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

齊鵬飛離開京城的時候,不僅僅帶了丁驍的調令,還額外帶了三份命令,分別給呂端、焦守節和苗崇安。

理論上來說,這個時間段,焦守節和苗崇安已經在礦山周圍築城了纔對。

只可惜,丁驍以石見戰亂未平,尚不安全的名義,要求兩人推遲接管礦山。

現在礦山還在海軍手裡,這段時間的產出自然也是由海軍送到西海鎮守府這邊。

白茅和呂端不得不對“戰爭導致礦山產量下降”這個情況表示理解。

毫無疑問,丁驍這種行爲十分得罪人,但他在海軍內部頗受擁護。

當這樣一個將領表現出“不聽話”的跡象時,他就走向體制內的末路了。

下一步要麼被打入深淵,要麼一飛沖天。

齊鵬飛隨身攜帶的三份命令,正是樞密院“和平解決海軍問題”的嘗試。

接到命令,呂端三人立刻聚到一處商討,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丁驍態度明確不願遵守命令,以西海鎮守府目前的實力,無法壓制住海軍。

仔細權衡後,呂端下令鎮守府下轄兵馬向西海城移動,同時開始整頓港口,做好接應朝廷兵馬的準備。

接下來,呂端派出使者前往平安京。

他需要做出妥協,保住西海這塊地。

然而使者才離開兩天,西海本地豪族平中賴就找上門來,提供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根據平中賴所說,日本中樞的權力鬥爭在十月份落下帷幕,國主成明退讓一步,權臣藤原實賴晉爲太政大臣。

而藤原實賴付出的代價則是調集兵馬,委任參議源重信爲統帥,進攻侵略石見的周軍。

這也就罷了。

日本朝廷在經歷一次慘敗之後能忍到現在纔來反抗,已經叫周軍十分驚喜了。

問題就在於對石見的處置上。

他是前幾天才收到的消息,覈實消息正確無誤之後立刻就來通報給上國大官了。

但呂端絲毫不信。

按照平中賴的說法,日本朝廷大概在十一月上旬聯繫上石見守,探明石見情況之後,給石見守的命令是儘量拖延時間等待中樞調集兵馬。

大概在十天前,源重信就帶着至少五萬兵馬趕到了備後和安藝。

如此大規模軍事調動,不說兵馬行進的動靜,單是後勤調配就不可能毫無聲息。周人不知道情有可原,像平中賴這種本土豪強說自己不知道,未免有些睜着眼說瞎話了。

即便如此,呂端還是得十分熱情地對平中賴表示讚賞,認可他對周國的貢獻。

送走平中賴,呂端不敢再耽擱。

他立刻召集依然滯留在西海城的白茅等人,快速說明當前情況後,他十分果斷地說出了自己的決定:“之前咱們已經做好了和海軍翻臉的準備,但只要海軍一天沒有叛離朝廷,日本君臣就不敢動西海鎮守。如今日本既已試圖圍殲海軍,則西海必不安穩。

“和之前石見守與海軍的談判一樣,平中賴這一次過來,也只不過是一手緩兵之計罷了。【1】

“因此,我的想法是:

“第一,在西海四地立刻下《墾荒令》和《平稅令》,那些底層貧民能爭取一些是一些,哪怕不叫他們附庸日本豪富也算達到目的。

“第二,守住西海及周邊地區的同時,派兵向北佔據馬關海峽,以接應可能出現的海軍潰兵。”

馬關海峽,是日本本州島與九州島距離最近的地方,西海的豐前與山陽的長門隔海相望,最狹窄處不過兩百丈,最淺處只有三丈。

只要能提前佔據並備好船隻,快速橫渡海峽不是問題。

前提是在海上游弋的渤海海軍艦隻沒有被日本船隊擊敗或者驅離,而是依然在纏鬥,讓弱小的日本船隊沒有餘力過來騷擾,更沒力量強行登陸西海城周邊地區。

“僅僅五萬人,丁都監即便不敵,也不至於潰敗吧?”苗崇安有不同意見,“畢竟丁都監帳下有兩萬精兵,海上更是有數十艘艦船巡視,不說其它,且戰且退登船離岸也是能做到的。”

呂端頗爲贊同地點頭:“如果正面交手,渤海海軍的確不會失敗。但我估計,海軍不會有正面決戰的機會。”

“未料勝先料敗,鎮守考慮十分恰當。”

焦守節出聲支持呂端,苗崇安頓時不說話了。

他不是慫,只是焦守節畢竟是參政的兒子,給予起碼的尊重十分有必要。

“有一個問題。”

白茅開口,將衆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過去。

“這段時間我也經常轉悠,知道這日本蕃人多不通中國語言,便是我等頒佈命令,沒有本地人的幫助,底層農夫百姓也無法得知。”

他畢竟是從縣裡一步一步升上來的,知道朝廷工作最主要的難處在於如何讓所有民衆都知曉律令法規。

“這要靠五鬆和釋圓成了。我會提取重點,叫人變成歌謠,讓僧道傳唱。”

“……”

讓教徒去宣傳政令,白茅還是第一次見,不過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有辦法總比沒辦法要好,試一試總歸是沒錯的。

諸事議定,呂端開始有條不紊地推進計劃。

本來需要在這待到丁驍調職事件解決的齊鵬飛帶上呂端等人的奏章提前乘船離開日本。

與此同時,爲了防止他被攔截,呂端接連派出數支信使隊伍,從不同航線返回中原。

在肥築四地傳教的五鬆和釋圓成被叫回西海城,接了呂端的命令在肥前、筑前一帶宣傳鎮守府的政令。

僅僅數天之後,海軍消息傳到西海城。

海軍位於海上的艦隊遭到日本船隊襲擊,雖然損失不大,但是因爲與日本船隊糾纏耽擱了一天半,導致艦隊失去了同丁驍等人的聯繫。

毫無疑問,海軍登陸的部隊必定是遭受攻擊,像海上艦隊一樣無法完成預定的聯絡計劃。

呂端得知海軍艦隊依然能保持近海壓制之後,立刻出示兩府符命,要求接管在日海軍的指揮權。

與丁驍、吳漣失去聯絡的海軍艦隊在經過一番內部爭論後,很快交出指揮權。

呂端命令海軍在守好伊崎的情況下,巡視長門、石見的海岸,如果遇到日本船隊,則盡力攻擊。

而爲了使海軍安心,他也說出了自己準備派人渡海前往長門接應丁驍的安排。

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
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