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南巡

bookmark

許多年前,黑夫作爲李由屬下的“別部司馬”,率三千人南征豫章。

他將這趟長達半年的征途,寫成了三卷《南征記》,裡面的字句雖然樸實無華,但內容卻十分詳實。到黑夫婚後,曾向秦始皇獻上此書,爲的是闡述南征無利可圖,且困難重重,以免自己的部下去嶺南那炎熱可怕的綠色地獄送死。

秦始皇記得那書中對南昌等地的描寫:

“自番陽、餘干以西,百里內杳無人煙,無城郭田畝,亦少見越人部族,更無開闊大道,所至之處,唯平林叢昧,需且伐且行。行百餘里,至贛水,此水貫穿豫章,南北綿延千里,匯入彭蠡澤……”

“臣於贛水下游擇地築城,當地古樹修藤,森陰蒙翳,禽獸之聲,雜響其間。野牛、野鹿以千百成羣,聚於此地,又有竹坡,亦綿亙數十里,其間竹節相間,生刺筍,味至苦,有贛巨人出沒其間,掠人而食……”

總之,就是一片蠻荒景象,黑夫等人在此建城,真可謂平地起高樓,除了自然莽叢外,當地還有讓人聞之色變的“水蠱”之疾,不慎染病後沒有救治的辦法,只能慢慢衰弱死亡,所以才叫“江南卑熱,丈夫早夭”。

可現如今,距離南昌建城,已是七八年過去了,九月初,南巡至此地後,秦始皇卻發現,南昌已經和《南征記》的描述的莽荒之地,全然不同!

給皇帝留下第一印象的,是便利的水上交通。

他的龐大隨行隊伍,乘坐舟師大船,渡過大江,漂在在彭蠡澤上。卻見從“湖口關”駛出的船隻絡繹不絕,有的東行去淮南會稽,有的向西到衡山、南郡,皆滿載貨物。

運出去的,是深褐色的紅糖,運回來的,則是農具、絲布等豫章無法自給自足的生活必需品,關隘收過路的稅都收的盆滿鉢溢。

據說這個關隘,是七年前,一個叫“趙佗”的樓船軍吏提議設置的,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建立,眼下不論進出豫章,走水路都十分方便。

在敷淺原靠岸,眺望廬山景色後,豫章郡守、郡尉親自跑來迎接,引領皇帝車駕,向南而行,漸漸靠近了南昌城。

道路是按照馳道標準修的,據說這還是很多年前,黑夫結束征戰,卸任番陽令時,對繼任者的囑咐,說什麼“要想富,先修路”,至少要把南昌到敷淺原的路修起來。

“話糙理不糙。”

黑夫留下的這句話,把皇帝逗笑了,在全國修築馳道直道,也是他一直堅持的事,只有將天下用途道連接起來,它才能真正一統。

這條路,雖然只是簡單的土路,卻夯得很平,沒有想象中的顛簸。

沿路數裡開外,是炊煙裊裊的里閭,里閭周邊,則被水田包圍,。下稻穀已收,田裡只剩下一捆捆稻草,一二孩童還在田邊捉黃鱔——據說豫章水裡,各種魚鱉蝦蛤到處都是,隨便撒一網,就能得到滿滿地一把,所以本地揚越人不必終日辛勞,也能輕鬆填飽肚子。

總之,所見所聞,與黑夫《南征記》大爲不同。

但皇帝並不認爲黑夫在書中胡扯欺騙他,因爲這些農田裡閭,都僅在道路附近纔有,視野延伸到十里數十里外,看到的依然是莽莽叢林,有時候路過河流,岸邊甚至能見到張開血盆大口,曬太陽的大鱷魚……

在豫章,人的力量還很渺小,自然只退讓了一點點空間。

但這已經很不容易,此地能從荒服變成膏腴田地,皆是數千屯田兵,加上南郡移民苦耕的結果。

不過,這一路上,秦始皇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連綿不絕的甘蔗種植園。

九月初,農忙已畢,卻是甘蔗長勢正盛的時候,它們高丈餘,像是蘆葦樹林,卻規劃整齊。黔首們在地裡幹活,做最後的鋤草施肥。那些黑皮甘蔗粗壯結實,當地人喚作“黑夫蔗”,再過兩個月,就能收割了。

