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

bookmark

宣政殿側殿中,趙元昌正在同楊子任閒聊。

閒聊就是想到哪說到哪,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同皇帝閒聊,是極少部分官員纔有的經歷。當然了,有用這樣的經歷的人或許會感覺到榮幸,但是說起來卻是避之不及。畢竟閒聊的時候誰知道哪句話就會導致官家不滿,等反應過來想補救都來不及。

不過楊子任不一樣,他沒有緊張惶恐,在皇宮中看了那麼多的書,這時候有人願意同他談論這些書,有的只是喜悅。即便這個人是皇帝。

談着談着,趙元昌突然嘆息一聲:“在這上面,我不如澗西多矣!”

若是陳佑或者其它什麼人在,估計是謙虛加吹捧,可現在坐在趙元昌面前的是楊子任。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官家心在天下不在書卷,不如臣也是常理。”

語氣平淡,神情平靜,就彷彿坐在他面前的不是皇帝,而是某個身份平等的好友一般。估計在他心裡,皇帝也好,僕役也罷,只有身份上的尊卑,沒有人格上的高下。

趙元昌呵呵一笑,不以爲意。正是因爲楊子任如此表現,才叫他另眼相看。

“都說皇帝是孤家寡人,難得有澗西待吾以友。”

說完這句,他不等楊子任回話,便起身走到一旁書架前:“昨日廬州陳佑奏稱舒州刺史江夏青在舒州境內遇刺,你看一看。”

楊子任起身接過趙元昌遞來的奏疏,重新坐下仔細翻看。

他只是更喜歡讀書罷了,不是那種對政治一竅不通的人。更何況讀書明智,看的書多了,他對治國理政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怎麼表現而已。

看完之後,楊子任沉默一陣,開口道:“看廬帥的描述,似乎不是很嚴重。”

“嗯。”趙元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是他自己的事情,當然不嚴重。”

從這話語中可以看出來,趙元昌有些不滿陳佑的處置方式,不滿的主要原因是魏王趙德昭就在廬州。

一州刺史都能在自己轄區中遇刺,隨身親衛還損失慘重,不得不讓趙元昌這個遠離兒子的父親感到心憂。偏偏陳佑採取了比較保守的應對方式,提起此事也儘量少着筆墨以免顯得過於關注,就是這種態度讓趙元昌心中不滿。

知道陳佑不是那種保守懦弱的性子,楊子任大概能猜到陳佑這麼做的原因,也能理解他的選擇。

“的確,廬帥處置略顯不足。”楊子任點頭附和,理解不代表贊同,“官家可令其加派兵馬剿匪。臣聽聞拿下舒州的時候,不少宋國殘兵避入山林,若不設法清理,類似之事恐會多次發生。”

“這正是我所擔心的。”趙元昌皺着眉。

楊子任沒有繼續說話,雖然不贊同陳佑的做法,但他也不會背後捅刀。

八月廬州最大的一件事情是揚州大都督府長史陳佑被官家下詔斥責了!

既然是下詔,那就不可能只給陳佑一個人看,基本上整個都督府都知道,然後很快所有關注都督府的人就都知道了。

之前收到舒州求援的時候,陳佑就派了一部分兵馬過去幫忙,而且這些人沒有一個統率,可以說是完全交給舒州來指使,也的確剿滅了不少盜匪。

他自認爲這件事做得不說最好,卻是最合適的,沒想到就被斥責,還是不留情面的那種。

但是沒辦法,畢竟是皇帝,於是老老實實的上表請罪。

另外就是剿匪,既然官家發話了,陳佑就必須動起來。不過他依然沒有過於插手其它州縣,除了安排人幫助各縣成立結社外,主要是在廬州境內山林河湖一處一處清理,就當是練兵了。唯一的壞處就是耗費錢糧太多。

八月還有一件事,陳佑一直關注着北面戰事,巴寧泰竟然在雲州城下敗了。

或許是巴寧泰運氣不好,相比於消息的傳遞速度,遼國內亂平定的有些快。遼國的大同軍節度使得知政局穩定,新帝已經獲得絕大多數部族的支持後,頓時打消回去平亂的想法,老老實實派出信使表達忠誠,同時返回雲州。

在朔州耽擱一些時日的巴寧泰大軍抵達雲州城的時候,正好遼軍歸來,一場意料之外的遭遇戰,直接把巴寧泰打懵了。幸好他反應迅速調度及時,雖然損兵折將,但好歹之前拿下的朔州沒有丟,這次是有功有過。

陳佑得知這個消息,就明白十一月攻宋大概是穩了。

還是那句話,南邊好欺負,剛經歷一場戰敗,周國需要有一場勝利來威懾國內方鎮。

九月初九重陽日,帝遣使召宋國主入京朝見。

與使者一起出發的,還是給陳佑送去密信的宦官。信中言:若是宋國主有不臣之心,可於十月中旬率部攻宋。

其後半個月,能夠調動江淮一線兵馬的符契敕令先後交到魏王手裡,實際上就是交給了陳佑。

在這期間,趙元昌再次下詔申飭陳佑剿匪不力。

前一次是真的生氣,這一次卻是君臣演戲。詔書抵達廬州後,揚州大都督府下令調集境內空閒兵馬前往廬、舒、蘄等州剿匪。爲了支援三州剿匪事宜,各地存糧也在朝廬州、舒州運輸。

宋國南昌府,平頭百姓在爲了生存而勞累奔波,高官顯貴則是爲了維持自己的享受而絞盡腦汁。

戴延康坐在椅子上,臉上怒色未消。

前天周帝詔令抵達,要求他入洛陽參加冬至大朝會,爲此戴延康召集親信重臣商討如何應對。吵了一天多還沒個結果,剛剛就有一個勸他去洛陽的被下獄。

不論是戴延康還是他手下這班大臣,都明白如果他去了洛陽,下半輩子是別想再離開了。他倒是聽說過北邊府州折從遠當年拖家帶口入京,都做好留在京城的準備了,沒想到最後還是被打發回去做一鎮之主。

即便有這個正面例子在,戴延康也不想冒險。宋國雖說對周稱臣,但獨立性不是那些方鎮所能比的,他一來捨不得如今的生活,二來害怕死得不明不白。

但是,皇帝召見你直接拒絕,滔天怒火不是誰都能承受得起的。

戴延康揉揉眉骨,語氣有些疲憊:“去洛陽議無須再提,議一議怎麼打消周主疑慮。”

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
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