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戰雲之合

因爲楊義臣派出的報信先鋒羅士信趕到雁門郡的時候,已經是大業十年十一月二十九這一天午前時分了,所以突厥人收集完對應軍情也已經是午後申時的事情,當天要想馬上出兵反制顯然是來不及的。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何況大軍動作總要時間準備,縱然突厥人是馬背上的民族,來去如風,後勤輜重只需要隨軍趕一羣羊便能養活,一天的準備還是少不了的。

所以,始畢可汗有半個下午加一個晚上的時間來猶豫,如果真的決定各個擊破隋軍援兵的話,究竟該先對哪一家下手。

從理論的兵力對比上來看,上上之選當然是南下擊破已經出關兩天的太原留守李淵,畢竟李淵只有四萬兵馬。但是持續的斥候偵查讓始畢可汗不得不放棄這個打算,因爲李淵非常的精乖。他雖然救駕看着很積極,但是在保存自身實力方面更積極,出關是出了,卻走到馬邑縣之後就一直駐留在那裡不前;任由始畢可汗做出最後的誘敵努力,李淵還是不爲所動。

既然如此,只能夠選擇楊義臣的先頭騎軍部隊作爲各個擊破的對象了。畢竟突厥大軍利在野戰,不利於攻城,馬邑雖然是塞外小縣,但是隻要李淵堅持打守城戰,突厥大軍就算有六七倍的兵力優勢也是不可能幾天內就攻下來的。

次日佛曉,雁門郡外的突厥圍城大營就全部動作了起來,做好了出擊的準備——當然了,始畢可汗還是知道輕重緩急的,不會做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蠢事,雖然各個擊破隋軍援兵時集中兵力很重要,但是他依然不會拿出全部主力去做這件事情;因爲相比於擊破楊義臣。保持對楊廣的圍困顯然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留下來保持圍城的部隊不夠多,反而給了楊廣突圍的機會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雁門城裡面,好歹還是有六萬驍果軍的久戰之兵保護楊廣的。

說到這兒。不得不說一下始畢可汗手下如今兵力的具體結構。突厥人此番爲了圍困楊廣,足足出動了各部二十多萬兵力,這已經是始畢可汗傾盡血本showhand搏一把的結果了。

畢竟這個時空的突厥比歷史同期要弱小不少,光是早年隋朝通過茶葉貿易和後來其他邊境榷場貿易的挑撥,就讓啓民-始畢兩代可汗統一突厥諸部的進程大大延緩了,估計拖慢了有至少兩三年,而且過程中至少多死了幾十萬人,再算上戰亂帶來的人口出生下降。要說到大業十年爲止,突厥總人口比歷史同期少五十到八十萬人都是有可能的,成年壯丁對應減少二三十萬,也是情理之中。

這一次,始畢可汗總共帶來了大約26萬人的規模,不過其中還有當輔兵用的老弱牧民,大約4萬人,所以戰兵便只有22萬——

別看4萬不能上陣廝殺的老弱牧民貌似不少,但是這個比例比起中原漢人朝廷出征時的民夫輔兵比例已經是很低了。楊廣對付高句麗的時候,117萬大軍需要200多萬民夫運糧運兵器。s173言情小說吧修路架橋,別的作戰中輔兵民夫至少也是戰兵的一倍人數才能玩得轉,免於後勤短缺。而突厥人居然只要戰兵五分之一人數的專業輔兵做後勤配套。按照比例來算已經是漢人戰兵人均後勤人數的十分之一了。

之所以突厥軍隊這麼省輔兵,說到底還是馬背上的遊牧民族特性所致。比如後世再過幾百年,蒙古人出現的時候,只要不帶工程武器,不需要工匠的話,在純野戰的環境下蒙古人需要的輜重兵更少。這些民族只要有人跟着大軍放羊,最多再做些縫補皮甲帳篷的事兒,便算是齊活了。再加上突厥兵對吃喝也不講究,不一定要集中煮肉湯煮茶。偶爾自己用皮囊灌點兒酒或者水,然後圍着篝火烤肉便能對付過去了。也就省下了集中使用的火頭軍。

