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看不懂

bookmark

秦始皇三十三年仲春之月(二月),南征北戰之事皆已確定,三川守李由終於要立離開咸陽,回洛陽去了。

“三川乃關中門戶,天下嚥喉,重中之重也,作爲郡守,職責不小,凡事務必謹慎,否則,非但你要遭責,甚至會牽連家中。”

李斯的囑咐顯得不厭其煩,李由唯唯稱是,但在臨行前,他還是沒忍住,向父親問了那個問題。

“父親,陛下此番令公子扶蘇爲主將,徵滄海,究竟是何用意?”

這幾天裡,朝野上下被這項任命震得不輕,所有人都在猜測秦始皇的意圖,對此感到難以看懂的,不止李由一人。

李斯看了兒子一眼,也不必隱瞞:“陛下這是在爲身後事做準備啊……”

李由大驚:“身後事,陛下他……”

李斯道:“陛下身體雖有小疾,但至少數年之內,當無大恙。”

李由鬆了口氣:“那爲何要如此安排?”

李斯無奈地搖頭:“未雨綢繆而已。”

李由有些奇怪:“陛下不是欲求長生,故遲遲未立嗣麼?爲何現在卻……”

李斯卻冷笑:“你信麼?你相信陛下能長生不滅麼?”

李由訥訥無言,李斯則毫不客氣地戳破了這層窗戶紙:“對這件事,除了陛下自己,誰信?”

歸根結底,李斯和他的夫子荀卿,師兄弟韓非、張蒼一樣,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相信人的力量,卻對鬼神怪力之事嗤之以鼻。

“父親,這話可說不得啊。”

李由有些心虛地看了看書房外,這句讓人聽到可了不得,但書房內僅有父子二人,連女眷、奴婢都統統被支開了,所以才能敞開田窗說亮話。

的確,自從那羣方術士被坑以後,還相信皇帝能得不死藥,長生不老的,恐怕只剩下秦始皇自己了吧?

羣臣心裡都清楚,太陽終有西偏落下的那天,皇帝死去,只是時間問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追尋虛無縹緲的長生,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羣臣不敢反對,只是爲了讓陛下有個奔頭而已。

連丞相李斯也不相信,皇帝能不死不滅,更何況,李斯從一些渠道得知,皇帝的身體,近來確實不太好了……

或許,連秦始皇也意識到了這點,懷疑起自己的“天命”來,他重新審視幾個兒子,開始思考,萬一自己沒撐到尋得西王母邦,獲得不死藥的那天,該讓誰來繼承龐大的帝國呢?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因爲特殊的原因,秦始皇未立皇后,並無嫡子,這樣一來,長公子扶蘇,無疑是太子之位,最有資格的競爭者。

但扶蘇也有不利的地方:他的母家乃楚國外戚,背叛皇帝的昌平君正是扶蘇母舅。他偏好百家之言,與秦堅持了一百年不動搖的基本國策法家有所背離。他不討皇帝喜歡,幾度進諫觸怒了秦始皇。

與此同時,其他公子漸漸成年,公子高精通音樂造詣,公子將閭則有孝悌之名,連最受皇帝寵愛的幼子胡亥都16歲,開始被秦始皇安排着,跟隨斷了一隻手,已經無法駕車的中車府令趙高學律令。

儲君之位空懸,扶蘇或不再是唯一的人選,羣臣的心思開始活絡起來,只是因爲皇帝強勢,沒人敢拉幫結夥,公然搞九龍奪嫡。

而現如今,秦始皇忽然宣佈扶蘇爲東征主將,立刻給本就紛繁複雜的儲位之爭,再添一層迷霧!

李由試探地說道:“父親曾告訴過我,太子不爲將,這是春秋以來,諸侯不成文的規矩……”

這項規矩,來源於晉國的一樁往事,數百年前,晉獻公忽然派太子申生統兵,去進攻東山皋落氏,引起了晉國朝堂軒然大波。

當時,晉大夫裡克進諫說:“太子者,乃是供奉社稷,執掌倉穀物,朝夕不離國君左右之人,所以才稱爲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跟隨君主出征稱爲撫軍,在國居守稱爲監國,這是古來的制度。”

要麼是監國,要麼是監軍,這也是太子的基本職能,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現任君主出了問題,太子是要隨時準備即位的,否則,就要釀成混亂。

既然如此,統兵出征,便不是太子該做的事,軍旅兇險,要是太子折損了,那將是國家的損失,萬一他出徵時君主出了事,無法及時回來繼位,也是個大麻煩。

若是出征大勝而還,君主也不好賞賜,太子已經是國之儲君了,更進一步,那不就是國君了麼?而若是無功而返,則要受到君主責備和國人鄙視,從此受禍矣。

魏惠王的太子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曾經以太子身份領兵,卻在馬陵之戰中大敗,被齊孫臏俘虜。雖然事後被魏國贖回,但因爲這場敗仗,太子申失去了繼承的機會,反而讓弟弟得了王位。

這便是“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的由來,春秋之後,也被七國所遵循。

若明知如此,還強令自己的太子統兵出征,要麼是爲君者老糊塗了,要麼就是在學晉獻公,在對外釋放信號:“我想廢長立幼!”

但李斯卻搖了搖頭。

“一切都只算猜測,陛下的用意究竟什麼,連爲父也看不懂。”

韓非說過,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君。這意思就是,爲君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心不能被臣下看透,用意不能被臣下猜中。

秦始皇是個很講究術勢權術的皇帝,他雖然愛憎分明,但每每有事,先不表態,讓羣臣議論,觀察他們的態度。在關鍵問題,比如儲君之位上,更不會向任何人表露本心!

