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

建安三年,曹操與呂布爭奪河北失利,得孫策征伐徐州、豫州之機,從容撤軍,以待來日再戰。

孫策攻佔了徐州、豫州一部分地區之後,亦停滯下來,在曹操、呂布兩家舔舐傷口的同時,加緊恢復生產,收攏新得之地的民心。

七、八月間的濮陽大戰,將曹、呂兩家往年積累下來的物資消耗一空,不止是因此,更有民間怨氣浮現,在數次大戰之後,人心思安,故而呂布、曹操兩家順民意、從民心,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內,不復再征戰。

是故呂布藉此將遠在倭國的逢紀、麴義、呂曠、呂翔等將帥遣了回來,同時派出的駐守大將乃是依舊傷病未痊癒的高順,以及降將於禁、馮禮等人。

于禁本來陳翎是想將他斬殺了事,畢竟此人前期還算一員大將,但後來…

念及現在這個世間早就不是自己熟知的那個世界,憐其才幹,陳翎放他一馬,任由他回曹操那裡去是不能的,因此陳翎薦呂布,讓他去了倭國。

既然已經得了鄴城,一直將青州作爲根基的呂布,在陳宮、沮授等人的進諫之下,將此城作爲將來與曹操爭奪中原的中心。

隨之而來的便是重新部署各州郡地大將人選,原以爲高順在傷情之下,也能抵禦住孫策侵攻,不料結果這樣,感慨自己亦過了壯年,不復從前之勇的呂布,乃將高順送往倭國,看似是受到了冷遇,實則是呂布出於一番好意,讓高順能得一個安詳的晚年。

據時有來自逢紀的書信所知,現在的倭國已經不復早前疲脊鄙陋之貌,有世外桃源之相。

張揚有守成之相,故而幽州仍爲張揚所領轄。

而翼州現在既然爲自己所直領之後,陳翎這一空閒出來的刺史,才幹非他人所能及,呂布故而遣其入柳毅、公孫羽等剛剛平定的幷州爲主管一方的大吏。

得與曹操停戰之機,呂布爲陳翎奏請爲幷州刺史,以正其名,原先的翼州刺史自代之。

在外人看來,這一遷任似乎是呂布對陳翎冷淡了不少,但隨着甄宓自被呂布府邸內送至陳翎家中,這一切在知曉內情的所有人來看,在暗自豔羨陳翎同時,亦心感自家主公對陳翎實在太過厚待了。

幷州人口止有近七十萬,與先前數百萬人口翼州相較,自然不能比,但架不住自家主公出身於此,須知能出任此地一方大吏者,定是主公最爲親信者,不然何以輪得到你?

幽、翼、幷州三地都有了各自的主官,那麼最爲靠近曹操、孫策兩家的青州,必須要一文武具備之大將才能適任。

縱觀自己所有的部下將佐,張遼是爲首選。

這不止是張遼確爲功勞傑著者,更因張遼數次大戰,從未一敗,皆以勝利告終。

心慮孫策或有勇,曹操或有謀,用張遼爲青州刺史實屬不二人選,呂布故而遣其上任,亦向朝廷呈報了此一事。

現在天下大勢,逐漸明朗,呂布再不復昔日那般委屈求全…

之前似乎也沒有委屈求全過,在爲麾下諸將求取功名封

賞的同時,呂布亦爲自己、女兒呂玲綺、諸葛亮、以及即將出生的,不知是男是女的孫兒,求了一官職賞賜。

便如之前袁紹尚在之時,曹操與之互爲大將軍一事而啓戰端,此時的曹操不得不強忍住不忿之意,一一順從了呂布的意思,天子使者在不日之後便抵達了翼州鄴城,比之還在半途中呂布,尚早了幾日。

待及呂布至鄴城,天使宣詔,呂布這才得知自己竟然被封爲驃騎將軍,距離大將軍這一職僅只有一步之遙!

除了呂布這軍職之外,並無文職封賞,這是曹操依然以此乜視呂布,暗罵他只是一個武夫,不能任三公這樣的清貴之職。

現在這個世道,大將軍、司徒、司空、司馬什麼的,其實並不是很重要,取得這樣的官職,一來是可以名正言順的提拔自己麾下的將卒,二來亦可以此道明自己的意向,一直以來都是諸侯之間的爭鬥,並非是圖謀漢家天下。

至於攻佔了整個天下之後的事情,那就不是現在能夠意料的到的。

得了驃騎將軍着一封號之後,呂布並沒有大行封賞衆臣,而是稍作調整,擢升其中一二人的官職,也就作罷了。

緣何如此?

此時,呂布帳下衆臣的官職實際在開啓奪取整個翼州戰爭之際,就已經封賞了出去。

張遼爲平北將軍;周泰平東將軍;許褚平南將軍;陳宮平西將軍,兼任別駕;呂玲綺安東將軍;…這些官職實際上已經比之掌控地域相當的曹操來說,都已經算是高位了。

曹操帳下最主要的謀士,郭嘉時至如今,依然是軍中祭酒,徐晃、典韋等猛將,若是在呂布帳下同列的話,相等若的張郃、許褚高過太多。

既然不能在官位上給出封賞,那麼在鄴城內爲衆臣各安置一座宅邸,呂布自然是能夠辦到的。

除了府邸之外,呂布衆臣各有金銀賞賜,另其中數名戰功卓著者,呂布給出了食邑十戶、百戶、千戶三級的侯爵,俗稱百戶侯、千戶侯…

這食邑十戶、百戶…可不比之前封賞至倭國去的那類,而就是現在自家呂布所控的地域內,相比苦寒蠻夷之地的食邑,這纔是衆臣最爲看重的封賞。

官位再大,自己也有年老死去的一刻,只有這食邑纔是能夠遺留給後人的福澤,兩者不能相提並論,不可同日而語。

食邑中最多者爲寸功未立的諸葛亮,是爲萬戶侯。

這一告示貼將出來,衆臣中老成者,陳宮、沮授等皆捋須含笑微微點頭,相比諸將沙場決殺,諸葛亮纔是有大功勞者!

