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隨波逐流

bookmark

“人言,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老朽年歲老邁,自知死期將至,不堪用了。朝中有攝政執一,萬事皆已在正軌上,天下賢士如流水歸之,老朽最後一點牽掛也便沒了,還望攝政容老朽回鄉,以骸骨歸葬故土。”

黑夫三度挽留,但李斯卻意已決,最後只好鬆口:“既然老太傅去意已決,欲與長子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自是悠然而樂,那我也不多加阻攔。但老太傅故鄉上蔡尚在項賊手中,殘破不已,太傅如何歸去?”

“攝政將大軍東出,無異於墮千鈞之重,集於鳥卵之上,楚必無幸矣,攝政能速定天下。但老朽恐時日無多,旦夕將死也,唯恐等不到那天,只求去到離家近一些的地方,見到水土風情相近的舊物,以緩思鄉之情。”

“待攝政將項賊從上蔡驅逐時,若老朽還活着,便立刻趕過去,爲攝政撫民,使之歸順王師……此飛鳥丘狐之情,謹拜表以聞”

黑夫嘉其誠,言李斯於秦一統有大功,在昔日徹侯爵位之上,再加一千食戶,又賜衛士五百,護送李斯南下去南陽酈縣居住——李家可是大財主,在全國各地有一些產業,酈縣亦有一處大莊園,看來是李斯早就準備好的後路,並親自下令,使沿途郡縣供李斯膳食……

黑夫給足面子,親自送別出渭橋等細節自不必多言,倒是李斯,在車乘過了灞橋,漸漸離開咸陽後,才低聲道:

“黑夫將東出,老夫若再賴着不走,他恐怕難以放心,要對我家動手了,李斯可不會重蹈蒙氏兄弟的死狀……”

在正確的時機退幕,是一切出色演出的高潮,這是李斯得意的事。

但駕車的人卻沒有迴應,李斯皺起眉,伸腳踢了踢車輿的門:“阿閽,莫不是耳背了,怎不答?”

少頃,一個弱弱的聲音才響起:“君侯,大父他已去世,爲你駕車的,是小人我……”

李斯掀開車簾來,卻見前頭駕車的,果不再是那熟悉的白髮背影,倒是一個年輕力壯的後生,面容忐忑。

他這纔想起來,三十餘年來一直爲自己駕車,前段時間甚至奉命玩了一手“車禍”的老御者阿閽,已經去世了,這駕車的活計,也傳到了其孫子手中,此子技藝有餘,忠心也夠,但李斯喃喃的低語,他卻不敢有任何迴應。

“是啊,物是人非了……”

李斯默然,復又拉上車簾,從咸陽政變失敗,黑夫入主,完全掌握局勢後,他便明白。

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車隊出武關道,往南陽而去,這本該是李斯熟悉的景色,幾乎每個亭舍的名,他都有印象,李斯當年作爲秦始皇的得力干城,幾乎每次出行都要隨駕,數次東巡,這條路走了數次,但這一回,感覺卻不一樣。

“這是老夫最後一次行於此道之上了罷?”

這讓李斯想起第一次來咸陽的場景,他也是從楚國進入南陽,又沿着此道北上的。

那時的他,隨行的只有一個信得過的趕車老僕,兩匹馱馬拉着簡陋安車,車上也無金銀細軟,只裝了許多李斯在蘭陵時親手抄就的書篇,布衣褐裳,此外身無他物。

那時候最值錢的東西,只有胸中的韜略……

而除了“出人頭地”,從廁鼠變身倉鼠的個人志向外,驅使李斯入秦的還有另一件事,或者是,另一個人,李斯的敵人。

王綰?馮去疾?趙高?

呵,他們不配。

李斯這一生只有一個敵人,他親愛的師弟,韓非!

……

李斯記得,與韓非初見,是在蘭陵,那時荀子受春申君之邀,做了蘭陵令,在處置政務之餘,開壇講學。

作爲稷下學宮連任三屆的“祭酒”,荀子是當世最著名的學者,不遠千里,趕到蘭陵求學的士人數不勝數。而荀子對學生很挑,只有可以成材的精英才有資格登堂入室,於是毛亨、公孫尼、浮丘伯等人薈萃一堂,但他們學的都是禮樂詩書,唯獨李斯是奔着“帝王術“來的,這纔是荀學的精髓!

