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瑞雪㈢

“我姓秦名王,人們都稱我爲秦王,至於我的本名已經很少有人提及。”

來人帶着二十位大漢,直奔李氏酒軒,徑直來到麻革等人的面前並且如此自我介紹。這二十多人從門口一出現,便吸引了店內所有人的注意力,衆人只覺到一股山一般的氣勢壓了過來,讓他們停止了竊竊私語或高聲談笑。

而爲首者這種別有風趣的自報家門,卻讓店內的掌櫃、夥計、溫酒的廚娘,還有走南闖北的客商們全都愣住了,店內寂靜如黑夜。

此時酒軒外的大道上,人馬更加喧譁了起來,兩千衣甲鮮明神情剽悍的騎軍已經將整個中條驛包圍了起來。衆人目光所及的遠方雪原上,不知什麼時候畫上了一條黑線,數面旗幟在雪原上鮮豔奪目。

來人的身份昭然若揭。

房、陳庾、李獻卿、李冶等一時呆若木雞,方寸大亂。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秦王趙誠會在此的出現,並且還以這種方式出現。

“秦……秦王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有失遠迎!”麻革吞吞吐吐的說道,不知應如何行禮。

“麻山長客氣了,秦某本是去中條書院,不料卻撲了個空,所以秦某便來此的請教。”趙誠拱了拱手道,他面帶微笑,神態自若,真當自己是姓秦。趙誠毫不客氣的坐下,衆人只得站在一邊。

“不敢當!”陳庾卻故意無視趙誠的身份,拱了拱手,當趙誠姓秦名王,“在下平陽陳庾陳子京,見過秦王!”

“哦,原來閣下便是平陽陳子京。陳氏一門陳賡、陳庾、陳庚三賢。我如雷貫耳。”趙誠道,“昔日太原李汾者,負才使氣,爲人孤傲不恭,但在子京兄面前亦不過是知難而退。”

“陳某不過多讀了幾年書,不敢勞秦王以兄相稱。”陳庾雖牢騷滿腹,但是在這個真正的主面前不敢妄自尊大。他表面上當眼前的這位爲普通人,心裡卻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又見趙誠居然稱他爲兄,以德報怨,這反倒讓他羞赧無比。

“嗯。古人云。聞過則喜。又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趙誠道,“我方纔聽到子京兄一番關於避諱之高論,以爲言之有理,若是舉國之人都因避秦王之諱。豈不是教所有人都爭相作僞?避不得、避不得!”

“若是皇宮中的那個秦王不已一己之惡,而令全國之人去僞存真。則天下幸甚。”李獻卿道。

“麻山長,我冒雪而來,遠來是客,今日有雪有酒亦有名士,你爲何不替我引見一二?”趙誠佯怒道。

“這位本的河中府李獻卿,字欽止!”麻革連忙道。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趙誠道,“不來河汾,不知天下名士鹹聚於此。河中李氏,一門四才子先後及第。號稱一門四桂堂。天下聞名啊!”

“不過浪得虛名!”李獻卿面有得色。

麻革又虛指房道。“這位亦是平陽名士房房希白!”

“三十八年過,星星白髮多。干戈猶浩蕩。蹤跡轉蹉跎。”趙誠道,“房兄丙申年(1236)的大作,我也拜讀過。但以今日觀,房兄正是四十不惑,何必如此消沉?天生我材必有用也!”

