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浚和劉敏率勇士和隨從官吏抵達安息不過幾日,尚還沒弄清自己所處的位置,就被西域的那羣嚮導出賣,莫名其妙被賣給了安息的奴隸販子。
他們當時被關在籠子裡,受了好多天的屈辱,最後還是劉敏想出一個辦法,以他們是來尋找大筆財寶爲名,誘使當地的貴族執政官現身。
當見到貴族執政官之後,他們告知其線索都在被收繳的包裹中,弄得那些人費勁心力纔將他們的失物尋回
。結果,他們不但沒有得到什麼線索,反而看到了王旭以大漢楚王的名義授予的節杖和文書!
那個貴族當時打算將他們殺了滅口,免得多生事端,但劉敏和潘浚早有準備,理直氣壯地大聲說:“我們是奉大漢攝政王之命,前來協助安息抵抗外敵,我們不會計較因爲誤會而產生的隔閡,但請不要再有進一步的舉措,不然安息不但得不到強援,恐怕還會樹立更強大的敵人。”
安息與大漢強盛時也多有交流,近年來安息的權貴雖然知道大漢在打內戰,但對具體情況卻不是很清楚,在潘浚和劉敏的巧言辭令下,他們也不敢輕慢,權衡利弊後,還是將此事上報,畢竟他們知道大漢曾擊敗了強盛的匈奴人,對其強大心有餘悸,同時內憂外患的局面也讓他們一直渴望着援助。
不久,潘浚等人就被送去見到了安息帝王阿爾塔邦五世。
沒想,那阿爾塔邦非常聰明,用美女和財富收買了一個僕從。並從其口中得知了大漢的現狀。
這可就不得了。阿爾塔邦認爲遭受了欺騙。當場就要將他們全部活活燒死。
最後逼得潘浚和劉敏不得不在匆忙中做出承諾,言他們確實有辦法助安息抵抗外敵,並且用大漢早晚會統一,那時他們若身死,同樣會引起大漢對安息的仇視等諸多理由,左右了阿爾塔邦的決定。
此後,阿爾塔邦暫時赦免了他們,但要求二人儘快拿出幫助他們的辦法。不然立刻處死,同時出於對大漢的顧忌,還封鎖消息,不準任何人將他們的事傳出去,可謂是軟禁起來。
在這種局面下,潘浚和劉敏沒有選擇,只能竭盡全力協助安息人作戰。
兩人在逼迫下慢慢發現,安息有着很強的軍事力量,可他們的戰爭方式與東方全然不同,講求的是一招鮮吃遍天。總之什麼強就用什麼,靠的是將領的天分和聰敏才智。但根本沒有一個真正的兵法體系和系統。
起初,安息人不太相信他們,在一些小規模戰爭中嘗試,沒想真的有奇效,屢戰屢勝,很多時候敵人連自己這邊的人都還沒看到,就被一把火燒個乾淨,讓他們興奮異常。
漸漸的,兩人越來越受安息人重視,甚至驚爲神人,而兩人卻說,他們的軍事才能在大漢微不足道,可謂是大吹特吹,甚至於吹到他們自己都覺得玄乎,直接讓安息人對神秘的東方充滿了崇敬和恐懼。
安息人比起東方人更爲直接,他們如果有才能就會大肆炫耀,好一點的也是實話實話說,但絕不會無端貶低自己,謙虛和謙讓不是他們的文化,所以在他們的眼中,像潘浚和劉敏這樣的人,怎麼會貶低自己,吹噓別人呢?因此極爲相信!
