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

bookmark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曾幾何時,黑夫一直以爲這首唐人白居易的《古原草》說的是北國草原,後來才知道,其實是淮北的一處地方:符離。

“九夷之地,方圓千里,有符離之塞。”這處位於淮北之地的小縣之所以叫做符離,是因附近產符離草,也就是莞草而得名。

據說,這是楚國東遷後,主要的軍馬培養基地,靠了這兒出產的馬匹,楚軍才能組織起一支車騎部隊來——雖然南方馬多矮小,遠不如北馬雄壯,耐力雖好,但衝鋒陷陣起來總還是處於劣勢,只算聊勝於無。

八月中,寬廣空曠的草場在離山下方延展開來,隨着秋天到來,草葉乾枯泛黃,變成了一片青銅色,風起雲涌,長長的草葉擺動一如波浪。

當然,這是秦楚兩軍在此決戰前的景象,一場二十多萬人的大會戰,徹底改變了這兒的容貌。

現如今,從離山一直延伸到睢水邊,數十里之內,青銅色的草原上盡是人馬屍骸,流淌而出的鮮血將草地染成了不詳的紅褐色,又被無數雙腳踩成了爛泥地。大羣大羣的烏鴉聞到氣味,在死者頭頂的天空上往復盤旋,這是爲它們準備的盛宴。

天上除了羣鴉,還有濃煙,雙方爲了贏得勝利,無所不用其極,一些在戰役中,被營火、煙矢波及的地方,燃起了大火,放眼望去周圍盡是焦黑的草炭,發光的餘燼自煙幕中升起,朝天空飄去,仿若千百隻新生的螢火蟲…………

當火焰終於熄滅,地面稍稍冷卻之後,時間已近傍晚,殘陽如血,濉水裡也盡是血淋淋的屍體。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用屈原這首賦來形容此戰,再恰當不過。

黑夫穿戴着一身秦軍高級軍官的甲衣,胄上豎着長長的白羽,他下了戎車,徒步行走在這戰後草地上,足下皮鞮沾滿了泥土和鮮血。

他身後則跟着持劍盾護衛的短兵,哪怕戰役已結束,依然警惕萬分,以及大批面露喜色的官吏將尉,他們是這場仗的倖存者,也是勝利者,依然在談論着持續了一整天的戰鬥,意猶未盡。

但黑夫只是皺着眉掃視四周,站在高高的離山頂,這是楚軍的大本營,此刻已盡數被毀,感受着嗆人的煙味和血腥味,甚至還有屎尿的味道。

這就是戰場真實的氣味,跟浪漫史詩一點沾不上邊,當然,事後總會有文人墨客將這場仗加工成那般模樣。

他轉過身,詢問亦步亦趨的叔孫通道:

“記下來了麼?”

叔孫通雖然膽大,可行走在屍山血海中,依然面色慘白,與染了墨的指尖正好呼應,他只唯唯諾諾地說道:“記下來了。”

“念。”

叔孫通展開手裡木板襯着的白帛,念道:“元年八月初十日,夏公與將尉兵共擊楚盜,與項籍決勝符離。夏公之兵可十五萬,章邯爲本陣自當之,東門將軍居左,陳嬰將軍居右,夏公在後,吳廣在夏公後。灌嬰、周苛在左右翼。”

“項籍之卒可六萬。章邯先與項籍合,不利,卻。陳嬰爲楚英布所擊,亦卻,東門將軍破而入,殺項梁,楚盜不利,時曹參從東方至,與灌嬰、周苛襲楚之側,夏公自將兵復乘之,大敗楚於符離,籍獨以數千殘卒南遁……”

還沒念完,黑夫就罵了起來:

“你這儒生,平日裡的文章花團錦簇,引經據典,一到關係戎事,便忽然失了靈性,連基本的過程都寫得語焉不詳。”

叔孫通只好不斷認罪,又道:“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臣亦然,軍旅之事,未及學也,記述不當,還望夏公治罪!”

