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

周昕正打着如意算盤呢。忽然,甲隊士兵順着城牆自南面殺了過來。西門城下的攻城部隊的確不放箭了。就算是守軍士兵起身迎戰甲隊士兵,也沒有放箭。不過,此時周昕發現,放不放箭,已經不重要了。

真要說起來,山陰的城牆也就一丈五的寬度。人挨人地橫着站,最多不過十人。打起來了,單個戰士的佔地面積就會增大,就變成了四人。也就是說,敵軍自南面城牆而來,衝到最前面與守軍交戰的,就只有四人。當然,守軍這邊,同樣只有四人。多餘的士兵,就只能在後面吶喊助威。因此,正常地來說,應該不會很快出現一邊倒的情況。但是,那種一邊倒的情況偏偏就出現了。守城士兵們就像是紙糊的,太脆弱了。戰線向北推進得非常之快。

周昕正在焦慮之中,又有敵軍自城牆的北面殺過來了。而且還是同樣的強勢。同樣的迅速。這可怎麼辦?自己應該到南面阻擊敵軍還是到北面?

很快,周昕就用不着猶豫了。這是因爲,雲梯上的士兵上來了。於是乎,山陰西面城牆很快就陷入了全面的戰鬥。周昕來不及多想,便衝向離自己最近的一名攻城士兵。一槍撩去,士兵舉刀一格,力氣比自己小不了多少。周昕正在驚歎,那名士兵突然在自己槍桿上接連砍了三刀。巨大的震動差點讓周昕握不住槍桿。而這時,另一名攻城士兵過來了。一刀砍了過來。周昕只得舍了長槍,就地一滾,躲開了這一刀。並且在翻滾的過程中,拔出了佩劍。哪知,人還沒有站起,那名砍自己一刀的士兵便跟蹤而至。

周昕從那名士兵剛剛砍向自己的一刀中,判斷出此人力大。如果這人再砍一刀,佩劍是架不住的。於是,周昕先發制人,一招拔草尋蛇,佩劍往那名士兵的雙腳削去。那名士兵一跳,躲了過去。

周昕正要站起,忽然背心就捱了一下。這是攻城士兵,自城內的石階登上,趕來會合了。這一下,眼見周昕是躲不過去的。這名士兵還特地翻轉了刀柄,在刀背敲在周昕的後脊樑上。周昕遭此打擊,身體往前一撲。然後佩劍就被人踩在了地上。而且右手護腕處又捱了一刀柄。

周昕撒手了。雙手立即被攻城士兵反剪起來。此時,周昕的心。巴涼巴涼的。早知如此,還不如單挑鬥將,好歹算有個面子吧。

這樣就算是成功佔領會稽郡城了。不過,戰爭還沒有完。這之後的戰鬥,田蘭依然佈置得很具體:由周瑜據城,太史慈出城埋伏。

出城埋伏,實際上就是埋伏在南北兩個方向。兩個方向的埋伏與山陰西面城牆共同組成一個老虎鉗的形狀。這時,鉗內的會稽軍隊是不可能向南北兩個方向繞道的。因此,守城的這方,東南北三門,就不需要多少士兵。具體的來說,是城內一千,東南北三門共一千,西門城上兩千。周瑜這邊,騰了一個千人隊出來給太史慈指揮。太史慈就變成了六千人了。總共六千人,自然是兩面各三千。這邊的甲丙兩隊精銳士兵沒有出城。城內的一千人及東南北三門的另一千人,就是甲丙兩隊士兵。

王朗就帶着四千出頭的會稽殘兵,逃回郡治所在的山陰縣城。錢清大戰失敗時,有個藉口叫做“勝敗乃兵家常事”。途中接連遭到三次追殺,就沒有什麼藉口了。從將到兵,突然發覺。自己打誰都打不過了。於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自己的老窩:會稽。

到了。終於到了山陰縣城。王朗當然很累,但王朗知道,跟士兵比起來,自己好歹還是騎了馬的。於是,王朗一馬驅前,就接近了城牆。喊道:“兒郎們,快開城門!”城牆上面沒有居然動靜。

