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

袁術走後,孫策等三人大感無趣。將最後那點酒喝了,也沒有吃飯,就散席了。有下人領三人到袁術安排的庭院休息。

曾經有一個偉人,在得知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的消息之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次日清晨,微風拂煦,旭日臨窗。他遙望南天,然後欣然命筆。

這裡也有一個人,這人是孫策。孫策,當然稱不上偉人,不過,至少也能算得上是一號人物。算得人物的人,也不是簡單的人。俗話說,無情未必真豪傑。反過來理解,真豪傑,就一定是重感情之人。

孫策也是這樣。別的感情先別提,孫策對父親孫堅的感情,那是不容置疑的。今日席間,孫策突然聽到那麼多孫堅的事蹟,激動得心潮澎湃。孫堅的事蹟。原本黃蓋和韓當是知道的。但這兩個家將卻不會添油加醋。因而,兩人擇其主幹的部分,曾經對孫策說過。乾巴巴的,比起博物館內的解說員大有不如。如今,袁術這麼一說,就生動了,就完整了,就栩栩如生了,就進到孫策的心窩子裡去了。

孫策睡不着,乾脆披身起身,出了房間。走到中庭,望着天上明月,追思父親的勇烈。嚮往之餘,不禁又聯想到自身。父親如此的英雄,自己卻淪落至此。酒氣上涌,自律放鬆,不由得放聲大哭起來。

孫策的故聲驚動了一人。那人穿房過廳,走了過來,一瞧,便笑道:“原來是伯符!伯符兄何故如此啊?”孫策見有旁人,頓時驚醒,羞愧莫名。一看,也認得,這人乃是丹陽人。孫策早些年旅居舅舅吳景家的時候認識的,姓朱,名治,字君理。孫策道:“是朱叔啊。讓朱叔見笑了。朱叔也在後將軍這兒當差?”

朱治道:“先別說我的事。你我。也不是初次相識。尊父在日,若有不決,總要問我。今日伯符究竟遇何難事,不妨道來。讓我替君參詳、參詳。”

孫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沒事。我就是想起了先父。聯想到自身,竟落泊至此,恨不能繼父之志也。”

朱治道:“這事容易。君乃武將,武將必然少不了出征在外。你一去,就肉包子打狗,不回來了。不就成了。”孫策道:“那樣做,恐怕有失忠義。”朱治道:“須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君何故拘泥於此?”

孫策有些意動。又道:“但不知何時能夠出徵,出征之時,又會派何人爲將。倘若將公覆、義公與我分開,只怕是去不得的了。”

朱治道:“若要不分開,也有一策。你舅吳景不是跟陶謙不和嘛,你向袁術借點兵,去救你舅舅,不就得了。”

孫策道:“只怕袁術不肯借兵啊。”

這個時候,傳國玉璽應該出場了。可惜,這兒並沒有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早已跟着孫堅一塊失蹤了。孫堅的失蹤。跟武俠小說裡面的失蹤可不一樣。在武俠小說裡面,重要人物失蹤就等於沒死,等於遇到世外高人。若干年後,那個人還會回來的。

孫堅不同。孫堅正在建功立業、開疆拓土期間。沒有別的任何原因,能夠阻止孫堅不與黃蓋等人會合。孫堅的武藝已經達到一流高手的境界了,再學也學不到什麼了。當世武藝方面的高人僅有王越和童淵。這二人也教不了什麼。左慈、于吉,不是武藝方面的高人,是擋不住孫堅的。因此,失蹤了這麼久,也就是說,他已經死了。

孫堅死了,那傳國玉璽呢?傳國玉璽自然就只能跟着屍身,要麼沉到河裡,要麼飄向遠方。如果動員很多力量,進行沿途尋找,以孫堅的屍身爲目標,實際上,機會是比較大的。但是,能夠想到那樣的辦法的人,就只有田潤。而田潤,偏偏又不在乎傳國玉璽。