“那要你有何用?”黑夫白了叔孫通一眼,將他轟走。

讓叔孫通這不識兵事的儒生來記錄戰爭,還真不如軍法官雙眼看到,原模原樣記下的這半個月來的事:

十面埋伏,這是黑夫的戰術,通過各路秦軍大縱深的戰略包抄,不斷壓縮楚軍的生存空間,讓他們腹背受敵,也無法效仿項燕當年對付李信的,以空間換取戰機,將楚軍逼迫在淮北地區,最終達到聚殲的目標。

而項籍則是想以專對分,始終集中兵力,避免楚軍受過多損失,試圖尋找機會,利用各部偏師難以統籌的弱點,將黑夫的各路分兵各個擊破。

還真讓他找到了機會,南方副將吳芮手下的越兵軍紀很差,容易衝動,見利則進,全然忘了半年多前曾被楚人打得大敗,他們越過徐縣劫掠淮北,結果被項籍消滅,殺三千人,越校華毋害戰死。

在羽翼營臭皮匠們的提醒下,黑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八月初,他下令各路停止前進,唯獨讓都尉駱甲,帶着一支兩萬餘人的軍隊作冒進狀,配合泗水郡周苛,試圖進攻符離塞。

這是黑夫的誘餌,但楚軍不能放任駱甲、周苛不管,一旦對方佔領符離塞,泗水、膠東的軍隊便可由此南下,配合從陳、睢陽東進的黑夫主力,將楚軍團團包圍。

於是項籍做出了響應,在符離狙擊駱甲、周苛,取得小捷,但等此戰告畢時,黑夫的大軍已迅速從睢陽、城父向睢水包抄,將項籍阻攔在了符離塞……

從五月到八月,從樑地到淮北,經過長期的周旋後,雙方的決戰,終於在此地打響。

此時黑夫擁兵十五萬,左右還有總數近十萬的幾路軍隊聞訊趕來,完全佔據戰略優勢,可以選擇決戰或固守。面對楚軍背水一戰的姿態,他做出了明智的選擇:效仿當年的王翦,欲掘壕固守,消磨楚人的銳氣,同時等待援兵。

越是拖下去,戰局就越是對秦軍有利。

於是同樣意識到這點的楚軍,率先發動了進攻……

雙方在符離的草原上交戰,秦軍在西南,位置偏低,楚軍在東北,背對睢水,佔據了離山的制高點。

正如叔孫通記述的,黑夫點了太僕章邯爲前軍主將,衛尉東門豹爲左翼,東海郡守陳嬰爲右翼,他自個與一萬短兵親衛坐鎮後方,吳廣帶着預備隊軍後待命。章邯率主力十萬向前推進,儘管秦軍士氣、甲兵佔優勢,但在地形不利的情況下,進展並不順利,按照作戰計劃,開始徐徐向後後撤,引誘楚軍以爲自己得勝,進行追擊。

楚軍果然追擊,黑夫遂令左右兩翼向前推進包抄,但項籍在佈陣時玩了個小花招,他讓精銳集中在右方,由英布指揮,結果使得秦軍左翼的陳嬰碰了個跟頭,一度受挫。

好在黑夫採取了與項籍同樣的戰術,將精英部隊放在右路,交給東門豹指揮,期望在這裡突破,迂迴到側後攻擊楚軍。

於是就同時出現了雙方右翼佔優,而左翼受挫的局面,雙方士卒在長達十數裡的草原上混戰在一起。雙方彼此以死相拼殺紅了眼,彷彿楚和秦兩個邦族的新仇舊恨要在此一併清算。

在這場混戰中,楚人的單打獨鬥和秦軍的組織紀律性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始終保持嚴整的隊形互相照應,並漸漸取得了優勢。

秦軍右翼方向,東門豹的推進顯然快於楚軍英布,並有吳廣帶着更多預備隊加入,頂住了本來呈現潰敗之勢的左翼,眼看勝利天平漸漸朝秦軍偏去,項籍開始了一場冒險。

他將本陣交給項梁指揮,自己率領數千近衛車騎,從側後方直撲黑夫的帥旗!

這批人都是最早追隨項籍的,人人抱定必死的決心,項籍更挺戟衝在最前面,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他們連破幾個小陣,竟直直衝到了黑夫的短兵親衛面前!