“那只是房某塗鴉之作,寫些個酸詩自娛,心無旁騖。”房心中懍然,口中不卑不亢的說道。

衆人心中都有計較,這秦王不僅屢次爭詔自己,對自己的生平來歷和日常起居都十分用心,並非只是附庸風雅人云亦云,至少這也表明秦王對自己這些人是十分用心的。

趙誠的目光又注視到李冶的身上,見此人衣着單薄,潦倒不堪,神情雖極寂寥,卻又淡然自若,猜不出此人是誰。那中條書院的諸位名士,此前趙誠雖並未親見過,但多少聽人奏報過每位名士平日裡的境況。

“稟國主,這位是我院新聘的算術教授,真定府欒城(今河北欒城)人李冶李仁卿!”麻革又介紹道。

“哈哈!”趙誠爽朗的笑罵道,“麻山長真是手快啊!看來你麻信之的名號要比我的名號要大一些。”

“秦王說笑了。”李冶拱了拱手道,“李某不過有些虛名,不敢尸位素餐,禍害了一方百姓。只好混跡於書院之中,也算是人盡其用。”

趙誠不置可否,又見李冶頭髮花白,顯得極老,不經意間瞥見李冶的鞋子破了個大洞,心中即知他這些年活着不易。問道:“聽說當年鈞州城破時,李兄正在鈞州任上,不知你可曾見到過完顏將軍?”

“不知秦王所指是何人?完顏平章或者忠孝軍之完顏?”李冶驚訝的問道。

“完顏合達忠則忠矣,不過身爲主帥卻失於猶豫。金國的武將之中,孤獨服完顏陳和尚,大昌原一戰及倒回谷一戰,忠孝軍之戰績令人震驚。”趙誠道,“大昌原之戰前,孤亦曾與陳和尚見過一面,孤還送給陳和尚一件禮物。三峰山之戰非人力所能及也,那一年好像也是正月,天氣嚴寒、大雪紛飛,金軍受凍不能舉刀槊,天亡金國也!聽聞陳和尚被俘後,受酷刑拒不投降,大罵吐血而死,真英雄豪傑也,令我等沙場之人膜拜!可惜生不逢時,自他以後,金國無名將也。”趙誠已經以孤自稱了。只是他方纔說天亡金國,讓衆人心頭不由得倉惶悲傷,這個正月裡又一場大雪,卻是瑞雪兆豐年。

“李某當年不過是鈞州城一小官罷了,亂軍之中,朝不保夕,人心浮動,何談與完顏將軍相見談笑。”李冶嘆道,談起這段往事,他仍心有餘悸。

“兵戈四起。民不聊生。仁人志士不得報效朝廷。”趙誠身後有人卻道,“可如今正是因爲亂戰已久,正是百廢待興之時,諸位賢士又何必隱於山林?金主已不足爲恃,況乎女真起於遼東,入主中原,並非正主。我大秦國正是天下賢士嚮往之所……”

說話者,正是陪伴趙誠的一位文士,言語慷慨激昂,不將金國放在眼裡。

“你是何人?休得狂言!”房等不敢得罪趙誠。卻拿此人出氣。

麻革卻是識得此人。正是官拜大秦國翰林學士承旨的劉鬱,此次趙誠出巡晉的,伴駕左右。劉鬱被衆人這麼一嗆,止住了話頭。

“嗯,麻某來爲諸位引見,這位兄臺正是渾源劉鬱劉文季是也!”麻革連忙硬着頭皮道。“莫談國事、莫談國事!”

“原來是劉翰林啊!”李獻卿道,故意突顯劉鬱的官職。劉鬱原來在汴梁不過是太學學生而已。“良檎擇良木而居,賢臣擇明主而事。劉某胸無大志,惟願爲吾王一統天下,效犬馬之勞!”劉鬱表明自己的立場。

趙誠心中對這些人雖然看重,但也並不是將他們看成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這些人躲在中條書院中,教書育人或者論著學問,閒時讓他們發發牢騷,正符合他的想法。若是這些人真正躲在深山中一個人自娛自樂,趙誠倒覺得是浪費。

他並不相信這些人對女真人有多忠誠,否則這些人早就想法設法的奔赴汴梁了。與其說麻革等人對金國仍存幻想。不如說他們已知興替大勢,冷眼旁觀。心態消沉複雜罷了。

“麻山長說得對,莫談軍國大事,血雨腥風之中,可沒什麼風雅可談,哪有今日對窗賞雪愜意。”趙誠說道,“不過,文季方纔所說一統天下,亦是孤所願也。只不過所謂天下,你知我知,但若是換成西域人,則笑我等如井底之蛙,天下郡國可不止我神州華夏。”