不管怎麼說,始畢可汗出戰的時候只有22萬戰兵加4萬輔兵。如今也打了小兩個月了,雁門郡城內保護楊廣的驍果軍都減員了伊萬多人,突厥軍隊自然也有損傷,細細算來,如今剩下的不過20萬戰兵、4萬輔兵。要想圍住城裡頭的6萬隋軍,多預留一半的兵力是必須的,而且輔兵可以全部留下作爲防備,或者放到城東桑乾河對岸不易突圍的方向。這麼一算,可以集中起來對付楊義臣的部隊,也就不超過15萬人了。

……

桑乾河中游南岸,雁門郡安陽縣境內,一直大軍疾速而又不失小心謹慎地前行,車轔馬嘯,甚囂塵上。軍隊的構成全部都是騎兵,人數約莫三四萬之間,顯然便是楊義臣突前的那一部分人馬了,他們和後軍的十一萬步軍拉開了兩天的路程差,好儘快趕到雁門郡牽制突厥人,而一旦有危險的話,如果兩軍相對而行,一天之內也可以成功回合。

不過可別以爲隋時的安陽縣就是後世河南那個安陽縣,這兩個地方實在是相隔數千裡,只是古今異名導致的誤會而已。隋朝時候的安陽縣,其實是後世山西省張家口市下屬的陽原縣。

後世從北京到大同的京大高速就要經過陽原縣,沿着桑乾河南岸、燕山與陰山之間的山谷修建,可見此處從古至今都是從雁門郡通往涿郡的交通要隘所在。楊義臣突圍而入的信使被發現之後,突厥人如果要搜索楊義臣的大軍位置,肯定第一個就會往這裡來找。而事實上,昨天入夜之前,楊義臣部的斥候已經遇到了突厥人的哨騎,進行過幾次短促而又激烈的斥候戰了,雙方各自丟下了幾十條人命,都是偵查的輕騎兵。

楊義臣親自在前軍策馬而行,看着日頭從身後漸漸升高,把人和馬的影子漸漸壓短,他也似乎感覺到了戰鬥的臨近。

回過頭,楊義臣對着身邊的秦瓊問道:“算算時辰,羅校尉昨日便該突圍入城給陛下報信了。若是突厥人惱羞成怒。如今也該前來尋機反擊了。秦郎將,若是接戰,你如今可有把握擔當前軍先鋒麼。”

“蕭經略給末將的傳書中說了。秦某一切聽從楊經略差遣!秦某和蕭經略都相信,楊經略身經百戰。定然可以用好每一支兵馬。”

楊義臣報以微笑,看着面前這個不過三十歲的年輕人很是欣賞。天下已經到了如此境地,還有武將能夠不計個人融入一心殺敵報國,那都是值得尊敬的。在半個月前遇到秦瓊來投效之前,楊義臣都不敢想象世上有裝備如此精良的騎軍,但是現在經過短時間的磨合,他已經知道如何善用這支部隊,然後以這支部隊爲核心。先在前鋒接戰中挫一挫突厥人的銳氣。

也正是因爲這陣子對秦瓊手下騎兵戰鬥力的認識,讓他敢擺出今天這個誘敵一部先來決戰的陣勢,故意讓自己的四萬騎軍和步軍脫節兩天,擺出自己很心急火燎要救楊廣的樣子,讓突厥人覺得自己有可趁之機。也正是因爲這一點,他纔敢而且只敢沿着或者說緊貼桑乾河南岸疾速行軍。

“既如此,秦郎將且聽好:我軍之所以如此行軍,便是爲了一旦突厥人前來集中兵力攻打我軍時,可以獲得半渡而擊之利。突厥人從雁門以東而來,那麼定然會需要在附近渡過桑乾河然後攻擊我軍。我軍的行軍路線背靠陰山。北面桑乾河,他們是繞不過去這個契機的。

只是突厥人素來仗着全軍都是騎軍,而且來去如風。兵力又是我軍三到五倍,所以對於有可能遭到半渡而擊的風險視而不見,到時候定然會撒漫鋪開全軍,讓我軍防守任何一點都會顧此失彼,然後突厥人再從我軍兵力無力覆蓋到的河段渡河,前後夾擊我軍。”

楊義臣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嚴肅地緊盯着秦瓊,叮囑道:“而這時候。便是秦將軍當機立斷的時候,我們要讓突厥人看看。他們任何一支成功渡過桑乾河的偏師,單獨都不是我軍的對手。而且連支撐一天半天時間差的能耐都沒有,明白了麼?”

