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

頃刻之後,清荷迴轉門外,請陳佑入內。

入的門內,只見殿內坐着三名女子。

首座女子大腹便便,正是大周皇后盧金嬋。

盧金嬋身邊坐着一個同她有六七分相似的少女,兩人執手而坐,顯然關係甚是親密,乃是盧雲華。

也不知她是何時過來的。

陳佑心中想着,再看第三人,離着盧金嬋也是頗爲親近的一個貴婦人,同金嬋、雲華二姐妹也有幾分相似,只是眉眼間帶了些皺紋。

這應該是兩人之母,盧璟的正妻,靈河郡夫人王氏。

說起來多,實際上不過瞬間,陳佑在殿中站定,恭敬行禮道:“權知錦官府事臣陳佑參見聖人。”

“使君不必多禮。”

陳佑直起身來,又轉向王氏:“靈河郡夫人。”

王氏欠了欠身:“陳使君有禮了。”

至於盧雲華,既無官身,又無封贈,陳佑只是點點頭便算是打了招呼。

陳佑坐下之後,眼觀鼻鼻觀心,也不去瞅殿內事物,只是微垂着眼瞼道:“承蒙官家看重,使臣知這錦官府,聖人若是有事,但可差遣。”

盧金嬋眉眼含笑地點頭道:“使君但用心府事便可,我在此也無甚重要之事。”

一板一眼的公式化對話之後,隨便聊了幾句,陳佑便告退離去。

剛剛出門,就隱約聽到盧雲華的聲音響起:“陳將明怎麼變得這麼死板?”

聽得這話,陳佑頓了一下才無奈地搖頭離去,至於殿內是怎麼一番對話,卻不是他所能知曉的了。

見了皇后,就相當於完成了一個傳承儀式一般,陳佑開始佈置今後之事。

這天下午,陳佑將建立農事宣講院以及增加府兵的想法寫成奏章,着驛遞迅速送往汴京。

奏章送走後,陳佑便坐在書廳中翻閱錦官府前幾個月的文書、賬目之類的。

當初陳佑提了一嘴記賬的事情,這錦官府的記賬方法經過多次試驗,比之從前大大優化,即便不是專業的賬房先生,拿到一個賬本也能看懂。

最重要的是,這個法子適合當今的書寫習慣,也算是因時制宜。

只是陳佑忘了一件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錦官府推廣了這個方便主家查閱的記賬手段,但相應的做賬、平賬技巧也出現了,甚至比以前更加不易察覺。

只能說,有得必有失,天道循環如此。

悠閒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陳佑僅僅看完一小部分,龐中和就來通報華陽範氏來人求見。

很快就有一個留了三綹長髯,面目敦厚的中年文士步入書廳。

不等陳佑開口,這男子便長揖行禮道:“學生範紹溫,參見使君。”

範紹溫雖然比陳佑大,但是他沒有官身,且籍貫在陳佑治下,身爲讀書人,自稱學生也無不可。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範紹溫態度恭謹,陳佑自不會端着架子,當即笑道:“範賢達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範紹溫看着陳佑那溫和的笑容,面上露出一絲慨嘆的神色,硬是愣了一瞬纔回過神來,依言坐下。

“範賢達,你我上次一別卻是半年倏忽而過,家中可還好?”

聽得陳佑問話,範紹溫受寵若驚道:“不意使君竟還記得學生!好叫使君知曉,學生家中一切都好,犬子也已進學。”

去年五六月的時候,在一次宴會上陳佑見過範紹溫,當初範紹溫那刻板守禮的行爲給陳佑留下過一些印象。

陳佑依舊面帶笑容地點點頭,不過他卻不想談論這些家常之事,故而問道:“不知範賢達此來所爲何事?”

範紹溫立刻道:“學生聽汪先生言使君欲行勸農善政,學生家中雖力綿薄,仍願盡一番心意,特來此以供使君驅使。”

“不知範賢達能出何力?”

“回稟使君,學生家中雖不富,也有薄田五百餘畝。”

一臉正經的範紹溫剛說了一句話,陳佑眼皮就經不住跳了一下,無它,這個“薄田”二字嚇到了他。

雖然這時候度量衡還有一些混亂,但這一畝也有五六百平米,直觀一點的話,五百畝地就相當於五十個足球場那麼大。

別人家的薄田都是三畝五畝,範家有五百多畝田,算不上是大地主,但絕對和“薄田”兩個字扯不上關係。

只聽範紹溫接着道:“家裡旁戶也有些個熟練的老把式,若是使君辦那個,那個農事講習所卻少老農,學生家中這些也堪一用。再有,聽聞使君欲典耕牛農具,學生也可捐贈錢銀,以供添購一些物事。”

陳佑仔細打量着範紹溫,只見他說完之後便擡頭等着回覆。

眼神說不上清澈赤忱,但也看不出有詭譎的地方。臉上不是那種真誠的神色,反而是一種坦然,好似本就該如此作爲一般。

兩人對視一番,陳佑突然展顏笑道:“範賢達有此心自然是好的,若是人人都如你一般,何愁三王之治不可復、大同世界不可有?”

誰料範紹溫理所當然地點點頭:“正需使君教化錦官。”

這話讓陳佑愣了一下,隨即道:“既然如此,不知範賢達可有意擔起這農事宣講使的職務?”

說完之後,陳佑饒有興趣地觀察着範紹溫的面容,總算是又見到其臉上閃過欣喜的神色。只是他很快就肅容作揖道:“使君所託,學生不敢辭。”

真是一個矛盾的人啊!

陳佑心中暗自感嘆,臉上卻滿是滿意的神色:“此事暫且不要宣揚,回去之後多考慮考慮章程,莫要出錯纔是。”

“謹遵使君之令。”

陳佑這邊在同具有矛盾性格的範紹溫談話,另一邊鍾家族長鍾青昌送走汪洪遠回到正堂。

鍾家也是從蜀地之外遷過來的,祖籍在關中,落籍成都縣,到鍾青昌已經是第四代了。鍾家先祖也是販賣私鹽起家,後來擴展到茶葉布匹等物事上。

到第三代鍾青昌的父親手裡時,開始做番邦生意,又藉着戰亂販賣人口,同時運氣爆棚與前蜀皇室搭上關係。就在家族準備朝一手耕地一手詩書的地主豪族轉變時,王蜀滅,孟蜀立,鍾家跌入谷底。

鍾青昌父親撐了幾年就病故了,鍾青昌接手之後定下專注商賈事的家規,一邊經商,一邊支持後輩讀書,對土地反而沒有太多追求。如今總算藉着孟蜀滅亡的機會重又翻身。

坐到主位上,不過四十餘歲的鐘青昌執掌家族近十年,帶領家族從低谷重新爬上高峰,此時掃視堂內衆人,自有一股威勢讓人不得不俯首。

好一會兒,他低沉地聲音響起:“說說吧,這事你們都是怎麼想的。”

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
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