要起來了,這下計劃中的外部威脅就更強了。

“國民黨沒有這份魄力,特別是接管海關,雖然莊繼華在計劃中說明英國人的威脅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但國民黨還是不敢的。”

陳延年點點頭,算是承認周主任說得有道理,然後又問:“你對他所說的改革黨務怎麼看?”

“行不通,從這個計劃中可以看出,莊文革對老牌國民黨人很是失望,所以他寄希望於發展青年入黨,然後用青年來逐步代替老人,可是那些老人幹嗎?失去權力和地位,那些人不拼死相爭纔怪。退一步說,就算青年入黨了,可是整個國民黨傳統上就沒做過工人和農民運動,因此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工人農民打交道。而且國民黨畢竟是個資產階級政黨,他的主要成員不是地主就是城市裡的中小資本家,搞工人運動或農民運動,豈不是要損害他們自身的利益,到時候恐怕他們自己黨內就有人起來反對。說實話我還真希望他們這樣幹,真這樣幹,則必然是由左派出面執行,那麼左派的實力就會大增,這對我黨也是有好處的。所以這一條反而是最不用擔心的。”周主任用結論姓的口氣說道。

“嗯,這一點我們看法相同。”陳延年點頭稱是,沉默的思考片刻後,他用緩慢的語氣問:“這個莊繼華的很多觀點與我黨相近,你看能不能把他發展過來?”

(未完待續)

第二節 策劃(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三)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三節 戰鼓(八)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八節 九變(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六節 懲韓(一)第一節 霧(二)第三節 狙擊(六)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節 會戰(五)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三節 魅影(七)第八節 天火(二)第五節 圈套(三)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二節 重建(二)第三節 結盟(二)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二節 川軍(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二節 起航(六)第二節 川軍(九)第二節 川軍(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六節 波瀾起(二)第十四節 圍殲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陰謀(九)第十節 虎嘯(九)第十一節 酒話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十三節 試探第十五節 教導第三節 暗戰(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一節 奪軍(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九節 魅影(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一節 黨爭(一)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五節 反攻(一)第五節 反擊(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九節 轉機(二)第十三節 無聲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四節 戰爭(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五節 積聚(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五節 海關(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三節 戰鼓(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十節 撤退(三)第一節 奪軍(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三節 會戰(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前哨戰(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
第二節 策劃(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三)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三節 戰鼓(八)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八節 九變(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六節 懲韓(一)第一節 霧(二)第三節 狙擊(六)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節 會戰(五)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三節 魅影(七)第八節 天火(二)第五節 圈套(三)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二節 重建(二)第三節 結盟(二)第三十一節 請戰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二節 川軍(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二節 起航(六)第二節 川軍(九)第二節 川軍(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六節 波瀾起(二)第十四節 圍殲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陰謀(九)第十節 虎嘯(九)第十一節 酒話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十三節 試探第十五節 教導第三節 暗戰(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一節 奪軍(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九節 魅影(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一節 黨爭(一)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五節 反攻(一)第五節 反擊(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九節 轉機(二)第十三節 無聲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四節 戰爭(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五節 積聚(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五節 海關(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三節 戰鼓(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十節 撤退(三)第一節 奪軍(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三節 會戰(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前哨戰(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