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83章 輕鬆壯舉

張修這邊總共三萬人。就在這三官山的兩峰,就投入了接近一萬人。士兵們密密麻麻地圍住了山腳,並順着各種可能的路徑向上攀登。這個畫面,就跟螞蟻上樹差不多。但因爲山峰實在太高,道路實在艱險,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蔡軍士兵所擊退。但益州士兵在張修的激勵監督之下,總是不斷的“拋棄了屍首,又上戰場”。

長時間堅持不懈的努力,益州士兵終於盼來了勝利的曙光:山頂沒有石頭扔下來了。

最後接近山頂的這一段,蔡軍士兵的主要武器就是石頭。也不知道他們在哪兒弄來的那麼多石頭。但是,再多的石頭,也有用完的時候。而現在,石頭就用完了。

益州士兵軍心大振,立即向峰頂發起了比前面任何一次都更爲猛的攻擊。

說攻擊,實際上就是攀登。刀是砍不到的。弓箭,別說從下往上射,就是從上往下射都不怎麼樣。

最後峰頂的這一段山路特別險。但是,在沒有石頭扔下來的情況下,險又有什麼可怕的呢?無非是走得慢一些罷了。

兩座山峰,實際上是一座山峰的石頭完全用完了,另一座山峰還有少量剩餘。用完石頭的這座山峰上的蔡軍居然突然自殺性地放起了火箭。

火箭。前面他們就放了不少,卻都是射往遠處的。山腳下的樹林可沒敢射。如果引燃了山腳下的樹林,山頂上的蔡軍必然也會被燒死。

然而,就在石頭用完的這一刻,似乎峰頂上的蔡軍人人都突然變得不怕死了,一支支火箭往山腳樹林射了下來。另一座峰頭的蔡軍見了,本來還有少量石頭的,卻也不扔石頭了,同樣以火箭射往山腳的樹林。

“瘋了,簡直是瘋了!”道路這邊的張修見了,氣都不打一處來了。這什麼士兵啊?爲了燒死敵人,不惜連自己一塊被燒死!

兩座山峰上的蔡軍,加起來大約有一千人左右。而山腳以上的益州軍則有將近一萬人。火箭射擊山腳之後,很快便引燃了樹林。一些益州士兵紛紛往林外逃竄。在樹林的火勢還沒有完全連成片的時候,跑出來兩千餘人。然後,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就再也沒有人逃出來了。

道路上燃燒的輜重車輛最先熄滅。後面的士兵陸續跟上。將燃燒之後的輜重車扔往西河岸邊,清理道路。後方另外千餘輛輜重車開了上來。這時,張修才如夢初醒。

此時,三官山兩峰的大火已經燒過了山腰。益州兵陣陣的慘叫聲已然平息。由於峰頂樹木較少,大火在接近峰頂的位置就熄滅了。不過,由於熱往上走,張修相信峰頂的蔡軍也同樣擺脫不了成爲灰燼的命運。

損失三千輛輜重車就不用說了。僅僅就這兩座山峰的戰鬥而言,張修就是殺敵一千,損兵七千,太失敗了。

而且。張修在感到失敗的同時,還感到了蔡軍士兵的英勇。一人視死如歸,是比較容易的。一千人視死如歸,就難以想象了。而今,這難以想象的畫面就活生生地展現在張修的面前。不由得張修不相信,不由得張修不佩服。

要是自己的益州兵也能這麼英勇就好了。想到這裡,張修不禁打了個寒戰。如果按照這種七比一的消耗比例,自己五萬大軍就只能耗掉蔡軍的七千士兵。但是,情報卻顯示蔡軍有兩萬人左右。前景不妙,前景不妙啊。