沒有了傳國玉璽,那袁玉還會稱帝嗎?該稱帝的人,自然會稱。沒有了這個誘因,那麼,就會換上另一個誘因。傳國玉璽,不是罪魁禍首。決定自己的行爲,只能來自於內因。

孫策和朱治正在那兒說呢,忽一人闖入,道:“公等所謀。吾已聽見,是否殺了吾纔好啊?”朱治一瞧,原來是熟人。這人也在袁術麾下做事,汝南人,姓呂,名範,字子衡。朱治與之長期交好,無話不談。朱治當即大喜道:“原來是子衡。快來、快來。”

呂範過來,向孫策見禮。完畢之後,呂範說:“適才公憂袁術不肯借兵。袁術不肯,我肯。我有精壯百人,原助伯符成就大業。”朱治道:“這太好了。有了這百名精壯,何愁大事不成。”

孫策卻道:“僅僅一百人,攻城掠地,似乎不夠啊。”朱治道:“伯符此言差矣。子衡這一百人,就是種子。隨時可以招人的。據我所知,前些時日,伯符不是滅了張邈嘛。俘獲兩千人,殺死三千人,還有三千呢?自然就是落入了民間。只要伯符豎起大旗,那些遊兵散勇無不聞風而至。”

孫策道:“這軍糧……”呂範道:“給士兵吃的軍糧,自然得由士兵自己的掙回來。伯符你文才武功,均當世少有。對於伯符來說。有兵就會有糧。軍糧的事情,只是暫時的事情。”

孫策道:“這個,驅兵搶糧,與豺狼何異。策誓不做此等小人。”呂範道:“伯符此言謬矣。士兵搶糧,自古如此,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只是要注意區分搶劫的對象。若向一般百姓搶糧,才屬於不義;若向城池統治者搶糧,就是理所當然。”

“原來如此,”孫策道。“適才我言語多有衝撞,還望子衡原諒。”呂範道:“無妨,言語衝撞,小事一樁。範只盼今後跟着伯符,伯符盛怒之下,不要斬了範就是了。”孫策一聽,喜道:“子衡高才,能子衡相助,策感激涕淋。策保證,無論子衡如何進言,策最多就是不納,斷不肯兵刃相向。”

“主公在上,請受呂範一拜。”呂範拜了下去。旁邊朱治道:“還有我呢?”孫策問:“朱叔也肯助我?”朱治道:“這不是廢話嘛?我不助你,難道反助外人。”

孫策得朱治、呂範投效,欣喜非常。道:“不知下一步,策當往何處而去。”呂範道:“當取揚州。袁術所在的豫州,經過向田潤借糧之後,糧食只能說不缺,但卻不能說有盈餘。幾乎每一戶百家都不缺糧,但同時幾乎每一座城池都沒有什麼存糧。要搶糧,就得上別的地方。不是荊州,就是徐州和揚州。荊州太遠,而且士兵充足。此時不是豎敵的時候。徐州則靠近青州和兗州。與田潤接壤,亦非善地。故此揚州最好。”

朱治亦道:“子衡言之有理。此去揚州,與去徐州同路。伯符正好謊稱去援吳景,隱匿行藏。說不定,袁術還會資助一點軍糧。”呂範道:“有此藉口,再好不過了。那百名精壯,乃範之家將。伯符可以向袁術言明。”

商議妥當之後,次日,孫策求見袁術。哭拜道:“策母舅吳景,與徐州牧陶謙不和。早晚必遭所害。策久欲救援而不得其法。昨日遇將軍麾下呂公子衡,子衡願以將家百人助我行事。故策欲辭別將軍,渡江救難,將母舅遷至曲阿。屆時家事已定,再至軍前效命。”

袁術聽了,不疑有他。只問:“子衡那百名家將夠否?”孫策不欲節外生枝。道:“策此去,乃爲使母舅遷居,並非與陶謙交戰。雖只百人,亦足以應付。”袁術道:“那就好。不過你初來乍到,職位不高。在你母舅跟前,恐怕說不了狠話。這樣,我表你爲折衝校尉、殄寇將軍,再讓牛蓋撥十車軍糧與你,剋日出行,以便早去早歸。”孫策再拜道:“多謝後將軍。”