豫章郡守稟報秦始皇,豫章雖有桑麻之利,但數量仍少。除了五穀外,最主要的作物,便是從南郡傳過來的甘蔗了。

因爲豫章溼潤炎熱,春夏時,甘蔗地甚至不需要灌溉,到秋冬,才需要照料一二,所以當地人便在秋收前忙活稻穀,秋收後忙活蔗田。

“自從去歲糖坊官營,糖專賣後,糖價見漲,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點甘蔗,官府臘月前收走,到春耕農忙前,又會僱人榨汁,這一來二去,百姓也能得些錢帛,用來繳納口賦……”

豫章郡尉殷通是個很有表現慾望的人,立刻就爲郡守補充。

糖專賣,這是少府去年出臺的新政策。經過近十年的草創發展,糖業已經成爲牟利僅次於糧食、鹽鐵、酒的大宗貿易。

正值朝廷財政困難,爲了籌備這次大巡視的錢,爲了維持長城、驪山、張掖拓邊的巨大開銷,秦始皇同意少府實行糖專賣——將南方各地的糖工坊納入官府旗下,統一向百姓收購甘蔗,榨糖售賣,以享壟斷之利!

但在實行過程中,也有所區別,對會稽、九江、東海郡楚人貴族的糖坊,是簡單粗暴的強行沒收。

但對南郡、豫章、巴蜀的糖坊,或由地方財政出資購買,或容許糖坊主搖身一變爲小吏,繼續經營,只是從爲自己掙錢,變爲也替官府掙錢。

這便是南方方興未艾的蔗糖產業,眼下,李信已滅月氏,控制河西,設張掖郡,烏孫、樓蘭都表示願意臣服。經過烏氏不懈努力,通往西域各邦的路途也已打通,雖然西王母邦還沒找到,但幹掉月氏這個中間商後,今年中原的絲、糖直銷西域,獲得了巨利。

國內普通人雖然吃不起糖,但豪富之家,對糖的需求卻越來越大。

巨大的利潤,這也是朝廷實行糖轉賣的動力……

再加上甘蔗田不難打理,收割榨糖都在冬天,不影響農事,所以少府恨不得,南方家家戶戶都能像種植桑麻一樣,種甘蔗。

秦始皇此番南巡到豫章南昌,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想看看這種新的“軍國大利”,以及他一直以來有所打算,但沒有實行的大計劃。

對秦始皇而言,計劃雖有先後之分,卻絕不會取消……

……

快到南昌城時,阡陌相鄰的個體戶小塊蔗田漸漸消失,取代它們的,是連綿不斷的大片蔗田。這些蔗地,要麼是軍功大地主,比如“開贛先鋒”黑夫家的田地,要麼是官營的公田。

皇帝還問了問黑夫家的田有多大,聽說沒有超出規格,便笑了笑。

聽說除了黑夫外,他的舊部共敖、利鹹、東門豹等人,軍功田都在南昌附近,種的也多是甘蔗。

在地裡幹活的人,也不再是黔首庶民,而是赤着上身,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越奴”。

“這些越奴,多是揚越人。”

豫章郡守、郡尉指着那些被斬了大腳趾,在蔗田裡勞作的奴隸道:”豫章有揚越、幹越,幹越已歸附陛下,設餘干縣治之,但揚越諸部卻散居山林,不服王法,常聚衆劫掠行人,故各縣每年都會入山圍剿,捉回來的揚越人,便作爲奴婢,料理蔗田。

使用越奴,在豫章很流行,原因之一,是越奴比夏奴好用……

要知道,在秦朝,雖然奴婢處於社會底層,但亦是受法律保護的。幹活可以,主人卻不能擅自殘殺,否則要被問責,諸田造反,就是藉口讓官府幫忙”謁殺“其逃奴。

公家的奴隸也一樣,要是奴役鞭打太重,下手的官吏還會被問責。

這也不是什麼人道主義,只是勞力金貴罷了,就跟借用耕牛鞭打太重導致牛傷了瘦了,官府要拿你是問一般……

但這僅限於“夏奴“,也就是秦及六國的奴隸,言語不通的異族奴隸,卻是法律的空白,甚至都不編入隸籍,可以隨意壓榨,沒有限制!

他們成了最廉價的勞動力!

