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自然是道家。
因爲道家駐地在太乙山,太乙山又名終南山,位於陝地,秦嶺中段,正好處於秦國境內,古城長安以南,後來的古城長安成爲西安。
天宗和人宗皆在太乙山,只不過所處的位置不同,太乙山說是山,其實是秦嶺的一段,西起陝西寶雞郿縣,東至陝西西安藍田縣。
以咸陽爲參照物,古城長安正好在咸陽東南部,這地兒也是成嶠的封地,郿縣在咸陽西南部,藍田縣又在長安東南部,因此太乙山是自西北到東南的方向。
道家天宗駐地在太乙山靠近郿縣一段,道家人宗駐地在太乙山靠近藍田縣一段,一西一東。太乙山觀妙臺位於道家還沒有分裂時的祖庭,太乙山最高峰上,距離天宗和人宗的距離差不多。
五百餘年前,道家支脈陰陽學說脫離道家,自成一派,自稱陰陽家。
三百餘年前,因爲對道的理解不同,道家分裂爲天宗和人宗,哪一家都不願意另外一家佔據道家祖庭,因此兩家乾脆都另起爐竈,祖庭由執掌雪霽那一方負責。
雪霽作爲道家祖師老子的佩劍,爲道家鎮門之劍,是道家正統的象徵之一,道家祖庭也是正統的象徵之一。
道家儘管一分爲三,但無論哪一支都人才輩出,到了如今依舊是江湖上的大門派,強大的實力足以跟任何一家叫板。
不過論學說對天下的影響,道家和陰陽家都不是太強,學說影響力陰陽家排不上前五,道家堪堪第五,道家天宗和人宗加起來的影響力。
論學說影響,儒墨兵法道是這世界的五大學說,儒墨更是被稱作世界兩大顯學,有着非儒即墨的說法,儘管說法略顯誇張,但儒墨的確在天下擁有前二的影響力。
兵家,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出身兵家的人都手握兵權,儘管各爲其主,但加起來的影響力,排在第三當之無愧。
在秦國以法家爲主,其他國家的法太薄弱,燕韓楚三國的法更是淪爲了權貴的玩具。
除法家,兵家外,五大學說中秦國也有墨家,道家,儒家,可謂是最爲包容的國家。
在秦國,墨家的影響力坐三望二,只不過這個墨家不是六指黑俠領導的那個墨家,而是相里氏之墨。
相里氏之墨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務實。幫助秦國的原因,也是因爲看見只有秦國當時的制度,是最接近他們墨家的最終設想的,所以他們願意幫助秦國完成統一戰爭。
當家墨家一分爲三,分別爲
相里氏之墨又稱秦墨,此派已經與秦國融爲一體,已經不是六指黑俠那一派能夠指揮得了的,哪怕有墨子的信物也是指揮不了的。
當家墨家三分,分別爲相里氏之墨(秦墨),鄧陵氏之墨(楚墨),相夫氏之墨(齊墨),依次分別爲遊仕派,遊俠派,論辯派。
秦墨也許稱爲科學派更爲契合。
楚墨就是六指黑俠領導的墨家,此派更多的是以俠客的身份,到處行義。他們反對各國的戰爭,認爲這些戰爭都是權貴們爲了自己利益發動的,不利於百姓,他們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這個世界。
論辯派是此派是一個以學者辯論爲主的門派,他們遊歷各國,講授墨家的兼愛思想,他們反對用暴力去解決問題,甚至包括起義,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獲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
儒家號稱門徒遍佈天下,墨家也號稱十萬遊俠兒遍佈天下。
韓非所說的“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中的俠不僅僅指墨家的遊俠,還有其他不尊法紀的武者,但主要是指墨家遊俠派。
遊俠派輕生薄死,艱苦卓絕,殉身赴義,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正是墨子的基本作風和墨家的基本傳統。
又因爲遊俠派勢力最強,所以這派雖然自詡爲墨家正統,但其他諸子百家也是認可的,說墨家都是指墨家遊俠派,提其他兩派則稱秦墨和齊墨。
儒家在天下隱隱影響力第一,在齊國更是霸主級學說,但在秦國,五大學說中影響力最低,連道家都比不上。
所以在後世,秦國被黑成那樣,也就不奇怪了。
秦國肯定有不少不足,但絕對沒有那麼不堪!
至於農家,雖然是諸子百家中弟子數量最多的門派,但先輩主張長隱於田野集市,不求聞達於諸侯,不夠主動,學說又比不過五家豐富。
因此影響力一直比不上五家,主要影響力在楚齊魏三國,三國交界地最盛,學說影響力達不到前五的層次。
如果把兵家,法家這種並沒有統一領頭人的門派排除,單純論武力,那麼儒,墨,道,農,陰陽家可稱五大門派,順序並不代表實力。
儒家不顯山不露水,實際上無論是學說底蘊還是武力底蘊都很深,於質量和數量之間取得了一個相對平衡。
畢竟這個時代的儒家可不是被閹割了再閹割的儒家,這個時代的儒家若憑藉口舌說不服你,那就要採取物理服人的手段了。
物理服人的發明者,帶頭人正是儒家創派祖師孔子,那可是一個身高八尺,弟子服其勞之前,也敢在亂世和荒野中到處浪的猛人,沒有兩把刷子,早就嗝屁了。
道家天宗,人宗,陰陽家同出一脈,主要走精英路線,看重天資悟性,追求質量,寧缺毋濫。
墨家和農家,因爲學說理念的原因,想走精英路線也不可能,因此主要走大衆路線,主要追求數量,有教無類,來者不拒。
……
成嶠去道家,無論是天宗還是人宗,哪怕急着趕路,也基上早晨出發,下午就能趕到。
因爲北冥子的原因,成嶠選擇先去天宗駐地,一路上坐着一輛外表普通,內裡寬敞,奢華內斂的馬車,驚鯢作陪,駕車的是一名精通駕車的羅網殺字級殺手。
等到馬車不能通行的地方,成嶠就帶着驚鯢步行上山,馬車由羅網殺手看着。
正值初春,巍巍終南山,山頂卻終日飄雪,遍地銀裝,山腰及以下,翠雲連天接地,山脈起伏如蒼龍,煙霞渺渺,松柏森森,碧蘿騰騰,白練隆隆,水霧濛濛,野花閃閃,顏色耀人眼。
空氣清新,靈機濃郁,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住在此處,常年累月之下也能多活幾年。
浩浩太乙宮正建在山頂與山腰之間,可同時飽覽初春和隆冬盛景,大小不一的殿閣依地形而建,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頗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