曾經很多次,項籍都靠斬首的賭博式衝擊,在勇氣和運氣的加持下,打贏了仗,比如鴻溝之戰對涉間,比如淮南之戰對越校,比如彭城之戰對彭越。

吸引對方主力後,車騎襲後,一衝必動!

但這一次,他面前擋着的,卻是從武昌起兵後,一直追隨黑夫的南郡短兵,他們能聽得懂對面楚人叫囂,甚至於,射來的箭從臉旁擦過,將袍澤射倒,但短兵們,卻好似紮根土中的白楊,死死站穩隊列,絕不挪動半步!

而黑夫亦然,爲了避免戎車馬匹受驚亂跑,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他甚至將自己的帥旗安置在一座固定的哨塔上,自己拄劍佇立於上,指揮全局,從始至終都不挪動半步,眼看楚人來襲,只是一揮手,使弩兵禦敵!

於是,迎接項籍的是如飛蝗般的弩陣飛箭,發射的羽箭如此密集,以至於在空中相互碰撞,甚至還有安放在此的巨型牀弩“殲星弩”迫不及待發揮他在野戰中的威力,此弩箭桿粗如孩臂,一旦中招,人馬俱死,哪怕再厚重的戰車,也擋不住殲星弩來上一下!

更何況,側翼還有灌嬰等人統帥的北地車騎在蓄勢待發,他手下的塞北騎兵多是來自新秦中,嫺熟馬技,用的也是身強體魄的河西馬、塞上馬,平均下來足足比楚馬高了半個頭,當灌嬰帶着秦車騎將楚軍車騎攔腰截斷時,楚人才明白,什麼叫真正的車騎無雙……

縱然項籍個人武力驚人,又善於尋找機會進行突擊,也難敵黑夫早已佈下的準備。這次,就算他再使勁瞪眼睛也不管用了,身中數箭,幾乎被插成了刺蝟,只因爲甲厚,才只是受傷,依然未死,被項莊拼命救了回去。

隨着項籍對黑夫帥旗的進攻失敗,匆匆撤回,這場戰爭的勝負也決定出來了。

楚軍右翼不再有優勢,左翼漸漸潰敗,中軍遭到秦軍夾擊,手持長矛長戈向前擠壓的秦卒,正好起到一塊砧板的作用,而解脫出來的灌嬰車騎,則如同黑夫手裡的一把錘子,對準楚軍背後痛下殺手!

當曹參的前鋒也渡過睢水抵達戰場時,本就動搖的楚軍徹底崩潰了。

唯一可惜的是,因爲地形限制,人數只是對方一倍的秦軍未能完全包圍,項籍、英布等人帶着數千殘卒衝破秦人,向南方潰逃。

“尉陽、吳芮正從南方趕來,項籍會一頭撞進他們的包圍圈裡。”

這一點黑夫倒是不愁,這次,項籍可沒有一個江東可過。

天快黑了,黑夫依然在戰場中視察,雙方陣亡將士的屍體堆積如山,俘虜倒是很少,能跟項籍到現在的,基本都是死硬分子,他們不願降,各自爲戰而死,秦軍也少留俘虜,首級倒是砍了一地。

一個熟悉的面孔閃過,黑夫讓御者停車:他看到騎司馬楊喜頭上纏着紗布——他的耳朵被齊齊削去,正單膝跪在離山腳,一具蓋着軍旗的屍體面前,手裡捏着個酒葫蘆,自己喝一口,又朝腳下倒一口……

黑夫對楊喜是有印象的,這個在藍田大戰裡率先投降的年輕人,在加入他們後,卻在西河之戰裡表現英勇,黑夫特地卓拔了他,還附贈了一個胡亥的妃子……

他下了車,來到楊喜後面。

“死者是誰人?”

楊喜正在那一邊抹着淚一邊笑,聞言回頭,見是黑夫,連忙下拜:“敢告於夏公,此乃李必都尉麾下司馬,名鳩博,關中頻陽人也,因常好酒,吾等稱之爲酒公。”

黑夫似乎聽人說起過:“是參加過始皇帝時滅趙、滅燕、滅楚等戰的那一位老司馬麼?”

