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

屋內王樸聽到聲音,雙手撐住桌面準備起身。

只是,方一起身,王樸就感覺眼前陷入黑暗,腦子一片嗡鳴,緊接着失去意識。

門口的三人,李榖只是聽到“咚”地一聲,然後是書冊等物散落到地上的聲音。

而李繼勳和許希文卻是眼睜睜看着王樸站起來,然後就這麼無力地前傾摔在桌上!

“王相公!”

“相公!”

李繼勳面色劇變,直接撥開李榖朝裡走。

許希文倒是冷靜,立刻高喊:“快去叫御醫!”

一邊說着,一邊也衝進屋內:“參政切莫挪動相公!”

有些發懵的李榖被李繼勳一推,整個人撞在了門框上。

然而他沒有在意撞疼的胳膊,轉身見到屋內情形,頓時心中咯噔一聲,只覺得天旋地轉,雙手扶住門框才站穩。

……

周山書院真理堂內,陳佑站在臺上,聲音大,卻足以讓堂內師生都聽清。

劉河走進真理堂大門,沿着座椅間的走道快速朝講臺走去,急促地腳步聲讓兩旁的學生投來不滿的目光。

臺上的陳佑早就注意到了劉河,只是他的語調卻沒有絲毫變化,就好像根本沒人進來一般。

可隨着劉河走近,他臉上肅穆緊張的神情落在陳佑眼中,叫陳佑眉頭輕蹙,稍稍停頓,面向學生們朗聲道:“先停一下。”

說完,他立刻走下階梯站到舞臺側邊。

劉河來到他身邊,壓着嗓子快速道:“平章事王樸在政事堂書廳突然昏迷,至我來時尚未甦醒。”

陳佑聞言,瞳孔微縮,沉默一陣,然後吩咐道:“通知宋敏貞、薛崇、盧孟達,想法子聯繫童謠、王繼恩、張二喜,告訴他們首相病危。”

這些人一定會通過自己的消息渠道得知這件事,陳佑讓劉河另行通知,是在表達態度,希望能獲得他們的支持。

“兩府幾個人,都盯好。”

陳佑說完,轉身重新走上講臺:“我們繼續,之前說到……”

等陳佑講完,沒有給學生們提問的時間,直接從側門走出。

來到書院正門,馬車早已備好。

劉河扶着陳佑登上馬車,在車輪轆轆聲中彙報最新消息:“御醫抵達診斷後,建議立刻護送王平章回府。最新的消息是官家和太后委派數名御醫前往東平公府救治王平章,消息送來時,王平章仍未醒來。”

陳佑聽完,沉默不語。

馬車一路向東,即將入城時,又有消息傳來:東平公府舉哀!

建隆四年三月十五,庚申,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東平縣公王樸薨。

陳佑回到洛陽城,即刻入宮求見官家。

未幾,王樸長子侁入宮報喪。

隨後,詔令鴻臚公冶通監護喪事,宰相陳佑附署詔令。

詔令發出後,陳佑換上素服前往東平公府祭奠。

沒什麼可說的,失去了王樸的王家至少十年內不會有太大聲勢。

陳佑在王侁等人面前,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放心,不會有太大變化。

表面上是說給王侁聽,實際上卻是說給王樸的舊部們聽。

這場喪禮主角畢竟是王家人,陳佑露完面安慰一圈後,便告辭離開。

巧合的是,他剛走出王家正門,就看到將將下車的王彥川。

“將明來得早。”

王彥川看到他,一邊朝他這邊走,一邊朗聲說出這句話。

陳佑站定,沉聲道:“當年東平公贈某青玉筆,如今某來送一送東平公,實乃分內之事。”

他這話沒有故意大聲說,卻也叫四周往來人員聽得清清楚楚,

王彥川聞言,臉色有些僵硬。

只是很快就重新恢復正常,說了聲:“我也去送送東平公。”

言罷,從陳佑身邊走過,進了門。

陳佑面上古井無波,彷彿絲毫沒受影響,目不斜視地登上馬車回府。

三月十六,根據公冶通的奏請,官家趙德昭服常服出宮,至東平公府外更換素服,入府悼念。

陳佑、賈尋幽、盧孟達同乘車駕,陪伴君側。

隨後,詔令輟朝三日,贈王樸爲太尉,追冊鄣國公,令有司議諡,最終定爲“忠襄”。

王樸長子王侁依照故例,加賜歸德將軍,任鄆州別駕兼判須城縣。

……

銀州永樂川,這裡已經成了周軍的營地。

經過幾天奮戰,石守信和潘美先後擊潰永樂川和馬戶川敵軍,若不是李彝玉領兵襲擾,李光儼等人說不定都回不了儒林城。

現在,巴寧泰中軍駐紮在永樂川,一邊防備着党項襲擊,一邊修築堡寨。

儒林城內現在只剩下不到四千兵馬,但李彝玉因爲收攏兩川潰兵,加上他帶過來的,如今足足有七千多接近八千人。

增加了兩千人導致糧草消耗劇增,於是他對周軍的襲擾頻率和力度也突然變大。

“李光遠能撐到現在,完全是因爲外面有李彝玉在,只要能擊敗李彝玉,儒林城內士氣必將遭受打擊,到時或可一鼓而下。”

說話的是潘美。

他同石守信現在是一人兩天輪流督戰儒林城下,今天輪到石守信,他便在永樂川這邊同巴寧泰商討未來行止。

“問題就在於怎樣才能擊敗李彝玉。”

李善文代替自己的幕主說出了這句話。

他看着潘美:“在這種地方,党項人比我們有優勢,想抓住他的主力十分困難。”

“無非是因爲他把兵馬分散開來罷了。”潘美嘴上這麼說,神情卻不輕鬆。

常言道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周軍現在就是被李彝玉惦記上了。

兩人正說着,樞密院外間房主簿宋宗寶通稟後快步走了進來:“相公,使君,銀州刺史李光遠族弟李光文有反正之意!”

“是麼。”

巴寧泰嘴角上揚,但語氣還保持着平靜:“具體是什麼情形?”

宋宗寶仔細介紹情況,只是最後還補充了一句:“不過李光文手裡面兵馬不多,而且也不是負責守衛城門,要麼等着他在城內嘗試襲殺李光遠,要麼是在某次攻城中他反戈一擊。”

巴寧泰皺眉權衡兩種選擇的利弊。

不等他分出個優劣來,門外突然傳來通報之聲:監軍許竹林來了!

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
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