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

三千上庸兵都是本地人。對於本地的山巒溝渠都比較熟悉。蔡琰派出偵騎之後,次日便有了迴音。當時,說是偵騎,實際上此時負責偵察的人是沒有騎馬的。在這樣的山地裡,騎馬還不如走路來得快。

偵騎回報,說呂布在一個叫做莋秦的縣城裡。莋秦距離安陽不遠,也就是順着山溝,向西六十里,再順着漢水沖刷的山溝向南五十里的地方。有小路可以從安陽直插莋秦,但小路比較難行。揹着背兜能過,擔着擔子不能過。蔡琰問了一下,莋秦縣城跟安陽一樣,也沒有城牆。

“這裡有個問題,”蔡琰道,“那呂布會不會以百姓爲人質呢?”徐庶道:“呂布自認爲是英雄,一般不會如此下作。”黃月英道:“一般不會,那就是說狗急跳牆的時候會。”蔡琰道:“這還有些作難了。呂布這種狼心賊子,不打是不行的,打也是不好打的。”徐庶道:“莋秦附近的地形如何?”負責偵察的士兵說,莋秦的地形跟上庸差不多,就是一個山谷。

шшш ⊙t t k a n ⊙¢○

說起來都是山谷。但還得分大山谷和小山谷。當山谷較小、兩邊山峰較近較陡的時候,比較適宜於設伏。當山谷較大,兩邊山峰較遠較緩的時候就不能夠設伏了。上庸一帶,就是大山谷。也就是說,莋秦那兒的地形是不適宜設伏的。

徐庶又問:“從安陽過去,西行南下都是這樣的大山谷嗎?”負責偵察的士兵回答是。但莋秦再以南就不是了。莋秦以南,漢水往東南方流去,山谷逐漸就窄了起來,沿河邊行走,最多隻能走三十里。

“那漢水最終又流向哪裡呢?”徐庶再問。旁邊黃月英覺得徐庶的話裡有問題,最終不是流到長江裡嘛,差點失笑,立即又拼命忍住。

負責偵察的士兵回答,大約百多裡之後,流到上庸郡的闡縣。徐庶問:“自莋秦能不能直接走到闡縣呢?”負責偵察的士兵回答不能。莋秦往南,均是死路。漢水在那一帶還陡降幾級,形成幾道瀑布,乘木筏也不行。

徐庶道:“這便有了。我軍西行南下,逼近莋秦紮營,卻不攻打。由於我軍未攻,相信呂兵暫不會以百姓爲質。然後呂布自莋秦而出,僅一條南北走向的大山谷。北邊被我軍阻住了,他就只能逃往南邊。他一走,我軍就越過莋秦,再次紮營堅守。呂布就無路可逃了。”

蔡琰道:“善。從今往後,你就是我的行軍教授了。”

全軍立即行動了起來,當日做好了物資方面的準備。次日一早。西行六十里,順着漢水,轉向通往莋秦的山谷。黃昏前,到達距離縣城十里之處下寨。

大軍的動靜,驚動了莋秦城裡的呂布。呂布又將那五百多人帶了出來,要迎擊來者。蔡琰這邊則沒有出戰。只是安營紮寨。弓箭手戒備,靠近了就射箭。黃忠頗有些想要再跟呂布鬥一場,但看了看山谷裡狹窄的地形,頗有些施展不開的感覺,也就作罷了。

就這樣,蔡琰就堵住了呂布北上的道路。

莋秦是一座縣城。城裡有兩千多戶人家,七千餘人。呂布一幫人僅僅五百人,東搶一家西搶一家,完全夠呂布吃上個一年半載的。而蔡琰這邊,吃的糧食本來就可能維持到來年春天。轉眼就是秋收,蔡琰還能夠得到上庸郡的補給。因而吃食方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不過,蔡琰的人馬河邊紮寨,只是帳篷,溼氣較重,住得可沒有呂布舒服。假設呂布有耐心,就這麼耗下去的話。最後的結果還很難說。但呂布浮躁,見強敵在側,便立即安排手下大搶一番,然後往南撤出。

