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

bookmark

“老臣罷病悖亂,恐怕無法出征成行,唯陛下更擇賢將。”

與趙高所料不差,當胡亥延請太尉王賁掛帥討伐叛逆時,王賁果然以身體爲藉口,推辭此任。

“再沒有其他賢將了,馮毋擇已辱師於南方,蒙恬、李信皆不可用也,唯先皇臨終前授婦翁爲太尉,不就是希望太尉能爲朕鎮住天下麼?今婦翁雖病,難道就忍棄胡亥,忍棄皇后麼?”

胡亥依照趙高教他話,竟放下皇帝的尊嚴,以子婿之禮向王賁懇求。

秦始皇帝終其一生,從未立過皇后、王后。

但二世皇帝胡亥不同,他在繼位數日後,卻聽了趙高的建議,立刻封夫人王氏爲皇后!

這位王皇后,卻是通武侯王賁的幼女……

王氏已與二世皇帝胡亥牢牢綁在一起,在胡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甚至還有幾分逼迫後,因舊傷發作,已經騎不動馬的通武侯王賁,只好嘆了口氣,勉強應下此事。

秦朝建立後,雖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爲三公,分別爲輔政,監察及治軍領兵,但從始至終,秦始皇都未任命任何人爲太尉,一直虛設空缺,而將兵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尉僚雖替秦始皇做出了一統天下的戰略,但他始終只是國尉。

居功至偉,一統第一功臣王翦也不曾得到此職。

偏偏是其子王賁,得此殊榮,秦始皇帝已將他推到了託孤輔政的位置上,於公於私,王賁都別無選擇,只能像後世的諸葛丞相一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和王翦伐楚時一樣,王賁在答應掛帥平叛後,卻又提了自己的要求。

“陛下必不得已用臣,還需先做一件事!”

胡亥大喜:“只要太尉能掃平黑逆,休說一件,十件亦可!”

王賁道:“陛下可知,黑夫在奪取江陵後,令其都尉部屬略取南郡諸縣,每至一縣,都極力宣揚一事?”

胡亥面色陰了下來:“叛賊們宣揚的都是誹謗之言,先皇親封我爲太子,令我繼承宗廟社稷,此事王離可作證……”

王賁笑道:“這是自然,臣說的是,南征軍在所佔郡縣,施行的減租、焚券,更易苛令等事。”

胡亥咬牙切齒:“黑賊膽敢不經朕與丞相、御史大夫,私自更易律令,真是罪該萬死!”

王賁捋着花白的鬍鬚道:“臣倒是以爲,陛下也應在繼位詔書裡,做些類似的承諾……”

胡亥大驚:“朕身爲天子,豈能效仿逆賊之舉?”

王賁不以爲然:“但黑夫這些舉措,的確能收買人心。先皇晚年,用法益刻深,租賦居高不下,徭役頻繁,天下多有怨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定將奸僞並起。”

“黑夫正是看準了這點,纔敢帶着南征軍作亂。民間黔首,眼睛只看着自己屋外的幾畝地,每年要交多少租子,多交便是惡政,少交便是德政,卻不知忠君愛國,很容易受其誘惑誆騙,紛紛從逆。”

“古人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此爭民心之戰也,朝廷決不能落了下風!既然黑夫詬病朝廷行苛政,陛下不如乘着新登皇位,更始朝政,做出些改變,以順天下人之心!”

“且容朕想想……”胡亥除了驪山陵要修,還有許多想做的事情呢,一旦減租,恐怕就沒錢繼續那些大工程了。

眼看胡亥還有些猶豫,王賁遂強硬地說道:

“上兵伐謀,若想平定叛軍,除了兵道,還當施以政道,陛下且先行此事,王賁方能獻上破賊之策!”

