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

bookmark

“我是相信這世上有真正的愛國商賈,比如弦高,以幾頭牛犒師智退秦軍,換取鄭國周全,事後卻又拒絕犒賞……”

黑夫話還沒說完,卻被張蒼打斷了。

“12頭。”

“什麼?”

張蒼拱手道:“敢告於攝政,準確來說,付出的代價,是12頭牛,四張熟皮革。”

黑夫不高興了,長得胖,看書多,腦子好用了不起啊?領導講話,是你能隨便打斷質疑的麼,你看看一旁的蕭何,一副秘書風範,多乖巧!

張蒼卻無視了黑夫的黑臉,還一本正經算起帳來:

“下吏在《九章算術》中出過一題:今有共買牛,七家共出錢一百九十,不足三百三十,九家共出二百七十,盈三十。問牛價幾何?”

他看向黑夫,等了一會,遂自答道:“一頭牛價值3750,12頭,加上四張上好的皮革,將近五萬錢,一個富裕人家的財產。”

“但弦高從此事中得到了什麼?沒錯,他是說,作爲商賈,忠於國家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受獎,豈不是把我視作外人?但這並非毫無利益,保護了鄭國,便是鄭國商賈守住了自己的利益。”

“鄭國與諸侯不同,極重商賈,早在立國時,鄭桓公便對鄭國商人的承諾過,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匄(gài)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

“鄭國不強買強賣,不無故剝奪商人財貨,但同時要求彼輩不得背叛鄭國,在國外探查到諸侯對鄭不利之事,要立刻回報。從鄭桓公到子產,鄭國世代堅守此約,商賈也抱之以瓊瑤。”

所以小小鄭國才能富稱天下,並在晉楚秦齊中間長袖善舞。

張蒼說道:“故弦高救了鄭,也是救了自己,救了鄭商棲身之所!這豈是五萬錢能比擬的?只有知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道理,商賈方能愛其國。”

“只可惜,這種情形,只在鄭國纔有,至於其他諸侯,數百年來,但聞商賈售國利與敵國以求存,卻再未出現過第二個弦高!”

“今日亦然,比起出財貨恢復民生,他們心裡想的,恐怕是用官府同意的手腕,爲自己獲取更多財富罷!”

黑夫頷首:“你是說,發國難財?”

張蒼很認可這個詞:“對,發國難財!這便是數百年來,關東巨賈最擅長的斂財手段!”

“白圭奉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法子,但說白了,便是囤積居奇。”

“他家豐收年景時,買進糧食,出售絲、漆。蠶繭結成時,買進絹帛綿絮,出售糧食。用觀察天象的經驗,預測下年的雨水多少及豐歉情況,若當年豐收,來年大旱,就大量收購糧食,囤積貨物,待到災年,再將陳谷高價售出!中原歷次大旱,米價石數百,都有白氏在推波助瀾。”

“我近來我聽聞,鄭地宣曲縣有有一個商賈任氏,做了督道倉吏。去年,秦之敗也,羣盜豪傑皆爭取金玉,而任氏獨窖取倉粟。果然,眼看敖倉燒了,到了今歲,民不得耕種,青黃不接,樑、鄭米石至千,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這是白、任的斂財之術,而蘇氏則是另一種手段,在百姓困難時給予借貸,洛陽人稱之爲齎貸子錢,本錢爲母,利息爲子。到了次年,百姓還不上錢,蘇氏依然和顏悅色,允許彼輩再借,以田宅作爲抵達。到了第三年,利息愈多,百姓無計可施時,蘇氏這才拋出債券,收了彼輩的土地。”

“如此反覆兼併,至秦滅周前,已佔據了東西周大量田土。”

“而一旦這些商賈勢大後,更不得了,財力上可與王者埒富,比如蘇、白,若說周天子是東西周公的傀儡,而東西周公在財力上,則是蘇白的傀儡!所以周王纔會被逼到債臺上,顏面掃地,不得不答應讓蘇白爲卿,分庭與之抗禮。”

“這些巨賈有了權勢財帛,便漸漸奢靡起來,有田池射獵之樂,擬之人君,購入大量奴婢田奴,謀取鹽池鐵山,而官府的賦稅,便越來越少,說彼輩是‘素封’,絕不爲過……”

很顯然,張蒼是看這些大商賈不太順眼的。

“這是少府的看法?”