說走就走,遲恐生變。孫策在牛蓋手裡接了軍糧,帶領朱治、呂範,並舊將黃蓋、韓當,立即出發。

一行人,往當初與張邈交戰的地方行了過去。但是很奇怪,卻一直都沒有碰見什麼遊兵散勇。看見的,都是老實巴交的百姓。而從那些百姓看來,似乎也並沒有經受過什麼騷亂。

繼續東行,將會是張邈原來盤踞的汝陰一帶。應該是既無人又無糧的了。於是,又轉向南行。南邊,是雷薄、雷緒與黃巾祖郎交戰的戰場。不知道此時的戰況如何。孫策等人就加倍小心,不求快,但求穩;多望、多聽、多想,寧停三分,莫搶一秒。

還好,一路南下,都沒有遇上交戰的軍隊。當然,遊兵散勇同樣沒有遇見。不過,這邊的百姓就不同了,明顯是飽經戰亂的樣子。

所行非止一日。這日接近廬江,正準備上一座小山坡,忽然從坡後就過來了一支軍隊。孫策等人避之不及,只得讓開道路,進行避讓。這支軍隊輕裝突進,腳程輕快。軍中一將,儀容秀麗,玉樹臨風,打馬上前。遠遠地見了孫策,下了馬,急步前趨,倒頭便拜。孫策一看,原來是結義的昆仲,周瑜。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城人。孫堅討伐董卓之前,曾帶孫策到過舒城。那個時候,兩人便認識了。一認識,便因性情相投而一見如故。很快由哥們,變爲義結金蘭。兩個人都是同年出生的,孫策大兩個月,遂爲兄。周瑜便自此以兄事策。兩人雖非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打架喝酒,飛鷹走狗,總在一起。

孫策當即扶起了周瑜,問道:“公瑾因何而來,這是往何處而去啊?”周瑜道:“所因非它爾,特來尋兄。”孫策道:“尋吾何事?”周瑜道:“某願效犬馬之勞,與兄共圖大事。”孫策道:“你我兄弟,不分彼此。我的,便是你的。”二人相視大笑。

然後孫策介紹周瑜與朱治、呂範等人相見。見禮完畢,孫策問:“兄弟這軍馬,乃由何而來?”周瑜道:“某聞兄長在附近滅了張邈,便招了這些遊兵散勇,集練成軍。”孫策道:“難怪我一路行來,俱無所獲。原來是被兄弟佔了先機。”周瑜道:“佔先又何妨,我的,還不是哥的。”孫策道:“那是,那是。”

周瑜問:“兄長此行欲往何處?”孫策道:“欲往丹江,舅舅家。”周瑜道:“丹陽附近的彭城,聞說有一名士,姓張,名昭,字子布,有經天緯地之才,可往聘之。”孫策道:“善。”隨即,周瑜指揮兵馬,調轉方向。

接近安風津,孫策對周瑜說:“不瞞兄弟,實際上,兄此行並非丹陽。而在揚州。”孫策說不瞞,實際上已經瞞了一會兒了。只不過沒有瞞多久。繼續前進,就到了安風津,就應該過河了。而到揚州,卻是不過河的。因而,孫策瞞不下去了,這才說了實情。

其實孫策與周瑜的感情還是靠得住的。不過,此時孫策雖爲長,卻只有一百多人。周瑜爲弟,卻帶來三千人馬。孫策因爲面子問題,這才瞞了一瞞。周瑜渾沒注意到這回事。便道:“劉繇乃無能之輩,竊居揚州久矣。由兄替之,甚爲妥當。”周瑜並不是那麼小心眼的人。周瑜的氣量是很大的。於是,大陣人馬改道往揚州而去。

且說揚州劉繇這裡,平素就剿匪不力。祖郎佔涇縣時,劉繇恍若未見。後來祖郎缺糧了,要來搶揚州。劉繇這邊有一善辯之士叫陸績。陸績出了主意之後,單騎前往涇縣遊說祖郎。要麼來搶揚州,兵兇戰危,不一定能勝;就算能勝,也搶不到多少糧。要麼不犯揚州,由揚州定期供給少量糧食。陸績所說的糧食供應量,當然是遠遠趕不上田潤對黑山黃巾的供應量的。不過,在祖郎聽來,卻是非同小可的天文數字。因而祖郎就答應了。

