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

bookmark

“何以至此!”

降黑的言論從陳恢口中說出,呂齮頓時大爲驚恐。

他面露難色:“子復追隨我一年有餘,難道還不知道,他人皆能降黑,獨我不能?”

呂齮之所以覺得自己不行,是因爲一段舊事。

五年前,他爲臨淄郡守,而黑夫爲膠東郡守。

兩郡本是鄰居,但秦始皇東巡期間,呂齮大獻祥瑞,但黑夫卻在泰山腳下說什麼“人瑞纔是真正的祥瑞”,頓時將他比了下去。

倒也不至於懷恨在心,不過後來齊地諸田叛亂,呂齮爲推卸責任,與黑夫相互攻訐,認爲是黑夫在膠東帶頭打擊田氏,引發的反彈。

又因爲害怕受朝廷責備,且低估了諸田的力量,呂齮將此事說成是“羣盜”,一直到烈火燎原,難以撲滅,他本人也差點被田安殺死在臨淄。

幸而黑夫帶膠東兵及時趕到,救了臨淄。

事後,黑夫得到秦始皇嘉獎,扶搖直上,呂齮則因平叛不利,被秦始皇派人抓回咸陽,令廷尉審訊。

秦始皇不到萬不得已不殺統一功臣,呂齮僥倖活命,但昔日秦王宮的舍人近臣,卻一朝被削除爵位,淪爲庶民……

不過也因禍得福,那幾年裡呂齮養好了身體,等到胡亥上位後,“與黑夫有過節”儼然成了政治正確,呂齮的污點反而成了勳章。

於是在章邯、張蒼、司馬欣等“黑黨”被大肆掃除之際,呂齮卻被胡亥的朝廷平反,更因在南陽有爲官經歷,被任命爲南陽守。

朝廷對呂齮可放心得很,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人都認爲呂某人絕不會降敵!

但陳恢卻覺得,這根本不是事!

他笑道:“敢問郡君,當年君雖與黑夫有過攻訐過節,但黑夫兵至臨淄,聞田安叛亂時,有頓兵不止,坐視郡君死於亂兵麼?”

呂齮不得不承認:“這倒是沒有,膠東兵進城極速,晚至半個時辰,老夫頭顱已沒了。”

“再問郡君,入城後,黑夫報復郡君了嗎?”

呂齮搖頭:“沒有,衣食照舊,有禮有度,他只是不理我,然後將我交到咸陽來的御史手中……”

陳恢攤手:“如此看來,黑夫與郡君,其實並無私怨,頂多是因爲公事,有些許小過。且我曾聽說過,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

“齊國內亂時,管夷吾奉公子糾爲主,幾乎射殺了公子小白,中其帶鉤。但公子小白回到臨淄,卻重用管仲,在魯國的公子糾之黨聞訊,皆言:‘管仲尚不死,何況吾等?’遂降齊桓公。”

“寺人披曾奉命追殺公子重耳,頭須曾捲了重耳的財物逃跑,可重耳歸國,卻寬恕了二人,還各自給予職務,以示親近,晉人聞之,皆言:‘豎寺尚且不死,何況吾等?’遂服晉文公。”

“我看那黑夫,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也欲行齊桓晉文之事,甚至是更大的志向!”

“郡君此時投降,就好比送上門的千金馬骨,他非但不會爲難,反當好生安置,加官進爵,再大肆宣揚,希望關東諸郡效仿。”

“馬骨麼……”

呂齮仍有躊躇,昔爲平等的同僚,今日卻要肉袒以降,仰其鼻息……

他呂齮,也是要臉面的嘛!

更何況,他的正妻和長子,尚在咸陽爲質,自己在這邊降了,她們怎麼辦!