因爲這兩個緣故,但凡是種蔗榨糖的地區,都開始流行起奴隸來,豫章、長沙用越奴,巴蜀的巴氏則用僰奴,因爲這個原因,巴氏力主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皇帝已經應允。據說前個月,蜀郡的使者,已經跋山涉水,抵達“滇國”,要其入朝臣服了……

還是巴氏從西南夷購買僰奴開了個好頭,南方各郡也意識到,奴隸甚至還成了商品。同樣種了大量蔗田的南郡,開始從豫章、長沙購入奴隸。豫章、長沙除了抓捕本地揚越人外,也開始嘗試從更南方的南越、西甌購奴,一條販奴鏈在南方漸漸成形,但數量一直上不來。

說一千道一萬,會出現奴隸貿易,歸根結底,還是勞動力不足,這也是豫章郡守、郡尉要向皇帝訴說的苦處:不是他們不想爲少府增加收入,而是勞力不足的大窟窿,根本補不上啊!

聽完訴苦後,丞相李斯皺眉道:“陛下先前不是已下令,將齊亂時,叛賊家眷中選三千婦女,發來豫章麼?”

除此之外,還有幾家田氏貴族,全家都遷到了豫章。

豫章郡守、郡尉卻同時道:“雖如此,但仍是杯水車薪!”

沒錯,三千罪婦與駐軍、移民婚配,的確能增加人口,但新生兒要派上用場,得是十多年後了。可豫章現在,就迫切需要大量勞力,來滿足不斷擴大的蔗糖產業!

“丞相,俗諺道,遠水救不了近渴,吾等何必舍近而求遠呢?”

殷通見時機差不多了,也出面,向秦始皇提出了他蓄謀已久的建議。

“臣敢言於陛下,豫章之南有南越、西甌,東則東甌、閩越。百越皆不服王化,名爲君,實爲王,聚衆一方。越人部族鬥毆,常越過邊界,滋擾豫章、長沙,且多有舊楚逆賊前去投靠,鼓動百越與天子爲敵!”

“百越之地廣袤數千裡,部族林立,其人衆百萬!若能遣大軍徵之,彼輩分立,必摧枯拉朽,折服請朝!並其地,則大秦南盡北戶!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之利,可入於中原。掠其口衆,則豫章、長沙、南郡、會稽蔗田,亦可多十數萬越奴,其利增十倍!”

殷通長拜稽首:“此有百利而無一害者也,故臣敢請陛下,發兵徵百越!”

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309章 南昌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85章 圍堵第712章 亡秦者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26章 重振士氣第162章 李信第377章 戍卒叫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787章 權謀第1003章 移席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672章 驕傲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457章 愷歌振旅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392章 牛羊課第823章 煮酒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309章 南昌第463章 大生產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106章 重租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99章 邦亡人第593章 海圖第68章 鬼吹燈第605章 你爹第644章 武昌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498章 方術士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996章 招安第356章 黃老第1008章 太昊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586章 看不懂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586章 看不懂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618章 連坐第339章 宿麥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312章 水深第103章 殺意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600章 箕氏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640章 一飯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7章 喜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620章 黃石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305章 番陽令第1032章 楚漢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287章 鶡冠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953章 奇蹟第848章 深海第174章 表演第136章 擺闊第89章 善惡對錯第996章 招安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994章 了斷第237章 五月五第198章 官大夫第36章 可願爲吏?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397章 駿馬第771章 狗咬狗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
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309章 南昌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85章 圍堵第712章 亡秦者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26章 重振士氣第162章 李信第377章 戍卒叫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787章 權謀第1003章 移席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672章 驕傲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457章 愷歌振旅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392章 牛羊課第823章 煮酒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309章 南昌第463章 大生產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106章 重租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99章 邦亡人第593章 海圖第68章 鬼吹燈第605章 你爹第644章 武昌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498章 方術士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996章 招安第356章 黃老第1008章 太昊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586章 看不懂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586章 看不懂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618章 連坐第339章 宿麥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312章 水深第103章 殺意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600章 箕氏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640章 一飯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7章 喜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620章 黃石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305章 番陽令第1032章 楚漢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287章 鶡冠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953章 奇蹟第848章 深海第174章 表演第136章 擺闊第89章 善惡對錯第996章 招安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994章 了斷第237章 五月五第198章 官大夫第36章 可願爲吏?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397章 駿馬第771章 狗咬狗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