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張鬆

在漢中新買的府邸之內,當典滿得知張魯稱王的消息以後,當即勃然大怒。

“主公乃當朝大將軍,收匈奴、敗鮮卑、滅羌人、剿滅僞帝袁公路,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主公有此大功尚且不敢封王,那張魯又有何德何能,敢稱漢寧王?”

董昭輕笑兩聲,說道:“阿滿休要惱怒,我等此次前來,正是爲了讓張魯稱王。”

典滿聞言滿臉驚容,有些結巴的說道:“這,這怎麼可能?”

典滿此次跟隨董昭前來漢中,只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根本不知道董昭此行,究竟要做些什麼。

況且在典滿看來,自家主公挾天子令諸侯,就是爲了佔據大義名分。若是人人都學張魯稱王,漢室豈不變成了名存實亡?

如此一來,天子對於關中也就沒有了什麼作用。

忽然之間,典滿腦子一轉,失聲說道:“先生過來之前,主公曾經讓太學雜學分院的雕刻老師,幫忙雕刻一個假的玉璽,莫非就是張魯得到的那個?”

在過來漢中之前,陳旭的確太學之中,讓那些雕刻技藝厲害的導師,幫忙雕刻了一個假的玉璽。由於雕刻導師技藝非凡,故此這個假玉璽卻是能夠以假亂真。

當然,文昭這件事情做得十分隱秘。若非典滿乃是文昭麾下親兵,又是典韋兒子,恐怕也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情。

現在聽聞董昭之言,再聯想到以前與現在發生的事情,典滿才忍不住有了這種猜測。

董昭將右手食指放在嘴巴上面,輕聲說道:“噤聲!”

強行壓住心中的驚駭,典滿忍不住小聲問道:“先生,主公爲何要如此行事,讓那張魯稱王?”

董昭卻是說道:“此事你現在還是少知道一些爲妙,日後我自然會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全都告訴於你。”

董昭這次前來漢中,本來就是隱性埋名,做了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若是事情傳揚了出去,不但會讓文昭的謀劃前功盡棄,還有可能會爲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故此,有些事情還是少些人知道爲好。

畢竟典滿只是一個粗莽的漢子,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說漏了嘴。

典滿心中一凜,當即不敢再繼續尋根究底,反而問道:“那麼我等何時能夠返回關中?”

董昭略微思量了一陣,說道:“等所有任務都完成以後,自然就可以回去了。”

……

文昭得知張魯稱王,當即上報天子請求出兵征討張魯。天子對於文昭的請求,自然是極力贊成。

關中的效率極高,前段時間大徵兵早就聚集了五十萬新兵,再加上十萬關中勁卒,合計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漢中之地。

在此之前,天子分別向益州劉璋、荊州劉表下達詔令,讓他們出兵剿滅逆賊張魯。

益州劉璋得到天子的詔書以後,急忙召集麾下文武議事。

劉璋與張魯乃是仇人,他殺掉了張魯的母親以及宗親,這才使得張魯公然反叛,割據漢中之地,屢次與劉璋交戰。

劉璋亦是數次派人前去征討張魯,卻屢戰屢敗。及至今日,張魯已經成爲了劉璋的心腹大患。

見麾下文武全都聚齊以後,劉璋當即一拍案几,厲聲喝道:“吾貴爲漢室宗親,領益州牧的職位,都不敢妄自稱王。想那張魯何德何能,也敢妄稱漢寧王?”

“如今天子已經下達詔書,令吾剋日起兵攻打漢中,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黃權說道:“明公乃漢室宗親,張魯妄自割據稱王,明公領兵征討自然是責無旁貸。只是吾聽聞大將軍陳文昭,亦是起兵六十萬準備征討漢中。”

“與大將軍陳文昭想比,張魯不過一跳樑小醜罷了。兩人對於益州的威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故此,吾建議主公不妨暗自相助張魯,將關中兵拒於益州之外。”

劉璋聞言當即勃大怒,說道:“汝既然知曉吾乃漢室宗親,又豈肯與逆賊相通,抵抗朝廷天兵?”

“況且張魯割據漢中,成爲吾之心腹大患,彼與我之間的仇恨更是難以化解。此次張魯稱王,吾正好與大將軍前後夾攻,一戰將張魯消滅!”

