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試探底線

這是最好的時代,04到07這段時間對華國乃至全球經濟形勢來說都是絕對的黃金時期。

資本市場剛剛從蕭條中走出來,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都遠超預期,金融危機連影子都沒有,主要經濟體更是進入了快速增長軌道,跨國直接投資日趨活躍。

跨國直接投資在2000年的時候創下歷史記錄,達1.39萬億美元,隨後隨着互聯網泡沫一路走低,跌到2003年的5600億美元,而從2004年開始直線復甦,增長超過百分之十。

周新對當下的宏觀環境是有感知的,NewPay過去一年在全球範圍內擴張迅速,後臺顯示NewPay的輻射範圍已經覆蓋了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地區。

在這過程中,NewPay也經歷了好幾輪的融資,吸納了來自不同國家的資本,歐盟、霓虹、高麗等等,周新在NewPay的持股比例首度降低到了25%以下,這也是周新旗下企業股份佔比最低的一家。

當然得益於A/B股的股權結構,NewPay的控制權依然牢牢被周新掌握在手裡。

這裡爲什麼沒有華國,是因爲華國和NewPay的合作模式截然不同,華國的國有資本和NewPay聯手成立了NewPay華國,NewPay華國和NewPay無論在股權還是在管理上都是隔離的。

周新認爲現在這段時間得益於全球經濟的高速增長,阿美利肯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中*東和國內選舉上,沒有精力管華國,更別提他了,因此還能在阿美利肯呆一年。

“教授,我們有沒有可能收購日本國際電氣。

我在想,我們之前嘗試收購Cyber沒有獲得商務部的許可,這次我們把目標轉向日本國際電氣公司,有沒有機會?”

日本國際電氣,英文名是Kokusai Electric Corporation,名字和日本電氣很像,但是其實是兩家公司。

日本電氣的英文簡稱是NEC,在半導體領域主要做存儲芯片的,和華虹半導體在國內成立了華虹NEC,在存儲芯片領域被三星打的找不着北,後來NEC的存儲部門被剝離出來和其他幾家公司合資成立了爾必達,爾必達也被三星打的找不着北,最終宣告破產。

爾必達創始人阪本幸雄後來在75歲高齡加入了華國企業紫光集團,爾必達屬於奇夢達的那部分遺產再後來被長江存儲給吃了下去。

щшш ▲ттkan ▲c o

日本國際電氣則是做半導體設備的,主要做薄膜沉積設備。

胡正明此時在舊金山休假,休假的過程中周新找他聊工作,胡正明倒也沒有什麼排斥情緒。因爲無論是對他來說,還是對周新來說,沒有休息時間纔是常態,他們沒辦法把工作和生活分開。

他們聊天是在胡正明家裡,在書房只有周新和胡正明兩個人,倒也不太擔心被別人聽到。

胡正明搖搖頭,“難,阿美利肯不會同意,霓虹方面也未必會同意。

新芯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給霓虹的壓力很大,在130nm光刻機領域,我們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ASML,霓虹的半導體產業研究會去年年底的時候專門出了一篇文章,大致內容是要重視來自新芯的威脅。

霓虹的產業研究會背後多少有大藏省的影子,他們的態度不太正面。

再加上日本國際電氣在薄膜沉積設備上處於領先地位,要完成這筆交易,我們需要獲得歐盟、霓虹、阿美利肯、華國、高麗甚至是彎彎的同意,這非常難。”

按照國際貿易反壟斷法,新芯要想收購日本國際電氣,需要獲得該企業業務涉及的國家批准,後世阿美利肯的應用材料在收購日本國際電氣的時候,愛爾蘭、以色列、霓虹、高麗和彎彎都同意了,就是華國沒有同意。

導致即便價格談妥了,這筆交易依然中止了。

阿美利肯企業收購霓虹企業尚且無法成功,更別提華國企業收購霓虹企業了。

周新說:“如果是以新芯去收購,幾乎不可能,但是如果我們和應用材料聯合收購呢?”

