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優劣

郭時風從不依靠“忠誠”二字贏得主公的信賴,每次見風使舵,他都要提供無可替代的消息,令對方不得不留下他。

對吳王,他帶來的消息不止一條。

“郭先生來得真早。”徐礎笑道,看看屋外的黑夜,改口道:“應該是說真晚。”

夜過已半,徐礎睡得晚,因此才能立刻接見使者。

郭時風拱手客套,等衛兵退出房間,他說:“我剛從蜀王那邊來。”

徐礎沒吱聲。

“我從北門去見蜀王,出城繞行至西門來見吳王。”徐礎補充道。

“想不到是他。”徐礎喃喃道,明白郭時風話中之意。

第一條消息就擊中要害,郭時風很滿意,臉上卻毫無興奮之意,關切地問:“吳王從沒懷疑過他?”

“我懷疑過所有人,包括蜀王,但他不在最受懷疑者之列。想想也是,他本無意造反,也不願意冒險。我曾建議他去益州暫避風頭,想試此人野心如何,他立刻同意,還爲自己挑選了蜀王的名頭。從那以後,他就一直試圖離開東都這塊險地——這回也是如此?”

郭時風點點頭,“他願意去掉王號,只求益州官職,甚至不是牧守,能領益州一郡他就很滿足了。”

徐礎笑了一聲,“有人野心太大,有人野心太小。”

“總之跟不上吳王。”郭時風加上一句。

“我沒落入官兵的陷阱,他豈不是很失望?”

“嗯,失望,所以想盡一切辦法還要挑起事端。”

“我與官兵勢不兩立,還需要他挑起事端?”

“大將軍很想和解。大將軍說了,他會在營中挑起一次譁變,殺死湘東王,再以報仇爲名,殺死王鐵眉,派樓驍騎以護喪爲名,奪取鄴城。吳王若願重回樓家,大將軍很高興,越早越好。若不願意,大將軍也不會繼續圍攻東都,很快就會退兵去往鄴城,雙方各退一步,井水不犯河水。”

“洛兵願意跟他去冀州嗎?”

“所以大將軍纔要向吳王示好,雖然他沒明說,但是我猜他願意用被俘的吳兵換取城內的洛兵家眷,如果吳王堅持不換,他也會釋放吳兵,不爲別的,至少能讓手下將士安心跟他離開。”

徐礎露出笑容,他也是這麼想的,郭時風將話都說出來了。

“大將軍比我更需要儘快罷兵。”

“正是,無論怎樣掩飾,大將軍的用意都是找一塊立足之地,以穩定將士之心。”

“蜀王打算如何挑起事端?”

這是最爲重要的消息,郭時風沒有立刻透露,笑問道:“吳王還沒給我答案呢?大將軍急於罷兵,前去奪取鄴城,吳王是真心同意,還是假意應允,再來一次突襲?”

徐礎輕嘆一聲,“計謀不能一用再用,如今我說真話都難以取信於人,何況假話?連費昞都要玩弄詭計的時候,說明這種事已經到頭了。”

“費昞費大人?吳王想必是有誤解,別人我不知道,費大人難得地心懷坦蕩,寧死也不願背後害人。無用,但是可敬。”

“前些天他與你一同進城,透露湘東、濟北二王動向,不是爲了迷惑我?我就是因爲信了他的話,以爲大將軍離得尚遠,纔要發起決戰。”

“實不相瞞,我當時的確奉命來引誘吳王儘快出兵,費大人沒有,帶他同來,只爲陪襯,誰料到他將我的話都給說了。”

“他不知道大將軍與湘東王已經到來?”

郭時風搖頭,“費大人空有一個官名,不管軍務,身邊也沒有親信通風報信,大將軍那邊封鎖消息,他一無所知。太后被送出城後,只信任費大人,召他爲護衛之官,他現在對雜務更是不聞不問。”

徐礎有些意外,自嘲道:“我的疑心病重,快要懷疑到自己頭上啦。”

“疑心寧重勿輕,吳王有此心,方能壓過羣雄。”郭時風深揖。

徐礎看出來了,郭時風正努力討好他,與此前不同,這一次的真心至少有六七分。

徐礎當然不會輕易相信郭時風,笑道:“你要一個答案?”