黑夫看向另一人。

“治粟內史以爲呢?”

作爲黑夫手下經濟領域的左右手,蕭何比年長,比張蒼瘦,還比張蒼低調,一直埋頭在農事和修復被戰亂損壞的溝渠水利上,在朝中議政時,他永遠先聽後說,從不與任何人有劇烈的觀點相悖,此刻便不緊不慢地說道:

“下吏麾下有不少農家士人爲吏,此外,便收集了他們的議論,以及關東豐沛小民對商賈的看法。”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砍伐薪柴,修治官府,服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季之間沒有時間休息;還有私人的送往迎來,弔死問疾,撫養孤老幼兒,開銷都全靠這百石粟米。”

“對每家農戶而言,田租還好說,在收口賦時,偶爾可以用帛代替,大多數時候,必須繳納錢。於是只好帶着糧食去集市出售,那時糧價必賤,只好半價而賣,甚至都賣不出,便只能以兩倍的利息去借貸,好應付口賦,免遭刑罰。”

“勤勞辛苦如此,卻也不能確保性命,倘使遭受到水旱災害,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戰亂,官府的朝令夕改,那就只能靠賣田宅、鬻子孫來求活。”

“可商賈呢?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帶着他們積累的奇贏之物,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樑肉;無農夫之苦,而有仟佰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勢力超過官吏,千里遊遨,冠蓋相望,乘着好車駕着肥馬,穿着絲綢披着白繒。這就是過去百年間,商賈之所以兼農人,農人所以流亡的常態……”

“這是農家與大多數小農的看法,未免失於偏激,但大多數皆是實情。”

總之一句話,資本家的良心,信不得!

所以農家裡原教旨主義的那一批人,才極力主張,要將商賈統統幹掉,讓世界恢復到上古自食其力的時期。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關東六國商業繁盛的背後,問題着實不少,一部分人是先富起來了,集市也熱鬧了,奢侈品極受歡迎,但許多農民仍掙扎在貧困線上,六國本身,也沒有因此而富強……

至於一些人覺得“只要發展商業就能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更連影子都見不到!

巨賈們但凡有積蓄,除了購買奢侈品以炫耀富貴外,便一門心思兼併土地,土地越多安全感越大,此外便是如呂不韋般,搞政治投資,將金錢化爲權勢,從而真正實現階級的飛躍……

說白了,你別看戰國的巨賈名義上是商人,可他們的思維,仍是農夫,仍是官本位那一套!

更有甚者,還有人爲了利益,與異族勾結,銅鐵等禁品也偷偷運送出塞!黑夫已掌握了烏氏裸與匈奴暗通的證據,只可惜這老賊奸猾,任黑夫熱情邀約,就是待在羌地不回來,這肥羊不太好宰。

“五蠹。”

張蒼接話道:“吾師兄韓非也覺得,商賈,尤其是巨賈,乃是邦國軀幹上的五蠹之一。”

翻譯過來就是國家蛀蟲……

“這也是商君之所以重農抑商的緣由。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遊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免從事本業的人少,而致力於商賈末業的人多。”

秦人農夫的生活,比關東一般市民要苦,沒辦法,官府掌控力強啊。若讓他們發現,自己辛苦砍人頭換來的官爵,商賈花錢就能買到,自己辛苦一年的耕作,商賈半年就能掙到。

那誰他娘還願意爲國耕戰?早就十萬人民九萬商了!

農民是綁定在土地上的,每年有固定的產出,其龐大的人羣和穩定的居所,是國家徵稅最方便的對象,糧食、布匹都是剛需。

而商賈則跑來跑去,又無實際生產,總是將左手買的右手倒賣,他們投機的逐利行爲,甚至會引發物價的波動,對穩定十分不利。

所以在商鞅爲秦孝公規劃的藍圖裡,商賈,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其政治作用,和二戰時的德國猶太人差不多……