老實說周新從來沒想過,能憑藉自己收購日本國際電氣,因爲這不現實,這是前所未有的阻力。

但是應用材料是有可能的,在未來他們收購日本國際電氣,獲得了除華國外所有國家的同意,而有新芯參與進來,那麼獲得華國同意也不成問題。

胡正明在思考,“有那麼一點可能,應用材料的話,阻力不會那麼大。

至少高麗和霓虹不敢明面上投反對票。

但是如果是新芯主導的話,還是難。”

周新說:“主導權可以給應用材料,甚至我們只要一部分股份,應用材料可以獲得這個市場,但是日本國際電氣的設備製造產線要陸續搬遷到華國,搬遷到張江。

我們在很多芯片領域都在追趕,但是在半導體設備領域沒有太大氣色,除了新芯光刻機。”

後世華國被卡主要是光刻機,所以光刻機的知名度比較高,實際上華國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幾乎是全線落後,半導體制造也遠不止光刻機這一種設備。

半導體制造設備大致分七類:擴散爐,光刻機,刻蝕機,離子注入機,薄膜沉積設備,拋光機和清洗機。

這些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國外生產廠商們不會把生產放在華國,他們的生產都是在本國,華國的分公司主要負責銷售、售後服務之類的工作。

因此周新想做的事情是開這個頭,讓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把這部分生產放到華國。

“教授,我知道這同樣有難度,但是我認爲這件事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應用材料自己原本涉及到的領域,像化學氣相沉積設備,他們肯定不願意,因爲涉及到的面太多。

收購日本國際電氣則不同,應用材料收購日本國際電氣最看重的是經濟效益,要讓他們的財務報表好看,鞏固自己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地位。

因此他們把生產線搬到華國毫無心理負擔,而且搬起來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降低成本,擴大華國市場就是最好的理由。”

胡正明聽完後眼前一亮,因爲周新說的確實有可能。

周新說:“而且有了開頭,後續很有可能日本國際電氣的生產條線全部搬到華國,其他半導體制造商,也會陸續在華國設生產基地,這樣的話,華國的一些半導體材料廠商會有更大的市場。

整個上下游將更加繁榮。”

胡正明聽完後,頻頻點頭:“從邏輯上來說沒有問題,根據我的消息,應用材料也確實一直有收購日本國際電氣的想法。但是這輪收購新芯不能出手,我們是民間資本,沒有任何理由,讓華國方面出手。

無論是華虹還是華晶都可以,讓他們去和應用材料談,把生產線轉移一部分到華國,這個要求他們提合情合理,我們提不合適。

之前收購Cymer只是純粹的商業收購,沒有任何要干涉Cymer經營的協議,商務部都不同意,如果我們再去提這種要求,是非常危險的事。

反而華國的國企去提,只是搬部分生產線的話,更加合理,從招商引資的角度出發,從豐富張江產業生態的角度出發,都合情合理。

我們不能做申海甚至是華國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可以提醒華國要怎麼做合適,但是不應該是我們代替他做。

就像之前你把陳進公開處刑,老實說對陳進的這種做法很解氣,年輕人意氣風發,銳氣十足,我很羨慕你。

但是站在我的角度,這種行爲其實是不合適的,你去獲得了你不應該有的權限,不過在華國做了也就做了,他們有求於你,不會拿你怎麼樣。

在阿美利肯則不同,別露破綻,這件事新芯去做就是破綻,現在也許不會怎麼樣,未來可能要命。

讓華虹去,甚至讓申海的科投公司去更好,把它包裝成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爲。

至於怎麼包裝我有辦法。”

周新聽完後感慨薑還是老的辣,在這方面自己的敏銳度確實不如胡正明。

當戰略定下來之後,只需要執行,對華國來說這件事有百利而無一害。

周新想趁着自己還在硅谷的時候,進一步試探底線到底在哪裡,我收購Cymer不行,那我和應用材料合資收購日本國際電氣行不行。

胡正明給出更好解決方案後,周新提出新的問題:“教授,你認爲新芯目前的瓶頸在哪裡?