這些偷懶的傢伙!王朗氣都不打一處來。又跑近了幾步,喊道:“城上有人沒有?大明何在?仲翔何在?”大明,是周昕的字。仲翔,是虞翻的字。周昕是會稽武將,校尉。虞翻是會稽的文職官吏。

“此二人正身陷囹圄,不便見客,”周瑜站了出來,“城下之人,可是王景興否?”王朗一瞧,不認識。便道:“某便是會稽王朗。你是何人,爲何立於城牆之上。”

周瑜道:“吾乃蘭帥麾下中郎將周瑜公瑾是也。奉蘭帥軍令,已取此城。軍士們——”城牆上兩千士兵突然現身,齊聲答道:“有!”周瑜續道:“瞄準城下王朗。但有異動,萬箭攢心。”兩千士兵又齊聲答道:“是!”

士兵們如此整齊的回答,當真稱得上是地動山搖。這其實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事情,只是這時代的將領們沒有想到。在這個時代,將領們普遍重視的是士兵的作戰技能。在回答將領問話的時候,說得最多的,就是“喏”。“喏”是什麼?其實就是“嗯哪”,也就是“嗯”字還拖了一個尾音“哪”。一點都沒有軍人的氣概。

王朗事先就經歷了錢清之敗,又被接連三次追殺,膽氣已失。這兩聲大喝。當即就嚇了王朗兩跳。想到一個問題,但是卻不敢問了。就這麼呆在原地。

王朗想到的問題,是對方的身份。今日連番作戰,連番失敗,一直不知道對方的身份。直到此時,城上的周瑜才說了是什麼蘭帥的麾下。蘭帥又是何人,王朗卻不知道。

王朗由於問話,距離城牆很近,也就三四十步左右。城牆之上,兩千士兵張弓搭箭指着王朗。如果周瑜命令射擊,即算是王朗右手還能用,也很難保住性命。這是明擺着的。

會稽軍隊的主將被控制住了,會稽軍隊的士兵呢?士兵的士氣當然也是低落的,不過,士兵們眼前似乎還是安全的。士兵們羣龍無首,人人沒有主意。衝上前去救王朗肯定是不行的。只要一衝,還沒衝上去,城上就肯定會放箭。逃走也是不對的。棄主將而走,首先就不仁義;其次,今後的俸祿就沒有了,餬口將成爲嚴峻的問題。於是,士兵們就呆在了原地。

太史慈埋伏在南北兩面的六千士兵沒有出來。太史慈擔心逼近過甚,會稽士兵有可能轉身向西面逃竄。太史慈打的主意是。等西面田蘭等人來了,然後再現身。當然,假如會稽士兵要往南北方向逃走的話,也是要現身的。

最先從西面趕來的是郭圖的人馬。一到,就偏向了北面。太史慈埋伏於北面的士兵不得不站了出來。這一下子,對於四千會稽士兵來說,北面就出現了五千敵軍。當即人潮涌動,往南移動了一截距離。

這麼一來,南面的三千伏兵也只得現身了。三千田蘭士兵要殺四千會稽士兵的話,是沒有絲毫問題的;但如果不是殺,而是要滴水不漏地圍住。就有些問題了。還好,陳羣的人馬來了,轉向了南面。南面也有五千人了,完全夠用了。

田蘭與于禁一同出現在西面。他們的身後,自然是萬餘名士兵。山陰西門外面的會稽士兵,先是往南涌,不行再往西涌,又不行了,只得往東涌。前沿士兵接近距離城牆一百五十步的弓箭射程時,拼命往後頂,卻又有些頂不住。

這時,城上週瑜朗聲道:“王朗、王景興,好天有好生之德。我軍幾次有全殲汝等的機會,均已放棄。如今,已到了最後的關頭。貴軍剩餘四千將士的性命,就在你一念之間。我來問你,到底是降,還是不降?”

這便是典型的降與不降的問題。降者生,不降者死。但此時,若王朗選擇不降,死的就不止王朗一人了。王朗早已認出路上三次追殺自己的敵軍。對方僅僅兩千人就打不過,而今三個兩千都來了。更何況,後面還有一萬,南北又有六七千,城上還有好幾千。實力太懸殊了。王朗也想通了,如果對方真想全殲會稽軍隊,真的是早就能夠成功的了。對方的確是手下留情了。剩下這四千士兵,可不能因爲自己的原因而喪命了。於是,王朗滾鞍落馬,前趨五步,面朝城上週瑜方向跪下,道:“王朗願降!”

