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69章 君道

秦始皇被喜的奏疏氣吐血了。

過去三十年,他曾接到過無數奏疏,多有諫詞,但多是拐彎抹角,譬如李斯的《諫逐客書》,都是擺明事實,跟他慢慢講道理。

但從沒有一篇奏疏,從頭到尾,都在批評他:你做得不對,失了君道!

“合符節,別契券者,所以爲信也;衡石稱量者,所以爲平也。”

這鄉下來的老法吏大概是文書抄多了,寫東西乾巴巴的,不似李斯那樣有文采,也不像茅焦那樣,每次直點主題,囉嗦得不行。

但他一開篇,就用每個秦人每天都要做的合符節,稱米量來作比喻:法律,就是這符節和衡石,而秦始皇,則是操縱它們的人。

所以君主,纔是法政的源頭,就像測量時刻的標杆,吏民,就像這標杆的影子,標杆正直,那麼影子也正直,標杆若歪,影子也歪了。

而喜接下來長篇大論地告訴秦始皇帝:你這標杆,已經徹底彎了!

“一統之前,陛下尚能尚賢使能,無貪利之心,萬事皆決於法,則吏民亦勤勉苦耕,聞戰則喜,戮力同心,致忠信,而謹於臣民之道。”

可如今,陛下你做的都是什麼事呢?

喜指出了秦始皇帝這些年做的謬誤:“陛下把自己的剛強英明用到錯誤的地方,以爲人真的能夠長生不老,而一味的追求不死。先信任方術士,給他們大把錢帛煉製丹丸,還打算不顧風險,乘船前往仙島。”

“如果君主喜歡偏斜顛倒,那麼大臣百官就會乘機跟着邪惡不正,官吏投陛下所好,在各地編造神仙祥瑞不知凡幾。”

“最終卻發現那不過是羣騙子,一怒之下皆坑之,可陛下還不死心,又醉心於尋找西王母邦。發十萬人築通西域之馳道,少府三分之一的錢,都耗費在上面,其餘三分之二,亦入於驪山、阿房。”

“非但如此,陛下富有四海,卻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大興土木,大修宮殿廟宇,口賦越來越多,租稅越來越重,徭役也一年帶頭沒個完。君主熱衷於貪圖財利,那麼大臣百官就會乘機跟着去多拿少給,以致於沒有限度地盤剝百姓。天下黔首,被壓得無喘息之機,山東之地,遂有羣盜四起,邊境之地,逃卒不知凡幾,於是吏治國事敗壞。”

總結下來就一句話:“君者,吏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吏治之所以敗壞,源頭就出在陛下你身上啊!

喜最後說道:“君道不正,是天下第一大事,諸卿卻都訥訥應諾,一味順從,小臣職位雖低,卻不能知而不言,於此不言,更復何言?故今日冒死竭忠,望陛下能改變心思,正本清源,若能如此,便是大秦宗廟、社稷、國家之福,亦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幸運。”

上一個敢這樣痛罵秦始皇的人,叫高漸離。

皇帝倒是將奏疏看完了,但看過之後,臉紅耳熱,氣得當場吐血半升!

“這就是黑夫、茅焦舉薦入都的人?這安陸荊蠻,竟敢說朕彎了?”

緩過氣來後,暴躁的秦始皇勃然大怒,第一反應是把這老吏抓起來,殺了!

但等到喜真的被抓進廷尉監牢後,秦始皇卻又躊躇了,強忍着憤怒,將奏疏又看了兩遍,一會拍案大怒,一會又若有所思……

直到今日執殿的中郎戶令,趙高之弟趙成來報,說長公子扶蘇請求謁見。

“朕知道他會來。”

秦始皇放下奏疏,不動聲色,讓謁者宣公子入殿。

他很清楚,喜、茅焦、蒙毅,甚至還有蒙恬,在這些人眼裡,自己近年來一直在做錯事,而扶蘇,是未來能補救“錯誤”的人。

皇帝被喜直指瘡痛的震怒,變成了心裡陰冷的邪火。

“壞人朕當,好人你做,是這樣麼?”

但事實卻是,壞人沒那麼好當,好人的名聲,也沒那麼便宜就能掙到!

“朕倒要看看,你要如何爲此人求情!”