“我得知道吳王心意,才能爲吳王出謀劃策,否則的話,難免好心辦成壞事,有自作主張的嫌疑。”

這句話說到了徐礎心坎裡,伸手道:“郭先生請坐。”

郭時風再次拱手,坐到凳子上,對進展很滿意,沒有催促。

徐礎沒坐,在郭時風面前踱來踱去,良久之後,郭時風剪過一次燭花,他才止步道:“郭先生以爲呢?是戰是和?”

吳王心中顯然已有決定,但是要由別人說出口,郭時風明白這一點,起身道:“戰、和各有優劣……”

徐礎示意他坐着說,郭時風坐回凳子上,繼續道:“接受大將軍的好意,則東都之圍立解,吳軍傷亡少,正可用之掠地。天下初亂,人心浮動,吳軍兵鋒所至,必然勢如破竹。”

“這是優勢,劣勢爲何?”

“如無意外,大將軍退兵之後必奪鄴城——我猜吳王不會重回樓家,頂多與大將軍井水不犯河水,沒錯吧?”

“郭先生可以先這麼假設。”

“假設如此,則冀、洛兩州本當互成犄角,可是很難,其中最大的劣勢就是大將軍本人。”

“大將軍立足之後還想搶奪東都?”

郭時風搖搖頭,“我不知道大將軍在想什麼,便是吳王,估計也揣摩不出大將軍的下一個想法。不是大將軍掩飾得好,也不是他的想法太多,而是……”

郭時風笑了笑,那畢竟是吳王的父親,他得注意言辭。

“郭先生但講無妨,我瞭解大將軍爲人。”

“大將軍心中空無一物,根本沒有想法,所以才讓人捉摸不透。大將軍氣勢過人,但是身邊必須有良將、謀士輔佐,才能走上正途,若是他自己拿主意,怕是盡爲昏招,可能睡醒後心情不佳,想起吳王的種種行徑,一怒之下就派兵來攻東都。”

“他身邊倒有幾位不錯的參謀——喬之素還在嗎?”

喬之素是樓溫身邊最受信任的謀士,徐礎對他印象比較深。

“喬之素被派往洛州尋找樓六公子,不在軍中,即便在,他的話大將軍也只肯聽三四分。”

“所以若是大將軍佔據鄴城,我非但不能安心,還要分兵防備。”

“除非吳王真肯認祖歸宗。”

“我若假和真戰呢?有何優劣?”徐礎問道。

“雖然計謀已經用過太多,但我仍有辦法獲取大將軍的信任,讓他放鬆警惕,吳王全力一戰,至少有八成勝算。吳王將因此威名大振,此中益處說小就小,說大說大,不可限量。”

徐礎想起田匠關於“名實”的那番話,喃喃道:“凡人皆弱,名方顯強。”

“什麼?”郭時風沒聽清。

“請郭先生接着說。”

“除了得名之外還有一樁好處,擊敗大將軍,則鄴城還在歡顏郡主手中……”

“嗯?”徐礎感到奇怪,郭時風不說鄴城在二王手中,卻說郡主。

郭時風笑道:“歡顏郡主是名奇女子,雖爲女流,卻得士心,不少人死心塌地爲她效勞。”

郭時風沒提孫雅鹿的名字,這是他作爲謀士的底線之一,可以出賣主人,卻不出賣同行,此舉所獲極少,還斷了一條可能的退路。

“她若真有這樣的本事,鄴城反成強敵,這是郭先生所謂的劣勢?”

“長遠來看,或許是劣勢,一兩年內,對吳王卻是優勢。”

“此話怎講?”

“大將軍隨性所至,如今上無皇帝制約,下無良將輔佐,縱有千般好處,他未必肯接受,一旦立足穩定,難保不惦記東都。郡主爲人聰慧沉穩,雖是勁敵,卻能講通道理。鄴城西有幷州沈氏,北有賀榮虎視,南有盛氏之兵,皆是當務之急,吳王若能暫避其鋒,專心西征、南伐,可保一兩年內彼此都沒有後顧之憂。所以郡主若佔鄴城,不是劣勢,反是優勢。唯有一點,兩強並進,日後必有一戰,或有養虎爲患之憂,吳王思之。”

“嗯,說過優劣了,郭先生的選擇呢?”