事實上,潘浚和劉敏很清醒,知道他們之所以能這麼成功,很大原因是出於對方並不瞭解這種百變的戰爭模式,可並不意味着對方弱,那些出色的將領同樣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且軍事力量本身也很強
。
兩人就在這種謹小慎微中,不斷研究着西方的軍事文化,以自身所學爲綱領,吸納西方的優點,不斷研究探索,終於慢慢變得遊刃有餘,取得的勝利也越來越輝煌,被安息人尊稱爲來自東方的戰神。
阿爾塔邦很器重他們,除了限制自由,可以說是要什麼給什麼。
慢慢的,兩人也開始有資格提條件,最終經過處心積慮的籌謀,迫使阿爾塔邦當衆允諾,如果兩人替其擊退羅馬東部遠征軍的進攻,並滅除新崛起的薩珊王朝,那麼就放他們自由,並且與大漢交好,不再涉足西域,結爲同盟。
潘浚和劉敏兩人都清楚,他們表現得越好,那麼阿爾塔邦對大漢的顧忌就越大,越不敢胡亂作爲,那麼達成目標的希望也就越大,因而此後他們就全心撲在輔佐安息帝國的戰事上來。
新崛起的薩珊王朝倒是好辦,它畢竟原本就是安息的一部,只是隨着強大而脫離出去罷了,在實力上本就不如,只是薩珊王朝的阿爾達希爾一世個人雄才大略,而他們現在所掌握的優勢,恰恰克制這種人。
短短三四年,薩珊王朝就被安息大軍所淹沒,重新歸入阿爾塔邦的統治。這個在後來本該滅掉安息,並先後與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分庭抗禮的強大王朝,就這麼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還沒發展起來就結束。
真正艱難的戰場,則發生在與羅馬帝國的東部軍團之間,潘浚和劉敏在安息可謂是大大增長了見識,羅馬帝國軍隊的強大給他們造成極大困擾,幸好這個時期的羅馬內亂頻發,力量大幅度削弱。
222年,羅馬實際掌權者朱麗婭.米薩殺死皇帝埃爾巴伽路斯,另立十四歲的外孫,亞歷山大.塞維魯爲帝,羅馬面臨新一輪的權利交替,東部遠征軍徹底放棄攻打安息。
自此,潘浚和劉敏算是完成了所有的承諾,可阿爾塔邦卻不太願意立刻放他們走,準確的說希望他們將知識留下。因爲他看到了兩人在戰爭中發揮的力量。
兩人當然不希望安息得到東方的核心知識,爲了應付阿爾塔邦,就開始對《孫子兵法》、《六韜》等古今重要兵法韜略進行改編,虛虛實實地顛倒胡寫,還煞有介事的跟他們講解。
可事實上,華夏的文化習慣中,本就是處處留有餘地,講求相對而不絕對,相生相剋,胡編亂造也是可以有道理的。
如此又拖延了近一年,阿爾塔邦終於滿意放行,並承諾不再幹涉西域事務,同時還讓他們帶上諸多貴重特產,作爲與大漢交好的禮物,並期望今後與大漢加強聯繫。
至於楊阿若,則是在西域一路追蹤兩人線索,輾轉許久才抵達安息,沒想中了安息人的計謀,騙他去相見,同樣軟禁了起來,多年來一直保護着潘浚和劉敏的安全。
…………
楚皇宮內,隨着潘浚和劉敏徐徐講述出他們十年的傳奇經歷,滿朝文武盡皆歎服
。王旭溫言安撫過後,當場封侯增邑,以表彰二人艱難收復西域之功。
只是潘浚和劉敏隨後便提出請求,期望今後任職西域都護,這倒是頗爲出乎王旭預料。
仔細詢問過後,他們才說出心中的理由。
王旭聽完,也感覺到兩人或許是因爲眼界不一樣了,他們現在並不認爲西域就是窮鄉僻壤,反而覺得是塊寶地,現在的他們,更適合去管理西域,促進楚國與西方大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他們耗費了最刻骨銘心的十年去做了一件事,內心已經明顯很難捨棄,追求的目標也有所改變。
簡短商議過後,他最終應允了兩人的請求,任命潘浚爲西域左都護,劉敏爲西域右都護,由他們在一年內自行擇期啓程去任職,一應所需也盡皆滿足,並且還將楚國爭對都護府的新政策詳細告知。
此事之後不到兩個月,王旭又設立青藏都護府,將這十多年來拓展的西部高原地域整合,不再歸屬益州西部各郡分管,通通由都護府統一監察管理,並調遣平西將軍馬超親自率西方軍團協助,務必在三年內完成體系的全面建立,然後馬超方可撤軍,再由都護府的左、右都護獨立分管軍政事務。
雖然這時候拓展的青藏地域還很狹小,西方大片都是蠻荒之地,但總算是一個開始。都護府設立後,只要楚國始終興盛,那麼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管多少年,只要一點點去拓展,總會全部融而爲一。
223年秋,雨季過後,北風呼嘯,周瑜和呂蒙奉命率軍橫渡海峽,登上夷洲島,開始着手對夷洲的探索和開發。
225年春,準備充分的楚國發起第五次北伐,王旭親率百萬大軍出征,其中三路由中原進軍冀州,兩路由雍州進軍幷州。這場戰爭持續了九個月後,魏國幷州主力被郭嘉、諸葛亮和龐統三人聯手設局擊破。
楚軍隨之長驅直入,殺向冀州。
十一月,率軍抵抗中原楚軍的司馬懿聞訊,知曉魏國大勢已去,再無轉圜的餘地,果斷放棄抵抗,率部投降。
此後,魏國分崩離析,楚軍在經過三個多月的原地休整後,於226年春發動最後的攻擊。可各路大軍尚在半途,曹昂卻遣使相報,願意投降,促進華夏最後和平統一,使得冀州、幽州等魏國經營多年的富饒之地不再陷入決死之戰的戰火。只是請求王旭放過曹氏和夏侯氏宗族無干人等性命。
王旭也不希望已經無意義的戰爭再繼續打下去,欣然接受了曹昂的要求,並隨之頒下聖旨,赦免兩族,甚至包括曹昂。
一切事物進展的很順利,唯一的遺憾是,當王旭走進鄴城的時候,曹昂已經自刎於王宮大殿。
那一刻,王旭在曹昂身前靜靜佇立了很久,最終下令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