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05章 笑話

“老夫勸了整整四年,說破嘴皮,這才讓陛下東巡封禪,可汝等呢?卻只用了短短兩天,就讓陛下對羣儒生厭,將吾等趕了出來,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今,最熟悉禮儀的儒者,卻不得參與封禪禮儀制定,真是天大的笑話!”

行宮附近的樹林裡,被秦始皇趕出廳堂的羣儒正在這大眼瞪小眼,唯獨管博士的僕射周青臣在中間那個氣啊,但不管如何氣惱,周青臣依舊小心地護着頭頂的進賢冠,沒有讓它歪掉。

容不得周青臣不氣,在咸陽時,他們七十多位博士,尤其是齊魯出身的儒生,也算團結一致,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鼓吹一番上古七十二帝王封禪之事,讓秦始皇也效仿之。

好不容易,等皇帝打完匈奴、月氏,終於開始張羅東巡封禪,帶着一大票人來到泰山腳下時,曾經精誠合作的羣儒卻無法統一意見了。

沒辦法,儒家自從孔子之後,分出的派系太多了,除了孔子直系後代孔鮒及弟子叔孫通的”孔氏之儒“,還有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這八大派,以及,浮丘伯爲首的荀氏之儒,另有治春秋的公羊、穀梁、左氏三家。

早在一個月前,十多個流派,三百餘人聽說皇帝要舉行儒家盼了百年的封禪大典,即便是不欲與秦合作的孔鮒,也想來看個究竟。

一時間,泰山腳下,齊魯儒家實現了孔子死後再未有過的大串聯,從弱冠孺子到白首老儒,應有盡有,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秦始皇徵召這麼多儒生,本意是讓他們做自己擅長的事,制定出一套封禪用的禮儀,博士僕射周青臣主動請纓,來分管此事。

大概是周青臣入秦太久,忘了這些齊魯同行的尿性,他們開始對每一個禮儀程序進行討論,這也不好那也不行,結果直到秦始皇抵達泰山,這羣人居然還沒商量好一個完整的章程來,可把周青臣急得上火。

雖然世人傳言,古代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禪,但多是沒影子的事,至於封禪禮儀?更不可考,無人知道禮儀的詳細情形,於是衆儒者只能在《尚書》、《周官》等書中尋找根基。一本春秋都能弄出三種解讀版本來,別提言辭更晦澀的古書了,結果十多個儒家學派,就提出了二十多種意見。

搞學術的人,心眼常常比針尖還小。這羣人,哪怕是同門師兄弟,因爲對《春秋》《詩》上某個字某句話的分歧,都能恩斷義絕,吵上幾十年,死後徒子徒孫繼續吵,更別提這能載於史冊的封禪大典了。

甚至因爲到底在山頂還是半山腰舉行儀式,兩個學派之間還大打出手!兩個老儒撕扯彼此的鬍子,在對方眼窩處留下了一道淤痕,對外卻只敢說是自己摔的。

在爭論無果的情況下,儒生博士們開始自行其是,分別向皇帝上書,推銷自己的想法。

傳禮爲道的漆雕氏之儒上書稱:“古時候封禪,帝王要乘坐用蒲草包裹車輪的車子上山,這是怕傷害了山上的土石草木,必須上到頂峰,掃地而祭,陛下當拜於塵土之中,用其簡易也……”

子張氏之儒卻認爲皇帝應該徒步登山,上到一定高度,乘無風雨的時候,即刻行禮就算是上山封祭了。

樂正氏之儒則翻古書考證出了“望祭射牛”的做法,也興沖沖地上書獻寶,希望皇帝採納這複雜的儀式。

這些議論各不相同,與情理不合,或迂腐怪誕,或難以實行,而且多是蝸牛殼裡做道場,顯然與秦始皇想利用封禪,宣揚帝國風光排場的期望值相差很遠。

幸好秦始皇也沒指望這羣傢伙,在讓羣儒商議時,也暗中讓專門管禮儀的“奉常”準備了一套秦朝祭祀天地的禮儀。

於是在昨日,便下詔說:“此議各乖異,難施用。”轉而讓奉常將一整套的秦朝禮儀搬出來,讓儒生們評價損益一下。

結果,吵吵月餘,甚至爲了某個禮儀大打出手的羣儒,這一刻又空前團結起來。

小有名氣的齊國儒士伏生看了一眼奉常設計的祭器,開始一通批評,而批評的唯一理由就是“與古不同”。但真正的封禪用器是什麼樣子,他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而孔子的後代,大名鼎鼎的魯儒孔鮒,卻在觀看奉常演習的禮儀後,搖頭道:“不如魯禮好。”進而請求,改用孔家傳承了數代的現成魯禮,進行封禪。

這種種行徑,惹火了最恨人批評“今不如古”的秦始皇,他立即下詔:

“羣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禪事,又牽拘於詩書古文而不能騁,朕自擇之!”

儒生們遂被統統轟出了行宮,周青臣也不例外,於是就出現了這可笑的一幕:專門研究禮儀的儒生,卻無一人能參與封禪典禮的設計……

到了下午時,消息傳出,秦始皇盡罷諸儒之言不用,轉而採用秦國舊有的祭祀天地的禮儀來封禪。

這消息傳來,儒生們頓時炸窩了,開始捶胸頓足,說皇帝不聽良言,居然在這麼重要的場合,用錯誤的儀式,真是荒天下之大謬,於是便鼓譟着要去“以死相諫”。

結果,他們還在這號召串聯時,卻有郎衛前來,儒生們還以爲是皇帝后悔,要召他們回去再議,誰料,郎衛卻陰着臉,將那兩個因爭吵而打架揍對方的老儒抓了起來,說要判他們“私鬥”之罪。

一時間,三百餘儒生,都變得寂寥無聲,看着兩個老儒被抓走後,過了許久,孔鮒才一跺腳道:

“既然皇帝不聽勸阻,吾等留之何益?等着繼續受辱麼?”

