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財政會議

建興二年,剛過完春節沒多久,遼東上下就再次陷入一片繁忙之中,大批物資開始集中囤積,儘管大戰尚未開始,但遼東每一個人似乎都感受到戰前的緊張氣氛。

有跡象表明,石勒會在近期對幽州展開軍事行動,遼東上下自不敢懈怠,正抓緊一切時間籌集物資做好戰前準備。

隨着郡守府上下全力運轉,整個遼東似乎就像從冬眠中醒來的動物一樣,變得活躍起來。

相比於其他地方的民衆,在衛朔治下,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普通人,每一個丁壯都必須接受一定的軍事訓練,過上或長或短的軍事化生活。遼民比其他地方的民衆更有紀律性,若有需要衛朔隨時都可以將其編爲後備部隊上陣。

在過了一個相對放鬆的春節之後,遼東校尉府下屬府兵司就徵調十廂府軍步兵扼守遼東各地要地,其中還有一萬府軍騎兵做好隨時支援各地的準備。

除了兵力調整外,正月下旬,衛朔在郡守府召開了遼東軍政聯席會議,其目的是爲了就今年的財政分配與各方達成妥協。

“諸位,經過陽大人以及稅曹各級官吏的不懈努力,經過近一個月的整理統計,終於把去年遼東全年財政收入整理完畢。現在就由陽大人向在座諸位詳細彙報一下,然後各部門根據自身需要提出今年相應的財政預算計劃。不要怪衛某沒提醒諸位,若是你自己提出的預算沒被通過,那今年就沒有該部門的財政撥款。”

郡守府內,衛朔正一臉嚴肅地向在座部下們介紹財政預算制度,實施財政預算制度更有利於審計部門對財政撥款進行監督。

“建興元年,整個遼東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亂,各項工農業建設順利展開,遼東稅收在去年一年得到極大增幅。包括傳統農業在內,加上剛剛興起的養殖業、林業、漁業等新興產業,去年全年遼東農業產值高達三十萬貫。”

稅曹主事陽耽十分興奮地向在座同事分享了遼東財政大幅增加的喜訊。對這件事陽主事自然有理由高興,前年他接任稅曹主事一職時,遼東財政還是入不敷出,基本依靠嶗山、徐州兩地接濟。

然而僅僅過去了一年多時間。僅從眼前的財政統計結果來看,也許今年遼東就可初步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不再需要外界撥款支持。作爲稅曹主官,陽耽的功勞自然是最大的。

“除了農業收入外,在工商業上遼東也取得豐碩的成績。僅僅遼東一地。工業產值就從幾乎爲零,飆升到了十萬貫之多,如今遼東境內有大小作坊近五十家!”

“陽大人,你別光說這些虛的。你就直說去年稅曹一共收入了多少錢財,今年又有多少可供大家揮霍。”

“哈哈哈,看來有人等不急了,好!在下也不廢話了。諸位,去年遼東的工農商業稅收一共達五十萬貫錢,若再加上五十萬貫的海外貿易收入,我們的財政收入可以達到一百萬貫。相信到了明年財政還會有個大爆發。”

“一百萬貫?!好,非常好。”衛朔十分滿意,有這一百萬貫的收入,意味着遼東今年的財政將很充裕。

“不過,主公,這一百萬貫中有一部分是糧食等實物收入,其價值大概有二十萬貫左右。”

爲了給自己部門爭奪更多的財政撥款,郡守府各曹、校尉府各司主事耗費數日與各自屬下幾經磋商,總算拿出一個自認爲十分完美的財政撥款申請計劃。

“主公,現我遼東的職業士兵總人數已達三萬六千人。暫時滿足了當前的軍事需求。可爲了將來考慮,卑職建議明年應該繼續擴招騎兵部隊,最好能再徵召五廂騎兵。這樣我軍的騎兵數量就達三萬人,再加上陸軍軍官學堂和海事學堂的營建任務。因此。軍方至少需要撥款五十萬貫纔夠各處花銷。”

參軍司主事魯昌首先代表軍方提出了撥款要求,而且一開口就要將劃去財政收入的大半,一下子引得其他人頻頻對他報以怒目,然魯昌不爲所動,堅持要衛朔答應軍方的要求。

衛朔自然不可能全然按照軍方提出的預算撥款,其實就軍隊的開支來說。軍餉依然是花銷最大的一面。三萬六千名職業士兵,每年光是軍餉一項開支就高達三十六萬貫。就這還是在衛朔極力穩定了遼東物價後製定的標準,否則軍隊的開支會更高。

“主公,卑職反對再徵召五廂騎兵,不然一年僅軍餉就得多開支十三萬貫,若再加上其他裝備、馬匹等開支,沒有三十萬貫怕是無法形成戰鬥力!可這也太燒錢了吧!”