“東都乃四戰之地,形勢不利於固守,而利於出擊,但又不能四面出擊,只可結盟一方、安撫一方、牽制一方,然後專攻一方。此事迫在眉睫,以我計之,寧選郡主,不留樓氏。”

這正是徐礎的念頭,但他不能不猶豫,“雖已改姓,天下人還是會說我弒父。嘿,弒君、弒父,我的名聲快要全了。”

郭時風起身笑道:“如果不是子弒父,而是父欲殺子呢?”

徐礎不語,早猜到郭時風還有話沒說。

“據說吳王要令麾下的孟僧倫孟將軍自裁,可有此事?”

徐礎一愣,想不到傳言竟會從郭時風嘴裡說出來,“世上沒有秘密。”

“我不問其中緣故,只說一件事:蜀王已經得知此事,要趁機攛掇孟將軍去殺蘭夫人以及留在府中的大將軍姬妾。”

徐礎眉毛一挑,“蜀王……要用這一招挑撥我與大將軍的關係?”

“對,而且我覺得他會成功,大將軍真的很在意這些姬妾,重於曹神洗和私生皇子——這位皇子真假難定,或許只是大將軍的一個藉口。”

“郭先生的建議是……”

說出主公心中的邪惡想法,是謀士的職責之一,郭時風拱手道:“吳王旁觀即可,什麼都不必做,靜待父來殺子。”

“如此一來,我與大將軍變成明戰,傷亡必多。”

“不會。大將軍還沒有奪取鄴城,不敢爲所欲爲,我有把握勸他行險計,偷襲吳王……”

徐礎只需設下陷阱,就能反殺大將軍,雖然還是擺不脫弒父之名,至少有“不得已”的理由。

“提醒湘東王,讓他動手不好嗎?”

“我已經提醒過了,但是不抱希望。況且大將軍威震天下,譬如猛虎,吳王不想要搏虎之名嗎?”

徐礎想要,心裡卻有點懷念孟僧倫,如果郭時風“自作主張”,讓一切就這麼發生,而吳王“一無所知”,該有多好?

徐礎鄙視自己的軟弱與虛僞,向郭時風拱手道:“郭先生一個人,頂得上幾十萬義軍將士。”

郭時風還禮,一點也不激動,在這種事情上,他總能成功。

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目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四百六十章 野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九十九章 計所無出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二百零三章 謀端百出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僕第五十八章 血跡第五百三十二章 實之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三百六十四章 中宮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們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差第九十八章 兵敗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意第八章 新榜單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第四百九十六章 遠勝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五百零七章 長談第四百一十二章 險招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七章 循名責實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四十三章 說難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三百五十二章 野豬第二百七十六章 過關楔子 故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九十七章 吳士第四百二十六章 苦藥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問第十五章 俠士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五百一十二章 快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將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一百六十三章 顛倒第十七章 故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一百零四章 反勝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軍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五百四十一章 勸降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意第二百一十章 送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一百七十九章 守門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四百一十六章 變臉第三百八十三章 尊老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封妻第九十六章 觀望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
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目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四百六十章 野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九十九章 計所無出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二百零三章 謀端百出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僕第五十八章 血跡第五百三十二章 實之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三百六十四章 中宮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們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差第九十八章 兵敗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意第八章 新榜單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第四百九十六章 遠勝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換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五百零七章 長談第四百一十二章 險招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二百七十章 送兄第七章 循名責實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四十三章 說難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三百五十二章 野豬第二百七十六章 過關楔子 故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九十七章 吳士第四百二十六章 苦藥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問第十五章 俠士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王第五百一十二章 快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將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一百六十三章 顛倒第十七章 故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用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三十七章 信與不信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一百零四章 反勝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軍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五百四十一章 勸降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意第二百一十章 送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一百七十九章 守門第四百四十八章 奚家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四百一十六章 變臉第三百八十三章 尊老第二百九十九章 誘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封妻第九十六章 觀望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