咦?蔡琰不是降兵麼?降兵怎麼可能會這樣捨生忘死的呢?不錯。蔡琰是降兵。首戰必勝,首戰必輕鬆勝,這是蔡琰一定要做到的。

燒輜重,這個好說。無非就是地形上,一邊有危險,一邊沒有。然後在有危險這邊發動埋伏,吸引敵軍。等到敵軍被調動之後,再發動沒有危險那一邊的埋伏。而對於這邊的人來說,雖然埋伏的位置不好,山也不高,林也不深,但是卻一點都不危險。他們衝出去。與之交戰的是輜重兵。降兵是降兵,降兵同樣也是士兵。因而降兵早就知道輜重兵沒有戰力。因此,人人無畏,奮勇殺敵,快刀斬亂麻,很快就將輜重兵殺死。然後點燃了輜重車輛。

麻煩的是三官山兩峰上的伏兵。這些伏兵剛開始的時候,距離敵軍非常遙遠。當然,這個遙遠不是指水平距離,而是指到達所需要的時間很長的意思。既然遙遠,那麼就安全了。因而剛開始放火箭引燃少量輜重車,吸引敵軍,這部分行動能夠正常進行。

但是,後續敵軍來了之後,敵軍人數一多,就把山峰圍住了。山峰上的蔡軍就沒有了退路。而這個時候,到底敵軍吸引得如何還不知道。於是,這裡就出現了問題。假若山峰上的蔡軍害怕被山腳下的敵軍包圍,必然就會早早地下山撤離。那樣一來,吸引敵軍的效果將無法得到保證。焚燒敵軍輜重的計劃也隨之無法實現。

現實的情況上,山峰上的蔡軍並沒有逃。他們一直堅持發火箭引燃輜重車。當敵軍快要攀到山頂的時候,就一陣石頭扔下去。他們成功地將前後數裡的敵軍都引了過來。並且,他們在石頭用完之後,還發火箭引燃了山腳的樹林,把七千敵軍付之一炬。

是什麼原因使兩座山峰上的蔡軍士兵如此英勇的呢?當然不可能是戰前動員,更不可能是長官的命令。經常看到一些小說裡面說,長官命令:“死戰不退!”於是,士兵就死戰不退。行嗎?不行吧。相信就算是蔡琰也上到峰頂上去,與那些士兵一起死,估計也不見得就會有士兵願意死。寧願死戰而不退卻的士兵。一定不是剛剛投降的士兵。就比如田潤的士兵,首次出現死戰不退現象是在廣宗,而不是青州。那個時候,首領已經與土兵建立了信任,結下了友誼。在長期的紀律約束之下,士兵纔可能英勇無畏,視死如歸。

蔡琰這邊的士兵卻不行。稍有壓力,就難以保證士兵不會譁變。三官山兩峰上的士兵完成了英勇的壯舉,其原因,說穿了一點都不稀奇。原因,是因爲另一座山峰。

當日,蔡琰站在埡口北望,只見連綿羣山之中,一峰獨秀,距離非常之近。這座山峰,就是三官山的另一峰。峰腰樹木萌綠,林濤起伏。於是,蔡琰就想到了架設繩橋。

下來之後,蔡琰就安排士兵,把帳篷的棕繩拆下,編織繩橋所需的長繩。帳篷則以草繩暫代。繩橋的一端系在三官山兩峰峰頂的巨石之上,另一端系在“另一峰”山腰的樹上。由於時間充裕,做成的棕繩夠長。最後兩峰各架了兩道繩橋。

做繩橋的同時,還砍伐青剛樹的丫頭,也就是人字形的那一部分。這就做成了士兵吊繩橋的簡易工具。還運送了大量的稻草,在另一峰這邊,士兵的降落地點,鋪成了緩衝墊。

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敵軍還沒有來,蔡琰就讓士兵先滑了一下繩橋。試試有沒有問題。結果沒有問題。也因爲這麼一滑,就把士兵的膽子整壯了。士兵們有了可靠的退路了,士氣就高漲了。

於是,兩峰上的蔡軍士兵就在蔡琰的謀劃之下。輕鬆完成了“死戰不退”、“捨身成仁”的壯舉。事實上三官山戰鬥的戰損比並不是一比七,而是零比七。

進入初平二年,農曆辛未年,公曆191年,千里冰封的河牀開始發出陣陣冰裂的響聲。不是因爲陽光的照射,而是因爲冰封了一個冬季的長河的內心早已經春潮涌動。它已迫不及待了,來不急等待陽光的溫暖,來不急等待春風的撫慰。它已冰封得太久,它的內心早已充滿了渴望。就在這麼一個早晨,那洶涌的春潮突然“譁”地一下,破冰而出,宣告早春的來臨。