“秦王真是直截了當啊,只是不知秦王準備殺多少人才能一統神州。”房直言問道。

“殺光所有刀箭相向之人!”趙誠淡淡的說道,“當沒有人再反抗孤的大軍,俯首聽命,天下就太平了。”

他淡淡的話語之中,包含着不可違抗與金戈鐵馬的豪情,只有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人才會如此說話。

麻革心中疑惑,試探的問道:“國主心繫王道霸業,與我等書生無關。麻某雖只是一介書生,以教書育人飲酒作詩爲業,然通過報紙也可知天下大事,素知秦王號稱仁,又興學校、立科舉,招賢納士,百姓皆服。只是國主卻不允太原元裕之返鄉隱居,這又是何故?元裕之亦不過是一文人,手無縛雞之力,何曾有陰謀不軌之心?國主小看天下諸侯豪強,武略又直達北庭及大漠,何必對一文士如此提防?”

“呵呵。”趙誠笑道,“古人云,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元裕之乃文壇之翹楚,算的上是大隱了吧?孤若是允他回鄉,那豈不是有辱他的盛名?故,孤讓他隱居於中興府,正是配得上他的名聲,他在賀蘭書院正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何等的逍遙自在?”

趙誠強詞奪理,令衆人啞口無言。

“國主這話卻叫人齒冷,您怎不知元裕之思鄉心切呢?若以人易人,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成國主身處元裕之境遇,怕不會視中興府爲樂土吧?”麻革急切的說道,“國主既有雄心壯志,應有容人之量,倘若國主開恩,放裕之歸鄉,則我河東士人皆感恩戴德,豈不是兩全其美?“這個嘛……”趙誠想了想道,“這也是實情,那麼……如爾所願吧!”

“多謝國主!”麻革等人聞言大喜,齊齊大拜。趙誠心中卻有些不滿,這些人方纔視自己爲無物,現在卻又恭敬了起來。在這些人的當中,他秦王的威嚴還比不上一個文人。

“孤屢次下詔起用爾等,今日正好當面,孤倒想討教其中緣由!”趙誠道。

“有渾源劉氏等高才,難道國主還有什麼不滿意的?”陳庾意有所指。縱是他對秦王百般不滿意,也不得不承認,三晉及河北諸的的文人爭相奔赴中興府,大秦國的國勢正蒸蒸日上。秦王之心,路人皆知。

“天下紛爭,至今已數百年,孤早有一掃分裂動亂之局面。然可以馬上得天下,卻不可以馬上治天下。以武平亂,以文治國,收拾舊山河還需有識之士共襄太平盛世,凡有一技之長,均於國於民有用,多多益善也!”趙誠道。

“不知國主此次河東之行,是否兵戈又起?”麻革擔憂的問道,“我等只盼少生殺戮。”

“打仗哪裡有不死人的,只是不要妄殺無辜罷了!有的人不該死卻不得好死,有的人該死卻活着有滋有味。”趙誠冷哼道,“爾等只知勸孤少開殺戒,卻忘了宣和之舊事。孤視中原百姓亦爲吾國吾民,豈會如外虜般視人如牲畜?”

“國主若是如此想,倒也是天下之福。”麻革點頭道。

趙誠見李冶一直陪着小心,沉默寡言很是安靜,有意將話題引到別處去:

“孤聽聞真定李仁卿一向博學多材,文學、天文、史學、醫學,又尤其是精通算術。孤倒想知道在李兄的眼中,算術有何用處?”

