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青島

bookmark

“你就是徐福……嗯……徐市?”

對面的聲音高高在上,但聽在徐市耳中,已如同天籟。

徐市面色有些蒼白,走路踉踉蹌蹌,這是他被囚禁的第七十八天,第一次被放出地牢。

這一路過來,略帶溫暖的海風告訴他,時間已經入春了,而先前綁架徐市的那位大人物,也終於來到被名爲爲”青島“的海邊小邑,見了他一面。

頭上的黑巾終於被取走了,但隨即眼前又是一黑,原來是一位膚色褐黑如海邊漁民的大官正坐于徐市面前,年紀三旬上下,臉上表情滿是玩味,像是一隻狸花貓注視着爪下的小老鼠。

徐市也算見過世面的人,努力鎮定,應道:“小人正是徐市,字福,見過膠東尉郡守!”

黑夫見徐市第二句話,也不解釋爲何綁架徐市,想要將他怎樣,而是問道:“聽說你少時便開始出海,不僅會侯星望月之術,還對齊地濱海極其嫺熟?”

徐市是聰明人,身後是手隨時按着劍的共敖,他知道,自己小命懸於一線,另一頭就捏在這黑夫郡守手中,冒着欺君之罪綁了自己,目的自然是爲了打擊方術士,但卻又留着不殺,則說明,自己對他還有用……

徐市很清楚自己的長處,便應諾道:“天下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然要論在大海上辨認方位,瞭解少海沿岸情形,無人能出我之右!”

黑夫一笑:“雖然你名聲在外,整個齊魯都知道,只要出海的船有徐市,便能平安歸來,漁夫船家皆以爲神,但空口無憑,我還是得考考你,先考近的吧……”

也不管徐市願不願意,黑夫便開始發問道:“我聽親隨說,你已猜到,此地是即墨以南百里外的不其縣,取一漁村開闢爲港,修築城邑,改名爲青島,你且說說,這青島可否作爲海港?”

徐市心裡惱火,但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他有什麼辦法?只能面上堆笑道:

“上吏應該知曉,齊人海船穿梭於少海之上,從芝罘(煙臺)爲中轉點,北到燕地碣石,南到莒地琅邪,已有了一條航道。小人乃是琅琊人,少時時常往燕莒之間,其中,從琅琊去往成山角,這不其……青島乃必經之地,故十分熟悉。”

接着,徐福便開始講述不其縣的利好,說此處有山海之利,山爲勞山(嶗山),高入雲霄,山入海中,海侵山下,大霧起時,有如仙境,爲方術士辟穀修行最佳之處。

而山海相連之處,或礁石叢生、驚濤拍岸,岸線曲折、灣岬交錯。遠離海岸之處則是島嶼林立,鬱鬱蔥蔥、與世隔絕。

然此縣內裡,卻有一灣,則是細沙輕語、柔情似水,因爲海岸遮蔽,隔絕了風浪,使得灣內風平浪靜。最妙的是,有一條不窄的河流從即墨城一直延伸到這裡入海,可以行船運送貨物,故這個海灣,很適合作爲天然良港……

徐市說的海灣,自然就是日後的膠州灣了,雖然齊地最好的港灣,依然是琅琊臺,但那畢竟是琅琊郡的地盤,膠東還是得自食其力才行。

於是黑夫選定的新海港,就座落在膠州灣,正是後世青島的位置,也命名青島,他黑夫作爲膠東的實際統治者,對一個小漁港的命名權還是有的。

雖然海岸線與兩千年後有些區別,但山脈圍起來的海灣已經定型。膠州灣羅峙其間的諸島嶼,多無人居住,昔日的小漁村人口也不過百戶,如今修起了圍牆,開闢了碼頭,已經十分興旺。

來自會稽郡的船隊,被黑夫以“保護郡城”爲名,也調了部分來此駐紮訓練。

黑夫對這些水手待遇可不薄,膠東不是才遷走了諸田麼?十數萬頃土地空了出來,黑夫優先將其分給駐紮本地的秦軍士卒屯田,人手百畝。其次便是會稽楚越水手,人手八十畝。剩餘土地,才分給閭左貧民,人手五十畝,符合朝廷“授田制”的規定。

這些閭左也不是白拿地,他們必須像西周春秋的農民一樣,料理完私田後,每個月去“公田”幹活幾天,所謂公田,其實就是分給秦軍士卒、舟師水手的餉田……

如此貧民有地種,士卒有糧吃,也不會生出怨言。

任囂帶來的舟師雖然有一定戰鬥力,但要與海寇爭鋒,數量仍嫌不足。且需要熟悉本地水文的人協助,所以黑夫和郡尉任囂商議,芝罘島駐紮的舟師主力,用來防備海寇,而南邊有海灣保護的青島港,則可營造新船,招募水手進行訓練。