第二卷 第351章 麟符刻玉第二卷 第487章 曲中雙淚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93章 拖延時間第二卷 第646章 時序偕行第二卷 第597章 幸有微吟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130章 呂布來投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139章 挖掘地道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340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58章 殺死督郵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二卷 第171章 京城舊事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390章 月細風尖第一卷 第27章 安排逃命第一卷 第5章 當上首領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一卷 第47章 當日餘戰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111章 軍事戰略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440章 拂鞍沾袖第二卷 第420章 向人無語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475章 溪風漾流第二卷 第154章 強騎出擊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822章 風慢落花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163章 空手索賄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軍令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377章 蘭英凝念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146章 曹軍混亂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530章 折荷當盞第二卷 第830章 田軍來攻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505章 臨風自知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階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二卷 第443章 九色明霞第二卷 第462章 薄衫閒院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428章 旋翻紅袖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霧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746章 微雨紅妝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517章 亂花狂絮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791章 曲水臨流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286章 騷擾戰鬥第二卷 第700章 淑景遲遲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429章 人情耐久第二卷 第197章 攻城策略第二卷 第76章 釣幷州兵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95章 就不開關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閒聊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154章 強騎出擊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696章 淺蘸煙蕪第二卷 第553章 西顧郎官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657章 未到愁腸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631章 夢破南窗第二卷 第590章 蟠桃結子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563章 盡日憑闌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
第二卷 第351章 麟符刻玉第二卷 第487章 曲中雙淚第二卷 第296章 島國混戰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93章 拖延時間第二卷 第646章 時序偕行第二卷 第597章 幸有微吟第二卷 第704章 香噴雲閣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130章 呂布來投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第二卷 第139章 挖掘地道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340章 橫斜清淺第二卷 第58章 殺死督郵第二卷 第823章 麗雲流色第二卷 第171章 京城舊事第二卷 第181章 代攻幽州第二卷 第390章 月細風尖第一卷 第27章 安排逃命第一卷 第5章 當上首領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一卷 第47章 當日餘戰第二卷 第161章 能治兩人第二卷 第111章 軍事戰略第二卷 第427章 四坐清歡第二卷 第440章 拂鞍沾袖第二卷 第420章 向人無語第二卷 第116章 智取潼關第二卷 第475章 溪風漾流第二卷 第154章 強騎出擊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第二卷 第822章 風慢落花第二卷 第294章 從中漁利第二卷 第163章 空手索賄第二卷 第315章 未奉軍令第二卷 第378章 歸鴻紫塞第二卷 第574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377章 蘭英凝念第二卷 第754章 燕然無計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146章 曹軍混亂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530章 折荷當盞第二卷 第830章 田軍來攻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505章 臨風自知第二卷 第57章 北上安喜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448章 雨滴空階第二卷 第318章 皮帶傳動第二卷 第443章 九色明霞第二卷 第462章 薄衫閒院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428章 旋翻紅袖第二卷 第777章 霓旌瑞霧第二卷 第445章 乍遷芳樹第二卷 第416章 珠翠煙霞第二卷 第81章 籌備守關第二卷 第102章 面首干政第二卷 第709章 禁漏花深第二卷 第746章 微雨紅妝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517章 亂花狂絮第二卷 第62章 訣別劉備第二卷 第791章 曲水臨流第二卷 第391章 幾回無寐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286章 騷擾戰鬥第二卷 第700章 淑景遲遲第二卷 第765章 鬥草青心第二卷 第319章 槳葉推力第二卷 第663章 一曲離亭第二卷 第429章 人情耐久第二卷 第197章 攻城策略第二卷 第76章 釣幷州兵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第二卷 第519章 金吾不禁第二卷 第71章 吸納人口第二卷 第95章 就不開關第二卷 第347章 普率恩榮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閒聊第二卷 第156章 步兵堅陣第二卷 第285章 轉運士兵第二卷 第154章 強騎出擊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696章 淺蘸煙蕪第二卷 第553章 西顧郎官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242章 人肉搜索第二卷 第657章 未到愁腸第二卷 第423章 水泛落英第二卷 第631章 夢破南窗第二卷 第590章 蟠桃結子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563章 盡日憑闌第一卷 第31章 安排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