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劉季

bookmark

最終,劉季還是拒絕了張耳的邀約,選擇往東。

從單父縣向東,有一條平坦的塗道,走上數十里,就能抵達魏楚邊界,過了邊境兩國亭障,就是沛縣。

但劉季卻沒有走大道,因爲那裡擠滿了逃避秦人兵鋒的魏國難民,他們有的來自蒙縣,有的來自陶丘,均拖家帶口,滿臉惶恐。因爲人數衆多,不時有牛車相互撞到一起,報廢在途中,阻塞了道路,引發了更大的混亂……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劉季雖然不知道這句話,他也不是那種假正經的君子,但卻知道避開滿是劫匪的塗道,走他熟悉的山間小路。

幾個月前,他告別鄉黨夥伴,只帶着一把二尺劍西去魏國,走的就是這條路。

劉邦家在楚國的沛縣豐邑,豐邑是楚國和魏國間的邊邑,在不大的鄉鎮上,有許多來自魏國的移民,當地口音楚魏混雜。

甚至連劉季的老爹劉太公拄着杖回憶家族往事時,也說劉季的曾祖,曾經是魏國大夫,到他們祖父那一代,才遷到了豐邑,至今不過幾十年。

所以劉季的身上,也流有一些魏人的血,或許這就是他長大後,總是對西方中原世界心嚮往之的緣故。

劉季尤其對竊符救趙、禮賢下士的魏國信陵君心馳神往。

雖然在劉季懂事時,信陵君已經過世,但其身後名卻經久不衰,甚至超出了列國朝堂,廣佈於天下民間,從魏國傳到了豐邑來,傳到了少年劉季的耳中。

以政府廟堂輿論,魏無忌是抗君之命、安國之危、從道不從君的拂弼之臣;以民間江湖平議,信陵君又是打破階層、以賢能結交天下英才、將遊俠風氣推向頂點的豪傑。

不管哪種身份,都讓少年劉季心馳神往,在他眼裡,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跟從信陵君作天下游。

劉季的性格,從小就與安分守己的父兄都大爲不同,他叛逆不安,他桀驁不馴。成年後,也沒有效仿二哥劉仲一樣力田,更不欲聽父母勸告,安下心來治產業,早早娶一個沒姿色的同鄉女子過門,而是在中陽裡遊手浪蕩,走上了任俠的道路……

這種生活雖然愜意,但肯定是會被親人所不喜,爲鄉里近鄰白眼相看。

所以二十多歲時,在厭倦了中陽裡和豐邑這侷促的小世界後,劉季便前往沛縣縣城,在當地富豪,同時也是沛縣遊俠老大王陵的手下做事,劉季以兄事之,稱王陵一聲大哥。

王陵,亦是一位縣俠,只是名望侷限於沛,影響沒有外黃張耳那麼大。

數年後,劉季帶着幾分從王陵身上學到的少文、任氣,大搖大擺地回到了豐邑。有了這次經歷,他不再是以前跟着鄉上的青年吆喝的裡俠。而是聚集起了一幫鄉間少年,如他家隔壁的盧綰等人,三五成羣,開始扮演起豐邑第一鄉俠的角色,一張嘴就是滿口的“乃公”“豎子”。

不過在家人眼裡,他依然一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三十歲還沒娶妻的老光棍!整日就知道帶着一羣無業的浪蕩少年閒逛!

這種情況,在他帶着衆小弟去伯嫂家吃閒飯,被伯嫂故意刮鍋趕跑後,達到了頂點。

在一衆小弟前丟了面子的劉季心有不平,立誓要幹一番大事業,讓親人鄉黨對他另眼相看。

而這所謂的大事業,就是前往他心馳已久的魏國,投靠號稱繼承了“信陵之風”的張耳。從那些傳言來看,張耳或是僅次於信陵君的英雄,自己去做賓客,也許就能遇上一些機遇。

豐邑到外黃縣間有數百里之遙,出楚國以後,中間隔着魏國的單縣、蒙縣、甾縣等地。對已經三十歲的劉季來說,這是他第一次出國遠遊。只憑身上一把二尺劍,風餐露宿,無所依憑,就這樣一路走到了張耳面前,拜入門下。