雖然在李由看來,扶蘇被遠派爲將,是他徹底失去寵愛的徵兆,但反過來看,這未嘗不是皇帝對扶蘇的重視和試煉呢?

李斯說到了關鍵:“扶蘇只是公子,還不是太子,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的規矩,對他無效。”

有宿將楊端和爲輔佐,膠東守黑夫做後勤,以三萬之衆,逼迫朝鮮入貢,再消滅一個小城邦,看上去輕而易舉,也無甚兇險之處,簡直是送給扶蘇的功勞。只要皇帝願意,完全可以以此爲階梯,將扶蘇扶正爲太子。

但也可能,皇帝是爲了將扶蘇支得遠遠的,讓他一去不返,此戰結束後,再一道詔令,讓扶蘇鎮守邊地,回不了咸陽……

趙武靈王就這麼幹過,讓太子趙章領兵討伐中山國,罷兵回國後,以立功爲名,把公子章封爲代君,趕到邊遠的代郡去,將太子之位騰出,讓小兒子做了儲君。

所以說到底,這究竟是秦始皇欲效仿晉獻公、趙武靈王,廢長立幼的前奏呢?還是故意給扶蘇一個替自己懲戒叛國,積累名望的鋪路機會?縱以李斯之聰慧,仍未能確定。

“不論如何,父親,我家都要早作打算啊……”

李斯卻搖頭:“你好好做郡守本職之事,爭儲之事,萬萬不能攙和!”

萬一猜錯皇帝用意,早早跳出來,發現結果剛好相反,那就就尷尬了。

雖然決定李家絕不牽扯儲君之爭,但送兒子車馬遠去後,站在空蕩蕩的丞相府大門前,李斯仍不由感慨。

他想起了七十壽辰那日的熱鬧情形。

他在家中設下酒宴,文武百官都來敬酒祝賀,門前的車馬數以千計,秦始皇也下詔勉勵,而李斯的諸男皆尚秦公主,女兒悉嫁秦宗室,這種信任和榮耀,文武百官,誰比得上他?

那一日,是李斯此生事業的鼎盛,如今繁華散盡,但當日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李斯不由喟然而嘆:“荀卿曾對我說過,物禁大盛。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裡的百姓,陛下卻將我提拔到這樣高的地位。現如今,人臣之位,無居李斯之上者,可以說是富貴榮華到了極點。”

“然而物極則衰,事物發展過了極點,就要開始衰落……如今陛下不知還有幾年壽命,儲君之位空懸,帝心難測,我也不知道,未來歸宿在何方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李斯知道,自己看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一切權力富貴,都是皇帝給予的。

能予,便能奪!在君權至上的秦朝,這都只是皇帝一句話的事!

一旦山陵崩,二世皇帝即位,他李斯是像文種那樣,兔死狗烹呢?還是像張儀、甘茂一般,慘遭驅逐呢?亦或是像齊田嬰一樣,能繼續權傾朝野?真是尤未可知。

越是難測,越是不懂,就越茫然,越惶恐,這已然成了帝國右丞相李斯,最大的心魔!

蒼老的李斯仰天暗問。

“若真有那麼一天,我的權勢,李家的富貴,該如何延續?”

……

三月份,扶蘇爲將,討伐滄海君的消息,在給咸陽帶來大震動之後,又順着馳道,傳到了海邊的膠東郡。

在黑夫府邸內,黑夫接到葉騰來信後,也和妻子也正聊起此事,做出了和李斯父子差不多的分析。

“陛下究竟是何用意?妾這一介女流,當真看不懂啊。”

葉子衿縱然聰明,但皇帝這波讓扶蘇爲主將,黑夫反爲監軍的操作,還是驚呆了她。

黑夫卻拊掌笑道:“我卻是看懂了。”

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348章 項目組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61章 武關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286章 秦王(下)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572章 君臣第445章 背水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353章 項籍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395章 羊吃人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975章 鄭韓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19章 較勁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964章 越兵第198章 官大夫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32章 伯兄第598章 險惡第104章 謊言第424章 初雪第269章 墨攻第614章 賭徒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163章 陽城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745章 戰長沙第343章 滑稽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861章 武關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26章 重振士氣第977章 中山狼第511章 稷下第917章 萬人敵第73章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985章 千鈞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664章 越女第565章 惡名第666章 七閩第919章 魚龍第459章 大丈夫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1009章 博弈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49章 善假於物第157章 黍離第377章 戍卒叫第972章 呂澤第309章 南昌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644章 武昌第869章 山海第40章 回家(下)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446章 撼山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469章 海大魚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513章 法今王
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348章 項目組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61章 武關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286章 秦王(下)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572章 君臣第445章 背水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353章 項籍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395章 羊吃人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975章 鄭韓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19章 較勁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964章 越兵第198章 官大夫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32章 伯兄第598章 險惡第104章 謊言第424章 初雪第269章 墨攻第614章 賭徒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163章 陽城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745章 戰長沙第343章 滑稽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861章 武關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26章 重振士氣第977章 中山狼第511章 稷下第917章 萬人敵第73章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985章 千鈞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664章 越女第565章 惡名第666章 七閩第919章 魚龍第459章 大丈夫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1009章 博弈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49章 善假於物第157章 黍離第377章 戍卒叫第972章 呂澤第309章 南昌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644章 武昌第869章 山海第40章 回家(下)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446章 撼山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469章 海大魚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513章 法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