要製造新船,自然需要大批的木料,膠州灣周圍也具備這樣的條件。膠南地處山嶺,樹木繁多,盛產造船木材。嶗山附近,此時還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其中松樹、側柏、雲楸、銀杏、家槐、毛白楊、平柳樹漫山遍野。這些樹木,正是造船和製漿的上好木料。

不過問題回來了,還是人手不足,朝廷能分一批琅琊民夫過來幫忙,但長遠考慮,黑夫的目光還是盯上了半島……

黑夫既然得了秦始皇命令,要他年內肅清沿海盜寇,又欲奪人口於朝鮮半島,便來此巡視,查看舟師的訓練和新船製造情況,這纔有時間看看遭綁架的徐市。

徐市這種能在歷史上留下傳奇事蹟的人物,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將青島可作爲良港的緣由說得明明白白,還恭維黑夫有眼光,那嘴甜的,難怪歷史上能忽悠秦始皇給他三千童男童女和大船無數,出海打水漂玩兒……

不過,徐市註定沒這機會了,因爲他遇上了黑夫。

黑夫頷首:“不錯,果然有幾分能耐,既然對近海之事瞭如指掌,那我再問你遠事。”

他手撐着頭,作沉思狀,過了一會才道:“本官最近對朝鮮及濊貊、九夷有興趣,但僚屬多不識,你若知曉,且分說一番。”

徐市一愣,隨即大喜,那些地方,他雖然沒有一一航行去到過,但也聽人說過許多次,相當熟悉。

於是他便先給黑夫介紹起“朝鮮”來,此名並非是後世明朝所賜纔有,而是自古有之。正所謂“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位置再清晰不過,而朝鮮的開創者,據說是殷商時,三仁之一的箕子。

這時候,聊天的氣氛已經很輕鬆,黑夫讓人端來膳食,賜徐市席案,二人一邊吃一邊聊,徐市要展現自己的本領,便儘量講述得繪聲繪色……

他說道:“箕子是帝辛的叔父,在周武王滅商後背封在朝鮮,不過我在遼東時,與一位箕氏朝鮮人相談,他卻說,在朝鮮有另一種說法,箕子並非周人所封,而是在殷商滅亡前,眼看大勢已去,便帶着一部分商民向北遷徙,至於遼東……”

按照徐市這種獵奇的說法,殷商來於北方,也歸於北方。八百年前,在燕山南北有許多殷商的子姓方國,比如一直對大邑商的孤竹國,伯夷叔齊接待了箕子,並讓他及其族人定居在孤竹以東的遼河流域。

然而周人並沒有放棄向北征伐,隨着召公北征,整個燕毫地區包括孤竹國都向周人臣服,箕子只能繼續渡過遼水向東遷徙,抵達了遙遠的朝鮮,周人勢力難以抵達的地方,建立了殷商遺民的方國:朝鮮。

故按照徐市的說法,而所謂的“周天子封箕子於朝鮮”,只是周人承認一種既成事實罷了,從始至終,周朝從未放鬆對朝鮮的警惕,箕子的後人必須在燕國爲質,長此以往,形成了燕國的大夫箕氏一族。

不過隨着戎狄的日漸侵襲,燕國對遼西的控制日漸喪失,連孤竹國也向他們發動了進攻,若非齊桓公徵山戎、斬孤竹,只怕燕國已經滅亡了。

也正是那次戎狄大入侵,燕國和朝鮮之間的聯繫斷了,總之,整個春秋,中原對朝鮮是一團迷霧,大海相隔,還在海岸線邊上游弋的齊國人,也對那裡瞭解不多。

直到燕國和朝鮮打了一場仗,這個國家的神秘面紗纔再度被揭開。

“燕國和朝鮮打過仗?”

這件事,黑夫一無所知,甚至連燕國史冊也記載不詳盡,倒是徐市這個常年在燕齊遊走的人知道些細節。

他告訴黑夫說:“那是燕昭王時,朝鮮和東胡共分遼東,但因箕子之後驕縱,對燕無禮,不僅不表示臣服,還妄自稱王,大有和燕一決雌雄之勢。於是燕昭王爲懲罰朝鮮,命秦開率軍向東,擊破東胡後,繼續進攻朝鮮,奪取兩千多裡土地,直達滿番汗爲界……”

所以燕國極盛時,領土抵達了朝鮮半島北部,置吏,築障塞,朝鮮算是燕的臣屬。

這之後,齊國也和朝鮮建立了聯繫,畢竟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是燕國,二者的聯絡,主要是從海上,齊國和朝鮮及朝鮮周邊的“九夷”有貿易往來,朝鮮的特產“文皮”,甚至跨海賣到了臨淄莊嶽之市。