“末將明白!”

楊義臣交代完畢,隋軍繼續前行,果然不到一個時辰,就有一股突厥騎兵出現在了桑乾河北岸,看人數反而比楊義臣的四萬騎兵還要少不少,應該只是先頭部隊。不過河水只有百餘米寬窄,所以兩岸的人都可以輕易看清楚敵軍規模實力,甚至於沿着河灘策馬都可以用強弓把箭矢射到對岸的人,所以雙方自然都會比較謹慎。那夥突厥騎兵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暫時還不是隋軍的對手,便沒敢渡河,而是逡巡跟蹤,又略微拉開一些距離。

兩個時辰之內,出現的突厥兵馬越來越多,後來又來了兩路,前後加起來一共三路人馬,總計超過了*萬之數,顯然是從雁門圍城大營的各個方向分別趕來的,所以時間上有先後。兵馬聚集衆多之後,突厥人果然開始囂張起來,試探性地把戰線鋪開到沿河數十里地,然後各自尋機渡河。

隋軍人少,顯然顧了一頭就會顧不到另一頭,總歸會被突厥人逮到機會渡河。同時河流又比較窄,百餘米的河面,冬季枯水期河水深度不到六七尺,北方山區的河流又是礫石細沙的河底,沒什麼淤泥;只要尋到淺灘,戰馬可以直接沒到脖子泅渡。

楊義臣約束麾下軍馬,大致分成兩股,其中一股便是秦瓊帶來的一萬板甲騎兵;另外三萬人扎堆一處,其中兩萬是他從涿郡帶來的騎兵,一萬是羅藝帶來的盧龍郡騎兵。兩股隋軍相隔五六裡行進,看上去依然堵不住突厥人全部的可能渡河地點。

相持了一炷香的時間,突厥人眼見首尾兩端都已經迂迴到了隋軍前後足夠遠的地方,便呼嘯着開始渡河。這樣的作戰方式在中原漢人王朝的作戰模式中是不可想象的,因爲漢人自古講究兵法,講究主將對於全軍的運作要了如指掌,如臂使指;就好比楊廣第一次遠征高句麗的時候,都已經派出一百多萬大軍了,還要求四十個軍的將領每次遇到戰役層面的決策都要請示皇帝,如此一來自然指揮效率低下。縱然漢人中的名將不可能和楊廣那樣膠柱鼓瑟,但是指揮僵化的問題也是自古至今都存在的。

如果讓一個僵化的指揮體系去執行這樣守衛呼應打時間差的渡河作戰,拿鐵定是要貽誤戰機、遭致慘敗的。而突厥人卻好像玩得很是順手,他們的將領都有充分的戰場隨機應變權限,他們不懂兵法,但是卻有狩獵民族的野性嗅覺,就好像不需要語言指揮全靠本能圍獵的狼羣一樣。

非要說漢人軍隊和突厥等遊牧軍隊在指揮體系和習慣上的差距的話,那麼前者就好比薩達姆的正規軍,後者就好比南聯盟或者塔利班的游擊隊;打擊前者的時候,斬首行動摧毀了其指揮中樞後便贏了一半了,而對付後者的時候,哪怕斬首了都沒用,他們可以繼續打得遍地開花,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指揮中樞,根本就沒有“首”,而是一種分佈式決策隨機應變的鬆散作戰團體。

所以,哪怕已經胸中有了定計,楊義臣看到突厥人那種果斷敏銳的渡河時機抓取時,依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讚歎和感慨。如果不是他有秦瓊這張底牌的話,今日即將到來的這一戰他還真討不到好去。

楊義臣鞭梢一指、對秦瓊問道:“秦將軍,後頭便看你的了——西邊那一股先頭渡河的突厥人,看見了麼,人數不比你多,而且剛剛渡河,能夠第一時間投入的戰力更是不如你。有把握迅速擊潰他們麼?”