“正是!”

楊喜沒想到黑夫居然知道酒公,說道:“司馬雖脾性不好,喜歡酒後妄言,常受懲處,但他熟悉關東道路,知曉敵軍戰法,三川之戰,芒碭山之戰,皆有建功。”

“此番與楚盜決戰,酒公更是親率兵卒,數卻楚軍,突入右翼,與楚人鏖戰,斬連敖一人,殺兵卒無算,最後項梁欲走,他帶着數十名騎士,突入楚盜本陣,擊殺項梁,只可惜,旋即又爲項梁親衛所傷……”

聲音沒有黯淡,反而越來越高昂,楊喜爲酒公的驍勇而驕傲。

黑夫靜靜聽着,頷首道:“這位酒公可有什麼遺言?”

楊喜道:“他出關前說過,不管是生是死,這都是最後一次出關了!只望子孫後嗣,不必再如他一般,年年徵役,歲歲戍邊。”

“這份期望,是始皇帝未做到,而我承諾過的,必將達成!”

黑夫重重頷首:“他的屍骸,會與其他戰死者一同,體面送回關中,安葬。”

“夏公,此言當真?”

另一個聲音傳來,卻是旁邊守着三五具同袍屍體的秦卒,他被黑夫的親衛所欄,跪下大聲用安陸話喊叫。

黑夫讓親衛放此人過來,孰視良久後道:“你莫非是我在武關時表彰過的南郡民夫,你叫伯……?”

“是,正是安陸人伯勞!今爲屯長!”見夏公居然還記得自己這個小老鄉,伯勞十分高興,又問道:

“夏公,所有戰死者屍骸,皆能歸家安葬麼?”

“能。”

眼看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黑夫重新站上戎車,大聲說道:“十餘年前,有三百南郡同袍戰死於鮦陽,當時我便立誓,要帶他們回家。到了第二次伐楚,我散盡財帛,購買了三百棺槨,將他們送回南郡!立下了這世上第一個忠士墓園。”

“今日戰死者,與當時一樣,是爲了統一大業而死。在出關前,餘便讓軍法官,給每人都發了小木牌,上書名氏、籍貫、軍中編屬,以備辨認。狐死必首丘,黑夫必不使功臣骸骨暴露於野,孤處他鄉,不得血食。”

“若木牌喪失無從辨認者,於本地建忠士墓園祭祀,能辨認者,他們的屍骨會暫時在本地安置,符離會修建一座棺材工坊,砍盡這滿山好木,砍遍睢水兩岸的良材,徵召整個中原的車輛,也要將他們送回去,不管是關中、南郡,還是南陽、蜀中!”

這一場決戰,楚軍死了近六萬,而秦軍,也戰死了近萬,並有上萬人受重傷,他們裡面,大半的人會不治而亡,接下來死者還會繼續增加,最終可能會到達兩萬。

所以,這是個巨大的工程,將耗費錢帛數千萬,但黑夫話卻擺在這了。

“慢慢遷,一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五年,只要是能找到的,必使諸將士屍骸盡數歸鄉!”

“萬歲!”不知是楊喜先喊的,還是伯勞先喊的。

“夏公萬歲!”萬歲之聲此起彼伏,讓黑夫難以繼續說話,他只能幾次制止,衆士卒聲音才漸漸低了下來。

黑夫繼續道:“不止如此,待朝廷財賦寬裕了,我不會像始皇帝那般,修築宮室,而是會爲今日戰死者,爲這數年來,爲了推翻胡亥暴政,爲了重新統一天下,而犧牲的忠士們,立一座大石碑!”

“這碑就叫:‘英雄碑’!”

“英雄碑?”士卒們面面相覷,他們都說過,夏公是勘亂救命的大英雄,也以爲,這名號,是夏公專屬。

但黑夫,似乎並不這麼認爲:

“我曾與人說過,這碩大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沒錯,那種一朝拔劍起,卻給蒼生帶來十年劫難的‘英雄’‘豪傑’,餘不認!”

