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578章 憐才深意

溫玉華從容不迫、笑語嫣然地將張尚之、莫正儀、焦任等人打發走了。然而。自己卻忍不住來到“錦江莊園”。

雷又招、雷絕招此時正在下棋。見溫玉華到來,雷又招道:“怎麼,溫姑娘也想來殺上一盤?”

“哪有這番閒心。”溫玉華過來坐下,喝了口水,道:“大戰將即,我是來此尋求信心的。”

雷絕招道:“溫姑娘過謙了。”

“不。惟大丈夫能本色,溫姑娘是大丈夫。”雷又招道:“怕,是正常的。不怕,是裝的。當然,這不包括我和四妹。我和四妹不怕,真不是裝的。兵法雲,有可勝之道,無必勝之法。但此次兵發吐蕃,我們還真是有必勝之法的。”

溫玉華精神一振,不由問道:“願聞其祥。”

“就兩個字:必勝。也就夠了。”雷又招道:“我雷又招出馬,就是必勝。溫姑娘,我告訴你,趕製的二十萬套軍衣是作什麼用的,是給投降之後的吐蕃軍隊預備的。”

雷絕招道:“你這麼說,我倒想起來了,我這邊也需要十萬套軍衣。給四姑娘山上的人預備着纔好。”

“再過兩日,就是黃道吉日了。”溫玉華似漫不經心地道。

雷絕招忽道:“將!這下你該繳械投降了吧!”

“嗨,都是溫姑娘讓我分了神。”雷又招道。

春風淡蕩,玉容消酒。飛雪漫卷,暗香盈袖。

自子虛八年張永治蜀以後,四川境內所有人的利益都被重新分配。雖然廣大百姓得到了好處,但也有一大幫原來權貴的利益被削弱或者被剝奪。這些權貴就通用各種關係,不斷將奏本參到太后駕前。

太后深諳“要辦事必然得罪人”的道理,認爲些許混亂無傷大雅。張永這人,常出奇思妙想,辦事不拘一格。若不讓他在四川搗亂,就得讓他在其它地方搗亂;既然他在搗亂,也反過來說明他正在爲朝庭盡心盡力地做事。四川地域偏遠,封閉自成一統,且由他折騰。

子虛十一年,張永將權力交給閉合堂之後,所施號令更是不可捉摸,見縫即鑽,擴張十分厲害。十三年初,關內巡撫狀告四川,說西夏國因四川低價物資大量涌入而強徵高額關稅,影響了關內的貿易。七月,嶺南巡撫奏本,說大理國也開始徵收高額關稅。此外,江南、淮南、河南等各地巡撫紛紛上奏,說四川低價傾銷大量物資,擾亂了各地市場。劍南雖未上本。但據密探得報,劍南與四川暗地勾結,已將秭歸、虎牙兩處重鎮私下裡賣給了四川。

去年,四川共向朝庭納貢價值四百二十五萬兩白銀。表面看起來比前一年有大幅度的增長,但物種不合,糧食、火藥大幅度減少,手工製品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影響了全國的物資調派。

八府巡按,司職臨時特別巡查,見官大一級,只委任剛步入仕途的新科狀元。巡查完畢述職之後,再由吏部另行調派。朝庭有此慣例,乃利用新科狀元報效祖國的強烈願望,行整頓官場之實。去年秋試,河北高橋舉人車皇平文試奪魁,以一品白衣掛八府巡按,入川之後,竟在巴東被軟禁了兩個月,狼狽回京。

這算什麼?看來,放任不管還真是不行了。

想到這裡,太后腦中一陣頓痛。唉。這毛病已有半年多了。太醫診治之後,說是因爲國事操勞所致,只要安心靜養,定可慢慢痊癒。

庸醫,真是庸醫,連真話都不敢說。

不過,這話又說回來了。皇兒年齡也不小了,也該讓皇兒親政了。最近,皇兒在一些平常小事上面,老是跟自己頂撞,真是兒大不由娘了,切莫讓權力影響了母子的親情。

不過,在大事上,皇兒可從未提出過什麼主張。當然,這也不能全怪皇兒。權力蝕心,厲害非常。爭權奪利,古來如此。他怎知道我是真心想讓他親政,還是想一直垂廉聽政下去。故作愚頓,假裝癡呆,也不失爲一種自保之法。

這樣一來,皇兒到底能不能勝任就不知道了。卻又怎敢貿然讓他親政?

