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程昱進諫

建安四年,文昭府邸之內。

沉默了半晌,文昭終究沒有再詢問幽州戰局,因爲他對張遼有信心。

哪怕張遼的對手乃是河北名將張郃,憑藉張遼手中的精銳關中士卒,也不會落入下風。最多也只是,戰局僵持在那裡罷了。

最讓文昭擔憂的一個地方,卻是武安。

哪怕有王延、高順,以及三萬關中士卒,還有攻無不克的陷陣營駐守武安,可是他們所要面對的,卻是袁紹率領的冀州大軍。

收回思緒,陳旭向田豐問道:“元皓,君閣可有發出求援書信?”

田豐道:“王延將軍把武安守得水泄不通,袁紹屢次攻城都未得寸進,並未向關中發出求援書信。”

聽到這裡,陳旭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只要王延能夠拖住冀州大軍,就可以大量消耗袁紹的錢糧,並且爲趙雲、張遼爭取時間。

而這一次,賈詡制定的戰略目標能否達到,最主要就是看武安之戰了。

現在的武安,就好似一顆釘子釘在了冀州心臟旁邊,袁紹想要北上消滅趙雲、張遼,就必須把王延這彪人馬擊潰才行。

不然以武安距離鄴縣的距離,整個冀州首府,都將時刻暴露在關中軍的兵鋒之下。

揉了揉眉頭,文昭感覺自己有些疲憊;這段時間東征西討,從蒲阪殺向漢中,又從漢中馬不停蹄趕了回來。

哪怕陳旭身體十分健壯,也感覺自己有些吃不消。

甩了甩腦袋,文昭抖擻精神,說道:“時刻關注冀州、幽州戰局,我等在蒲阪休整兩天,就領兵過去與袁本初一決雌雄。”

說到這裡,文昭其實已經想要回去,見見自己的妻子、兒女,然後好好休息一下了。

卻不想,程昱忽然說道:“主公,羌人建國,聲勢浩大,不可不防。現在陳靜將軍領兵在涼州屯田,不若任命他爲涼州刺史,讓鍾元常輔之。”

“如此,方能保得涼州穩定。”

文昭思量半晌,才瞭解到了程昱的心思。雖然現在涼州兵馬不少,可是能征善戰的軍隊,都還是楊秋、馬玩手下。

這兩人以前本來就是一方諸侯,縱然現在投降了文昭,爲他駐守涼州,也難保不會心懷二心。

雖說樊稠、楊定在涼州也頗有威望,可是他們麾下兵馬並不太多,絕大多數還只是新兵。

這四個將領在涼州各自盤踞一方,既能夠保得涼州平安,又可以相互掣肘。可是如此一來,久而久之,文昭在涼州的政令能否一直行得通,還是個些問題。

陳靜乃是文昭族弟,忠誠之上毋庸置疑,讓他擔任涼州刺史,總攬涼州大小事務,對於文昭徹底掌控涼州,絕對有益無害。

國之偉器,不能輕示與人。

像一州之牧、一州刺史這種職位,在亂世之中,只能交給自己信得過的人才行。

就好像陳宮乃是文昭族父,哪怕田豐、程昱資格都比陳宮老,智謀也不在陳宮之下,文昭仍舊讓陳宮擔任幷州牧一樣。

相同的道理,涼州刺史這個職位,也只能在文昭宗族之間,挑選一人擔任。

陳靜雖然文武都不過三流,可是有了鍾繇的輔佐,守住涼州也完全沒有絲毫問題。最主要的是,他現在就在涼州屯田。

其實當初文昭讓陳靜領兵進入涼州,也未嘗沒有讓他擔任涼州刺史的意思。今日既然程昱主動提出來,他自然不會不答應。

微微點了點頭,陳旭說道:“此事就依仲德之言行事,吾隨後就奏明天子,舉薦阿靜爲涼州刺史。”

程昱再次說道:“陳青將軍擅守,如今漢中初定,雖有徐晃將軍在彼,亦可派遣陳青將軍輔之。”

程昱的建議可謂是滴水不漏,漢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實以徐晃、閻圃、董昭之才,完全能夠守住漢中。