……

四月二十二,胡亥繼位後數日,一封制令頒佈咸陽,公示天下:

“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遺詔,今宗廟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當除定者畢矣,盡爲解除流罪,今皆已下矣。朕將自撫天下,元年與黔首更始。吏、黔首,其具行事已,分縣賦援黔首,毋以細物苛劾縣吏,亟(jí)布!”

其中的主要內容,無非是解除部分流罪,大赦天下。同時承諾,會在縣稅賦中分一部分救濟貧苦百姓,相當於變相的減租賦。最後是停止朝廷對縣吏每年上計需要多繳錢糧的逼迫,減輕其壓力,如此一來,縣吏或許就不會爲了完成上計要求,把治下百姓逼得家破人亡了。

當然,三項政令,除了大赦令立刻生效外,其餘都要到五六個月後的“二世元年”才正式實施。

此制令一出,關中譁然,所有人都以爲自己聽錯了,卻確認無誤後,皆驚歎:

“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有人覺得不可輕信,得到了“二世元年”才能見真章,有人卻已迫不及待,開始爲這位“仁慈”的新皇帝唱讚歌了。

“只有這樣,才能讓秦民不會偏向南方叛軍。”

王賁、李斯、馮去疾這三位輔政大臣都認爲,此舉定能產生極好的效果,將關中人心再度凝聚起來。

胡亥卻只關心王賁何日出徵:“朕已如太尉所言,大赦天下,太尉何時率軍南下?”

王賁卻搖頭道:“衛尉、中尉二軍被馮毋擇帶去江漢的部分,損失慘重,關中剩餘的數萬人,當戍衛咸陽,決不可再動用!此番南下平叛,主力另有其人,若陛下允許,老臣還得在咸陽,等他們月餘時間。”

胡亥急得快上火了:“太尉欲動用哪支軍隊,請速言!”

王賁不緊不慢:“始皇帝一統天下後,最大的兩場仗,便是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時至今日,天下有兩支最大的軍隊,皆有兵十餘萬,南征軍已叛,臣以爲,是時候動用鎮守長城的上郡軍了!”

“上郡、朔方、雲中之兵共十五萬人,更有十五萬新移民,如今匈奴遠遁,邊關無警,老臣以爲,留五萬人,守備關隘即可,其餘十萬兵卒,可令馮劫帶着南下,來關中匯合,他們將是征討叛軍的主力!”

“但在上郡軍南下前,務必要小心,提防賊軍北上取南陽。”

眼看說到這份上,胡亥仍一臉迷茫,王賁心中暗歎:

“始皇帝在今上這個年紀時,已經對天下圖籍瞭如指掌,完全不亞於吾等戰將了……”

他只好讓人取來地圖,一處處點着告訴胡亥自己的計劃。

“南陽郡南蔽江漢,北控汝洛,西連武關、鄖關,爲進入關中、漢中的南北孔道宛亦一都會也,此乃南北腰膂,必爭之地!”

王賁料定,黑夫的最終目標是北上奪取咸陽,所以未來的南北戰爭,定將以南陽郡爲主戰場!

“叛軍新近大勝,士氣正旺,南陽郡兵不足守。陛下當立刻按照兵籍,發關中卒十萬人,其中五萬老卒,可使宿將帶其前往武關、宛城支援。哪怕賊兵北上略地,奪取小縣鄉邑,也勿要理會,守住兩地即可。”

“而關中新卒五萬,則屯衛咸陽,由老臣親自訓練,令教射狗馬禽獸,待上郡軍到齊後,再一同南出武關,皆時,若叛軍正進攻宛城,則必遭我大軍所擊!”

王賁的計劃看上去天衣無縫,胡亥彷彿真見到黑夫授首的那天,拊掌道:“如此,則叛亂可平!”