“楊經略但看末將殺敵便可!”秦瓊絲毫不以爲意,在江東的這半年,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麾下軍隊那種脫胎換骨的變化,再看這些皮甲毛裘的突厥人,簡直就是和插標賣首差不多。

“某要的可不僅僅是擊潰——秦將軍,你最多隻有小半個時辰的功夫,能夠在一刻鐘內解決戰鬥就更好。”

楊義臣最後這兩句補充的叮囑,終於讓秦瓊有些緊張感了,當然緊張感的背後,更是野性的喜悅。這是一個很艱鉅的挑戰,但正因爲如此,纔是軍人載入史冊的好契機。()

第89章 爲逼生爲逼忙第39章 王霸之氣第83章 基業初成第59章 齊民要術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4章 運糧截糧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53章 分崩離析第74章 更高起點第70章 飛來橫禍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42章 議取平壤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42章 議取平壤第47章 大逃殺第5章 到此爲止第25章 捨身爲國第33章 棋錯一招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14章 運糧截糧第45章 敗中取勝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67章 千年大計第16章 決戰之年第75章 化解裂痕第6章 楊廣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39章 從軍行第100章 變天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70章 飛來橫禍第四 票水師不是你這麼玩的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46章 終徵高句麗第96章 歷史的相似第13章 賊起賊落第5章 到此爲止第79章 攤牌第35章 時間差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54章 順水推舟第73章 完工議賞第61章 冬日瑣事第58章 體察民情第7章 家大業大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42章 焚藪而畋第12章 大師圓寂第7章 樑入蜀都第53章 加官進爵第45章 有始有終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81章 桑基魚塘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39章 王霸之氣第2章 笑納奇功第16章 決戰之年第36章 兩淮賊情第94章 風緊扯呼第25章 大洗牌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3章 苟富貴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4章 全軍整編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27章 狂攬小弟第4章 薩水慘敗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41章 各個擊破第16章 兵分兩路第62章 以戰促和第52章 滅國餘音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10章 不爭第38章 神轉折第77章 坦白從寬第50章 滔天毒計第53章 分崩離析第62章 借船未遂第27章 狂攬小弟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98章 六禮具第29章 浴血之夜第91章 驗收回京第75章 化解裂痕
第89章 爲逼生爲逼忙第39章 王霸之氣第83章 基業初成第59章 齊民要術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33章 恢復元氣第14章 運糧截糧第19章 討伐吐谷渾第53章 分崩離析第74章 更高起點第70章 飛來橫禍第16章 駑馬戀棧豆升級版第42章 議取平壤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42章 議取平壤第47章 大逃殺第5章 到此爲止第25章 捨身爲國第33章 棋錯一招第72章 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14章 運糧截糧第45章 敗中取勝第15章 禍兮福所倚第67章 千年大計第16章 決戰之年第75章 化解裂痕第6章 楊廣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39章 從軍行第100章 變天第16章 勤王軍雲集第70章 飛來橫禍第四 票水師不是你這麼玩的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46章 終徵高句麗第96章 歷史的相似第13章 賊起賊落第5章 到此爲止第79章 攤牌第35章 時間差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54章 順水推舟第73章 完工議賞第61章 冬日瑣事第58章 體察民情第7章 家大業大第10章 海客談瀛洲第42章 焚藪而畋第12章 大師圓寂第7章 樑入蜀都第53章 加官進爵第45章 有始有終第34章 擋道的都搬開第81章 桑基魚塘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2章 治不好的寅吃卯糧第8章 尋找附加值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39章 王霸之氣第2章 笑納奇功第16章 決戰之年第36章 兩淮賊情第94章 風緊扯呼第25章 大洗牌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第33章 宇文述遺計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3章 苟富貴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4章 全軍整編第38章 以退爲進第16章 表妹的秘密第27章 狂攬小弟第4章 薩水慘敗第11章 始畢可汗的決斷第41章 各個擊破第16章 兵分兩路第62章 以戰促和第52章 滅國餘音第56章 不帶走一絲雲彩第43章 驍果軍自危第11章 軍事第二後勤第一第10章 不爭第38章 神轉折第77章 坦白從寬第50章 滔天毒計第53章 分崩離析第62章 借船未遂第27章 狂攬小弟第13章 人不惹禍禍自來第98章 六禮具第29章 浴血之夜第91章 驗收回京第75章 化解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