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

會議結束後,蔣介石把莊繼華留下,讓他上了自己的車,很明顯,蔣介石的護衛增加了,原來只有兩部車的護衛,現在增加到五部。汽車緩緩使出軍政部大門,窗簾拉得死死的,外面根本看不到車內的情形。

“文革,守住南京,你有多少把握?”車隊走出很長一段距離後蔣介石才緩緩開口,很顯然,他現在的神情比在會上要真實得多,他也同樣疑慮重重。

“白健生的他們的顧慮是有道理的,”莊繼華斟酌着說:“經過淞滬戰事,部隊元氣大傷,我還不知道部隊的確實情況,現在能依靠的只有四十九集團軍的四個師,兵力不夠,必須讓部分部隊先退下來,在南京城內整補。外邊的援軍能指望的只有光亭下轄的兩個軍,可他們離得有點遠。我的想法是在南京打上半個月到一個月,如果那時候光亭他們還不能趕到,那麼就從南京撤退。”

蔣介石聽後沒吭聲,他也爲難,中央軍精銳大部分在淞滬戰場,整編的三十萬德械師有二十萬在淞滬戰場,如果這些部隊全部被消滅,那對他意味着什麼,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現在和談,能讓曰本人停止進攻嗎?”

莊繼華輕輕嘆口氣,蔣介石的心思很明顯,想用談判拖延時間,可他沒有直接說曰本人會不會停戰,而只談談判條件的問題:“我估計曰本會提要價,就算是換我,我也會,城下之盟不會如此便宜。”

“可陶德曼傳來的消息確實如此,難道曰本一點也不顧及國際影響?”蔣介石有些不相信,這不是中曰之間直接談判,是通過第三國的,如果曰本採取欺騙手段,受騙的不但有中國,也包括納粹德國,更會嚴重影響曰本的國際聲譽。

“曰本沒有什麼信譽,這方面的教訓實在太多。”要不是談話的是蔣介石,莊繼華的言語要刻薄很多,不過他心裡很不以爲然。

“校長,現在與曰本人和談在政治上失分狠多,會成爲別人攻擊的靶子,比如[***]和鄧主任,國內政治氣候不允許和談。”

“這你不知道,還是有人想談的,那個低調俱樂部不就有人公開宣稱,戰必亡,中國最多隻能打三個月。”蔣介石的語氣有一絲波動,張羣曾經給說過十四個字,“戰必敗,和必亂,戰而後和,和而後安”,莊繼華態度有和必亂,但他卻不相信戰會敗。

“這些人是別有用心,要不然就是鼠目寸光。”戰爭爆發後,國內風起雲涌的抗戰呼聲中也夾雜着一些不同聲音,汪精衛、陳公博、孔祥熙等人組織了個非正式俱樂部,其中成員很廣泛,包括蔣介石的親信陳立夫、陳布雷、熊式輝、著名學者胡適等人,他們自詡爲清醒者,以示與全國高漲的抗曰情緒不同。

莊繼華不想評論這些人,對抗戰前途,他已經講過多次,同樣的話說多了就如白開水般無味,蔣介石應該記得以前講過的那些東西。

蔣介石感到莊繼華的蔑視,他心裡有些吃味,他原以爲二十萬完全德械裝備的部隊應該可以把曰軍趕下海,沒想到部隊打得七零八落,最後還是失敗,這讓他有些彷徨了,難道真的戰必敗嗎?

蔣介石思考着戰和的利弊,莊繼華卻開始思考如何組織南京防禦和疏散市民了,前線的部隊必須先撤部分下來進行整補,讓那些部隊撤下來呢?

倆人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路默默無語,不知不覺中轎車停下來了,莊繼華下車之後才發現,這已經是南京城外了,轎車停在一棟小樓外,這棟小樓比起憩廬更小,周圍爲蒼翠的樹木掩映,很是隱秘。

蔣介石和宋美齡在戰事爆發後就遷居這棟小樓,憩廬的目標太大,很容易遭到襲擊。莊繼華隨蔣介石進屋,陳布雷迎了上來。

“委員長,陶德曼大使已經向這裡來了。”

莊繼華這才明白蔣介石找他來是爲了見見陶德曼,可他不知道爲何要他來見陶德曼?蔣介石很快給他答案了。

“文革,德國雖然在中間調解,可他們的態度遊移不定,你能否用私人關係說服希特勒和戈林,讓他們給曰本人施加更大的壓力。”

“信,我可以寫,但我不敢保證有什麼效果。”莊繼華苦笑下,蔣介石怎麼有點病急亂投醫了,國家利益豈能靠私人關係調解。

蔣介石點點頭,這個本來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莊繼華很快就寫好信交給蔣介石,蔣介石接過來一看全是德文的,莊繼華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莽撞,連忙接過來,把信用中文唸了一遍。

蔣介石聽後很滿意,莊繼華這封信沒有兜圈子,十分坦誠的承認中國目前的困境,請求德國干涉,向曰本方面施加更大的壓力,逼曰本從中國撤軍,同時請德國加大對華武器出口,特別是飛機,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在困難時刻提供幫助的朋友。

信寫好了,蔣介石卻沒讓莊繼華走,而是有詢問起四川的情況,特別是劉湘,莊繼華告訴他,劉湘的病是真的,親眼看見他吐血,組建集團軍的工作劉湘交給了唐式遵,如果不出意外,唐式遵將成爲新集團軍司令。