我們很久沒有在一起聊過新芯的戰略規劃,可能因爲這兩年靠着技術壟斷走的太順,我又隔的太遠,我們難得有機會面對面交流一下觀點和看法。”

胡正明說:“最大的瓶頸還是在先進技術上受限制,在很多領域瓦森納協定的限制太嚴重了。

新芯(淡馬錫)今年3月投產,90nm製程的兩條最先進製程生產線。如果華國可以引進90nm生產線,我們至少早啓動半年時間,時間就是金錢。

芯片生產、半導體設備、芯片原材料,幾乎所有領域都有天然屏障。

這是最大的瓶頸,另外像是什麼太順利導致內部人員沒有鬥志、大家待遇太好導致沒有激情、沒有危機感,老實說這都是臆想出來的理由。

我知道可能你回華國,華國那邊有大量類似意見,認爲我們的待遇太好,員工都沒有鬥志,缺乏奮鬥精神。

半導體領域永遠是長跑,經驗比什麼都重要,在一家公司幹了20年的工程師都是寶貴的財富,激情、鬥志、奮鬥精神這些玩意對於新芯來說不重要,我們已經到了一個上限,這個上限不是靠這些主觀的東西能打破的。

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就是,瓦森納協定構建的技術壁壘不是靠人力能打破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利用現有技術實現更好的良品率,設計出性能更好的芯片,提升利潤和效率,這些只需要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如何實現這種堅持,需要讓員工把家庭先照顧好,他們才能堅持下來。”

作爲跑過華國大量地方,後來在華國創辦新芯又大量調研了同行業企業,胡正明很瞭解華國的勞動環境,他擔心周新也有類似的想法:不能讓員工過的太舒服。

這種想法一旦開始實踐,那將會讓新芯的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新芯在華國是不折不扣的龍頭,因此新芯的員工被很多國內國外企業盯上,而一旦新芯降低待遇,很容易被挖人,然後重新培養人才,這會嚴重影響到穩定性和公司發展,半導體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不同,沒有什麼35歲壁壘,誰來都能幹。

同樣的設備,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良品率就是更高,同樣的研發,經驗豐富的研發人員就是能靠經驗避開很多雷。

周新聽完後點頭:“教授,這你放心,我們之前說過的,我不會干涉新芯科技的具體經營,我只會在戰略上給想法。

而且你作爲新芯的管理者,你判斷新芯的薪酬體系足夠健康,那我就認爲沒有問題。

在我們的承受範圍內,也能給股東創造足夠的利益,他們有什麼不滿意,你該拒絕就拒絕。

我知道華虹提過很多次,希望降低員工待遇,減少研發投入,提高分紅比例,你覺得不行可以直接一些駁回,甚至都不用和他們解釋。

控制權在我們手裡,他們只有分紅和監督的權力。”

華虹也挺奇葩的,靠政策吃了大量國家紅利,拿了大量財政撥款,發展不如新芯科技,在成立之初就一直想着靠NEC。

結果NEC自身難保,他們榜上了新芯還不滿足,想獲得更多。

後世華虹在大A上市募集到了220億現金,把這些現金拿去理財一點也不奇怪。

胡正明說:“我明白,和華虹解釋是不想和申海鬧的太僵,畢竟華虹是申海的親兒子。

但是他們現在日子也不好過,中芯發展比華虹更快,感覺親兒子快變成中芯了。

對了,華虹現在想把他們所有的生產條線都扔給我們代管。

之前我們只管了華虹最先進的兩條生產線,現在他們其他生產線也想以資產的方式打包給我們管。”

華虹上市那段時間,烏鴉打新中了華勤技術,結果開盤當天就暴跌十多個點,把鴉給虧麻了

第47章 反響強烈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57章 關鍵鷹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64章 公有云第255章 E3展會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239章 發酵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341章 意外第224章 技術紅利(62k)第222章 ipod zero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271章 抱有目的的度假第58章 最好的機會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159章 220萬,40%股份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270章 手機操作系統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298章 回國第163章 交易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296章 質疑第309章 連環雷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37章 反擊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6章 輕鬆拿下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35章 聖誕節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323章 上市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58章 最好的機會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123章 CAAS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319章 含金量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96章 銷量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89章 產業升級第124章 拳頭遊戲IPO前的路演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
第47章 反響強烈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57章 關鍵鷹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64章 公有云第255章 E3展會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239章 發酵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341章 意外第224章 技術紅利(62k)第222章 ipod zero第347章 競爭對手第271章 抱有目的的度假第58章 最好的機會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159章 220萬,40%股份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270章 手機操作系統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298章 回國第163章 交易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301章 新的被折磨對象第296章 質疑第309章 連環雷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37章 反擊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6章 輕鬆拿下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35章 聖誕節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323章 上市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58章 最好的機會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123章 CAAS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319章 含金量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196章 銷量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89章 產業升級第124章 拳頭遊戲IPO前的路演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