而他也憑藉自己才幹和好學,最受夫子器重。

那年紅色秋葉落滿蘭陵學壇,一個許多隨從簇擁,身穿錦繡的弱冠孺子來到蘭陵,說話結結巴巴地表示,想要拜入荀門。

當時李斯也沒太在意,本以爲又是個藉着向荀子討教名義來博取名望,不學無術的貴公子,豈料這個叫韓非的年輕人雖不擅長言語,寫出的雄文,卻讓人驚豔!

他獻上的拜師敲門磚是《解老》,是此子閒暇之餘讀老子的一點心得。

荀子初看此文時,也是微微一笑,不以爲然。

但看到開篇第一句“德者,內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於外也。神不淫於外,則身全。”,便笑容少去,認真起來。

再看到,“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民務變謂之變業。故以理觀之,事大衆而數搖之,則少成功”時,荀子已是滿眼驚訝,老子本已難懂,如此年輕的後生,怎會有這深邃的解讀?

良久,讀了兩遍文章後,荀子才仔細地看向滿臉認真的韓非,一語道出了全篇的核心。

“道生法!”

但又批評道:“汝雖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然其極慘礉少恩。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韓非這才服氣,方纔不只是荀子在考較他,他也在考較荀子。

那之後,荀門裡,最受夫子喜愛的學生,就從李斯,變成了韓非。

同門競爭是常態,譬如鬼谷子門下的龐涓與孫臏。

“明明是我先來的……”

李斯自是不服,也暗暗起了比較之心,甚至也自己作了一篇讀《老子》的心得。

交上去後,被荀子笑着評價說此文真是好字,好文筆,還有精雕細琢的好立意,用詞考究,洋洋灑灑,堪稱雄文。

“但,過於流於皮相了。”

而韓非交上去第二篇解讀老子的文章《喻老》,或許是其口吃不能道說的緣故,將所有想法都寄託在了書寫上,旁徵博引,邏輯清晰,更被荀子評價爲:

“有骨相!”

李斯不得不服,他看過之後,發現韓非的文章,確實鋒利得如刀子,直指人心!

那時候李斯就明白,在立書著說上,自己是比不上韓非了……

只能從其他地方,一較高下!

比如,輔佐帝王,成萬世功業!

於是學成之後,李斯向荀子告辭時,直言了自己的志向:

“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遊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鶩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爲建功者,斯欲西入秦!”

當年,荀子曾一改大儒不入秦的傳統,訪問了咸陽,還對秦制讚譽有加,只是覺得唯一缺少的,就是少儒者的脈脈溫情,他嘆息道:

“粹而王,駁而霸,無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我不擔心秦能否一統天下,因爲那是註定的,有了你,只要遇上一位雄主,天下一統,不過是三十四年內的事。我怕的是,能兼而不能凝,能統而不能安,秦一統天下的時候,便是它走向滅亡的開始,李斯,只望你能給秦,帶去些許改變罷……”

只可惜當時李斯沒當回事,他也不想改變秦國的任何東西,只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地位。一切精力,都放在被呂不韋器重,和獲得秦王政信賴上。

他沒想到,夫子竟一語成讖。

入秦十餘年後,當李斯已位居廷尉,得到秦王器重,實現了人生抱負時,某一天,秦王政卻在釋卷之後,忽然嗟嘆道:

“《孤憤》、《五蠹》之書,真奇文也,寡人讀之,不覺蠟炬之漸盡,夜之將明,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李斯自然知道,這是他那立志“著書立說,觀往者得失之變”的師弟大作!

不知是出於何種心態,或是龐涓主動推薦孫臏時的嫉恨,或是知道自己終究無法阻止秦王得到他想要的,李斯忽然開始大讚韓非,力主將此韓非召來秦國。

特洛伊和希臘諸邦爲了一個美人海倫而打仗,而秦王政卻爲了一個男人,一個在字裡行間打動過他的國士,不惜發動一場戰爭,逼迫韓國交出韓非!

當韓非入秦後,或是其口吃難言難交流讓秦王失望,亦或是得到的東西不再有誘惑力,秦王始終未信用韓非。

但秦王仍時常閱讀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餘萬言,又虛席與韓非討論,如何做才能成爲他書中描述的那種權勢獨一無二的君主……

而事後往往感慨道:“今日方知,荀子果授帝王之學也。”

言下之意,李斯並非是真正的帝王學,韓非的纔是……

嫉恨在李斯心中醞釀。

“明明是我先來的……”李斯感到了巨大的危機感,他明白,自己和韓非的學問是重合的,只能有一人能出人頭地,留在秦王身邊!