主公有後,基業有承繼者,纔是最大的事情。

諸葛亮的侯爵名喚也頗爲考究,是在距離鄴城不遠的長樂,故而諸葛亮是爲長樂侯。

依次下來有張揚、陳翎、張遼等不多幾人,張揚食邑駐地涿縣百戶,是爲涿侯。

陳翎食邑本來就在上黨郡上黨,不過此名諱實在有悖自己的意想,陳翎力辭不就,呂布故而改爲雲中,亦爲百戶,陳翎乃就,是爲雲中侯。

雲中實際在幷州北方,地處新興郡內,臨近張遼老家雁門,此地實在貧瘠的很,呂布心中懷恨陳翎屢次冒犯自己,雖然早知此地百戶比之翼州尚且十戶都不如,但還是不想更改,就此讓陳翎得了此名諱去。

張遼原本在陳翎記憶中,只是在他死後才被追諡爲剛侯,值此呂布大封諸侯之時,諸封疆大吏各有食邑,張遼亦不能例外,算作是一種預先的封賞,呂布將他的食邑置在家鄉,爲百戶侯,可喚其爲雁門侯。

有意無意中,將高順忘卻了,這一事雖然爲呂布帳下衆臣所察覺,但念及高順剛剛徐州丟失了,與高順交好的諸人,也就不敢向呂布求情了。

餘者,諸如魏續等人食邑數戶、十戶、數十戶…,不再一一列舉。

論功行賞完畢,接下來的事項就是部屬諸州將佐。

數次大戰,不止兵卒死傷無數,呂布帳下大將亦折損了不少,故而在濮陽一戰中,有着突出戰績的田豫、牽招等一批將校爲呂布重用,不再指派前往張揚處爲將佐。

經過與陳宮、沮授兩左右軍師相商之後,呂布令下如此:

青州張遼處,主將大帥爲張遼,另遣顏良、文丑、麴義、呂曠、呂翔、張南、高幹以及臧霸、孫觀兩身處兗州境內的大將爲臣佐,聽候使用,不得有誤;

幷州陳翎處,有周泰、陳震、張郃、高覽、辛評、辛毗、審配、薛蘭、李封、張燕、羅市等人。

幽州張揚處,是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鮮于銀、閻柔、袁尚等幾將。

而呂布自領翼州,帳下有呂玲綺、諸葛亮、馬雲祿、陳羣、韓猛、魏續、許褚、呂岱、廖化、徐盛、管亥、陳宮、牽招、逢紀、田豫、張燕、羅市、諸葛瑾、吳質等一班文武。

馬休、馬鐵、馬岱、馬雲祿四人呂布原欲使之爲陳翎帳下將佐,不過念及此時馬超聲威逾隆,不敢放手使用,故而依然將四將納在自己女兒呂玲綺的帳下,爲部將。

雖然稱之謂部將,實則與他人不同,馬休、馬鐵、馬岱三人並無一兵一卒可供驅使,此乃是呂布擔心臨戰之時,或爲馬超覷機,害了自己女兒。

隨着調令送至衆臣處,其中有些明鑑的將臣謀士愕然的發現,此前還爲之誓死據守的濮陽城池,此際在呂布眼中,竟然彷如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主公呂布僅派遣了一無名小校,攜着數百軍卒前去駐防。

這是爲何?

這是有緣由的,曹操答應所有一切天子賞賜的同時,將此城作爲附加條款添了進去。

呂布不得在此派駐重兵把守,不然呂布就能隨時進取兗州中去,曹操就彷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勢必要聚集兵勢於此,重新來與呂布大戰一場,以定歸屬。

這樣的大戰,不止現在的曹操耗不起,呂布亦是如此,這一切不止是因民心所向不想再戰,同時亦有孫策在側的緣由在內。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何況濮陽一戰再起,恐怕不是必有一傷,而是兩敗俱傷,讓孫策得了便宜去!

(本章完)

正文_第一百九十回 度遼三將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一百七十六回 城破將降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四百六十八回 又見離別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五百五十五回 黃雀在後正文_第一百五十二回 活擒高覽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敵將授首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五百二十一回 薛蘭用計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第六百七十九回 江東來信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四百八十四回 蔡陽一戰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二百三十一回 再見道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三百七十四回 談天說地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一百一十一回 青州治中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五百六十一回 於後追趕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盡出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回 北海出事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十四回 蝸居小縣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回 入駐小沛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三百九十三回 上巳兵出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四百回 如疾如徐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五百一十四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五百零四回 援軍不至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一百六十一回 奇峰突起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
正文_第一百九十回 度遼三將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一百七十六回 城破將降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四百六十八回 又見離別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五百五十五回 黃雀在後正文_第一百五十二回 活擒高覽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敵將授首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五百二十一回 薛蘭用計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第六百七十九回 江東來信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四百八十四回 蔡陽一戰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二百三十一回 再見道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三百七十四回 談天說地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一百一十一回 青州治中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五百六十一回 於後追趕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盡出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回 北海出事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十四回 蝸居小縣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回 入駐小沛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三百九十三回 上巳兵出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四百回 如疾如徐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五百一十四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五百零四回 援軍不至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一百六十一回 奇峰突起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