不若,四川張永這事就交給皇兒辦理,一舉兩得。

宣政殿。早朝,羣臣跪拜,三呼萬歲。

“工部衛大人。”太后喚道。

工部尚書衛旌德越衆而出,拜伏在地:“太后千歲。”

“免禮平身。”太后道:“火藥的事籌備得怎麼樣了?”

衛旌德拱手道:“啓稟太后,再次徵集,只徵得一百二十二石,尚缺一百二十八石。缺口的產生。主要在於四川年貢的劇減。此事據微臣調查,乃因爲四川雷家莊失誤,改變了配料所致。”

太后沉吟了一下,道:“願聞其祥。”

衛旌德道:“太后容稟。四川雷家莊乃是出產火藥的世家,每年可得火藥五百石左右。去年春夏之交,雷家莊忽然改變了火藥的配料,致使下半年所產火藥全部報廢。據爲臣下屬所報,日前曾在雷家莊親見廢藥不下三百石之多,抽取樣品一百份,無一能炸。因此,微臣請示太后,能否從兵部抽調火藥,以解燃眉之急。”

太后道:“出產廢藥,怎會有三百石之多?難道他們自己不知?”

衛旌德道:“啓稟太后,他們自己知道。只因爲四川駐軍出高價收購廢藥,比起能炸之藥還要貴出幾分,故此他們就出產了大量的廢藥。”

“豈有此理。”太后又喚道:“兵部方大人。”

兵部尚書方留譽越衆而出:“太后千歲。”起身後道:“啓稟太后,軍隊關係到國民的安全,糧草輜重不容輕減。目前兵部只能抽取火藥五十石。望太后明查。”

衛旌德道:“啓稟太后。今年是暖冬的天氣,黃河解凍定會提前。若不按時破冰,屆時解凍不均,冰層堆積,撞毀堤壩。轉瞬之間。便會洪荒千里。請太后明查。”

一陣沉默之後,太后說道:“休要爭執。方大人,命你兵部調火藥八十石,步兵一萬,大炮兩門,聽候工部差遣。”

方留譽道:“微臣領旨。”

衛旌德道:“謝太后恩典。”

太后又道:“早朝後,請宰相、太師和六部尚書至禮明殿議事。兵部侍郎武潛陽、禮部侍郎尤惠安同往。”

執事太監景懷忠唱道:“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衆君臣轉至禮明殿,重新見禮。

太后吩咐道:“宰相年邁,給宰相看座。”

“臣謝座。”宰相丘政原謝恩坐下。

“今日所議之事,乃四川張永之亂。哀家有意。讓皇帝御駕親往,酌情處理。衆愛卿以爲如何?”

羣臣躬身垂首,齊道:“太后英明。”

“皇兒以爲如何?”太后道。

“問我嗎?”皇帝左右張望了一下,道:“嗯,這個張永,寡人不認識呀。”

太后道:“也好。衆愛卿且將張永生平事蹟斷章道來,讓皇帝認識認識。誰先說,吏部葛大人?”

吏部尚書葛清苑上前道:“太后吉祥,皇上吉祥。這個張永,自號乖崖,乃河南鄄城人士。

“在張永初任杭州知府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沈章的人,告他哥哥沈彥分家產不公。張永問明事由,問道:‘你兩兄弟分家,已過了三年,爲甚麼不在前任長官那裡告狀?’沈章道:‘已經告過了,非但不準,反而受罰。’張永便道:‘既是這樣,顯然是你的不是。’將他輕責數板,判決所告不準。”

“打得好。這些刁民,不打不說實話。”皇帝道:“後來呢?”