好在,李斯太瞭解這個師弟了,故意舉薦韓非入秦,便是因爲知道韓非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他太愛他的祖國!”

機會很快來了,當秦王使羣臣議論,該先滅哪國時,李斯與姚賈力主先亡韓,而韓非卻站了出來,極力勸說秦王存韓。

“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爲扞蔽,入則爲席薦。秦特出銳師取地而韓隨之,結怨於天下,而功歸於強秦。”

韓非很聰明,肯定明白秦王之慾,但他仍無法放下自己身爲韓人,韓公子的身份,拘泥於保全祖國。

從那時起,李斯便知道,是自己贏了!

贏在格局,更贏在立場!

最終果然如此,秦王開始懷疑韓非終爲韓不爲秦,更記起鄭國爲間之事,將韓非下獄,又在李斯、姚賈二人一個紅臉一個黑臉的表演下,最終決定處死韓非!

不只是不欲韓非爲他人所用,也因爲秦王政自覺已吃透了韓非的帝王學,不再需要他,不再需要將權力鬥爭剖析得這麼直白的人……

當李斯奉旨去雲陽獄中賜死韓非時,他不免得意地諷刺韓非。

“師弟,可知你爲何而敗?”

“你敗於言行不一,一面想讓秦王成爲不受任何人牽制的、獨一無二的、爲所欲爲的千古明君,卻又不獻出自己的忠心,一味袒護韓國,阻撓統一大業!”

“你現在,可後悔了?”

韓非卻很冷靜,一字一頓地說道:“我立說著書,是爲萬世,但我本人,卻有自己的母邦,須臾,不敢忘也!”

“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我知秦王必不納存韓之策,但我不悔,至少我試過。”

言罷,將毒藥一飲而盡!

李斯頓感索然無味,只能讓韓非死難瞑目:

“韓。”

“汝欲存之。”

“我必滅之!”

韓非閉着眼,嘴角流出血,卻一言不發。

那個場景,成了李斯持續很久的噩夢,同門手足相殘,終究是有愧的,他只能寬慰自己,誰都不能心軟,贏得一方纔有最終的發言權!

“等着罷,我會輔佐大王成爲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的聖君,讓秦能萬世,我也成爲永世讚譽的宰輔!”

“最終永世留名的人,是我,不是你!”

……

往事到此爲止,夢醒了,李斯睜開渾濁的眼睛,伴隨着搖晃的車輿,他已經出了武關,抵達南陽。

李斯病了,畢竟是年近八旬的人,機關算盡耗費了他大量精力,當放下權力,放下尊嚴後,卻好像整個人垮了一樣。

又閉上眼,半夢半醒間,李斯再度見到了夫子,他依然那麼瘦削,坐在蘭陵學壇的大桑樹下,閉目彈奏着趙地的曲風,唱着成相之歌。

李斯走了過去,跪坐在前,聽了一曲後,打斷道:

“弟子才學,成就更勝韓非,但夫子爲何始終更偏愛韓非?”

“是因爲他出身尊貴顯赫,而我貧賤麼?”

“是因爲他訥於言而敏於行?寫的文章有骨相,而我只有皮相?”

“不。”

荀子停下了琴,有些悲哀地看着李斯,這位弟子現在白髮蒼蒼,眼中滿是迷茫,不復告別入秦時的雄心壯志。

“韓非是一塊石頭,堅硬,沉重,默然。”

“他認準的事,不會回頭,入水時,會掀起驚天大浪,叫人難以忘懷,也讓我嗟嘆憐愛。”

“而你,李斯,好似一葉扁舟,行在海上,追波逐浪……”

“這樣的人,我不喜。”

他沒有確定的方向,哪邊風大,就順着哪邊走,一切原則,都被拋之腦後。

“但石頭激起的風浪,轉瞬即逝。”

李斯強辯道:“只有逐浪而行,才能靜水流深!”

“真的?”荀子笑着反問,目光看向李斯身後。

李斯一愣,回過頭時,發現夢中那片大海不知何時,已乾涸消退,船隻也隨之擱淺,風吹雨打後枯朽了。

而在殘木旁邊的礁石,卻始終屹立!