可是程昱還是建議,讓陳青過去,這也是爲了,能夠將漢中徹底掌控在手中。

其實程昱的建議比較得罪人,讓陳靜擔任涼州刺史,無疑就削弱了涼州區域將領的權利。當那些人得知是程昱舉薦陳靜之後,定會對程昱心懷不滿。

相同的道理,若是文昭派遣陳青前往漢中,也會讓徐晃等人心中有些介懷,認爲是派人前來監視他們。

如此一來,縱然徐晃等人口中不說,心裡對程昱定會有些想法。

文昭目光閃動幾次,當即洞悉了程昱的想法,不由對程昱暗自大加讚賞。

直到此時,他才知曉爲何歷史上,程昱人緣極差,卻深得曹操信任與器重了。有好幾次,曹操領兵出征,都由程昱駐守後方。

程昱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這樣建議會得罪人,可是他仍舊這樣做了。他的所作所爲,完全是爲了文昭着想,沒有一點私心。

想到這裡,陳旭忍不住有些感動。

他上前拉起了程昱的手,看着明顯蒼老了許多的程昱,嘆道:“先生在吾卑微之時,能緊緊跟隨我,不離不棄。”

“十幾年過去了,你年齡卻是一年大過一年,日後還要多多保重身體。如今吾基業雖大,卻無法離開先生啊。”

程昱聞言,當即感激涕零的說道:“承蒙主公厚愛,能夠讓我盡展胸中所學,雖死無憾!”

文昭當即不悅的說道:“先生定會長命百歲,又何談‘死’字?”

“先生之意吾已知曉,然公明爲人吾知之甚詳,漢中交給他自然不會有所大礙,阿青還是留在蒲阪吧。”

陳旭相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更何況他還了解歷史,對於三國時期的人物性格,基本上都十分了解。

徐晃乃是忠義之人,陳旭不相信他會背叛自己,故此完全沒有必要派遣陳青過去,進行監督。

那樣的話,只會讓徐晃心中產生芥蒂。

況且,漢中只是一郡之地,縱然土地肥沃、人口衆多,在文昭看來也沒有徐晃中重要。

劉備當是尚且能夠派遣魏延守漢中,更何況是陳旭乎?

程昱聞言,當即說道:“主公高義,吾不及也!”

文昭哈哈一笑,若有所指的說道:“今日之事,就當沒有發生過吧。”

在場的幾人聽過之後,心中都是一凜,程昱則是更加感動。

第2章 救人第71章 勸說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269章 止戈第192章 比試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98章 黃巾不死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500章 新法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329章 虐呂布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412章 獻策第261章 相爭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68章 欲投黃巾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221章 試探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1章 訛詐第88章 矛盾論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528章 安置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965章 一封信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795章 益州定第486章 授課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528章 安置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1004章 病危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379章 圖謀第491章 心憂第15章 買糧第932章 隕將日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78章 折服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779章 下戰書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186章 馬賊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41章 白馬失守第524章 簡雍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853章 陳駿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73章 暴走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74章 滿腚傷第769章 詭異第75章 輕視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229章 交易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399章 密信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364章 赦令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61章 斬赤龍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310章 馬騰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258章 吃嫩草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688章 追擊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113章 渡河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209章 兵臨壺關
第2章 救人第71章 勸說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269章 止戈第192章 比試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98章 黃巾不死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500章 新法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329章 虐呂布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412章 獻策第261章 相爭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68章 欲投黃巾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221章 試探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1章 訛詐第88章 矛盾論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528章 安置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965章 一封信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795章 益州定第486章 授課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528章 安置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1004章 病危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379章 圖謀第491章 心憂第15章 買糧第932章 隕將日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78章 折服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779章 下戰書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186章 馬賊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41章 白馬失守第524章 簡雍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853章 陳駿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73章 暴走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74章 滿腚傷第769章 詭異第75章 輕視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229章 交易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399章 密信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364章 赦令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61章 斬赤龍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310章 馬騰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258章 吃嫩草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688章 追擊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113章 渡河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209章 兵臨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