王賁卻搖搖頭:“黑夫狡詐,也可能不走南陽,而取偏道,陛下請看……”

他指着南郡西邊的巴郡、蜀郡道:“南郡與巴郡以巫縣扞關爲界,今南郡已失,不可不防備叛軍襲取巴蜀,還請陛下令蜀郡徵卒一萬,巴郡、漢中各徵五千,也勿要急於進攻平叛,先支援郡卒,守住狹隘關道,阻止賊兵西進,竊據巴蜀之地,便是大功。再在沿江城邑打造船隻,以備日後之用……”

王賁這是想效仿司馬錯與白起伐楚的故事,在南陽決出勝負後,再水陸並進,直撲江陵!

胡亥連連叫好,心中大定,但仔細算算,王賁徵召動用的軍隊也不過二十餘萬,他仍嫌不足,問道:“太尉,關東不徵發兵卒麼?”

王賁說道:“與叛軍作戰,關東人,可指望不上。從各郡徵調部分勞役,作爲運送糧秣的民夫即可,還有……”

見王賁欲言又止,胡亥忙道:“還請太尉知無不言。”

王賁向胡亥作揖:“爲了讓北方軍能夠放下疑慮,奮力作戰,臣想請陛下釋一人。”

“誰人?”

“蒙恬!”

……

“父親。”

王賁纔出咸陽宮,卻見兒子王離已在外等候。

喊了幾聲“父親”,王賁不理後,王離才改口大呼:“王太尉?通武侯?”

車停下了,王賁掀開車簾,看着已蓄鬚的長子:“原來是武城侯啊……”

“父親休要愧殺孩兒了。”王離直接鑽進車中,朝王賁拱手道:

“始皇帝在世時,屢屢用蒙氏打壓王氏,我今日卻聽說,父親竟勸陛下,將蒙恬給放了?”

他有些不解:“拼着惹怒陛下,放了扶蘇黨人,且與吾家有怨者,父親爲何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眼看兒子三十多歲的人也,行事卻一如十年前那樣急躁少智,全然沒有祖、父的做派,王賁十分頭疼,欲不理會,但這又是自己的兒子,最後嘆了口氣,說道:

“蒙恬在北方近十年,深得人心,雖然馮劫已將上郡軍將吏相互置換,但普通兵卒頗受蒙恬之恩,若他一直被關押,甚至遭處死,上郡軍必士氣低落,不肯盡力作戰。”

“蒙恬雖犯大罪,私放扶蘇離開,但始皇帝亦未曾將其處死,近來也頗有悔改之意,不如藉着大赦的名號,將他釋放,軟禁在咸陽,卻能籍此安上郡軍之心。“

“原來是這樣。”王離這才瞭然。

王賁道:“不僅如此,我還提議讓馮劫作爲我的副將,你恐怕要被陛下北調,去統御剩下那五萬北軍了。”

這下小小王卻反應過來了:

“馮氏眼看已要失去陛下信任,父親這是拉了他們一把啊……”

他實在是想不通,王氏在被壓制多年後,眼看即將復興,女爲皇后,父子皆爲徹侯,且掌握天下兵馬,王賁卻開始拼命挽救蒙、馮兩家競爭對手。

“大敵當前,相忍爲國而已。”

王賁道:“因馮毋擇、馮敬父子大敗之事,馮去疾辭去右相之職,被陛下留任爲左相,李斯復爲右相。”

“但有傳言說,始皇帝曾欲立公子高爲太子,而馮氏爲其外家,所以陛下對馮氏不放心。若馮劫手裡還握着北軍,我唯恐會給馮家招來殺生之禍,甚至牽連羣公子,反而讓關中大亂,於是就給了陛下一個藉口,讓馮劫調到我麾下,我來看着他,以安陛下之心……”

“父親用心良苦,兒明白了。”

王離再拜,但仍樂觀地說道:“如今雖然國分南北,黑賊作亂,但就算把荊州五郡加起來,戶口兵員,仍不足關中一半!這是以一隅抗天下啊,又有父親爲帥,黑夫必敗無疑!”