自此,“東路皆平”。意思是說,長江以南的東面,凡漢人聚居之所,均在田蘭治下。然而,田蘭並沒有像演義中的孫策那樣。只委任一名文官一名武將,把守吳郡了事。

田蘭早就從田潤那裡知道了江南的版圖。這種版圖,跟這個時代的版圖大有差異。這個時代的版圖就僅僅跟着漢人的腳步走。測繪地圖的人員,怎麼說也屬於文職官吏。漢人的腳步本來就沒走多遠,漢人裡面的文職官吏就更是差了一大截。到了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就相當於到天邊了,版圖就終止了。

實際上長江以南這一線,最主要的郡,由西向東,是九江、建業、曲阿和吳郡。建業、曲阿和吳郡屬於經濟最發達地區。而九江郡,則屬於揚州與荊州的邊境。這裡面,最有潛力,同時也是田蘭最感興趣的,就是會稽郡和豫章郡。

一般的郡,通常轄縣二十個左右。經濟特別發達的地區,有可能少一些,就如建業和曲阿那樣。經濟不夠發達,或者說境內並未完成全面的開發的地區,所轄的縣就多了。在這個時候,會稽所轄的縣有七十一個,豫章則轄縣六十六個。田蘭以前所想的廣西地區,還差着十萬八千里呢。

陳羣曾經請命治理會稽。其實在那之前,郭圖就曾經給田蘭說過,陳羣能文能武,適宜危險地區的治理。而那種沒有完成開發的地區,正好就是危險地區。因而陳羣治理會稽,田蘭是非常中意的。

王朗投降了。因爲王朗的投降,周昕、虞翻也投降了。就跟後世的南兵北調、北兵南調一樣,王朗必須離開會稽。周昕和虞翻則不用。

田蘭委任陳羣爲會稽太守,虞翻爲會稽郡別駕,周昕爲會稽郡校尉。留下士兵七千。這七千,全部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只是不含甲丙兩隊而已。雖然士兵人數比以前的會稽少了,但戰鬥能力卻是翻了數倍的。

經過了這段時間,笮融的忠心程度基本上可以確認了。田蘭命笮融擔任吳郡太守。命張昭擔任建業太守、張紘擔任曲阿太守。凌操、淩統各率三千士兵,駐守建業和吳郡;太史慈率四千士兵駐守曲阿。凌操、淩統同時接受太史慈節制。

隨後,田蘭的目光就轉到了江南的西面。

江南的西面,實際上就是九江郡和豫章郡。

王朗這個人,與陳羣有些相像。陳羣雖然不會武藝,但卻因爲他既能治理,又能排兵佈陣,所以叫做文武雙全。被田蘭委以會稽太守的重任。會稽太守,其實並不只是太守的意思。那七十多個縣,本來就相當於別處三個郡了。王朗呢,原來是會稽太守,而且還是名人。文才是肯定有的,治理也肯定是會的。而且王朗還帶過兵,還能上陣單挑。好像王朗也可以叫做文武雙全。但是,王朗跟陳羣卻有本質的區別。那就是:防守有餘,攻伐不足。因而,王朗不適應擔任豫章太守之職,而應該委之以九江太守。

田蘭對於九江郡和豫章郡的征服和佔領的過程,這裡就忽略了。比較值得一提的,就是顧雍來了。

顧雍本來擔任婁縣縣令,後來家族的莊園被孫策搶了。得信之後,又一時脫不開身。等到脫開身之後,再趕回莊園,已經水過三秋了。顧雍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之後,順藤摸瓜,找到楓橋縣的時候,正好是楓橋縣百姓揪出孫策家眷的時候。

孫策的家眷未住在城內,而是躲在鄉間。最先,百姓們沒有組織性地自發地跑去算賬,又反而被孫權等人打死了二十多人。然後顧雍就來了。略施小計,就全殲了孫策的家眷。過程又忽略了。

