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鼓勵生育

?“灌娘,你父母知道你隨我北上遼東嗎?”

在建鄴過完年之後,裴穎兒終於要啓程返回遼東,最終裴盾也沒有跟她一同離開,只讓裴夫人前往薊城。在苦勸無果的情況下,裴穎兒只好帶着母親返回遼東。

不料,中途荀灌娘卻跑來要求隨船隊一同前往遼東,裴穎兒擔心荀灌娘是離家出走,這纔有了剛剛的疑問。

“夫人放心吧,我早就告訴父母了,他們也贊同我跟隨夫人身邊長長見識。”

“在我身邊哪裡長什麼見識?等到了遼東,我介紹你認識認識邵將軍,那纔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執掌一州之軍事,殺得胡虜聞風喪膽。”

“真的嗎?我也有機會認識邵將軍?其實我此次北上遼東的目的就是爲了拜師!”

“拜師?”

“嗯,我打算拜邵將軍爲師,學習戰陣指揮之道,做個像邵將軍一樣的名將!”

……

太興三年正月,過完年遼東第一次軍政聯席會議在政事堂內舉行,包括衛朔在內的遼東文武高層齊聚一堂,對新的一年進行展望與規劃。

“從今年開始遼東將調整經濟發展重心,資本將往雍秦司青壩五州轉移,希望在五年之內追上幽並朔經濟水平。”

“用五年時間趕上幽州經濟並非不可完成之難題,眼下雍秦兩州已經過兩年穩定發展,經濟復甦已初見端倪;而司青兩州雖說剛剛收復,但兩州原本就是富裕之地,只因受戰亂影響才阻礙了經濟發展。接下來只要當地刺史府順利理清以往弊政,努力發展經濟,用不了多久就能趕上幽燕發達之地。”

“嗯,世容言之有理,其實真要說起來雍秦司青四州底蘊深厚,時機一到經濟水平自會快速復甦。唯有壩州最讓某擔心,那裡秦漢時就是中原固有屬地,後來一直歸胡虜所有,地處偏僻北方,不但人口稀少,經濟底蘊亦是最爲薄弱。”

“主公,壩州雖底蘊薄弱,但發展潛力可不小。隨着遼東紡織業大發展,對羊毛需求量極爲龐大。而壩州以畜牧業爲主,用不了多久其經濟水平,就能依託紡織業而快速崛起。”

“只是壩州經濟易發展,但人口數量卻不易增加,儘管主公已從關中、遼東遷徙了十數萬人口到壩州,但相比於廣袤的草原來說,這點人口不過是杯水車薪。即便加上百十萬胡虜,也無法滿足當地對人口的需求。”

聽了莫含言語,衛朔同樣以一種擔憂的語氣道:“何止是壩州啊,整個遼東都極爲缺乏人口。眼下遼東全部人口加在一起不過才一千兩百多萬,卻分佈在九州之地,平均下來一州不過才百十萬人口。”

“相比於中原一個州兩三百萬人的數量而言,遼東人口還是太少了!”

華夏自古就有重視人口增長的傳統,人口多寡更是衡量一個王朝是否達到盛世的重要標準。

而在一個家族中,子孫衆多更是多福多壽、家族興旺的重要體現。

而衛朔重視人口問題,除了受傳統文化影響外,其中還有非常實際的需求。隨着遼東農工商發展,人口不足已漸漸成爲制約遼東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鼓勵人口生育,已成爲當前遼東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託推廣高產作物的福,未來華夏人口至少要達六千萬以上纔算勉強合格,若是能超過一億那就更好了。

這並不是衛朔在妄自尊大,而是有一定理論支持。

在現代時,衛朔曾經在網絡上看見過一個有趣的帖子,講述的是古代人口數量與糧食物種的關係。

衆所周知是人都要吃飯,因此糧食的多寡與人口數量有着密切關係,在不考慮其他原因的情況下,糧食供給越充足,人口增加也就越快,當地承載的人口數量也就越多。

在秦漢隋唐時期,由於華夏經濟的重心一直在北方,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以粟、小麥爲主,在這個時期稻穀雖然也存在,但並不是主要的糧食作物。

因此影響人口數量多寡的主要是粟、小麥的產量,華夏人口在小麥、粟的作用下達到第一個高峰,即六千萬人!