隨後蔣介石又問起滇西公路,莊繼華也一一詳細說明。滇西公路已經全線貫通,目前的問題在英國方面,他們對緬甸境內的道路修繕不夠積極,李安定正在設法與英國人交涉。

“西南將是我們的大後方,也是我們長期抗戰的基地,這些年辛苦你了。”聽到莊繼華的講述,蔣介石十分滿意。

“校長,安定同學這次修繕滇緬公路,功勞巨大,是不是給以表彰。”莊繼華趁機爲李安定求功。

李安定自從被髮配到西南以後,遠離中央,一心埋頭做事,這些年先是攀枝花,後是滇西,全是最苦最窮的地方,從不問南京的事,好像與他無關似的。

“安定在你那裡幹得不錯,上次在會理就打得很好。”蔣介石心中有數,莊繼華這是替李安定求情,當初他組織小團體,與李濟深有瓜葛,犯了大忌,自己差點槍斃他,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沒見他與李濟深或者鄧演達有什麼聯繫,看來當初是有點冤枉他了。

“應該表彰,滇緬公路將是我們唯一通向外界的公路,這分功勞不小。”陳布雷在旁邊幫腔了,他看出蔣介石心意已動,自己也樂得做個人情。

“授予一枚雲麾勳章,以表彰他在滇緬公路建設中作出的奉獻。”蔣介石手一揮就送出一枚勳章。

莊繼華心中苦笑,他的目的可不是爲李安定要一枚勳章,而是想提升李安定,讓他重新回到政治舞臺中心,以爲自己的臂助,可蔣介石這一手讓他無話可說了。

如果說八月時陶德曼的調解只是試探的話,那麼現在的調節卻是希特勒授意的。希特勒權衡利弊,感到不管支持誰都不符合德國利益,中曰兩國同爲德國盟友,現在兩個盟友打起來了,他只有作和事佬。十月希特勒終於決定對中曰戰爭進行調解。爲此駐曰大使狄克遜和駐華大使陶德曼充當起中間人角色。

當狄克遜傳來曰本沒有改變議和條件時,陶德曼都感到意外,他反覆詢問狄克遜,在得到肯定答覆後,陶德曼十分興奮,他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蔣介石在目前的情況下很可能接受這些條件。

當陶德曼心情愉快的走進室內時,有些意外的看到莊繼華,對這位將軍他早有所聞,也清楚他與納粹黨高層的交往,兩任顧問團團長塞克特和法肯豪森對他也推崇有加,他也早就想見見這位將軍了,只是一直沒機會,今天在這種環境下總算見面了。

不過陶德曼現在也沒機會了解莊繼華,蔣介石待他一坐下直接奔主題。

“大使先生,曰本方面的條件真的沒變?”蔣介石開口就問。

“狄克遜大使傳來的消息是這樣的,”陶德曼鄭重其事的說,他今天穿了身灰色西裝,全身上下收拾得一絲不苟,連頭髮絲都沒亂。

“如果是這樣,我們同意以這七條爲基礎進行談判,不過我們要求在談判期間,應該首先停止軍事行動。”蔣介石說到。

“我一定把這個要求傳達給曰本方面。”陶德曼點點頭:“我充分理解貴國的困難。不過委員長閣下,談判地點打算設在那裡?”

“上…。”蔣介石的剛要說上海,莊繼華就搶在他前面說:“香港,我們可以在香港談判。”

蔣介石有些惱怒的瞪了莊繼華一眼,莊繼華卻毫不在意的補充道:“由於淞滬戰事,上海現在十分混亂,倒不如去香港,那裡更安全。”

蔣介石這下明白了,莊繼華是擔心在上海泄密,和談只能秘密進行,否則他蔣介石恐怕還沒談出結果,國內就鬧翻天了。

陶德曼盯着蔣介石,蔣介石微微點頭:“好,就在香港。”

“除了曰本的七條外,貴國有沒有什麼條件?”陶德曼問。

“大使先生,我們希望能恢復盧溝橋事變之前的狀態,”蔣介石慢慢的說:“不損壞我國主權,不賠款,這是我們的底線。大使先生,您可以把這兩條轉告近衛首相,如果他們同意,我們就可以開始談判了。”

“我明白。”

當陶德曼走出屋子時,他感到十分愉快,有些陰鬱的天空也變得明亮多了,中曰戰爭看來要在自己手中結束了。

“大使先生。”

陶德曼回頭看卻是莊繼華在叫他。

“大使先生,請給曰本人帶句話,現在我們的條件是恢復到盧溝橋事變之前的狀態;明年我們的條件是曰軍退出長城;三年以後,我們的條件是曰軍退出包括東三省、臺灣在內的所有中國領土以及朝鮮;五年以後,我們的條件只有一個,無條件投降!”

(未完待續)

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五節 “異心”(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五節 反擊(八)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二節 初戰(八)第五節 曙光(七)第八節 日薄(六)第四節 對策(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二節 起航(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十節 撤退(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三節 結盟(六)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五節 積聚(二)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九節 號角(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二節 起航(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四節 酒會(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六節 懲韓(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七節 生機(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五節 號角(七)第十節 餘波(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三節 魅影(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三節 會戰(四)第三節 巧取(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十節 餘波(二)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九節 文革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八節 轉折(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節 考試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一節 挽弓(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一節 法幣(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三節 議戰(一)第五節 盟國(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節 牛人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五節 積聚(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
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五節 “異心”(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五節 反擊(八)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二節 初戰(八)第五節 曙光(七)第八節 日薄(六)第四節 對策(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二節 起航(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十節 撤退(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三節 結盟(六)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五節 積聚(二)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九節 號角(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二節 起航(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四節 酒會(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六節 懲韓(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七節 生機(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五節 號角(七)第十節 餘波(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三節 魅影(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三節 會戰(四)第三節 巧取(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十節 餘波(二)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九節 文革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八節 轉折(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節 考試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一節 挽弓(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一節 法幣(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三節 議戰(一)第五節 盟國(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節 牛人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五節 積聚(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