在秦國,商賈被課以重稅,並按照人口的數目(包括家中奴僕)分攤徭役,每逢戰爭爆發,市籍和贅婿,是最先被徵發的人羣,被拖到前線做炮灰。

爲商賈劃定市籍和專門的居住區域,讓他們穿白衣作爲標誌,不經允許不得外出,嚴禁衣絲乘車,子孫不得爲官吏,地位只比刑徒奴隸高一點。

大秦立國的基礎,農民和軍功地主們,頓時就覺得舒服了。

農民指着那些卑賤的商賈對子弟說,切勿爲賈,與彼輩相比,吾等還有何不能滿足?他們的出路,便只剩下作戰種地。

軍功地主則享受政治、經濟上的利好,再沒有無尺寸之功卻家累百金的暴發戶在眼前晃盪惹他們心煩。

唯獨商人,政治地位被踩到泥巴里,經濟地位則根本體現不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還做商賈幹嘛?於是秦人除非真活不下去了,否則,寧可被官府分配給人做僱農,也好過爲賈啊!

商鞅洞悉人性,他成功了,自此利出一孔。

除了討得秦始皇帝歡心,得到政治豁免的烏氏裸、寡婦清外,秦國再無大賈,販夫販婦更卑微不已。

而在國家層面,商鞅做得最絕的事,是嚴格實行官府專營,糧、酒、鹽、鐵、銅,只要是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由官府包辦。在關東各國,被封君、巨賈從中截取的利益,在秦國卻源源不斷流入官府的肚子裡。

吃完農業租稅,繼續吃專營紅利,六國官府空有膏腴之地卻仍由蛀蟲氾濫,飢腸轆轆時,秦國體魄卻日益健壯,最終吊打了六國。

這是制度的勝利,是法家的勝利,也是重農主義的勝利!

不過話說回來,重農抑商,後世總是口誅筆伐,好像這就毀了中國文明,讓中國錯過了“資本主義”一樣,卻鮮少有人真正想過,爲何要這樣。

重農是永遠沒錯的,抑商也絕非錯誤,而是在特殊年代裡,不得不施行的措施。

如今,坐上這“執一以爲天下牧”的位置後,黑夫看得更加明白了,對官府而言,有三個問題,是必須解決的。

1.官府運轉需要鉅額的財政開支,光靠農業稅根本不夠,如果不執行國有專營制度,請問錢從哪裡來?

2.一旦遇到戰爭、災荒等急需用錢,國庫卻空空如也,怎麼辦?

3.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財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壓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勢力膨脹起兵造反,怎麼辦?

這是後世難住了中國兩千年的“桑弘羊陷阱”,也是眼下少府、治粟內史達成的共識,也是黑夫必須繼承的國策,牢牢把住國家的經濟命脈……

“但這種大政府包辦,真的能百利而無一害?真的能在這交通信息落後的時代嚴格執行麼?”

大秦是富強了,一統了,但民衆生活沒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更好。

先前在關中被掩蓋的問題,隨着秦吏空降到關東各地,也一一出現:

關東不適應秦地經濟政策,水土不服,官營很難推行,各地的大工商業主無利可圖後,鹽、鐵的開採效率漸漸低下,而官營工坊生產的東西價格昂貴,因爲監管的缺失,質量也不見得多好,十年間,關東地區的鹽鐵產業凋敝墮落。

沒有競爭的市場,終將死氣沉沉,難有創新。

而原本作爲調節谷價的各地糧倉強行收購的行爲,反過來又造成了與民爭利。

更有甚者,專營制度豢養了權貴經濟,形成了以專營爲名、攫取私利的特權集團。

還有一個麻煩是,設立一個專營的鹽鐵礦場,需要官吏吧?開採、運輸、販賣各個環節都由政府的供銷社包辦,也需要小吏吧?關中還好,關東地區,這中間上下其手在所難免,人爲損耗和行政經費極大。

這是秦始皇帝一統後,少府遇到的諸多問題。

張蒼和蕭何方纔批判了關東巨賈,眼下又批判起專營的弊端來,針針見血,不留情面!

而一道行政命令,關東的商賈真的抑制住了嗎?沒有!

雖有官府鹽鐵專營,但也有不少人甘冒違法重懲之風險,對抗國家專賣而大肆走私。

“雖有關樑之難,盜賊之危,商賈們也總是穿梭於嶺南塞北、吳越荊襄,戴星出入,靠着賄賂、僞造等途徑獲得的符節驗傳,日行百里不爲苦,而洛陽蘇、白,河東等巨賈雖被打壓一時,卻仍保留了底蘊,在關東的官府倒臺之際,拼命收復失地!”