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後,北方經濟以及農田水利設施遭到重大破壞,到了北宋時期,華夏經濟開始從北方轉移到南方。這時稻穀取代了原本小麥的作用,成爲當時最重要的糧食作物。

從宋朝開始,江南的糧食產量漸漸超過了北方,成爲全國最重要的糧食產區。而且由於稻穀畝產量遠高於小麥和粟,同時南方某些地方又種植兩季或者三季稻,使得華夏人口基於稻穀產生了第二個高峰。

人口數量一下子從六千人突破到一億左右,這是一次巨大的超越。

明朝中期以後,隨着玉米、紅薯等高產作物傳入華夏,華夏人口再次迎來第二次高峰,人口一下子突破到四億之多。

由此可見,糧食作物對人口數量的重大影響。眼下高產作物提前進入華夏,必然要對人口產生有利影響。

當然了,四億人口或許誇張了,八千萬到一億左右應該是個合理數字。

“從今年開始遼東要鼓勵人口生育,並不是以往遼東不重視人口增長,而是從今天開始人口增長將被列爲一項重要的戰略政策來抓,希望大家都重視起來。”

“爲了讓大家更好的去執行人口政策,我意制定一個近期目標、一個遠期目標。”

“近期目標?遠期目標?”

“沒錯,所謂近期目標即在五十年內讓華夏人口恢復到漢時巔峰,即人口數量達到六千萬;遠期目標即在百年內爭取讓華夏人口達到八千萬以上,最好是達到一億人。”

“一億?”

在場遼東文武聽到這個數字乍舌不已,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人口數量超過四千萬都是了不得的盛世景象,真不敢想象人口達一億是什麼情景。

“據調查如果要維持一個地方人口的恆定數值,一對夫婦要生兩個孩子才行。而要讓人口數量增加,一對夫婦至少要生三個孩子才行。眼下遼東治下大概有一千兩百萬人口,中原大概還有六七百萬,江東人口與中原差不多。”

“也就是說當日後天下一統之後,華夏人口加在一起大概有兩千五百萬左右,與晉初相比少了足足有五百萬以上的人口。而且這還是遼東歸化了數百萬胡虜情況下,不然華夏全部人口加在一起未必有兩千萬。”

“因此要完成人口增長至六千萬的近期目標十分艱鉅,一對夫婦至少要生育四個孩子,才能保證人口至少翻一番。”

“依照傳統百姓們都喜歡多生孩子,別說生四個,就是生十個八個的也有,關鍵是如何讓孩子們健康長大成人。”

“首先要大力發展幼兒醫療,儘量減少疾病造成的人口損失;其次則需立法禁止父母長輩隨意丟棄、傷害嬰孩;最後還可大力獎勵生養孩子有功的人家。”

“下去之後牧府要合計一下整出一份完整公文來,然後以牧府的名義行文整個遼東,要求各地務必遵從執行。”

“另外,還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人口增加必然要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與問題,遼東上下要及早做好準備。比如要大力發展經濟,爭取不讓人口成爲經濟發展的負擔,不能因人口增加而導致生活水平下降。”

衛朔非常擔心人口增加而導致生活水平下降,因此纔再三叮囑在場衆人抓緊經濟發展。(。)

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258章 佈局淮南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115章 襲擾戰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29章 詰問刺史第222章 轟傳天下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677章 最後一戰第1章 天顯異象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236章 血戰飛狐口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110章 封釋的打算第7章 美好前景!第362章 爲石勒編織的網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72章 祖逖之死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376章 神秘訪客第673章 在途中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7章 美好前景!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477章 影響(上)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599章 美人間諜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21章 以鹽換船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66章 倉皇而逃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590章 餘波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64章 彭城之殤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519章 走西口
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258章 佈局淮南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115章 襲擾戰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29章 詰問刺史第222章 轟傳天下第452章 張賓至薊城第677章 最後一戰第1章 天顯異象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236章 血戰飛狐口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110章 封釋的打算第7章 美好前景!第362章 爲石勒編織的網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72章 祖逖之死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223章 讖語顯,胡虜亂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376章 神秘訪客第673章 在途中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356章 江左來客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7章 美好前景!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477章 影響(上)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599章 美人間諜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21章 以鹽換船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66章 倉皇而逃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590章 餘波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64章 彭城之殤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519章 走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