然而,張耳卻讓他略感所望。

“張耳禮賢下士不假,卻只是在處處模仿信陵君,卻終究成不了信陵君。”

在劉季眼中,如果說信陵君是虎,那麼,張耳雖把身上塗滿了花紋,張牙舞爪顯擺威風,卻依舊改變不了他只是一隻外黃之犬的真相。

劉季的心涼了下來,除了整日大吃大喝外,也不想尋求什麼機遇了。他只打算,自己在這裡呆上一年半載,吃飽喝足,就告辭張耳,回故鄉去。到那時,藉着這次遊歷,他一定能在沛縣名聲大噪——張耳不就是靠着信陵舊客的身份,纔打響名號的麼?他能做到的,劉季爲何不能?

在當時的劉季看來,做一個如同張耳、王陵的縣俠,與之分庭抗禮,就是他的人生追求。

直到戰爭爆發,大梁,被秦軍圍了。

碩大的魏國,忽然間變得無比脆弱,被秦國隨意揉捏。那些路過外黃的魏武卒,也變得不堪一擊,在秦軍進攻下土崩瓦解。

日漸逼近的秦軍,岌岌可危的外黃,侷促不安的張耳,這一切,都是劉季沒有想到的。

好在他足夠機靈,有一種對危險的天生敏感,外黃之戰前,他主動站出來,高呼要爲了張耳的厚待力保城池不失。可實際上,在堅守片刻,殺了一個秦卒後,劉季就覺得,自己已經還清張耳的那點恩惠了。

“守城片刻,殺敵一人,這是要對得起張耳幾個月的款待,我非負義之人。”

“情勢不妙,立刻溜走,這則是要對得起我自己,我亦非愚昧之人,丈夫當有大度,做大事,豈能將大好性命葬送於此?”

所以當那個扎着蒼色右髻的黑麪秦吏躍上城頭,要與劉季交手時,劉季便撒腿就跑,片刻都不猶豫!

之後離開外黃,隨張耳東逃,是因爲劉季經過數月相處,已經摸透了張耳此人,知道他也沒有爲魏王守土至死的決心,肯定早就想好脫身之路了。

與其和其他遊俠兒一樣像沒頭蒼蠅亂竄,被那些虎狼般的秦卒抓住砍了腦袋,不如就死死盯着張耳,他去哪,自己就去哪。

最糟糕的打算,哪怕他們不幸被秦人圍了,劉季豁出去,不要名聲,割了張耳的腦袋獻上,一樣能活命!劉季是個變通的人,相比於自己的性命,原則、信義,都可以暫時丟棄。

好在,一路有驚無險。劉季畢竟是楚國人,對魏國的山川地理不甚瞭解,他就這麼一直“保護”着張耳,來到熟悉的楚魏交界,才拱手告辭。

不曾想,在岔路口處,被劉季“豪氣、信義”感動的張耳,竟出言邀請劉季前往齊國,一副要將他當做左膀右臂的架勢。

換了過去,滿門心思想做豪俠的劉季,肯定會跟着去。他知道自己的家境雖然不錯,有田產家宅,他老父還能娶個妾,卻沒富裕到能當一縣大俠的程度。跟在張耳身邊,利用他的人脈、名聲起家,顯然是一條捷徑。

然而,在經歷過外黃之戰後,劉季的心境,卻有一些不一樣了……

過去月餘時間,他見識了秦軍橫掃魏地的勢不可擋,經歷了秦卒對外黃城悍不畏死的進攻。

昔日覺得了不起的輕俠,在秦軍疾風暴雨的猛攻下,竟是這麼不堪一擊。

昔日不可一世的縣俠豪貴,當秦吏臨門時,亦只能倉皇而走,淪爲逃犯。

信陵君曾經一心要守護的國度,也岌岌可危,很快就將被從地圖上抹去。

而包括他自己在內,遊俠夥伴嘴上說得漂亮的信義,在大難臨頭之際,也瞬間支離破碎。

劉季曾經堅信了二十年的遊俠世界,開始出現一絲裂隙,裂隙慢慢擴大,被徹底擊碎之後,出現在他的面前,是殘破的舊時代,還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他看到,一股來自西方的黑色裂變,正向東狂飆,欲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四海九州,任何人都無法倖免!

