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石頭

bookmark

“隨波逐流的船,和堅韌厚重的石頭,這就是荀子對李斯和韓非的評價?”

三月中旬,李斯的死訊傳來,黑夫是且喜且嘆的,又聽李斯的小師弟張蒼說起這段李、韓的恩怨往事,黑夫不由感慨良多,作爲老師,荀卿確實眼光獨到,只可惜他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黑夫未能一會。

“要是我也能拜他爲師就好了。”不知爲何,黑夫忽然冒出了這種想法,久久在腦中縈繞不去,彷彿是前世未盡的夙願……

總之,李斯成了又一個去見老師的徒弟,他與韓非的勝負黑夫不能簡單評價,但至少至今,荀學是在意識形態方面,取得了全面勝利的。

很難將荀學歸類到儒、法,因爲荀子本就是將諸子百家之學融會貫通的,雖然尊孔子崇尚禮,卻又常言法度,希望禮法兼用,此外還雜採黃老等學說,可謂全才。

所以他教出來的弟子也多樣性豐富,有李斯、韓非的典型法家,一個專注實踐,一個專注理論。又有專精於《詩》《書》《禮》《樂》的儒家浮丘伯、毛亨、公孫尼子。

額,還有張蒼這……數學家?自然科學家?除了數學和天文曆法、管樂外,不管禮法,甚至是希臘語,啥都會一點的“集大成者”。

而黑夫聽陸賈說,他曾在楚國聆聽過浮丘伯講學,大秦奉常也算荀學的再傳弟子了。

這麼一算,秦始皇、黑夫兩朝,都有荀學弟子掌握實權,或深深影響意識形態,這就很恐怖了。

儒家有一種聖人的“道統”之說:“由堯舜至於湯,由湯至於文王,由文王至於孔子,各五百有餘歲,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

說這話的是孟子,其隱然以繼承孔子自任,但孟子之學侷限於齊魯,對天下的影響,已經遠不如他的後生荀子,至於自詡孔學正統的孔家,唯一一個混出頭的弟子叔孫通,黑夫雖然用他,但對其政見,卻是不以爲然的。

道統之爭暫且按下不提,李斯這個自己選擇出局保家族富貴的老倉鼠死去,對政權而言,毫無影響,現在整個咸陽在高速運轉,春耕已結束,大規模徵兵正在開始,黑夫要徵十萬有過滅六國或內戰經歷的老卒,率領他們東出!

而朝中,武有小陶、季嬰鎮守,文有蕭何、張蒼,足以穩住後方,而所謂的“右丞相”常頞,在關中並無基礎,遠離蜀郡,他只能選擇合作,翻不起大浪。

但張蒼也表示了一個擔心,因爲黑夫的百官體系裡,還差最後一塊基石。

“如今百官皆備,唯獨御史大夫空缺,該由誰來擔任?”

御史大夫除了負責監察百官,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起草詔命文書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職能,那就是立法權。

既然如此重要,張蒼以爲,還是早定爲好。

黑夫卻道:“朝中並無合適人選,這位置,只能暫時空着,由樂任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我要將此位留給一個人,至少,我希望能留給他。”

“和韓非一樣,不……”

黑夫笑了笑:

“一顆比韓非還剛硬的石頭!”

“一個真正的‘秦吏’!”

……

咸陽以西三千多裡外,是秦朝通往西域的大門,玉門關。

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儘管條件尚無後世那麼惡劣,草原上有些野羚在遷徙,但中原的春風的確尚未吹拂到此,空氣乾燥而微冷,扼斷絲路的關城不大,加上週圍的障塞烽燧,僅能入駐五百人,還得靠狩獵補充伙食,根本無法提供上萬人的食物。

