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

想了又想,陳佑突然笑了起來,這種手段以前自己也用過,甚至更高層的大佬也曾有過相似的操做。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啊!

陳佑感慨一聲,繼續在紙上勾勾畫畫。

雖然能猜到對方的目的,但是對方的目標還不明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事情的直接目標不是趙元昌。在得知該主簿自縊之後,陳佑立刻建議趙元昌清查府內有沒有人同將作監內人有關係,如果所有人都說的實話的話,趙元昌本人是無礙的。

那麼就是針對的盟友了。

自從孫啓祥罷相,秦王陣營內的重量級人物無非四個:史館相蘇逢吉、樞密副使吳巒、吏部尚書江夏青、利州節度使馬青。

只有這四個人倒了,纔會讓秦王系傷筋動骨。

陳佑握着筆,盯着紙上的四個名字看了許久,終於將吳巒和馬青的名字劃去。

這兩位現在都在前線領軍,若真的牽連到此二人身上,不下重手此次就是空忙碌一場,下重手的話,逼得他們臨陣投敵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趙元昌固然落不得好,但推動此事的幕後人也別想獨善其身。

這樣一來,目標範圍就縮小到蘇逢吉和江夏青身上了。

陳佑放下筆,將紙張攥成一團丟進火盆,燒盡之後纔打開門窗通風。

當天晚上陳佑就將自己的推測告知了趙元昌,只是蘇逢吉和江夏青都非常人,趙元昌所能做的也就委婉提醒。

只是這個提醒沒起到作用。

主簿自縊的第三天,刑部就奏稱已經查出真兇主謀,這次將作監盜售案乃是那主簿一手操辦,其自縊也是畏罪自殺,案件到此可以完結。

對此,政事堂批覆是以刑部意見爲準,同時再次申明在戰事期間不得有違法度。

然而不過兩天,突然有一人到開封府出首,自稱是將作監一小吏,參與了盜售案。

還不等趙元昌反應過來,開封府就直接一道公開文書遞交到政事堂,聲稱經過審訊,此人供出將作監左丞乃是盜售案的主謀。

同時移文刑部,質疑刑部隨意斷案,包庇主犯。

緊接着又有人翻出將作監左丞乃是史館相蘇逢吉提拔的,曾贈送了兩座莊園給蘇逢吉,認爲蘇逢吉這是損公肥私、私相授受。

至此,目標明晰,劍指次相蘇逢吉!

頓時御史言官羣情洶涌,彈劾刑部不作爲、彈劾蘇逢吉賣官禍國。

刑部在開封府的催逼和言官的雙重壓力下逮捕了將作監左丞,只是此人倒是硬氣,只是將盜售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其餘指控一概不認。

他也知道,只要蘇逢吉能站穩,自己只要不死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然而御史們可不管這些,一個勁的彈劾刑部同蘇逢吉。

對於這些彈章,趙元昌一概留中不發。

等到趙鴻運行在傳來批覆,要求以穩爲主,趙元昌立刻痛下殺手,將幾個跳得歡的御史貶官外任。

看到監國秦王的手段如此凌厲,刑部立刻抓住機會,以受賄爲名將一個一直逮着刑部不放的御史抓了。

酉時,趙元昌送走最後一個客人,一臉疲憊地回到書房。

此時陳佑、胡承約早已在書房內等着了。

陳佑之前的判斷已經成真,對方的目標就是蘇逢吉,只是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熟讀史書的陳佑知道,御史言官這種生物,你越是打壓,他跳得越歡。

不僅僅是言官,只要是求名的人,都喜歡錶現自己反抗強權的一面。他們看起來是在追求揚名立萬,實際上爭奪的是話語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世宗的大禮議之爭以及騙廷杖。

回到眼前,如果說之前主要是有人在推波助瀾的話,事情進展到這一步,已經成了御史臺同監國之間的話語權之爭。

遺憾的是,只要御史臺不主動退,輸的一定是監國趙元昌。

原因很簡單,趙元昌只是監國親王,不是皇帝。

他能夠藉助皇權貶斥個別御史,但是他不能壓服整個御史臺。除非趙鴻運默許,否則他只能表現出對政事的掌控,而不能表現出對朝堂的掌控。

前者表明他有接班的資格,而後者,則是有了奪權的能力。

所謂帶着腳鐐跳舞,指的就是這種情況了。

陳佑眼看着趙元昌坐到書桌後,喝了幾口熱茶便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就知道今晚沒什麼好消息。

同胡承約對視一眼,兩人俱是低下頭靜靜考慮對策。

好一會兒,趙元昌睜開眼,用疲憊地聲音道:“那些言官在勾連,準備在明天的朝會上發難。”

聽到這話,陳佑心中一沉,果然來了!

只是目前他也沒有好的辦法,這彷彿是死局。

從酒後殺人案開始,朝堂漸漸生亂。

唯一能安慰他們的就是,至少審查工作還沒出事。

只是一旦趙元昌在朝會上失敗,他立刻就會威望大跌,到時候還能不能掌控住審查的步調還兩說。

趙元昌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是以現在頗爲煩躁。

書房內沉默了好一會兒,胡承約開口問道:“殿下,不知劉相公是何態度?”

“無非是待之以靜罷了。劉相公初爲首相,還比不得孫相公。”

胡承約抿脣沉思,突然道:“事到如今,也只好陷之死地然後生了!”

陳佑看了一眼胡承約,見他一臉嚴肅,不由好奇他有什麼辦法。

趙元昌也是不解道:“德儉請講。”

胡承約拱拱手道:“此事說起來十分詭異,從未聽說御史臺緊盯着開封縣一兇殺案的情況發生過。可以說,從兇殺案發生起,殿下就落入了陷阱。”

此時回想起來,確實如此。

趙元昌和政事堂在此事中的幾次應對不說沒有錯處,但已經是監國所能做的最好選擇了。然而對手都藉着言官一次次重新掀開此事。

要說最大的錯處,那就是沒有及時把將作監左丞和那個小吏給處理掉。可是那是蘇逢吉的人,蘇逢吉不說,趙元昌還真的不知道兩人會有聯繫。

劉明也是才從西京調來,自然也不可能關注到這麼兩個小人物。

可以說,這次輸就輸在蘇逢吉身上了。

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
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