不過,徐市又說,從膠東去朝鮮的航線卻有些複雜,得從蓬萊羣島北上,沿途都有島嶼可以提供船隻停泊和補充淡水,之後只需要等待一場風,只需要幾天時間便能跨越少海,抵達後世的大連、旅順附近,若是運氣好,大多數船隻都能完好地抵達目的地……

之後,再從遼東繞到朝鮮,想直接從成山角啓程東航,還有些難度。

正是因爲往來困難,等到燕國滅亡後,秦朝也對海外的朝鮮小小侯國無甚興趣,雙方尚未建立聯繫。

倒是有許多燕齊復國人士,渡海跑到了朝鮮,還有它周邊的濊貊、九夷之地去,時刻惦記着反攻大陸。

濊(huì)貊是遼東遼半農半漁獵的民族,被東胡所迫,漸漸流入東北和朝鮮半島,如今在朝鮮國周邊建立了許多小邑城邦,最著名的,當數“滄海君”,據說那是一座任何族別,任何國度人士都能平等生活的海濱城邑,聚集了大量中原流亡的人士,滄海君的名望,甚至傳到了齊地,被人稱之爲“海外孟嘗”。

九夷則是半島上的土著民族,“九”並非具體數目,只表示衆多之義,因爲他們壓根沒建立文明,徐市也對這些落後的部族知之甚少,只聽來自朝鮮的人說,九夷邑落雜居,亦無城郭,但知道刀耕火種,人口衆多。

濊貊和九夷,算是後世朝鮮人韓國人的直系祖宗了。

“人口衆多?這就夠了。”

聽到這,黑夫也覺得差不多了,對正欲自薦的徐市道:“其實我問了你近處,又問了你遠處,但最想問的只有一件事,一件不遠不近的事。”

徐市很想忽悠黑夫放了他,或者委以重任,給他機會逃離,或者披露黑夫的欺君之罪,故笑道:“能爲郡守分憂,是徐市之福,郡守但問無妨!”

黑夫這次沒有吊胃口,直接問道:“安期生、盧生、韓終還有你,汝等慫恿陛下派人出海,恐怕不單是爲了騙取錢帛吧?究竟有何目的!是否與海外反秦之士活動有關?”

徐市一愣,還沒反應過來,更加可怕的問題便接踵而至:

“齊地反秦賊寇,雍門司馬的老巢,就在遼東與齊地之間的羣島之上,夜邑田都便是被他所救,汝等方術士與其有無聯繫,如何找到巢穴所在?”

連珠炮似地問完後,黑夫一揮手,共敖和身後的門客親信,便復又將徐市按住,麻袋罩上了他頭部,這是要帶回陰暗地牢的緣節奏。

徐市大呼冤枉,黑夫則輕鬆地一拍大腿,起身道:“時間差不多了,徐福,這些問題,你若是想清楚了,便一一稟明,白紙黑字說清楚,我下次再來看你,至於是一個月還是一年,就看你表現了!”

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1028章 敵友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596章 起風了第917章 萬人敵第645章 銅鐵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861章 武關第511章 稷下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793章 君夫人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608章 家園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162章 李信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203章 退婚第500章 綁架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109章 羔裘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141章 陳平第862章 等上路兵線第450章 河邊骨第176章 冒險第301章 加個人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1章 自食其果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163章 陽城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95章 荊券第109章 羔裘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509章 天人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54章 衷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18章 袍澤們第793章 君夫人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204章 郡命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487章 句芒第81章 掠賣第231章 帆影第51章 安心在外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60章 將陽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899章 體面第103章 殺意第657章 吃瓜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269章 墨攻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666章 七閩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91章 輪到誰了?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343章 滑稽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942章 故事第748章 灌水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685章 圖騰第520章 存韓第681章 蝴蝶效應
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1028章 敵友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596章 起風了第917章 萬人敵第645章 銅鐵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861章 武關第511章 稷下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793章 君夫人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608章 家園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162章 李信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203章 退婚第500章 綁架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109章 羔裘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141章 陳平第862章 等上路兵線第450章 河邊骨第176章 冒險第301章 加個人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1章 自食其果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163章 陽城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95章 荊券第109章 羔裘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509章 天人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54章 衷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18章 袍澤們第793章 君夫人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204章 郡命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487章 句芒第81章 掠賣第231章 帆影第51章 安心在外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60章 將陽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899章 體面第103章 殺意第657章 吃瓜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269章 墨攻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666章 七閩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91章 輪到誰了?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343章 滑稽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942章 故事第748章 灌水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685章 圖騰第520章 存韓第681章 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