唯獨玉門以東百餘里的敦煌,作爲秦朝最靠西的小邑,屯有不少軍糧,勉強可供大軍充飢。

密密麻麻的腳印離開玉門,從草原、戈壁上經過,抵達四方開闊的敦煌,他們是昔日遠征大夏的西征軍,此刻已將破爛的帳篷扎的敦煌城周圍。

一年多前,在通往大夏的蔥嶺谷口,李信做出了決斷,願追隨他的人過谷,邁向未知的世界,而想回家的人,則由幾個都尉、司馬及軍正帶回。

一萬五千人開始了艱難的東歸之旅,這一路上,對他們最大的考驗不是看得見的敵人,而是乾渴、飢餓和越來越低落的士氣。

衆人從西域極西的山谷折返,又經過疏勒、龜茲、車師等一系列小邦,一點點挪回來。

沒錯,只能用挪,五千里路,走了一年零五個月!

一路上除了對北道諸城邦殘酷的戰鬥——因秦卒劫掠糧食引發的戰鬥,西征軍還不斷遭到嚴寒和瘟疫的襲擊,由於戰鬥傷亡、疾病困擾、飢餓襲擊,軍隊大量減員,有人對能否返回中原喪失了信心。

當他們步入敦煌,比起來時,已經少了三分之一,沿途折損了一些,因爲疾病、畏懼路途遙遠心生悔意,留在龜茲、車師了一些,那數千人成了中原在西域的第一批拓殖者。

對回到敦煌的人而言,前途也不是那麼樂觀,因爲他們才抵達,就聽說過中原傳來的消息:關於內戰,關於黑夫……

“武忠侯帶着南征軍打進了咸陽。”

“二世皇帝死了!”

“黑夫如今是攝政,獨攬大權……”

這造成了軍心極度不穩,西征軍主要是惡少年,但軍官多是關中良家子,他們擔心自家在內戰裡受到波及和清算,甚至對黑夫篡權,自立攝政的合法性也有爭議。

一時間,西征軍陷入了巨大的分裂,有人不管誰當政,都要回家,誰也無法阻止他們!一部分人則覺得,中原局勢不穩,乾脆先留在張掖郡算了。

更讓人擔憂的消息繼續傳來:多年前,被李信大敗,投靠匈奴的月氏王子做了冒頓單于的“右賢王”,率騎衆數千,勾結羌人,在猛攻張掖郡,開春後,已陷休屠澤,昭武城岌岌可危。

如此一來,主張留在敦煌等地的話語更盛,他們甚至拉幫結派,堵在營門口大聲倡議,眼看分裂和流血即將發生,這一切,卻被一個堅毅的聲音打斷。

“如此喧譁,出了何事?”

不管多跋扈的軍吏老卒,方纔有多叫囂,都停下了聲音,身子不由往外退了一步。

人羣如同被某種力量分開一般,往兩邊讓道,露出了一個身着皁衣,頭戴獬豸冠,鬚髮花白的瘦削軍法官,他身材偏矮,顯然是南方人,緩步從敦煌城中走來,面容毫無表情,恍如一尊石像。

所有人都低下頭:

“喜君。”

“是喜君!”

作爲西征軍的軍正,喜目視衆人,緩緩問道:

“出了何事?”

“喜君,吾等從敦煌守軍處得到消息,是二世皇帝不在了,被黑夫,殺了!”

“我知之。”

喜卻表現得很平靜:“吾等身在異域,消息閉塞,難知真僞,更不知中原發生的事情孰對孰錯。”

平靜是假象,當喜乍聞此訊時,比士卒們更要震驚,他甚至站在敦煌邑城頭晃了晃,望向遙遠東方的眼睛裡,浮現許多情緒:

對劇變的難以置信、對消息的懷疑、對時局的遺憾、對未來的迷惑,還有對故人黑夫的態度,在失望與信任間搖擺……

但最後,它們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種:堅毅!

除了堅持,他還能做什麼呢?

“我只知道,大秦尚在,秦律尚在!“

喜一個個點出帶頭鬧事的幾名官吏,依照軍法進行宣判,讓人按着打十幾二十棍子,作爲懲戒,又問他們。

“汝等,還是秦吏麼?還想回家麼?”