葛清苑道:“啓稟皇上。事過半年之後,張永到廟裡燒香,穿街走巷的時候,想起沈章所告之事,便問左右:‘以前有個叫沈章的人告他哥哥。你們都還記得吧?’左右答道:‘記得。’張永問道:‘那沈章說他住在哪裡?’左右道:‘就在這條巷裡,和他哥哥對門而居。’張永即行下馬,讓差人把沈彥和沈章兩家人全部叫出來,相對而立。張永問沈彥道:‘你弟弟曾向我投告,說你們父親逝世之後,一直由你掌管家財。他年紀幼小,不知父親傳下來的家財到底有多少,說你分得不公平,虧待了他。你說,到底是分得公平呢,還是不公平?’沈彥道:‘分得很公平。兩家的財產完全一樣多少。’又問沈章,沈章仍舊說:‘不公平,哥哥家裡多。我家裡少。’沈彥道:‘一樣的,完全沒有多寡之分。’

“張永道:‘你們爭執數年,沈章始終不服。到底誰多誰少,難道叫我來給你們兩家一一查點?現在我下命令,哥哥的一家人,全部到弟弟家裡去住;弟弟的一家人,全部到哥哥家裡去住。立即對換。從此時起,哥哥的財產全部是弟弟的,弟弟的財產全部是哥哥的。雙方家人誰也不許到對家去。哥哥既說兩家財產完全相等,那麼對換並不吃虧。弟弟說本來分得不公平,這樣總公平了罷?’”

“智斷。這張永原本機智過人。”太后稱讚之後,又道:“不過,這個案子,尚不足以說明張永的爲人。”

葛清苑伏地拜道:“請太后責罰。”

“適才所說的案子,值得倡導百官。愛卿時常宣之於口,本職責所在。卿本無罪,責罰什麼?”太后道:“下面,還請葛愛卿說說那些不方便提倡的事情。”

“遵旨。”葛清苑站起身來,重新說道:“據文書記載,張永在杭州審案時,有個青年和姐夫打官司爭產業。那姐夫呈上岳父的遺囑,說:‘岳父逝世時,我小舅子還只三歲。岳父命我打理財產。遺囑上寫明,等小舅子成人後分家產,我得七成,小舅子得三成。遺囑上寫得明明白白。又寫小舅子將來如果不服,可呈官公斷。’說着呈上岳父的遺囑。張永看後大爲驚歎,叫人取酒澆在地下祭他岳父,連贊:‘聰明,聰明。’轉向那人道:‘你岳父真是明智。他死時兒子只有三歲,託你照料。如果遺囑不寫明分財產的辦法,又或者寫明將來你得三成,他得七成,這小孩子只怕早給你害死了,哪裡還能長成?’當下判家產七成歸子,三成歸婿。”

太后點頭道:“我泱泱中華,素有傳子不傳婿的習俗。但婿孝子不孝也屢見不鮮。此案推翻證據,只憑對死者心意的揣測下判,着實大膽。有些像張永了。”

葛清苑得到嘉許,挺直了腰板,又道:“有一件事,不見記載,微臣也只是聽說。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太后道。

葛清苑道:“微臣聽說張永在河南做官的時候,一次有個小吏冒犯了他,張永罰他戴枷示衆。那小吏十分囂張,聲稱:‘有種你殺我頭。你若是沒種,我這枷就戴一輩子,永遠不除下來。’張永大怒,即刻便斬了他的頭。”

太后唏噓了一下,道:“這等事,只有張永能做,定是真的。”

皇帝忽然開口說道:“依寡人看來,既是罰小吏戴枷,必然不夠死罪。只憑口出不遜就取人性命,這張永未免有些過分。”又道:“若是寡人遇此情形,當順水推舟,就讓那個小吏戴着枷,天長日久的且看他自己是否除下。”

太后讚道:“皇兒有此見識,着實難得。”

羣臣轟然道:“太后訓導有方,皇上英明神武,實乃萬民之福也。”

戶部尚書趙安國乘興說道:“啓稟太后,微臣聽說過張永還沒做官之前的一件事情。當時有個小官虧空公款,受到惡僕挾制。那惡僕說,若不將長女相嫁,便要去出首告發。小官閤家無計可施,深夜聚哭。正好讓張永聽到了哭聲,拍門相詢,那小官只說無事。問之再三,方以實情相告。張永次日便將那惡僕誘到山谷之中殺了,然後告知小官,說僕人不再回來,並告誡他以後再不可貪污犯法。”