“不敢秦王如此喚李某。凡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數敬陪末座。然以人事論,數卻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李冶道,“水利、建築,亦或是天文測算,皆需通算術之學。國家賦稅、度支皆需心中有數之人承擔,一州之官若不知本州有民幾口,錢穀幾何,算不上什麼良臣。世人皆言,算術可以兼明,但不可專精,又有腐儒以爲儒學以外皆是九九賤技,言者實井底之蛙也。數一出於自然,吾欲以力強窮之,使隸首復生,亦未如之何也已。苟能推自然之理,以明自然之數,則雖遠而乾端坤倪,幽而神情鬼狀,未有不合者矣。”

“依孤之意,仁卿兄不入仕爲官,真是屈才了。”趙誠見他居然從算術中得出道家的境界,面露喜色道,“術業有專攻,我朝正是缺少像仁卿這樣的專材,更何況仁卿並非只精算術一門“李某無意仕途,忙於算術研究。”李冶連忙拒絕道,“聽聞國主有大志,喜招賢納士。然自古天下未嘗乏材,求則得之,舍則失之,理勢然耳。舉而用之,何所不可,但忌用之不盡耳!倘若不能盡用,則不如不用!”

趙誠聞言肅然起敬,感喟良久才道:“仁卿真乃國士也!”

趙誠命人取來自己的一雙靴子,在衆人的目瞪口呆之中,親手替李冶換上:“此靴於孤已無用,卻於李仁卿有用!”