顧雍也因爲此事而被田蘭發現。在把孫策交給楓橋縣百姓處決之後,田蘭帶上了顧雍。最後,田蘭又在佔據豫章之後,委任顧雍爲豫章郡太守。

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380章 繡幄低飛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787章 關鶯語近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語第二卷 第97章 積雪不化第二卷 第475章 溪風漾流第二卷 第134章 殲滅管亥第二卷 第273章 風暴來襲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63章 疑似幻影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500章 浪濺荷心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93章 拖延時間第二卷 第686章 輕雲時度第二卷 第195章 黑夜劫殺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756章 金碧吾鄉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711章 一場消黯第二卷 第801章 風翻成陣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環堤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723章 背冷清風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592章 玉麟背冷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342章 鴻慶寰瀛第二卷 第204章 當衆扒褲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258章 北上開花第二卷 第462章 薄衫閒院第二卷 第274章 數字名字第二卷 第367章 蕭然巾岸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258章 北上開花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807章 冰姿玉態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360章 雪添蕊佩第二卷 第266章 整體戰略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環堤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584章 風露中香第二卷 第476章 高情雲渺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310章 商業貿易第二卷 第97章 積雪不化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384章 梅謝雪枝第二卷 第105章 冀州易手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複道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200章 斬了劉虞第二卷 第291章 主動出擊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446章 枝上綿蠻第二卷 第358章 飛紅半溼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615章 一經傳訓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
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751章 天香染袂第二卷 第165章 離開荊州第二卷 第656章 一杯萬里第二卷 第380章 繡幄低飛第二卷 第508章 原桑飛盡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148章 微效狙擊第二卷 第549章 玉走金飛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787章 關鶯語近第二卷 第664章 恨隔爐煙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語第二卷 第97章 積雪不化第二卷 第475章 溪風漾流第二卷 第134章 殲滅管亥第二卷 第273章 風暴來襲第二卷 第157章 是真的嗎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第二卷 第63章 疑似幻影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第二卷 第673章 骨體清英第二卷 第162章 分文不取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將第二卷 第500章 浪濺荷心第二卷 第72章 忙於內政第二卷 第387章 晴雪消花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93章 拖延時間第二卷 第686章 輕雲時度第二卷 第195章 黑夜劫殺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463章 靈光新賦第二卷 第756章 金碧吾鄉第二卷 第693章 孤村芳草第二卷 第711章 一場消黯第二卷 第801章 風翻成陣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環堤第二卷 第569章 葉翦紅綃第二卷 第723章 背冷清風第二卷 第467章 勞君揮肘第二卷 第592章 玉麟背冷第二卷 第582章 寄情高遠第二卷 第537章 長門深鎖第二卷 第643章 廊廟當時第二卷 第547章 長煙落日第二卷 第145章 樹林騎兵第二卷 第342章 鴻慶寰瀛第二卷 第204章 當衆扒褲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752章 風光鶯語第二卷 第258章 北上開花第二卷 第462章 薄衫閒院第二卷 第274章 數字名字第二卷 第367章 蕭然巾岸第二卷 第813章 今生夕宴第二卷 第258章 北上開花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二卷 第690章 不放行雲第二卷 第77章 諸侯會盟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626章 柳眼向人第二卷 第441章 朱闕玉城第二卷 第527章 傳杯繞檻第二卷 第807章 冰姿玉態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689章 幾許繁紅第二卷 第158章 沒有速度第二卷 第360章 雪添蕊佩第二卷 第266章 整體戰略第二卷 第413章 永日環堤第二卷 第596章 九陌風光第二卷 第584章 風露中香第二卷 第476章 高情雲渺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720章 燈花輕諾第二卷 第542章 白蘋香散第二卷 第310章 商業貿易第二卷 第97章 積雪不化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盡第二卷 第384章 梅謝雪枝第二卷 第105章 冀州易手第二卷 第272章 水軍出征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複道第一卷 第2章 終於吃飽第二卷 第200章 斬了劉虞第二卷 第291章 主動出擊第二卷 第395章 葉下間關第二卷 第446章 枝上綿蠻第二卷 第358章 飛紅半溼第二卷 第630章 眼前稀有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615章 一經傳訓第二卷 第732章 曾諧鴛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