他倒是乾脆,不用,則去,說罷便一拂袖,帶着弟子叔孫通大步而走。叔孫通倒是在這場鬧劇裡沒有提一點意見,只是不好意思地朝周青臣作揖抱歉,又勸自家夫子別衝動,私自離開可是要惹怒皇帝的。

剩下的人面面相覷,這時候已無人再提“冒死諫言”的事了,只是漆雕之儒的領袖大聲道:

“二三子,昔日季氏旅於泰山,孔子問冉有:‘汝能勸之乎?’冉有回答說不能,孔子便嘆息道,雖不能,然泰山不如林放乎?”

林放乃春秋時的魯國名士,以知禮著稱,這句話的意思是,泰山得天地造化,有其靈性,是絕不會接受非禮之祭的!

言下之意,秦始皇今日罷黜儒生之言,改用關西的祭祀方式,也一樣不會被泰山接受!

衆人皆齊聲附和,寄希望於泰山的神性。還有人嚷嚷着,等明天上山封禪時,要好好看着每一個程序,下來後將見聞寫成書,對鬧烏龍的禮儀加以嘲諷,好讓天下人知道,比起儒家,秦朝的官員巫祝們,在搞祭祀禮儀就是個弟弟。

唯獨周青臣嘆了口氣:“事到如今,汝等還是少說幾句吧!”

泰山接不接受秦朝的祭祀禮儀不得而知,但經此一事後,秦始皇大概是徹底認清了羣儒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到了晚上時,皇帝進而宣佈,明日封禪,只帶文武百官,黑夫、張蒼等均在其列,但就是不帶一個儒生!

這下,羣儒統統傻了眼,他們本來還想着明日封禪時,旁觀奉常的祭典,事後好好嘲笑一番呢,卻沒料到,皇帝做得這麼絕,所有儒生,只能留滯山腳,不得與從事!

“真是豈有此理!”

齊人伏生怒了,他捫心自問,自己受徵召入咸陽,忍受了皇帝的窮兵黷武,容忍他們七十餘博士只是朝堂上的裝飾品。不就是爲了把秦朝引入許多年前,齊地稷下諸生爲未來大一統帝國,量身定做的政治藍圖中,從而變成他們理想中的禮儀之邦麼?

但好容易熬到今天,爲了這個目標奔走,嘔心瀝血的羣儒,卻既沒有資格設計儀式,也沒有權力登山,見證這八百年未有的一幕?

這真是天下最大的笑話!儒家的死對頭黃老、墨者知道了,肯定要笑掉大牙。

羣儒震驚之餘,心裡也對封禪這件事,有了奇怪的轉變。

在衆人看來,少了他們的參與,封禪已經不再是真正的封禪,而是一種對神聖不可褻瀆的泰山,對上古聖王禮制的……

“羞辱!”

他們羣情激奮,他們無能爲力。

空喊口號也是會消耗體能的,很快,夜色漸深時,腹中空空如也的羣儒便各自散去了,不同於來時的意氣風發,他們都有些垂頭喪氣。

這是自秦朝建立後,儒家最大的一次失敗。不過,除了周青臣、叔孫通等少數人外,絕大多數儒者,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滿腔憤怒地抱怨道:

“秦始皇剛愎自用,不用賢良,一意孤行,果然是無可救藥的獨夫、暴君!真三王之罪人也,德行不足,也配封禪!?”

……

PS:本章事例,參考《史記.封禪書》

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64章 投書者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844章 瑚璉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639章 韓信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49章 善假於物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848章 深海第155章 樑崩第619章 項氏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503章 祥瑞御免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377章 戍卒叫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125章 先登第552章 羣雄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670章 獨斷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745章 戰長沙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290章 燈下黑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748章 灌水第981章 籍田第618章 連坐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698章 雁南飛第820章 信第183章 勸降第47章 秦之律令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89章 善惡對錯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602章 殺人第726章 而立第837章 有錢第604章 海東第119章 絕地第179章 重生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703章 拾骨第747章 熒惑高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64章 投書者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511章 稷下第210章 武庫第820章 信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78章 大行於世第984章 石頭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141章 陳平第996章 招安第130章 軍醫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132章 不更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810章 結盟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771章 狗咬狗第945章 癡兒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
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64章 投書者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844章 瑚璉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639章 韓信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49章 善假於物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848章 深海第155章 樑崩第619章 項氏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503章 祥瑞御免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377章 戍卒叫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125章 先登第552章 羣雄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670章 獨斷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745章 戰長沙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290章 燈下黑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748章 灌水第981章 籍田第618章 連坐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698章 雁南飛第820章 信第183章 勸降第47章 秦之律令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89章 善惡對錯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602章 殺人第726章 而立第837章 有錢第604章 海東第119章 絕地第179章 重生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703章 拾骨第747章 熒惑高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64章 投書者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511章 稷下第210章 武庫第820章 信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78章 大行於世第984章 石頭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141章 陳平第996章 招安第130章 軍醫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132章 不更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810章 結盟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771章 狗咬狗第945章 癡兒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