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

話音落下,殿中文武,除了一些跟邊軍利益牽扯較大的將領外,大多數官員心裡的想法都是“終於來了”!

邊軍將校擅起邊釁,這樣的事情早有官員說過,但拿到朝會上來直言,也就只有董成林這般人能做出來。

是好是歹,兩府宰相甚至天子必須給出一個結論。

宰相席位上,巴寧泰看了看王彥川、竇少華以及江夏青。

在他看來,董成林早不提晚不提,偏偏選擇這時候來說這件事,必定是某些人在借刀殺人。

那麼陳佑會如何迴應呢?

不止巴寧泰,其餘幾位宰相也都在等着陳佑發話。

大多數時候,“雖然於國有利,但施行起來會得罪一大批人”的決定,都是陳佑代表兩府表態的。

這也是陳佑威望逐漸壓過巴寧泰等人的原因之一。

不過沒等陳佑開口,就有禁軍將領先開口了。

“董大夫這話說得太對了!”

南城近衛司副都指揮使党進梗着脖子高聲叫道:“就是因爲兩府善政,纔有渤海海軍在日本的功勞!”

很明顯,他把董成林的話理解成好話了。

雖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可的確叫董成林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

這邊董成林皺眉思考怎麼避過党進的胡攪蠻纏,那邊党進又繼續說話:“官家!臣党進雖是個武夫,也知道忠君報國,聽說四面大將一個個立下功勞,臣也想帶兵出征,爲官家平滅蠻夷!”

就在大家以爲邊將擅自出兵的事情要被糊弄過去的時候,董成林突然喝問:“黨將軍究竟是爲了報國,還是爲了立功?”

“怎麼?我立了功就不是報國了?”党進立刻站起來,“窮酸措大管好自個兒,莫要插手咱們武夫軍事!”

他這地圖炮一放,負責朝會秩序的殿中侍御史立刻厲聲指責其君前失儀。

党進倒沒有硬頂,直接跪拜在地,口呼陛下、平章,請求恕罪。

當然嘴裡卻不服軟,一直說着諸如“自己想要爲國立功,怎麼就不算是報國”之類的話。

旁人的觀感暫且不知,趙德昭倒是覺得党進此人憨厚耿直,暗自記在心中。

不管如何,有董成林和党進這麼一攪合,很難再順理成章地從選人用人上牽連到陳佑。

最終被陳佑以“讓庶務司調查”結束這場爭論。

這幾乎就是明言暫且不管了,党進十分得意地朝董董成林咧嘴大笑。

董成林對此結果頗爲不滿,但党進在旁邊胡攪蠻纏,屢屢打亂他的節奏,也叫他失去了在朝會上繼續糾結此事的心情。

按照事前安排,接下來應該討論各地學政事宜。

不過正如陳佑之前反駁竇少華所說的那樣,朝會上隨時都會有突發情況。

竇少華坐在前面正對着參與朝會的文武官員,他們有什麼小動作能看得一清二楚。

眼見部分眼熟的官員眼神交流越來越頻繁,竇少華明白,他們這是要出手了。

自以爲被馬如風耍弄之後,他已經打算真心實意的請辭,不過想到馬如風之前所說的話,還是懷有一絲希望,同時也不想讓逼得他到如此地步的陳佑太過輕鬆。

於是,眼看着馬如風一幫人即將動手,竇少華先行起身朝趙德昭一禮,從袖中取出一份奏表:“啓稟陛下,臣年老體弱,舊疾復發,恐不能盡心王事,欲乞骸骨歸鄉,還望陛下恩准!”

知曉內情的馬如風愣住了。

他本以爲找竇少華配合已經沒戲,誰能想到臨到頭了竇少華會給他送上這樣一份大禮!

完美的助攻!

馬如風心中大定。

可能這就是得道者多助吧!

不管底下一干官員作何想法,趙德昭此時卻非常糾結。

昨天上午,他同意拜魏仁浦爲宰相時的想法是換了竇少華,可江夏青過去說了一通增加一個宰相的好處後,他又猶豫了。

一天過去,仍沒有下定決心到底是再冊命一位新的宰相,還是索性讓竇少華留任。

能做決定的天子沉默不語,整個宣政殿內鴉雀無聲。

沒有人敢表現出不耐煩,但長久的沉默還是讓人感覺到不正常。

不知過了多久,一聲嘆息從御座上傳出,緊接着是趙德昭的聲音:“竇卿勞苦功高,當加少保。”

這是建隆改制之後,第一次任命少保。

當初趙德昭想要任命陳佑爲少保,被陳佑以三師三孤不任實職拒絕了,如今任命竇少華,意味着同意他請辭。

最後一絲希望消失,竇少華整個人都似乎矮了一截,失去了精氣神。

即便如此,他依然恭敬行禮:“謝陛下!”

之後轉身,跪坐席上,瞥了一眼馬如風,便微微垂首,不言不語。

殿內安靜一瞬,馬如風立刻站出來:“啓稟陛下!左補闕臣馬如風斗膽奏請陛下納妃嬪,蕃子嗣,以安天下!”

少年人的喜惡來得快去得也快。

即便趙德昭前天對馬如風不滿,現在看到馬如風主動站出來提出讓他納妃,心中暗自感慨:“不愧是馬忠武之後,真乃忠臣也!”

當然臉上依然嚴肅,點點頭正要順勢命令有司擇選適齡女子,卻見一綠衣官員站起來高聲道:“世人皆知,陳平章門下學子研究發現未冠之年而早行閨房之事,易傷身夭壽。馬補闕請天子納妃,居心不良!”

叱責完馬如風,此人立刻朝趙德昭行禮:“陛下!匭使院丞臣蘇希彥請誅賊臣馬如風!”

話音剛落,陸續有官員起身:“請誅賊臣馬如風!”

轉眼之間,就有三十多位大小官員起身。

雖都是五品以下,但人數如此多,叫趙德昭面沉如水,眉目間隱含怒意。

魏仁浦皺眉盯着馬如風,又看向蘇希彥,大概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龐中和擔憂地看着滿臉肅然的陳佑,他一時半會也想不到反制措施。

畢竟蘇希彥說得是實話,只要承認這一點,再堅持天子應該此時納妃,那就是想要謀害天子!

而不承認這一點,且不說馬如風一幫人會不會想法子驗證此事,單是對書院師生積極性的打擊就是陳佑不能接受的。

陳佑這邊還沒動作,馬如風卻十分堅決地看着陳佑開口:“臣不知此事,卻也曉得是藥三分毒。天子子嗣乃固國之本,豈能因噎廢食!下官在此斗膽問平章事,少年人早行閨房事,可果是傷身夭壽,少年生子又有多大妨礙,平章事又是否要阻止陛下納妃?”

好話歹話都被他說盡了,尤其是“是藥三分毒”一句,看起來分明是要給陳佑一個臺階下。

所有人再一次看向陳佑,等着他的迴應。

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
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