遠處,戴着面具的黃石先生靜靜矗立,風從睢水上刮來,戰場的惡臭薰得他有些搖晃,這曾是潁川差一點就要面臨的場景。

而現在,聽到此言,他卻微微點了點頭。

這薰臭的殘局,好像真有一絲清風吹過,讓人不至於那麼絕望。

黑夫的聲音在繼續,在兵卒中一傳十十傳百:

“只有那些爲了天下統一大業,爲了黎民能男樂其疇,女樂其業,四海休戰而付出犧牲的人,才配得上這稱謂!”

“在苦戰後還活着的人,哪怕只是黔首,小兵,從今往後……”

黑夫朝倖存者們拱手,長作揖道:“皆是英雄!”

“而戰死者,亦爲鬼雄!”

……

“今日決戰的場面,也要篆刻在英雄碑的石浮雕上,樹立在咸陽宮門前,要叫衆將士的事蹟,衆將士的名字,永垂不朽……”

黑夫讓差點失業的叔孫通記下此事,等回到關中要交給奉常陸賈及少府張蒼操辦,說話間,忽有大雨傾盆而下,他們只能在撐開大傘的戎車下避雨。

雨水沖刷着戰場,將血水衝入睢水,也讓地面變得更加泥濘。

就在此時,前去追擊敵軍的灌嬰卻派人回來稟報,信使撲通一聲,拜倒在泥水裡,卻滿臉的欣喜:

“灌郡尉回報夏公,奉命逐楚盜,沿途百里,斬首三千餘,江東水陸之師,亦佔領蘄縣。項籍殘部三千,入蘄不得,被我數萬之師,困於蘄縣北部,大澤鄉中!”

“大澤鄉……”

黑夫唸叨着這三個字,旁邊的謀士、將尉們都在相互慶賀,唯獨他知道,這個地名,意味着什麼……

“冥冥之中必有天意哉?”

黑夫走到雨中,仰天大笑起來,那些絲絲垂下的雨線,彷彿真是在操縱王朝、個人命運的線,將他們這些參與者,一點點引向終章的位置。

又或者,撥弄這些絲絃的,是蒼生之願,希望早日結束戰爭,開始新生活的大願?

“也好。”

黑夫嗟嘆道:“就在這個原本一切開始的地方。”

“讓這場本不該發生的戰爭,結束罷!”

……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125章 先登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3章 爵位難得第788章 久違了第284章 秦王(上)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384章 北地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156章 魏亡第381章 孤雁第288章 不要臉第639章 韓信第635章 薪火(上)第613章 胡亥第567章 平原津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789章 望夫第31章 盆滿鉢滿第844章 瑚璉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498章 方術士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519章 一夫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89章 善惡對錯第667章 換相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572章 君臣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47章 秦之律令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449章 錘砧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304章 六百石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47章 秦之律令第228章 夏子第71章 遲來一步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259章 章邯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186章 材士第183章 勸降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20章 寧爲雞口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995章 大盜第992章 大蟒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97章 足跡學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778章 張耳陳餘第837章 有錢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362章 蘄年宮第1031章 扶桑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139章 張蒼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980章 結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613章 胡亥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269章 墨攻第939章 胠篋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62章 忠信
第125章 先登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3章 爵位難得第788章 久違了第284章 秦王(上)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384章 北地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156章 魏亡第381章 孤雁第288章 不要臉第639章 韓信第635章 薪火(上)第613章 胡亥第567章 平原津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789章 望夫第31章 盆滿鉢滿第844章 瑚璉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498章 方術士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519章 一夫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705章 熒熒火光第89章 善惡對錯第667章 換相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572章 君臣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47章 秦之律令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449章 錘砧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304章 六百石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47章 秦之律令第228章 夏子第71章 遲來一步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259章 章邯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186章 材士第183章 勸降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20章 寧爲雞口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995章 大盜第992章 大蟒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97章 足跡學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778章 張耳陳餘第837章 有錢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362章 蘄年宮第1031章 扶桑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139章 張蒼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980章 結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613章 胡亥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269章 墨攻第939章 胠篋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62章 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