劉季文化水平有限,對時局的瞭解也有限,所以不知道該如何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只是隱隱覺得,兩三年內,這世道,必將發生極大的變化!在這變化面前,再堅守信陵之俠義,僅僅做一個遊俠,是不是有些過時了?

所以,在略爲猶豫後,劉季拒絕了張耳的邀約,在世局變幻之時,先回家鄉蟄伏等待看看情況,纔是明智的。

一路思索,不知不覺,在邁過許多溝壑小丘,穿過寂寥的墳土荒草後,小徑到了盡頭。

劉季已經繞開了魏楚之間擠滿難民的亭障,翻山越嶺回到了楚國,他的故鄉豐邑,就在眼前……

相比於魏地的紛亂,此處遠離戰爭,依然保持着往日平靜,農人在水田裡忙碌,商旅穿着楚式服飾來來往往。

看着那道熟悉的土垣,大鬍子遊俠兒露出了笑:“遊子悲故鄉,我在樑魏之間,亦會時常思念豐沛啊!”

入邑前,劉季在小溪邊蹲下清洗面龐,還捧了點水喝下去,彷彿從裡面,也品出了楚地的味道。

不過他在洗乾淨大鬍子後,劉季又有些煩惱起來。

回家雖好,但是……

劉季將劍扛在肩上,歪着腦袋,有些無奈地望着天道:“我去時還誇口說要衣錦騎馬而還,如今依然只帶回來了一把劍,且連劍鞘都丟了。唉,等回到家,阿翁又要罵我是無賴兒,不能治產業,不如劉仲了!”

……

就在遊子劉季硬着頭皮回到家中,被老父追打唾罵之際,另一邊,黑夫一行人也已經離開了外黃,進入陽武縣境內,來到一個名叫戶牖(yǒu)鄉的地方……

“黑夫屯長,你便留守於此。”

指着不遠處的戶牖鄉離邑,五百主張齮(yǐ)對黑夫下了命令,還將一塊蓋了紅色印章的木牘遞給黑夫。

黑夫一瞧,這竟然是一份由秦國潁川郡發佈的任命書,上面還有前線主將,少上造王賁的簽字和將印……

卻聽張齮道:“黑夫屯長,從今日起,直到攻滅魏國,大王派遣正式官吏上任之前,本吏便是陽武縣的縣尉,而你,則是這戶牖鄉的遊徼了!”

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666章 七閩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869章 山海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61章 匿名信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84章 雞血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613章 胡亥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287章 鶡冠第613章 胡亥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183章 勸降第162章 李信第521章 聰明人第985章 千鈞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648章 蠱禍第918章 重瞳子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204章 郡命第259章 章邯第667章 文明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132章 不更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601章 衛滿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964章 越兵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285章 秦王(中)第69章 人贓俱獲第92章 贈馬第906章 新秦第284章 秦王(上)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16章 要小心……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461章 糖氏第498章 方術士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53章 鄉里鄉親第259章 章邯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844章 瑚璉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445章 背水第811章 誤會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642章 法吏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39章 回家(上)第395章 羊吃人第579章 兩戰第686章 不知足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684章 奴隸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876章 武城第20章 寧爲雞口第955章 酈生第381章 孤雁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408章 不朽者第959章 河東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970章 風口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509章 天人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987章 出關(下)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562章 人禍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第509章 天人
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666章 七閩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869章 山海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61章 匿名信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84章 雞血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613章 胡亥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287章 鶡冠第613章 胡亥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183章 勸降第162章 李信第521章 聰明人第985章 千鈞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648章 蠱禍第918章 重瞳子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204章 郡命第259章 章邯第667章 文明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132章 不更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601章 衛滿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964章 越兵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285章 秦王(中)第69章 人贓俱獲第92章 贈馬第906章 新秦第284章 秦王(上)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16章 要小心……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461章 糖氏第498章 方術士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53章 鄉里鄉親第259章 章邯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844章 瑚璉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445章 背水第811章 誤會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642章 法吏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39章 回家(上)第395章 羊吃人第579章 兩戰第686章 不知足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684章 奴隸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876章 武城第20章 寧爲雞口第955章 酈生第381章 孤雁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408章 不朽者第959章 河東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970章 風口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509章 天人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987章 出關(下)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562章 人禍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第509章 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