第二天大約中午的時候,由於河道拐彎的關係,遠遠地便望見呂布一行人出了莋秦。蔡琰這邊立即出動。先以兩千人越過莋秦,在縣城的南面列陣。後面一千人拔營,收拾東西。

拔營,現在的解釋是“指軍隊從駐地出發轉移”。其實這種解釋是錯誤的。要理解拔營,首先得想想安營紮寨是怎麼回事。安營紮寨,需要樹立一道柵欄,把營地圈起來。這一道柵欄可不是攔雞的,而是足以阻擋敵軍衝擊的。因而就需要挖坑,把木樁埋進去。埋好木樁之後,木樁與木樁之前還要釘木頭。拔營的時候,就需要把這些柵欄撬開,把木頭取下來。還要把木樁也挖出來,以便下次再用。因此,拔營不光是人走,而是要把帳篷、馬槽等所有的東西都弄走。有時候還要掩埋糞便。

拔營跟安營一樣,是比較花時間的。爲了搶時間,所以蔡琰就先出動兩千人在縣城南面五里處列陣,然後再慢慢等待後面拔營的士兵。

果然,沒過多久,呂布的人馬南行道路不通,就回來了。此時,呂布的人馬都是棄馬的騎兵,沒有盾牌。蔡琰這邊就以弓箭警告,不讓其過來。呂布不懼。率兵衝了一回,蔡琰由於有黃忠,不擔心呂布衝近,所以等到呂布等人衝到約五十步才下令放箭。

呂布帶的人都是步行,而且還是步行的騎兵,比步兵都不如。就這麼以血肉之軀想在箭雨裡硬衝五十步是不可能的。於是,這些人轉身就跑。呂布自己有赤兔馬,足以衝到蔡軍陣前。但呂布知道蔡軍這邊有一員武將足以與自己匹敵。就算自己衝到陣前,也無濟於事。因此,見到手下逃跑,呂布也跟着跑了。跑開一箭之地,再一檢查,剩了一百多人。裡面還有幾十個人帶着箭傷。呂布自己倒是無傷,但赤兔馬卻中了一箭。

呂布再次調頭南下尋路去了。這時,負責拔營的那一千士兵過來了。蔡琰又安排再次安營紮寨。漢水對岸的山峰比較陡峭,這邊的山坡則相對平緩。這種相對平緩的山坡,馬匹難行,但人卻可以上去。很難說呂布的人會不會上去。因此,這一次的紮寨跟以往不同。以往紮寨是將住宿之地圈起來。而這次則主要是要形成一道防線。因此,柵欄便沿着山坡一直伸了上去,直到一個埡口。在埡口這兒,蔡琰還吩咐要架設一座箭塔。

河套的匈奴,這個時候已經是叫做南匈奴。就跟北匈奴一樣。最高的領袖是單于。單于之下,有左、右賢王。左、右賢王通常由單于的子侄或者王族其他子弟擔任。他們就是單于的第一、第二順序的繼續人。真正管事的人,則是再下面的左、右谷蠡王。左、右谷蠡王相當於於左、右丞相或文臣武將。左、右谷蠡王就不分內外了,主要由有才幹的人擔任。所有的國事,實際上都左、右谷蠡王做主。再下面還有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須都侯等等。此時匈奴約有八萬戶,約三十萬人。按戶劃分爲匈奴八部。

如果沒有遇上災年,縱然沒有大漢朝的接濟,匈奴倒也還能自給自足。可一旦遇上了災年。生存狀況立刻就變得惡劣起來。如果是大匈奴獨霸草原的時代,遇上災年,匈奴人就會驅兵四出劫掠,將災難轉嫁到異族頭上。可現在匈奴早已衰弱,草原的新霸主鮮卑人甚至反過來縱騎劫掠匈奴人了。所以,匈奴在上郡、郡方附近集結,主要的目的並不是想要東進幷州,而是爲了抵抗鮮卑族人的掠奪。