皇帝高坐君榻,而公子扶蘇由趙成及謁者引入殿中。

秦始皇沒有讓衆人退下,宮女侍者們就戰戰兢兢地侯在門口,今天皇帝心情不好,只能乞求待會千萬別有一場父子衝突。

秦始皇性情越發乖戾,半年來,宮中每隔幾日,都會幾個看到不該看,聽到不該聽話的寺人宮女,人間蒸發,公子扶蘇挑這時候謁見,真是糟糕極了。

扶蘇年青時長得很像他母親,羋妃,而現在他年近三旬,留了須,舉手投足間流露的楚式貴族氣派,又總讓秦始皇想起一個人:昌平君……

不過算起來,自從開始將行蹤神秘化後,秦始皇已經兩月沒見扶蘇了,胡亥倒是常帶在身邊。

中規中矩的行禮,近前後,扶蘇在五步外下拜:

“扶蘇今日此來,是想懇請父皇,懲處一人!”

他沒有大喊什麼“主明臣直,恭喜父皇得一直臣”,倒是出乎了秦始皇的意料。

“哦?是誰得罪了一向寬厚仁德的長公子,你想懲罰誰?”

扶蘇擡頭,看着已數月未見的父皇:“正是御史府的侍御史,喜!”

……

“陛下根據羣臣之才,授予職事,依照職事責求功效。功效符合職事,職事符合主張,就賞;功效不符合職事,職事不符合主張,就罰。”

扶蘇說明了他認爲,必須懲罰喜的理由:

“扶蘇聽聞,韓昭候晝寢,身邊兩個小吏侍候,一個典冠,負責戴帽;一個典衣,負責穿衣。典冠看着韓昭侯睡覺冷了,就給他蓋了件衣裳。後來韓昭侯醒了,問是誰蓋的。左右回答:典冠。於是,韓昭侯把典冠與典衣都處罰了。”

“處罰典衣,是因爲他瀆職;處罰典冠,是因爲他越職。”

“如今喜身爲侍御史,本該糾察官吏,卻幹了諫議大夫、博士的職事,向陛下進奏疏諫言,且不論他說的有無道理,侵官之害甚於寒,故喜當罰也!”

秦始皇淡淡地說道:“那當如何罰?”

扶蘇道:“律令自有章程,輕者奪職,重者遠謫。”

“不管如何,喜的罪過,都不至於死,是麼?”

秦始皇看出來了,扶蘇這是以退爲進啊,與先前強諫的做派,真是大相徑庭。

秦始皇搖頭道:“這是《二柄》裡的話啊,你開始看《韓非子》了?”

“是。”

“你過去不是一向拒絕麼?不是一直討厭韓非之言,覺得那是遊說主上學會虛僞,玩弄陰謀權術,不合君子之道,極爲不齒麼?”

扶蘇道:“那時候扶蘇少不更事,後來才知道,韓非子所講的,不止是術,還有法和勢,扶蘇還曾在府庫裡,找到過他與父皇的對話……”

自己與韓非的對話?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吧?

秦始皇閉上了眼睛,回憶那有趣卻又吃力的對話,有趣在於韓非所述與秦始皇所欲幾乎完全契合,吃力是因爲,韓非是個結巴。

“朕都快忘了,與他說過什麼?”

扶蘇道:“父皇曾經與韓非議論法、術的利弊,最後問他,君主使用申不害的術,而官府實行商鞅的法,可乎?”

“韓非的回答是,申不害的術不夠完善,他曾說:‘辦事不超越自己的職權範圍,越權的事即使知道了也不說。’辦事不超越職權範圍,可以說是守職;知道了不說,這是不告發罪過,與律法相悖。人主以一國之吏民的眼睛去看,所以看得最清楚;用一國之吏民的耳朵去聽,所以聽得最明白。假若衆人礙於職權,知道了卻都不說,那君主還能假誰之耳目?”

“現在喜也只是將他聽到看到的事,告訴了父皇,豈有自戮耳目的道理?”