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215章 無謂損兵第二卷 第649章 功行丘山第二卷 第669章 涼葉歸燕第二卷 第521章 靜夜尋閒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遙雲黯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552章 雲月孤高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一卷 第5章 當上首領第二卷 第342章 鴻慶寰瀛第二卷 第600章 霜溼水天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338章 清宵雲霞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513章 燕然未勒第二卷 第772章 金谷年華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248章 刀若旋風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772章 金谷年華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二卷 第377章 蘭英凝念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460章 年華偷歇第二卷 第136章 終於上路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89章 騎兵剋星第二卷 第733章 紅粉難比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一卷 第27章 安排逃命第二卷 第604章 閒垂風絮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560章 鼓角亂雲第二卷 第665章 重繞回廊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606章 惱人情味第二卷 第543章 白鳥成行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第二卷 第580章 九儀就列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94章 圈地找人第二卷 第534章 緩歌妖麗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514章 天淡銀河第二卷 第141章 兵潮涌動第二卷 第380章 繡幄低飛第一卷 第26章 駐紮城西第二卷 第610章 掩人生暖第二卷 第707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379章 千點珠結第二卷 第141章 兵潮涌動第二卷 第370章 家聲接武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賞第二卷 第466章 羞容易變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二卷 第253章 對峙對耗第二卷 第788章 碎點真露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80章 諸侯異心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123章 隊列操練
第二卷 第108章 河間張合第二卷 第203章 一起剪髮第二卷 第818章 羅幕輕寒第二卷 第742章 遠山眉小第二卷 第215章 無謂損兵第二卷 第649章 功行丘山第二卷 第669章 涼葉歸燕第二卷 第521章 靜夜尋閒第二卷 第392章 天遙雲黯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396章 牽繫人情第二卷 第715章 愁理征衣第二卷 第524章 竹外花邊第二卷 第345章 羣后葵傾第二卷 第552章 雲月孤高第二卷 第554章 管好滋味第一卷 第5章 當上首領第二卷 第342章 鴻慶寰瀛第二卷 第600章 霜溼水天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338章 清宵雲霞第二卷 第301章 滴血喂親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513章 燕然未勒第二卷 第772章 金谷年華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449章 流霞共酌第二卷 第248章 刀若旋風第二卷 第354章 翠幄盤雕第二卷 第474章 餘聲歸向第二卷 第772章 金谷年華第二卷 第688章 此時情苦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二卷 第377章 蘭英凝念第一卷 第17章 又下北海第二卷 第412章 翠被華燈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460章 年華偷歇第二卷 第136章 終於上路第二卷 第68章 公共安全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89章 騎兵剋星第二卷 第733章 紅粉難比第二卷 第192章 首頓飽飯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第二卷 第341章 馴致隆平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一卷 第27章 安排逃命第二卷 第604章 閒垂風絮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373章 似玉纖柔第二卷 第560章 鼓角亂雲第二卷 第665章 重繞回廊第二卷 第334章 雨霽輕塵第二卷 第797章 日長風靜第二卷 第606章 惱人情味第二卷 第543章 白鳥成行第二卷 第196章 黑山主力第二卷 第350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第二卷 第580章 九儀就列第二卷 第407章 煙樹去程第二卷 第217章 絲綢內衣第二卷 第352章 浴日開天第二卷 第94章 圈地找人第二卷 第534章 緩歌妖麗第二卷 第717章 波上無影第二卷 第501章 紫萼香心第二卷 第514章 天淡銀河第二卷 第141章 兵潮涌動第二卷 第380章 繡幄低飛第一卷 第26章 駐紮城西第二卷 第610章 掩人生暖第二卷 第707章 盛年晝錦第二卷 第675章 鏗然一葉第二卷 第265章 軍前會商第二卷 第379章 千點珠結第二卷 第141章 兵潮涌動第二卷 第370章 家聲接武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270章 升官得賞第二卷 第466章 羞容易變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二卷 第253章 對峙對耗第二卷 第788章 碎點真露第二卷 第430章 檀板新聲第二卷 第129章 濮陽之戰第二卷 第362章 蕭爽疏鬆第二卷 第211章 棄袁而走第二卷 第452章 星橋東西第二卷 第401章 疏雨西風第二卷 第300章 不得不打第二卷 第375章 輕泛花浮第二卷 第703章 攜杖曾遊第二卷 第80章 諸侯異心第二卷 第642章 漢守分麾第二卷 第454章 光泛樓臺第二卷 第123章 隊列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