光和元年,即178年,匈奴單于呼徵死,羌渠繼位。其子於夫羅被立爲左賢王。十八歲之時,被作爲人質押往漢朝,在幷州擔任一個小吏。後來,幷州刺史丁原率兵入京,就沒有人好好地控制於夫羅了。

這一年,於夫羅已經二十六歲了。他在幷州晉陽已經呆了八年。八年來,他度日如年,無時無刻不想着重回單于庭,縱馬揚鞭、馳騁大漠。

於夫羅從小就有野心。當他還只有七歲的時候。無意中聽到大匈奴的祖先曾經統治整個大漠時,便在幼小的心靈裡立下了宏偉的誓言:終有一日自己要重現祖先的榮光,再次成爲萬里大漠的主宰。八年來,於夫羅不是沒有想過逃回單于庭。逃回去很容易,漢朝對他的管束並不嚴密。可他不能逃也不敢逃。因爲他很清楚,逃回單于庭之後大匈奴將只有兩個選擇,或者與大漢朝開戰,或者把他的首級砍下來送回,給大漢朝賠罪。事情一拖,就到了189年。

而在匈奴的內部,由於於夫羅長期在外,時間一長,家裡人倒還記得,一般平民就記不得了。大家都只知道單于有個王子叫呼廚泉,擔任右賢王,卻不知道還有個王子叫於夫羅,是左賢王。

幷州刺史丁原率兵入京,對幷州的州事還是有所安排的。但是,不久。丁原就被呂布殺了。而且,緊接着董卓就毀去了陝縣的渡口,阻斷了幷州直下京城的道路。幷州將會由來擔任刺史,誰也不知道。

在這種羣龍無首的混亂局面下,一些人開始爲自己打算。他們打開了解庫,私分了庫銀,然後成鳥獸散。剩下的人害怕上面追究其失職,也紛紛逃離崗位。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很多空缺。

看守於夫羅的人也逃走了。僅管如此,於夫羅還是沒有跑。但後來,供應的飯食出現了問題,直接威脅到於夫羅的生存了。於夫羅不走不行了,這才選擇了離開。

跟隨於夫羅的,有一個僕人。這個僕人是從匈奴帶來的,名叫克塔根,漢名就叫做柯根。最先,於夫羅帶着柯根是直接渡過的汾河。只需要穿過河西郡,再過一道黃河,就可以到達匈奴的地界。

但於夫羅在漢朝的時間長了,看過很多漢朝的書籍之後,就多了個心眼。於夫羅就停在河西郡不走了。讓柯根一個人返回匈奴報信,讓匈奴派人來接。

遣走柯根之後,於夫羅離開了自己住的那座小鎮。向北走了一百里,靠給別人做苦工,勉強餬口。半年之後,於夫羅回到當初住的那座小鎮,發現鎮上的人都被殺了。於夫羅推測,這一定是呼廚泉派人乾的。

回是一定要回的。屬於自己的,是一定要奪回來的。也只有奪回自己應有的東西,才談得上重振匈奴的事情。不過,以於夫羅的身份回去是不行的了。因而,於夫羅就化妝爲一個漢人。於夫羅漢話已經說得相當不錯了。而漢人與匈奴人的長相,不仔細看,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於夫羅還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做羅魚。就是把於羅二字顛倒過來而已。

在河西郡,有很多白波軍。於夫羅就混了進去。後來,因爲田潤在汾河東岸大量陳兵,白波軍害怕了,往西撤離。於夫羅也就跟着渡過了壺口。接下來,白波軍往合陽、露井南下,於夫羅就瞅了個空子,離開了隊伍。

那日,趙雲、張飛、李建商量之後,李建的三千騎原地不動,靜觀敵軍變化。張飛往南,趙雲往北,繞道迂迴。北邊,未知敵軍有沒有伏兵,更不知敵軍伏兵在哪裡設伏,因而危險是未知的。南邊,敵軍設伏的可能性不大。但南邊接近右北平,很可能會與劉備的軍隊發生遭遇。