與春潮同時涌出的,還有黑山的黃巾賊匪。

趙國、常山、中山國三郡,田郡的駐軍都只有一千人。就這麼區區一千人,比起當初毛城縣城的五百人來說,根本就好不到哪裡去。郡城,不管怎麼說,規模都是比縣城大的。進城出城的百姓,也是比縣城多的。一千人,就僅僅能夠對百姓保持一種威懾的力量,能夠對衙役維持治安起到積極的作用。但若遇敵情,就只能閉城防守,而沒有出擊的份了。

張燕的黑山軍人數不少,此時依然有六萬多人。這次,傾巢出去,連一個看守老營的人都沒有留下。當然,這並不是說,黑山老營就沒有人。實際上,黑山老營那兒還有好幾千人。只不過那些人都是田潤派去建房、修路的。

六萬多人傾巢而出,動靜必然小不了。趙國、常山、中山國三郡郡城立即關閉城門,據城防守。然而,黑山軍卻並沒有往這三座州城而來。黑山軍下山之後,目的很明確,北上,攻擊幽州。

十日之後,黑山軍繞過了趙國、常山、中山國三郡,攻擊了幽州涿郡的易縣。當時。並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易縣官軍得知黑山軍大舉前來的消息之後,跑了。黑山軍兵不血刃,開進了易縣。

易縣之後,黑山軍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進攻幽州州治所在地范陽,二是進攻涿郡,再以涿郡爲根據,進攻幽州。攻擊涿縣,估計幽州州府會派出援軍。攻擊范陽,說不定涿郡官軍會反抄後路。黑山軍選擇了後者。

又過了五日,黑山軍兵臨涿郡城下。

涿郡太守樂步,率兵三千出迎。雙方在涿郡城下襬開了戰場。樂步驅馬出陣,揚鞭大罵:“大膽黃巾逆賊,竟敢跨州擊城,蚍蜉撼樹,可是插標賣首乎?”張燕亦出陣:“呔,小小涿郡,焉敢口出大言!快快拱手讓城,還則罷了;如若慢了片刻,惹得你爺爺心頭火起,管教你闔郡老少不留!”

樂步道:“賊人休走!”打馬向前。張燕道:“來得正好。”轉眼二人便戰在一處。要說黑山軍衆人長期沒有操練,這個是事實。既然不操練,也不勞作,使得武藝生疏、體力下降,這個也是事實。但最上面的幾個頭領受此影響要小得多。最上面的頭領,要管束下面的人,就得時時顯示一下自己武藝高強;時不時地,就需要賣弄一下。因而,張燕的體力固然下降了,卻不嚴重;武藝固然生疏了,但最拿手的那幾招卻一直都沒有撂下。因此,戰到十餘回,樂步不敵,回馬便走。

張燕拍馬追趕,涿郡軍陣又出來一名小將,喝道:“休傷吾主。”截住張燕廝殺。又戰了十餘回,眼見小將不敵,涿郡鳴金收兵了。張燕待追,卻被臀後的弓箭兵射住,無法上前。

田潤沒有向張燕提供攻城器械。如果提供了,張燕就不像黑山軍了。因而張燕這邊就是簡易的雲梯。不過,田潤卻給了不少盾牌。盾牌,在攻城的時候,可以有效地保護士兵的生命。

黑山軍立即開始了攻城。此時,涿郡兵馬剛剛退入城中,城牆上的人並不多。黑山軍一窩蜂跑了上去,架起雲梯,騰騰騰往上直竄。城內樂步的軍馬上到城牆,但還沒跑到位置,黑山軍就有人登上了城牆。當然,原位置也不是完全沒人。而是人數較少。這些較少的守軍,頑強抵抗,與黑山軍展開了肉搏。