於是呂齮道:“我承認,通武侯不在了,軍中雖無能敢與黑夫野戰。”

“但退守關中,以險塞拒敵,此庸將亦可爲也,秦社稷不當滅,黑夫沒那麼容易入關,我就算隨大軍退回去,以我功勞爵位,也不失富貴安樂……”

陳恢卻哈哈大笑:“郡君以爲照着將尉們的話做,再隨之入關,就能平安無事麼?”

呂齮面色一僵:“此言何意?”

陳恢道:“郡君別忘了,司馬鞅等人就算撤回關中,他們手下兵仍在,仍是將尉,二世得依賴其守關,不會太過爲難。”

“但郡君就不一樣了,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故曰守。郡君若失其土,棄其民,還是郡守麼?對二世而言,恐再無用處。”

“且秦律有明文,將自千人以上,有戰而北,守而降,離地逃衆,命曰國賊。敢問郡君,爲官這麼多年,可曾聽說大秦,有棄土後還活下來的郡守麼?”

過去的話,范雎的親信王稽,曾任河東守,邯鄲之戰後,前線大敗,一路潰退,將河東丟給了趙魏,結果打敗仗的王齕沒事,王稽卻以“棄土”的罪名被下獄,後來又被人告發曾與諸侯通,於是被斬,還連累了范雎……

若嫌年代太久遠的話,近些的例子也有。

陳恢不懷好意地說道:

“我聽說,泗水郡守、陳郡守,都因棄地逃歸,被視爲國賊,殺了……”

呂齮搖頭:“我卻有不同,是通武侯病逝,導致大軍不得不放棄南陽,軍尚不能守,我一區區郡守,又能做什麼?此戰之罪,非守之罪……”

“咸陽哪管你有罪無罪!”

陳恢卻打破了他的幻想:“馮氏有罪麼?公子高有罪麼?”

“馮劫據說是英勇戰死,馮去疾在南陽夙興夜寐,爲通武侯調撥兵糧,還不是被二世皇帝網絡罪名,全族死難!”

“郡君,世道變了,律令早已無人遵循,忠懇長者活不到最後。”

“想想就知道,碩大一個南陽,連城數十,百萬之民,說棄就棄,事後總得有人來擔罪名。我唯恐到頭來,郡君做了那兩件事後,不但會遭南陽人世代唾罵,二世皇帝還將此次棄土歸咎於君,呂氏舉族誅滅啊!”

呂齮默然,咸陽宮的一頓掃操作,確實讓前線將士守尉不由得爲自己擔心。

陳恢再接再厲:“就算胡亥忽然變得仁慈念舊,就算郡君安然無恙,也不過多活一年半載。”

“爲何?”

陳恢道:“周之盛時,在宛地設申、呂等諸侯,兩國方強,爲周之翰,故荊楚有所憚而不敢肆。周室東遷,申、呂亦削,楚既滅申呂,而儼然問鼎於中原。”

“這是四嶽的舊事,郡君身爲呂國之後,不會不知道。如今南陽將失,脣亡齒寒,武關亦不能久,等黑夫破關入了咸陽,事後清算,追究起燒南陽糧食之罪,郡君還是得死……”

呂齮都快哭了:“不管我如何選,都沒活路啊?”

一番剖析,陳恢明確告訴呂郡守:除了一條路外,都是必死結局。

“爲郡君計,也爲全郡士庶計,與其爲傾覆的朝廷殉葬,不如降黑,這便是宜降黑夫的原因,願郡君無疑!”

呂齮開始認命了,頹然坐下,喃喃道:“縱如你所言,但南陽尚在軍隊控制下,我該如何做?”

陳恢出主意道:“三軍不亂,完全是因爲他們不知道通武侯已逝,郡守只需要暗中讓人偷偷散播,彼輩必亂,撤離更匆,便顧不上管宛城了。”

“與此同時,恢願爲郡守之使,前往南方約降!”

呂齮擡起眼:“我要如何展現誠意?”

陳恢早就想好了:“將通武侯死訊告知,願獻宛,並送上北軍佈防虛實,便是最大的誠意!”

