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問政鄉村

王大齊的父親如此樸實,令丹初感慨萬千。老百姓太樸實了,一輩子逆來順受。只要給他們一點兒好處,只要給他們口飯吃,他們就會感恩戴德,乃至於心甘情願地賣命。

華夏數千年來歷史,號稱盛世者不乏其數。但若穿透歷史的迷霧,你就會發現,歷朝盛世大多徒有虛名。盛世下的老百姓,只不過是沒有戰亂,勉強溫飽而已。

他不由得告誡自己,若天命在吾,一定要結束明末戰亂,要開創一個真正的盛世,讓老百姓安享太平,讓老百姓溫飽,讓老百姓過上小康的生活。

丹初難得下鄉,遂吩咐村長,找來村中的耄老、王秀才、佃農代表,聽取他們的意見。

田間地頭條件簡陋,衆人在一棵大桑樹下找了塊空地。丹初坐在交椅上,其他人則用馬鞍鋪在地上。

在場的有鄉長,有村長,有軍士,有秀才,有耄老,有佃農,算是涵蓋了鄉村各個階級。

“諸位,今日我爲王大齊家送撫卹銀,順便請大家過來聊聊。不爲別的,主要是想聽聽真話,看大家對着佃納糧,對設立鄉長之職有何看法。永安軍駐紮一年,有何功過,大家亦可提出意見建議。”

都是村野匹夫,哪見過大世面?誰又敢在總兵官、徵蠻將軍面前胡言亂語?

劉淑見狀,說道:“大帥平易近人,從善如流,難得來一次四聯村。諸位有何意見,有何困惑,正可訴諸大帥。”

女鄉長潑辣幹練,衆人都聽過她的名聲。村長爲一村之長,雖然不領俸祿,不算正式官吏,卻有領導村民之權力,亦有服從鄉長之義務。

他率先說道:“上面規定,各村山川河澤,皆歸官府所有。即便是村民上山樵採、下河捕魚,亦要值十抽一。敢問大帥,我村收取柴火、魚蝦爲稅,該如何處置?是否上交鄉里?”

這確實是個問題。採樵燒火,民之必需。假若真要收稅,一方面落實起來很困難。另一方面柴薪數量太大,就算收上來了,價值不大,也不好處理。

好在丹初機變極快,隨即說道:“分兩種情況。譬如村民樵採,若所得柴薪自用,免其稅費;若所得柴薪賣與他人,正常收取商稅,十抽其一。其他事項,不論捕魚還是採礦,皆與此類似。”

村長連連點頭,說道:“謝大帥指點。”

政策制訂執行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總是需要修正和完善。華夏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殊性,更要不時修訂政策。

丹初謙遜有加,隨即吩咐一旁的秘書郎:“這一點記下來,回去告訴左參軍,讓他修改完善商稅章程。”

秘書郎楊雲卿,原是桂林府生員,後投筆從戎,爲丹初賞拔,授以秘書郎之職,爲丹初所親信。

ωwш ⊕ⓣⓣⓚⓐⓝ ⊕¢O

“諾。”楊雲卿爲人細心,辦事認真,隨即取下攜筆囊,拿出紙筆,把丹初的指示簡要記錄下來。

王秀才一身儒服,意有所動,終未說話。

他是四聯村的大田主,也是州學裡的生員。至於是考進去的,還是買進去的,已經說不清了。反正有了生員的身份,王秀才相當神氣,村民見了他,得畢恭畢敬地喊他一聲“王老爺”。

現在,州學裁撤了。永安軍搞出了夜校,又搞出了教導隊。鄉里有了鄉長,由總兵府直接任命。村裡也有了村長,由村民推舉形成。

他這個生員,地位是一落千丈了。

“王先生,你有什麼意見?”丹初開口問道,語氣甚是客氣。

王秀才反倒不好意思了,說道:“回大帥,小人沒有意見,但有一事不明白。着佃納糧後,官府直接向佃戶收稅,這田屬於官府,還是屬於田主?”