有一名黑山軍士兵衝上去了。他把刀銜在嘴裡,雙手雙腳齊動,攀爬速度快如猿猴。將到城牆的時候,他放慢了速度,右手把刀從嘴裡拿了下來。果然,左手一搭城牆,守軍一刀便砍了過來。黑山軍士兵舉刀一架,擋住了。但卻由於這名黑山軍士兵力氣不濟,又身在雲梯之上,不便發力,身體便往後面傾翻。眼看着就要摔下雲梯,這名黑山軍士兵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刀往那名守城士兵扔了過去,然後再跌下了雲梯。

第二卷 第277章 沐浴宰羊第二卷 第563章 盡日憑闌第二卷 第824章 銀瓶玉泉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699章 香徑偷期第二卷 第544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577章 阿嬌金屋第二卷 第831章 雙妹碰頭第二卷 第605章 疏篁一徑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329章 旦暮潮聲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444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755章 蘭心百媚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172章 陷入險境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597章 幸有微吟第二卷 第138章 十步呼我第二卷 第137章 強攻東阿第二卷 第557章 聽竹窗風第二卷 第389章 過盡流波第二卷 第719章 雨跡雲蹤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645章 檀煙初噴第二卷 第188章 趁火打劫第二卷 第564章 不知郎去第二卷 第779章 稍覺輕寒第二卷 第363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289章 海峽激戰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152章 冒認親戚第一卷 第10章 陣前遊說第二卷 第580章 九儀就列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469章 連溪綠暗第二卷 第565章 鳳台沙苑第二卷 第562章 天際徵鴻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絕第二卷 第326章 森羅華纓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281章 基本軍情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二卷 第469章 連溪綠暗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228章 神童陸議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二卷 第153章 殺戮平民第二卷 第610章 掩人生暖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680章 缺月向人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59章 冒充衛士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303章 岳父岳母第二卷 第320章 霹靂投石第二卷 第228章 神童陸議第二卷 第131章 宣戰再打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803章 斜日杏花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
第二卷 第277章 沐浴宰羊第二卷 第563章 盡日憑闌第二卷 第824章 銀瓶玉泉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699章 香徑偷期第二卷 第544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64章 琴瑟和暢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577章 阿嬌金屋第二卷 第831章 雙妹碰頭第二卷 第605章 疏篁一徑第二卷 第83章 曹操臨關第二卷 第789章 不斷牽役第二卷 第329章 旦暮潮聲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776章 素月當午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444章 暖律潛催第二卷 第755章 蘭心百媚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179章 吻了再死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101章 戰役盤點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172章 陷入險境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594章 南風吹竹第二卷 第394章 斜紅淡蕊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二卷 第597章 幸有微吟第二卷 第138章 十步呼我第二卷 第137章 強攻東阿第二卷 第557章 聽竹窗風第二卷 第389章 過盡流波第二卷 第719章 雨跡雲蹤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70章 架橋鑽洞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645章 檀煙初噴第二卷 第188章 趁火打劫第二卷 第564章 不知郎去第二卷 第779章 稍覺輕寒第二卷 第363章 寓形宇內第二卷 第289章 海峽激戰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152章 冒認親戚第一卷 第10章 陣前遊說第二卷 第580章 九儀就列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469章 連溪綠暗第二卷 第565章 鳳台沙苑第二卷 第562章 天際徵鴻第二卷 第640章 花面爭紅第二卷 第455章 一般奇絕第二卷 第326章 森羅華纓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281章 基本軍情第二卷 第716章 墮葉香砌第二卷 第469章 連溪綠暗第二卷 第587章 地僻門靜第二卷 第228章 神童陸議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第二卷 第806章 咫尺天漢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二卷 第153章 殺戮平民第二卷 第610章 掩人生暖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767章 陽和萬戶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680章 缺月向人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59章 冒充衛士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303章 岳父岳母第二卷 第320章 霹靂投石第二卷 第228章 神童陸議第二卷 第131章 宣戰再打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365章 涉方成趣第二卷 第386章 橫玉聲中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232章 孫策毒計第二卷 第803章 斜日杏花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