“此外,宛城獄中關着一些葉氏族人,雖是武忠侯夫人旁支,親緣已淡,不過我可說成,他們一直是郡君暗中保護,故幸而未死……”

呂齮拊掌:“善,便依子復所言!讓我的族人呂馬童,持通行符節,帶你易服出城。”

他還咬着牙道:“我再給黑……給武忠侯,獻上另一份大禮。前線新野縣,有別部司馬呂勝,帶南陽兵守於新野西郊,你去前線,便替我告知呂勝,南軍北上時可直接倒戈。”

言罷,呂齮對陳恢長拜:“我家生死存亡,便繫於子復了!”

……

黑夫的情報網,雖然沒神通廣大到,深入緊閉的宛城,但卻也觸及了南陽腹地。

三月中旬,陳恢還在路上,尚未到達漢水,專司情報、通信的護軍都尉季嬰便來向黑夫稟報:

“君侯,暗諜密報,南陽敵軍,除了前線數萬人外,多有移營跡象,規模很大,不像尋常調動,似是在朝武關撤軍!”

“撤兵……要放棄南陽?”

黑夫嗅到了一絲不對勁。

但他結合李斯家宰帶來的上個月“王賁請誅趙高”新聞,在咸陽引發軒然大波,第一想到的,卻是對方後院起火了!

“莫非是關中有變?”

“傻胡亥之下,王、李、趙,各爲一派,政治局勢已十分緊張,一點小火苗就能炸開花。”

一拍案几,黑夫開始瘋狂腦補:

“會不會是李斯這老傢伙行事不秘,前腳纔派人來投誠,後腳就被趙高發現?而趙高困獸猶鬥,欲像歷史上那般幹掉李斯,而王賁……”

“他接到十二枚道金牌了?還是要回關中誅趙高,清君側?”

黑夫一拍大腿:“通武侯終於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了?何不早言,同去,同去啊!”

……

PS:鴿子下山了,今天只有一章,咕咕咕。

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536章 要有光第140章 八卦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40章 回家(下)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146章 沸鼎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23章 軍訓開始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220章 上巳節第36章 可願爲吏?第106章 重租第864章 亡秦者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959章 河東第446章 撼山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1005章 嘗麥第814章 蜀道難第569章 蒿里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429章 父親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620章 黃石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890章 楊喜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586章 看不懂第305章 番陽令第810章 結盟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362章 蘄年宮第543章 田官第602章 殺人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703章 拾骨第163章 陽城第355章 宰之第950章 孰立?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310章 執圭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488章 農家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1032章 楚漢第953章 奇蹟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222章 抄個屁!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398章 匈奴第927章 麗人心第694章 龍王第379章 黑白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63章 朝陽羣衆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187章 共敖第301章 加個人第377章 戍卒叫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377章 戍卒叫第282章 勝利者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57章 赤幘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99章 邦亡人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467章 蕭何第919章 魚龍第455章 除惡務盡
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536章 要有光第140章 八卦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40章 回家(下)第79章 一點都不甜第146章 沸鼎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23章 軍訓開始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220章 上巳節第36章 可願爲吏?第106章 重租第864章 亡秦者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959章 河東第446章 撼山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1005章 嘗麥第814章 蜀道難第569章 蒿里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429章 父親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620章 黃石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890章 楊喜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586章 看不懂第305章 番陽令第810章 結盟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362章 蘄年宮第543章 田官第602章 殺人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703章 拾骨第163章 陽城第355章 宰之第950章 孰立?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310章 執圭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488章 農家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1032章 楚漢第953章 奇蹟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222章 抄個屁!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398章 匈奴第927章 麗人心第694章 龍王第379章 黑白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63章 朝陽羣衆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187章 共敖第301章 加個人第377章 戍卒叫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377章 戍卒叫第282章 勝利者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57章 赤幘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99章 邦亡人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467章 蕭何第919章 魚龍第455章 除惡務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