見軍方獅子大開口,郡守府長史裴嶷了站出來,他倒不是反對給軍方撥款,而是他認爲眼下遼東還不具備軍事擴張的條件。遼東底子薄,各方面都需要投入,如果軍方投入太大,必然要影響到其他方面。

“主公,裴大人,還有在座的諸位同僚,非是在下執意要加大對軍方的撥款,實在是局勢所迫啊!大家不要忘了。我們和襄國石勒就快要打起來了,以後還有收復鮮卑人佔據的昌黎、遼西兩郡,無論羯人還是鮮卑人,他們可都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若是沒有足夠的騎兵部隊,將來我們拿什麼來對付那些胡人?”

魯昌理直氣壯地反駁道:“就這我還沒提水師發展呢,水師成立時間不短了,可從沒得到過財政上的大力支持,若是再加上水師的發展需求,剛剛軍方只要求撥款五十萬貫已經是很剋制自己了,否則的話不撥給我們百十萬貫絕無法滿足軍方的要求。”

魯昌的話一下子讓不少軍方將領熱烈的歡呼起來,但也激起在場除軍方一系人的激烈反對,就連衛朔也忍不住對魯昌翻了幾下白眼。沒想到跟着軍隊混了不到一年,魯昌完全變得沒有一絲文人痕跡。

“魯大人你這麼說就太不地道了,是,水師是沒怎麼得到財政支持,可你別忘了,去年主公可是答應水師每年從海外貿易中抽出一筆收入供水師使用。這筆錢雖然眼下還不知道有多少,但比照以前的經驗來看,這筆收入起碼也有十萬貫。”

“好了,諸位都別爭了。”衛朔制止了下屬們的爭論,沉吟了一會兒道,“這樣吧,今年的軍費就定在四十萬貫上,再多就沒了,騎軍擴充的事暫時先擱置一下,等日後財政寬鬆了再說吧。”

“主公,這……”魯昌等人一下子急了,沒想到衛朔竟將他們的預算給砍下五分之一。

“行了,就這麼定了。我們遼東的實力還很若小,不能光顧軍事發展,在其他方面也得加大投入,特別是農業、教育、工業等方面。只有農業和工業發展起來了,纔會讓我們擁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到那時軍事纔會得到大力發展的機會。”

其他人見衛朔只撥四十萬貫軍費給軍方,頓時鬆了一口氣,雖然剩下的錢不多,但起碼讓他們還有點念想。

“接下來學曹皇甫大人先說吧!”

皇甫岌聽到點名,見預算寬裕,連忙偷偷的將一疊報告最下面的那張塞到了最上面,起身念起他準備的第二套計劃書:

“主公,學曹今年計劃再從各地招募七百名夫子,再加上去年招募的三百名夫子,僅僅在工資方面的支出共是一萬貫。另外學曹計劃在今年招收十五歲以下到六歲之間的少年、兒童大概五千人接受初等教育。”

“這五千人光伙食費就需八萬貫。另外在學堂建設方面,加上課本、桌椅等費用,大概還需要十萬貫。最後再加上高等學堂、專科學堂以及各研究院的經費,學曹今年一共需要大概四十萬貫撥款。”(。)

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503章 過年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673章 在途中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24章 長矛初顯威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551章 司馬睿的算計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35章 徐州新軍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492章 大戰之後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27章 途經郯縣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90章 初見蘇峻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68章 離間敵人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54章 誘敵深入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22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142章 全取遼東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416章 入長安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13章 安撫流民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58章 內憂外患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415章 勸降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30章 打賭!第140章 一計退三敵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77章 石勒崛起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346章 人才齊聚薊城第233章 拓跋內亂
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503章 過年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673章 在途中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24章 長矛初顯威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551章 司馬睿的算計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35章 徐州新軍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492章 大戰之後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27章 途經郯縣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90章 初見蘇峻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68章 離間敵人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54章 誘敵深入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22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170章 狩獵遇險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142章 全取遼東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416章 入長安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13章 安撫流民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58章 內憂外患第367章 授劍儀式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415章 勸降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30章 打賭!第140章 一計退三敵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77章 石勒崛起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346章 人才齊聚薊城第233章 拓跋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