這不純粹是在脫褲子放屁嗎?文告裡說得明明白白,田歸田主,租歸官府。王秀才還在追問,無非是想從丹初這裡得到確認。

看來,還得加大宣傳的力度。

“田仍舊歸田主,田契仍舊有效。這個你放心,永安軍不奪你的田地,只是要減輕地租,要改善佃農的生活,田地歸屬維持不變。”

王秀才鬆了一口氣,說道:“謝大帥。”

四聯村大多姓王,有個姓王的佃農,鼓足勇氣問道:“敢問大帥,開荒開出來的田地,該歸誰?”

“山川河澤皆歸官府,開荒開出來的田地,自然也要歸官府。官府實施着佃納糧,總的原則是民六官四。田地若有田主,則佃戶佔五成收成,田主佔一成收成,合起來爲六成。

“若是開荒開出來的田地,同樣是民六官四。官府收四成租子,其餘六成皆歸開荒者。開荒費工費力,做此規定,旨在鼓勵開荒,刺激生產。”

王佃戶十分高興,說道:“大帥有此規定,我們就放心了。等農閒下來,我們必要大力開荒,增加收成。”

丹初會心一笑,彷彿看到明年糧食大豐收,稻穀堆滿了倉庫。

發言漸漸跳躍起來,有個親兵壯着膽子說道:“大帥,將士戰死,理應減免田賦。家中若有壯丁從軍,或有壯丁戰時充當民夫,似乎亦可酌量減免田賦。”

“嗯,理應如此。”丹初沉吟片刻,吩咐楊雲卿道:“記下來,一併交給左參軍研究。”

一耄老說道:“大帥,以往時,徭役最爲擾民。榜書上說,徭費一概免除。若有涉及公共福利的工程,照舊例還要僉派徭役。這該如何解釋?”

丹初未及作答,先問劉淑:“劉鄉長,今年新圩鄉可安排了徭役?”

劉淑非常篤定,答道:“沒有。”

“可有一些公共工程?”

劉淑略一思索,答道:“鄉里缺少辦公場所,借用了寺廟,準備在年底農閒時建立新衙門。”

“建衙門,可要僉派徭役?”

劉淑搖頭,說道:“不用。鄉里出錢僱工購料,不需各村攤派役夫。”

丹初對耄老笑道:“老先生,明白了嗎?着佃納糧,民六官四。以後若有徭役,都不勞煩百姓,都從那四成的田租裡出錢僱買。

“除非,除非遇到大工程,而且是涉及全民福利的那種大工程。譬如興修水利,工程浩大,就得各鄉一起幫忙,那時候纔會僉派徭役。”

耄老明白了,笑道:“大帥愛民如子,鎮守永安,實用永安百姓之福。”

劉淑也問道:“大帥,百姓平時在鄉村,最關心訴訟問題。今後百姓打官司,鄉里能否判決?”

這亦是鄉村治理的一大內容。丹初略一思索,說道:

“鄉設六房,爲一級正式政府,有刑房,當然有司法判決權。杖五十以下,鄉長可自決,杖五十以上,報州縣批准。若有搶劫謀殺等大案,應徑報州縣,由州縣審理。”

明朝規定,杖五十以下,州縣可自決。亂世用重典,下放司法權力給鄉政府,乃是應有之義。

第297章 破城第八章 破陣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118章 昭永總兵第三十章 摩擦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一十章 點名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153章 棄城不打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419章 入城式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14章 昭平大治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249章 奇襲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273章 四面楚歌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412章 兵臨城下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七章 奪旗斬將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126章 夜襲第126章 夜襲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128章 攻城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127章 擴軍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六章 出城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章 合陣第171章 水師小操
第297章 破城第八章 破陣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118章 昭永總兵第三十章 摩擦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一十章 點名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153章 棄城不打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268章 逼降李明忠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185章 辦大事當有替手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九十一章 徵蠻將軍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419章 入城式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214章 昭平大治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249章 奇襲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304章 多爾袞暴斃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273章 四面楚歌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168章 大會土司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141章 威信不可稍減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八十三章 降服土司第325章 連環爆破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412章 兵臨城下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七章 奪旗斬將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126章 夜襲第126章 夜襲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128章 攻城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343章 開啟民智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127章 擴軍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六章 出城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章 合陣第171章 水師小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