“是……”軍吏們哽咽起來,去來兩萬裡,這些年間,他們已經離家太久太遠。

喜面容稍微溫和:“那就,各自歸位,履行職責!”

這世上有種東西,它比誰來當政更爲重要。

那就是秩序。

這碩大天下,當上層紛亂時,下層的人就不活了?日子不過了?終日憂心時局,飯也不吃覺也不睡了?

不管中樞權力如何更迭,基層總得有人繼續做事,就如喜幾十年如一日默默抄錄簡牘,做好獄吏法官的職責,並未因呂不韋、嫪毐之事有何影響。

這些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秦吏,纔是帝國的基石。

今日亦是如此,哪怕被放逐,被遺落,他仍記得自己的職責。而不管咸陽如何,中原如何,遠在西北的他們,都鞭長莫及,手頭有更緊要的事得做:

重建西北邊陲的秩序。

“張掖者,張國之臂掖也。”

隨李信西征後,喜也漸漸明白了秦始皇帝的大欲:他想讓一個偉大的帝國脫離初生之所,破殼而出。

這個新生的帝國,向東方伸臂,跨海一手握住了狹長的海東,向西方伸臂,打通廣袤荒蕪的西域,得知了更大的世界是存在的。更向南方踩踏雙足,要知曉那兒的海水暖熱,盡北戶地。

只可惜,踩在嶺南的腳陷入了一個大泥潭,掙扎中,耗盡了帝國最後的力氣。

始皇帝的大志雖未告成,但也開啓了一個新時代,一些新可能。

“爲了履行職責,爲了打通日後回家之路。”

喜回到城中,向幾位都尉、司馬錶明瞭態度:

“吾等,要盡己所能,守住這條新生的臂膀,護國之掖!”

“但喜君,如若黑夫篡位,大秦不在了,吾等就算守住了張掖,又有何用呢?”一個司馬悲觀地說道,他是頻陽王氏的遠親,對中原發生的事滿是絕望。

“當然有用。”喜篤定地說道:

“對西征軍萬餘將士有用,吾等至少有立身之處。”

“對張掖郡十萬中原移民也有用,他們不必亡於胡塵,至於大秦的存亡與否……”

喜的聲音,決絕而堅韌,彷彿磐石,永不動搖:

“衣冠鬱郁。”

“便是中夏。”

“律令行處。”

“既爲大秦!”

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890章 楊喜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176章 冒險第610章 商社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959章 河東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861章 武關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689章 象箸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391章 良弓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886章 影子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367章 夸父逐日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73章 羊圈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918章 重瞳子第426章 軍將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389章 狡兔飛鳥第779章 苟富貴第594章 順逆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85章 圍堵第980章 結第70章 若敖之鬼第40章 回家(下)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511章 稷下第93章 案發現場第919章 魚龍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425章 三窟第157章 黍離第1031章 扶桑第593章 海圖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623章 往事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392章 牛羊課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481章 祭酒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120章 屯長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231章 帆影第72章 亂世銅爐第446章 撼山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946章 粉飾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520章 存韓第71章 遲來一步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980章 結第309章 南昌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698章 雁南飛第762章 忠信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1028章 敵友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322章 不謀而合
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890章 楊喜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176章 冒險第610章 商社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959章 河東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861章 武關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689章 象箸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391章 良弓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886章 影子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367章 夸父逐日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73章 羊圈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918章 重瞳子第426章 軍將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389章 狡兔飛鳥第779章 苟富貴第594章 順逆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85章 圍堵第980章 結第70章 若敖之鬼第40章 回家(下)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511章 稷下第93章 案發現場第919章 魚龍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425章 三窟第157章 黍離第1031章 扶桑第593章 海圖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623章 往事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392章 牛羊課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481章 祭酒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120章 屯長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231章 帆影第72章 亂世銅爐第446章 撼山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946章 粉飾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520章 存韓第71章 遲來一步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980章 結第309章 南昌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698章 雁南飛第762章 忠信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1028章 敵友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322章 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