張鬆眼珠一轉,亦是上前說道:“陳旭兵力強盛,天下無人能敵。如果張魯的漢中被陳旭攻陷,陳旭再要攻擊主公的巴蜀土地,豈不更爲便利?”

“那個時候,益州又有誰能夠抵擋關中兵的鋒芒呢?”

張氏乃益州的世家大族,劉璋見張鬆如此說話,心中雖然有些惱怒,倒也沒有當場發怒。而且張鬆之言,也非常有道理。

張鬆好似看透了劉璋的心思,當即說道:“然而主公爲漢室宗親,接受天子詔令討伐逆賊張魯,亦是不容推辭。”

“某有一計,既可以使得主公奪取漢中壯大實力,又不會讓陳文昭領兵進入益州之地。”

劉璋聞言當即大喜過望,問道:“子喬有何妙計,但說無妨。”

張鬆道:“劉荊州亦是漢室宗親,荊州國富民強,帶甲之衆何止百萬,又與漢中相鄰。若主公派人邀請劉荊州共伐漢中,他定然不會推遲。”

“只要主公與劉荊州聯合,在陳文昭攻下漢中以前,率先擊敗張魯奪取漢中之地。那個時候,陳文昭再無藉口興兵攻打漢中,必然退兵。”

劉璋問道:“若是他不退兵非要奪取漢中,又該如何?”

張鬆冷笑兩聲,說道:“只要主公能與劉荊州結盟,縱然陳文昭起大軍攻打漢中,我等仗着山川之險,亦是不會對他有絲毫畏懼。”

劉璋被張鬆說動,問道:“何人能夠出使荊州?”

張鬆急忙說道:“某舉薦一人,必可擔此重任。”

劉璋問道:“子喬舉薦何人?”

張鬆道:“此人姓法名正,表字孝直。此人乃是扶風人氏,有經天緯地之才,現任新都縣令一職。主公若派遣此人出使荊州,定然能說得劉荊州出兵相助。”

劉璋卻是怫然不悅,說道:“讓一縣令出使荊州,豈非讓天下人笑我益州無人乎?此事休要再提!”

張鬆再三勸諫,劉璋始終不從,而後派遣黃權出使荊州。

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823章 下馬威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205章 罷兵第885章 內亂第496章 家宴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06章 鴻門亭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19章 名揚州郡第508章 出巡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58章 遊街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608章 盜竊案第956章 鬥陣(中)第853章 陳駿第988章 三俊傑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906章 再設計第759章 昏迷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492章 野炊第227章 來使第250章 搶功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275章 出巡第26章 易首邀酬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779章 釋放第738章 再戰第989章 刺客第853章 陳駿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449章 說客第982章 子殺父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333章 投效第5章 臥虎嶺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535章 仲達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252章 密謀第75章 輕視第266章 勸降第771章 擒張任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627章 葫蘆谷第902章 錦囊第873章 勝者第116章 很年輕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461章 議事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732章 第三天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208章 絕路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756章 碾壓第856章 傷勢第92章 離去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214章 苦衷第376章 奇蹟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51章 衣帶詔?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552章 韓莒子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362章 陷陣第227章 來使第740章 戰畢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504章 判刑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582章 挑選第447章 韓遂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696章 輓歌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390章 清洗第620章 追與逃第396章 閻象設計
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823章 下馬威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205章 罷兵第885章 內亂第496章 家宴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06章 鴻門亭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19章 名揚州郡第508章 出巡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58章 遊街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608章 盜竊案第956章 鬥陣(中)第853章 陳駿第988章 三俊傑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906章 再設計第759章 昏迷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492章 野炊第227章 來使第250章 搶功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275章 出巡第26章 易首邀酬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779章 釋放第738章 再戰第989章 刺客第853章 陳駿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449章 說客第982章 子殺父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333章 投效第5章 臥虎嶺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535章 仲達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252章 密謀第75章 輕視第266章 勸降第771章 擒張任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627章 葫蘆谷第902章 錦囊第873章 勝者第116章 很年輕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461章 議事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732章 第三天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208章 絕路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756章 碾壓第856章 傷勢第92章 離去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214章 苦衷第376章 奇蹟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51章 衣帶詔?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552章 韓莒子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362章 陷陣第227章 來使第740章 戰畢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504章 判刑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582章 挑選第447章 韓遂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696章 輓歌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390章 清洗第620章 追與逃第396章 閻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