“若只是一場南北之戰,的確如你所言。”

王賁眼中卻難掩憂慮:

“但你可知,在調兵遣將時,我爲何執意不發關東郡兵?”

王離道:“莫非是因爲,先前馮毋擇徵調九江郡兵入南郡,卻導致九江郡數縣叛亂之事?父親擔心,其他郡縣一旦守備空虛,也有奸人如此效法?背叛大秦?”

王賁頷首:“今上那詔令裡說得好啊,天下已失始皇帝……有始皇帝的大秦,和沒有始皇帝的大秦,是不一樣的,天下人不盡然是遽恐悲哀,也有暗中竊喜者。相比於南方的叛亂,我更擔心的,就是關東六國故地皆叛……”

他曾鎮守齊地,知道幾十個秦吏管幾十萬齊人是多難的事。齊國已經叛過一次,但燕、趙、魏、楚、韓的故地,莫不如此,始皇帝在時無人敢造次,如今始皇帝已逝,那些藏匿許久的復國者,恐怕要蠢蠢欲動了。

王離還不知道項籍等圍攻壽春的事,嗤之以鼻道:“不過是些許羣盜而已,不足以成事。”

“羣盜?羣盜知道以復楚爲口號?”

王賁看着兒子,斥道:“書言,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南方叛亂,我尚可集中兵力,盡力守禦,如若整個天下都燒起來的時候,處處是火,其猶可撲滅?”

“若事情真到那一步,這場仗,就不再是南北之戰,而回到了六國伐秦的時候!以一隅抗天下的,究竟是黑夫,還是吾等?”

天下第一名將的目光,滿是對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懷念,他們在始皇帝的旗幟下,所向無敵!

“曾幾何時,吾等能以一敵六,亦無所懼。”

“現在呢?”

……

PS:第二章在晚上

兔子山遺址出土《秦二世元年文告》:“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遺詔,今宗廟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當除定者畢矣。元年與黔首更始,盡爲解除流罪,今皆已下矣,朕將自撫天下。吏、黔首,其具行事已,分縣賦援黔首,毋以細物苛劾縣吏,亟布。”

第339章 宿麥第23章 軍訓開始第290章 燈下黑第488章 農家第117章 大時代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309章 南昌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28章 旬日演兵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373章 羊圈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56章 我有急事先走了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366章 解夢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261章 堅壁第745章 戰長沙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185章 軍賊第253章 兵成第521章 聰明人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170章 橘與枳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959章 河東第974章 假王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28章 旬日演兵第71章 遲來一步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787章 權謀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308章 水蠱第836章 鼠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50章 河邊骨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317章 六王畢!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670章 獨斷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899章 體面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269章 墨攻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654章 三鼓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686章 不知足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678章 風暴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443章 紅氅第360章 有妻如此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919章 魚龍第657章 吃瓜第779章 苟富貴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382章 郡尉第747章 熒惑高第769章 三楚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399章 喜事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105章 打穀第28章 旬日演兵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72章 亂世銅爐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750章 復生第1026章 鳴鏑
第339章 宿麥第23章 軍訓開始第290章 燈下黑第488章 農家第117章 大時代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309章 南昌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28章 旬日演兵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373章 羊圈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56章 我有急事先走了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366章 解夢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261章 堅壁第745章 戰長沙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185章 軍賊第253章 兵成第521章 聰明人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170章 橘與枳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959章 河東第974章 假王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28章 旬日演兵第71章 遲來一步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787章 權謀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308章 水蠱第836章 鼠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50章 河邊骨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317章 六王畢!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670章 獨斷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899章 體面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269章 墨攻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654章 三鼓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686章 不知足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678章 風暴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443章 紅氅第360章 有妻如此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919章 魚龍第657章 吃瓜第779章 苟富貴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382章 郡尉第747章 熒惑高第769章 三楚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399章 喜事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105章 打穀第28章 旬日演兵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72章 亂世銅爐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750章 復生第1026章 鳴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