張蒼雖不喜商賈,但也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鑽營之能。

“說得沒錯。”

黑夫亦然,感慨道:“在西域,在嶺南,在海東,走得最遠的不是軍隊,也不是官吏、使者,而是商賈,爲了追逐傳說中的珠玉,他們已穿過北向戶,越過滇池,去探索南海和身毒道了……”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夜以繼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

張蒼、蕭何二人同時說道,不謀而合。

爲何能做到這種地步?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利益使然。

所以,不管官府怎麼抑商,商品交換是目前條件下的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發財致富是人之常情,所以抑商是抑制不了的,割了一茬,還是會長出來一茬。

資本主義尾巴不但割不乾淨,一旦時機到了,商人們就如壁虎尾巴樣可以重新長出來,並能迅速地壯大,富可敵國……

就比方說,眼下關東諸地——也包括膠東在內,或許政治上是那些反王豪傑,曹參陳平說了算。

但經濟上,卻是各地巨賈在做主了……

黑夫暗道:“這也是爲何,我一定要在洛陽開個好頭,定下往後工商國策的緣故……”

若能得到關東巨賈們財力、人力上的支持,那會讓黑夫的再一統,順利許多。

現在,兩種路線擺在面前。

一邊是關東極度放任的商賈貿易,經濟活躍,各地交往頻繁,但卻有巨賈坐大,富比王侯。

一邊是關西秦地,大政府一手包辦的專營經濟,雖然穩定,且便於暴兵強國,但民間商業萎靡,缺乏競爭。

該怎麼選呢?

好在黑夫有掛,他看向未來。

他先看了兩千年……很可惜,鐵框已經鑄成,從經濟政策層面看,之後兩千多年,只要中國還是個農業社會,這太陽底下,難有新鮮事。

什麼桑弘羊、王安石,翻來倒去,還是戰國管、商玩剩下的那一套,難脫窠臼……

再往後看,西學東漸,似乎是多了很多選擇,但一個個試過錯後,摔了很多跤,迷霧卻越來越濃,讓人迷惘。

好在,歷史最終給了他完美的答案!

“兩種極端,皆不可取。”

黑夫露出了笑,說了一段在張蒼、蕭何聽來,猶如天書,卻被這位面歷朝歷代奉爲圭臬、聖人之言的話: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便是大秦的基本經濟制度!”

……

PS:今天只有一個大章。

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997章 泗水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202章 紅糖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657章 吃瓜第23章 軍訓開始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787章 權謀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109章 羔裘第204章 郡命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109章 羔裘第937章 好皇帝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259章 章邯第750章 復生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53章 鄉里鄉親第945章 癡兒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379章 黑白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614章 賭徒第328章 何器?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810章 結盟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961章 猗氏第23章 軍訓開始第459章 大丈夫第381章 孤雁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448章 騎戰第83章 可疑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255章 行矣第337章 梟子第610章 商社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333章 司馬欣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786章 萬人敵第214章 郡守騰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979章 長平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500章 綁架第204章 郡命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351章 蒙恬第979章 長平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231章 帆影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197章 弟子第960章 強渡第520章 存韓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864章 亡秦者第155章 樑崩第99章 邦亡人第661章 北江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269章 墨攻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546章 青島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979章 長平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592章 貓鼠
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997章 泗水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202章 紅糖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657章 吃瓜第23章 軍訓開始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787章 權謀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109章 羔裘第204章 郡命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109章 羔裘第937章 好皇帝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259章 章邯第750章 復生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53章 鄉里鄉親第945章 癡兒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379章 黑白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614章 賭徒第328章 何器?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810章 結盟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961章 猗氏第23章 軍訓開始第459章 大丈夫第381章 孤雁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448章 騎戰第83章 可疑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255章 行矣第337章 梟子第610章 商社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333章 司馬欣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786章 萬人敵第214章 郡守騰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979章 長平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500章 綁架第204章 郡命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351章 蒙恬第979章 長平第17章 失期當斬?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231章 帆影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197章 弟子第960章 強渡第520章 存韓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864章 亡秦者第155章 樑崩第99章 邦亡人第661章 北江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269章 墨攻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546章 青島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979章 長平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592章 貓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