第十章 燕雲㈣第三十一章 三京風雲㈠第六章 長生天之佑㈠第六十四章 河北風雲㈥第七十一章 新政㈡第五章 遠離撒馬兒幹㈢第十七章 冬至㈡第九十五章 朝天子㈡第二十章 巡察㈠第七十七章 烽火河南路㈤第八章 忠義㈢第三十三章 蟄伏與躁動㈠第九章 征服與反抗㈡第三十九章 蟄伏與躁動㈦第二十六章 夜談會㈡第三十二章 我不是劉備㈡第七章 英雄冢㈡第六章 貴由㈠第七十五章 烽火河南路㈢第十九章 耶律楚材㈢第五十六章 秋風緊㈢第十二章 流血的草原㈡第三十四章 蟄伏與躁動㈡第五章 春天裡的殺機㈤第四十二章 狼煙再起㈤第四十四章 寂寞河中府㈧第八十九章 輪迴㈡第十六章 官山月㈡第八十章 會盟㈤第三十五章 賀蘭好兒郎㈡第十九章 冬至㈣第十二章 夜宴㈠第三十九章 寂寞河中府㈢第十三章 流血的草原㈢第十二章 流血的草原㈡第九十九章 江山如畫㈡第十七章 直搗黃龍府㈠第二十四章 決戰野狐嶺㈤第四十一章 蟄伏與躁動㈨第八十七章 帝國落日㈩第五章 獵㈤第一百零五章 江山如畫㈧第十八章 直搗黃龍府㈡第十三章 流血的草原㈢第五章 春天裡的殺機㈤第三十四章 馬之舞步㈠第四十章 寂寞河中府㈣第五十八章 秦王的反擊㈣第六十章 河北風雲㈡第三十七章 中原路㈡第四十七章 燃燒的家園㈣第六十六章 河北風雲㈧第十七章 耶律楚材㈠第八十章 帝國落日㈢第三十五章 立儲㈡第十三章 征服與反抗㈥第三十六章 立儲㈢第一章 獵㈠第六十七章 止戈㈣第五十章 巍巍賀蘭㈠第四十二章 汴梁㈡第十三章 征服與反抗㈥第一章 秋收㈠第二十一章 奴隸㈠第二十九章 野馬之王㈡第四十四章 三年之約㈣第三十五章 秦王的怒火㈡第七章 忠義㈡第十四章 長纓在手㈣第二十四章 點石成金㈠第五十七章 秋風緊㈣第二十一章 決戰野狐嶺㈡第十二章 征服與反抗㈤第十九章 耶律楚材㈢第六章 征途㈤第十五章 桃花石㈡第二十三章 兄弟㈢第七十六章 烽火河南路㈣第四十九章 燃燒的家園㈥第二十七章 大俠第二十四章 賀蘭雪㈣第四十七章 使宋㈠第五十一章 杭州與汴梁㈣第六十章 秦王的反擊㈥第六章 貴由㈠第四十六章 揚鞭㈣第四十四章 汴梁㈣第三十一章 春寒㈣第七章 忠義㈡第二十一章 決戰野狐嶺㈡第三十九章 賀蘭好兒郎㈥第二十章 直搗黃龍府㈣第二十八章 甕山泊㈢第五十五章 滿江紅㈢第七章 長生天之佑㈡第三十一章 趙誠的心思第二十七章 大昌原㈢第三十五章 馬之舞步㈡
第十章 燕雲㈣第三十一章 三京風雲㈠第六章 長生天之佑㈠第六十四章 河北風雲㈥第七十一章 新政㈡第五章 遠離撒馬兒幹㈢第十七章 冬至㈡第九十五章 朝天子㈡第二十章 巡察㈠第七十七章 烽火河南路㈤第八章 忠義㈢第三十三章 蟄伏與躁動㈠第九章 征服與反抗㈡第三十九章 蟄伏與躁動㈦第二十六章 夜談會㈡第三十二章 我不是劉備㈡第七章 英雄冢㈡第六章 貴由㈠第七十五章 烽火河南路㈢第十九章 耶律楚材㈢第五十六章 秋風緊㈢第十二章 流血的草原㈡第三十四章 蟄伏與躁動㈡第五章 春天裡的殺機㈤第四十二章 狼煙再起㈤第四十四章 寂寞河中府㈧第八十九章 輪迴㈡第十六章 官山月㈡第八十章 會盟㈤第三十五章 賀蘭好兒郎㈡第十九章 冬至㈣第十二章 夜宴㈠第三十九章 寂寞河中府㈢第十三章 流血的草原㈢第十二章 流血的草原㈡第九十九章 江山如畫㈡第十七章 直搗黃龍府㈠第二十四章 決戰野狐嶺㈤第四十一章 蟄伏與躁動㈨第八十七章 帝國落日㈩第五章 獵㈤第一百零五章 江山如畫㈧第十八章 直搗黃龍府㈡第十三章 流血的草原㈢第五章 春天裡的殺機㈤第三十四章 馬之舞步㈠第四十章 寂寞河中府㈣第五十八章 秦王的反擊㈣第六十章 河北風雲㈡第三十七章 中原路㈡第四十七章 燃燒的家園㈣第六十六章 河北風雲㈧第十七章 耶律楚材㈠第八十章 帝國落日㈢第三十五章 立儲㈡第十三章 征服與反抗㈥第三十六章 立儲㈢第一章 獵㈠第六十七章 止戈㈣第五十章 巍巍賀蘭㈠第四十二章 汴梁㈡第十三章 征服與反抗㈥第一章 秋收㈠第二十一章 奴隸㈠第二十九章 野馬之王㈡第四十四章 三年之約㈣第三十五章 秦王的怒火㈡第七章 忠義㈡第十四章 長纓在手㈣第二十四章 點石成金㈠第五十七章 秋風緊㈣第二十一章 決戰野狐嶺㈡第十二章 征服與反抗㈤第十九章 耶律楚材㈢第六章 征途㈤第十五章 桃花石㈡第二十三章 兄弟㈢第七十六章 烽火河南路㈣第四十九章 燃燒的家園㈥第二十七章 大俠第二十四章 賀蘭雪㈣第四十七章 使宋㈠第五十一章 杭州與汴梁㈣第六十章 秦王的反擊㈥第六章 貴由㈠第四十六章 揚鞭㈣第四十四章 汴梁㈣第三十一章 春寒㈣第七章 忠義㈡第二十一章 決戰野狐嶺㈡第三十九章 賀蘭好兒郎㈥第二十章 直搗黃龍府㈣第二十八章 甕山泊㈢第五十五章 滿江紅㈢第七章 長生天之佑㈡第三十一章 趙誠的心思第二十七章 大昌原㈢第三十五章 馬之舞步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