“這是《定法》裡的話。”

秦始皇笑道:“你讀的還真不少,肯定也看了《說難》吧,不然怎麼忽然就學會了以退爲進。”

“韓非寫得好啊,說難也,故諫說談論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焉。扶蘇,你也開始琢磨朕的愛憎喜惡,然後加以遊說了麼?說來說去,還是想讓朕留喜性命。”

扶蘇再拜:“兒臣不敢,只是父皇曾告訴過我,法者,治之端也,法家,是大秦立國之本。故對父皇而言,術士可坑,儒者可逐,墨家可疏,倡優可刑,但惟獨法吏,尤其是這等忠厚勤勉的法吏,不可貿然誅殺!”

“且父皇前些年才表彰過喜,還卓拔他入咸陽爲吏,若動輒論罪殺之,恐怕天下人,會說父皇葉公好龍……”

秦始皇彷彿不認識扶蘇般,將他上下打量。

他真的變了,不再有昔日天真的議論,不再有白癡的頂撞,說話變得有理有據,這也是半年來,他第一次出面發聲吧?

是因爲做了父親,開始變得穩重成熟?

扶蘇的婚事並不顯赫,他與麃公之女孫六年前就已成婚,夫妻恩愛,現在,第二個孩子已經出生。

亦或是,親自承擔責任,肩負身死後,有所覺悟。

兩年前,秦始皇惱怒扶蘇入諫,一腳將他踹到遼東領兵,征討海東,親歷艱辛,又和秦始皇最器重的將軍之一,學了不少吧。

不容易,沒毛的小家雀,總算會飛了。

但在秦始皇眼裡,這跟沒長出幾根毛的雛鷹撲騰着翅膀,想要教老鷹飛翔般,幼稚得可笑!

“從朕殺韓非時起,便已是葉公了……”

最讓秦始皇不滿的是,扶蘇徹頭徹尾,搞混淆了一件事!

他本末倒置,根本不明白,君道的真正含義!

扶蘇還要再勸,秦始皇卻打斷了他。

“而且你錯了,扶蘇。”

秦始皇臉色陰沉下來,他站起身,高大的身軀,在燈燭映照下,投射出巨大的陰影,將扶蘇整個籠罩!

“大秦自孝公變法以來,最先死的,死得最多的,不是策士,不是儒生,更不是什麼墨者、術士。恰恰是這羣法家,這羣秦吏!”

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546章 青島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24章 初雪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562章 人禍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62章 七何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638章 搜粟第63章 朝陽羣衆第678章 風暴第637章 鳥上青宵(第四卷完)第680章 玩蛇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429章 父親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562章 人禍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296章 趙佗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328章 何器?第644章 武昌第605章 你爹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150章 陳屍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569章 蒿里第886章 影子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778章 張耳陳餘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769章 三楚第911章 輸不起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946章 粉飾第72章 亂世銅爐第449章 錘砧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61章 匿名信第864章 亡秦者第610章 商社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63章 朝陽羣衆第953章 奇蹟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629章 辦不到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459章 大丈夫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684章 奴隸第22章 什長黑夫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999章 蜂王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844章 瑚璉第1028章 敵友第661章 北江第19章 較勁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204章 郡命第139章 張蒼第981章 籍田第126章 死傷第585章 兒戲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1028章 敵友第562章 人禍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70章 若敖之鬼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299章 吳芮第629章 辦不到第260章 商功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301章 加個人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942章 故事第117章 大時代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
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546章 青島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24章 初雪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562章 人禍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62章 七何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638章 搜粟第63章 朝陽羣衆第678章 風暴第637章 鳥上青宵(第四卷完)第680章 玩蛇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429章 父親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562章 人禍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296章 趙佗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328章 何器?第644章 武昌第605章 你爹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150章 陳屍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569章 蒿里第886章 影子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778章 張耳陳餘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769章 三楚第911章 輸不起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946章 粉飾第72章 亂世銅爐第449章 錘砧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61章 匿名信第864章 亡秦者第610章 商社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63章 朝陽羣衆第953章 奇蹟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629章 辦不到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459章 大丈夫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684章 奴隸第22章 什長黑夫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999章 蜂王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844章 瑚璉第1028章 敵友第661章 北江第19章 較勁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204章 郡命第139章 張蒼第981章 籍田第126章 死傷第585章 兒戲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1028章 敵友第562章 人禍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70章 若敖之鬼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299章 吳芮第629章 辦不到第260章 商功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301章 加個人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942章 故事第117章 大時代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