是啊,李斯想起來了,二人的鬥爭,並未隨着韓非之死結束。

秦始皇帝一直在恪守韓非的帝王之術,時不時就翻出《韓非子》來看,甚至讓扶蘇、胡亥也讀一讀。

爲了鑽研始皇帝所好,李斯也不得不將韓非子鑽研透,吃起了人血饅頭……

這讓李斯有種感覺,看上去,他是贏了韓非,逼死了他,也實現了助始皇帝一統天下的夙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韓非的幽魂,卻一直在咸陽宮樑柱上縈繞不去,甚至堂而皇之的坐在統治思想的陛階上。

韓非死了,但《韓非子》,卻成了李斯永遠無法擊敗的敵人,成了他一生中難以越過的大坎,一塊橫亙在路上的礁石。

韓非激起的浪花雖只是一時,但李斯作爲弄潮兒,也只是一時,當海水散盡,船也隨着水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礁石,卻靜靜地躺着,重見天日!

更可悲的是,李斯終究不能像韓非一樣,堅持己見,而是做了三姓家奴。

他也被時代所棄。

“是我……輸了?”

忽然間,一切都覺得無所謂了,那些機關算盡,那些隨波而行,那些妥協、退讓、隱忍、背叛。

李斯只感到所有人都看着自己,那是夫子的厚望,是韓非的嘆息,是呂不韋的白綾,是秦始皇帝的託付,甚至還有馮去疾的信任。

是啊,無數浪花風雨,他都在最後,選擇了隨波逐流,離開楚國,出賣呂不韋、向始皇帝的大欲妥協,又背叛了他的遺詔,從未堅持到底。

而現在,他們都死了,獨他活了下來,站對了最後一次隊,並能讓家族富貴,黑夫也不敢輕易爲難。

但這就是他李斯,這一生的追求麼?

李斯喃喃自語道:

“秦始皇帝想永遠佔有一切,但司命忽至,卻什麼都帶不走。”

“而我想留下些什麼,但到頭來,卻什麼都沒留下,這後半生,竟是靠着咀嚼你的學說,靠着不斷背叛舊主過活……”

“是我輸了。”李斯終於承認了這點,這漫長的鬥爭,還是走到了終點。

“不過若以最終的成敗論,吾等都輸了,贏了的,反而是去蘭陵最遲,入秦也最遲的小師弟,張蒼……”

李斯發出了一陣慘笑,但聲音卻漸漸低了下去。

“君侯,酈縣到了。”

車停下了,御者呼喚着,掀開了車簾,卻聞到了一股惡臭。

捏着鼻子靠近,卻發現李斯瞪大眼睛,老淚縱橫,卻早沒了氣息,逝於車中,而且死得一點不體面,甚至還在死之前……

拉了一泡,好臭的屎!

……

PS:第二章在晚上,會很晚。

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205章 入郢第454章 狼之子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921章 誅惡第74章 審當賞罰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646章 刀劍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27章 最後一天第6章 搶功的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445章 背水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366章 解夢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53章 鄉里鄉親第999章 蜂王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1032章 楚漢第661章 北江第61章 匿名信第290章 燈下黑第80章 真金白銀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686章 不知足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74章 表演第703章 拾骨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546章 青島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607章 南征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607章 南征第621章 天罰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61章 匿名信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3章 爵位難得第1003章 移席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312章 水深第366章 解夢第133章 劉季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37章 順杆爬第985章 千鈞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721章 陸梁第567章 平原津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789章 望夫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425章 三窟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793章 君夫人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614章 賭徒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569章 蒿里第498章 方術士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949章 養狙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123章 任俠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526章 停下!第747章 熒惑高第666章 七閩
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205章 入郢第454章 狼之子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921章 誅惡第74章 審當賞罰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646章 刀劍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27章 最後一天第6章 搶功的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445章 背水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366章 解夢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53章 鄉里鄉親第999章 蜂王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1032章 楚漢第661章 北江第61章 匿名信第290章 燈下黑第80章 真金白銀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686章 不知足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74章 表演第703章 拾骨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546章 青島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607章 南征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607章 南征第621章 天罰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61章 匿名信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3章 爵位難得第1003章 移席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312章 水深第366章 解夢第133章 劉季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37章 順杆爬第985章 千鈞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721章 陸梁第567章 平原津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789章 望夫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425章 三窟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793章 君夫人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614章 賭徒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569章 蒿里第498章 方術士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949章 養狙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123章 任俠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526章 停下!第747章 熒惑高第666章 七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