田潤方便之後,又上了那輛高架馬車,並且把目力過人的王越也叫了上去。對於敵軍的判斷,也可以說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猜測。準與不準,就看這一遭了。

過了一會兒,果然看見敵軍右軍緩緩地開出一些人馬,往左邊那支軍隊的軍營走去。田潤道:“哈,我猜中了。敵右軍果然居心不良。”王越道:“這還沒有打起來,還很難說。”田潤道:“不打,成單列或者列數較少,調度比較方便。要打則呈多列,以便士兵能夠同時到達戰場。瞧那些人的模樣,不打纔怪了。”王越道:“我懶得跟你辯。看下去就知道了。”

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第二卷 第176章 合州戰役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817章 階下殘花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84章 鼓勵攻關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147章 集合衝啊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488章 長帶歌塵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295章 跳板小島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788章 碎點真露第二卷 第303章 岳父岳母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105章 冀州易手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第二卷 第80章 諸侯異心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54章 陌生老者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671章 流波墜葉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286章 騷擾戰鬥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274章 數字名字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第二卷 第528章 雞蟲得失第二卷 第420章 向人無語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52章 劫後重逢第二卷 第408章 水影橫池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二卷 第340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723章 背冷清風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強兵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809章 飛瓊伴侶第二卷 第303章 岳父岳母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二卷 第472章 舊夢魂中第二卷 第533章 千尋翠嶺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521章 靜夜尋閒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831章 雙妹碰頭第二卷 第810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52章 劫後重逢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198章 擰勁發作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772章 金谷年華第二卷 第100章 個人英雄第二卷 第282章 互相拜訪第二卷 第131章 宣戰再打第二卷 第348章 仰欽元后第二卷 第600章 霜溼水天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522章 石寓絲竹第二卷 第669章 涼葉歸燕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
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第二卷 第176章 合州戰役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817章 階下殘花第二卷 第783章 素景衰殘第二卷 第532章 月桂星榆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84章 鼓勵攻關第二卷 第178章 三死三利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一卷 第39章 獨孤武功第二卷 第598章 千尋翠嶺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一卷 第18章 當街殺人第二卷 第109章 政事紀要第二卷 第147章 集合衝啊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482章 江閣煙鴻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488章 長帶歌塵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一卷 第22章 慌忙退兵第二卷 第705章 恍入桃源第二卷 第295章 跳板小島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393章 朱闌向曉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288章 下關海溝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493章 惱煙撩霧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二卷 第672章 停驂訪古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336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788章 碎點真露第二卷 第303章 岳父岳母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一卷 第49章 才女蔡琰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225章 奸銀搶劫第二卷 第105章 冀州易手第二卷 第120章 複雜戰鬥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第二卷 第80章 諸侯異心第二卷 第774章 羅綺歡緒第二卷 第54章 陌生老者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671章 流波墜葉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286章 騷擾戰鬥第二卷 第117章 損兵郟縣第二卷 第274章 數字名字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第二卷 第528章 雞蟲得失第二卷 第420章 向人無語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52章 劫後重逢第二卷 第408章 水影橫池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二卷 第340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216章 調虎離山第二卷 第723章 背冷清風第二卷 第298章 信仰強兵第二卷 第238章 建業逛街第二卷 第107章 人才歸心第二卷 第809章 飛瓊伴侶第二卷 第303章 岳父岳母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170章 良禽擇木第二卷 第472章 舊夢魂中第二卷 第533章 千尋翠嶺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521章 靜夜尋閒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831章 雙妹碰頭第二卷 第810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52章 劫後重逢第二卷 第79章 陳年舊事第二卷 第198章 擰勁發作第二卷 第249章 緩緩佯攻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772章 金谷年華第二卷 第100章 個人英雄第二卷 第282章 互相拜訪第二卷 第131章 宣戰再打第二卷 第348章 仰欽元后第二卷 第600章 霜溼水天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436章 箭漏天杳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522章 石寓絲竹第二卷 第669章 涼葉歸燕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