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林對於樂途縣的農戶養蠶這件事情,也真的是煞費苦心了。算着時間派人下去再三的叮囑每一個眠期的注意事項,又把之前書吏記錄的東西整理出來,印成了冊子,每一里都發了一本,就放在里長家裡頭。
還早早的拜託了在湖州爲官的同科官員,將樂途縣有夏繭的消息傳了出去。
不過,因爲是第一年,加之楊紹林也沒有隱瞞過樂途縣這邊夏繭較少的原因,所以來的客商並不多,只得三人。而且都是實力小,本錢少,在別的地方不容易收到繭的小商人,楊紹林爲了表示誠意,將他們都安排在了驛館裡頭。
驛館旁邊,還特意修了專門用來炕蠶繭的屋子。
蠶吐完絲化蛹之後,要儘快的繅絲,要不然就要把繭炕幹,並且把裡面的蠶蛹烤死,要不然,等蠶蛹變成了蛾子,咬破了蠶繭出來,那蠶繭的絲就斷了,也就不能抽絲了。
雖然是住驛館,可一日三餐總是要花錢的,對於小商人來說,這也是成本。好在今年樂途縣的蠶繭少歸少,但是收穫得還算齊整。
客商們按照樂途縣那邊傳出來的時間過來,大概就等了兩三天,就陸陸續續的,有人背了蠶繭來賣了。量少,不過質量倒是真不錯。幾乎都是又大又白淨而且還勻稱的繭子,都能和湖州最好的蠶戶家中養出來的蠶的繭相媲美了。
最難得的是一點雜質和印子都沒有,這是湖州那邊的繭都比不上的,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把蠶繭摘得這麼幹淨的。
難道是因爲少,所以做得細緻?
可是,看着不像啊……
這個時候的蠶戶們將老蠶上蔟,用得最多的蠶蔟是草籠。那是用理得很乾淨的麥稈和草繩一起編出來的。草籠上面摘下來的繭雖然比直接用稻草和柏樹枝丫上蔟的繭要乾淨,可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麥稈的印子,而且顏色也要略微暗沉一些。
客商們不知道的是,樂途縣的所有農戶,家裡頭的老蠶上蔟的時候,上的都是用竹片或者木片做出來的方格簇。成本雖然比較高,可是摘出來的繭卻要好得多。
而且這些蠶戶不知道是事先得了提點還是什麼,他們都沒有把次繭和其他好的蠶繭混合在一起,而是拿個小袋子裝了,拎了來。
三個小客商不想彼此壓價,乾脆商量了平分這次收來的蠶繭,價格的話,根據蠶繭的好壞來定,每斤算在三十到三十三文錢之間。
對於樂途縣這一批繭來說,這是一個極低的價格,就算樂途縣偏遠了一些,倒騰起來路上麻煩一些,可只要他們運出去,哪怕是轉手賣給其他的大商人,除掉成本之後,他們都能賺不少。
客商的價格出得雖然不算高,可是樂途縣這些老百姓卻很滿足。
因爲他們的桑樹都是種在土邊田邊的,幾乎可以說是沒佔地。而且因爲量少,飼餵起來也不怎麼費工夫,抽空就可以餵了。哪怕最後四眠起來的五齡期,也不過是專門讓家裡的一個孩子或者老人去摘桑葉而已,根本就沒怎麼耽誤功夫。
買繭得來的幾百文錢,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憑空得來的。
而且,大家心裡頭都有一杆秤,這可才第一季,桑樹栽得少,也沒長大,若是以後桑樹長大了,就只憑現在的桑樹,能養的蠶也至少能翻個四五翻,那一季下來,就有將近一兩銀子,一年養三到四季蠶,那就是一年三到四兩銀子。
划算!
如果能把家裡頭那些不怎麼產糧食的旱地拿來種桑樹……
這可比種糧食划算多了!
只是不知道桑苗錢和蠶種錢要多少?這可是還沒給錢的。
等大家到了衙門,問清楚自己要交的桑苗錢和蠶種錢之後,大家幾乎都動了拿不好的旱地來種桑樹的心思。尤其是在知道了今年的桑苗是本縣自己育的種,價格更便宜之後。
農戶們踊躍的登記栽桑畝分的行爲,讓楊紹林連續幾天,都笑得合不攏嘴。
前朝不說了。
自大齊開國以來,樂途縣就有種桑,種棉,種麻的農戶少的問題,太祖皇帝三令五申,衙門官員強行下令,哪怕是以罰絹、棉、麻等方式,都沒能讓樂途縣的老百姓改種桑、棉、麻。
結果,到他這裡居然解決了。
而且解決得如此的完美,讓樂途縣的農戶們,家家戶戶都增了收,這如何不讓他楊紹林志得意滿?
等這一任任期一滿,他這位置,只怕就該往上挪一挪了。
當浮一大白啊!
這樣想着,楊紹林就讓人趕了車,親自帶了一罈子好酒,又切了一些滷肉,往顧家村顧長庚家來了。
顧長庚家的人也高興。
這第一季,他們家的蠶就養得極好,五分蠶種,除了選出來一些最好的蠶繭留着下一季做種之外,他們還有五十多斤蠶繭可以拿去賣。
而且,這五十多斤蠶繭拿到縣裡頭去買的時候,因爲品質太好,又破天荒的讓客商們在所訂的最高價的基礎上,每斤繭給他們額外加了兩文錢。
用那三個外地客商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在這一行這麼久,還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好的蠶繭,哪怕是每斤多給兩文錢,他們都高興。
也就是說有福家裡頭的蠶繭最終賣到了三十五文一斤。總共買了一千九百多文錢,也就是說,只差幾十文錢,就是二兩銀子了。而且,縣太爺可是承諾過,他們選出來做種的蠶繭,衙門裡頭會按照最高的價格來補的。這樣算起來,至少就有二兩銀子了。
哪怕算上最後蠶在簇上吐絲,完全不用人去管理的時間,從把蟻蠶拿回家,到最後收穫,也不過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除開最後捉蠶上蔟的時候,和摘繭子的時候,全家一起動了手之外,其他時間都是顧李氏一人在管着摘桑葉、喂什麼的。幾個孩子只是偶爾幫一下忙。最要緊的是,除了後面五齡期之外,還沒怎麼耽誤顧李氏下地幹活。
因着這一筆收入,加上最近地裡頭的活也比較多,比較重,所以顧長庚家最近幾天,飯桌子上天天都有葷菜。
也因此,在楊紹林拎着酒進門的時候,他們纔沒有太過驚惶。
桌上有肉,待客不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