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

劉焉其實早在去年就已經從董扶那聽說了益州有天子之氣的說法。

不過他也很清楚,要想廢史立牧,絕不是一個好時機。

因爲去年天下承平,根本說服不了天子。

而到了去年年末,天子因爲收稅而引起了軒然大波,涼州幽州交州率先叛亂,這讓劉焉看到了時機。

於是就在三地都陷入苦戰,源源不斷的求援奏摺在往洛陽遞的時候,進宮面聖。

中平六年二月,漢朝用的是夏曆,也就是後世的農曆,所以二月時節,在陽曆已經是三月,在北方屬於回暖的時節。

西園中春意盎然,鳥語花香,四處鶯鶯燕燕。

劉焉踩着小碎步穿過暖陽灑落下樹蔭斑駁的碎石小道,來到了人工湖邊的草地上,草地上建有宮殿亭閣,天子正在高臺之上遠眺。

這算是個漢靈帝的一個愛好,原來他喜歡登永安宮的侯臺。

張讓趙忠在永安宮南邊的步廣裡與永和裡都有大豪宅,爲了怕天子看見,就勸說漢靈帝不要登永安宮的侯臺。

爲此漢靈帝不再去永安宮,但又特別喜歡遠望,於是就在西園修建高臺,經常在西園看西市。

西園高臺足有二十餘丈高,差不多50多米,花了漢靈帝數千萬錢建造。

除了西園以外,玉堂殿也重新修繕過一次。

有了錢之後,漢靈帝派宋典修繕南宮玉堂,又派畢嵐鑄造四個銅人排列在蒼龍、玄武宮前。

並且鑄了四座鐘,可容二千斛糧食,懸掛於玉堂及雲臺殿前。

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流入宮內。

又造翻車渴烏,安放橋西,用來噴灑南北郊道路,以節省百姓灑道路的費用。

又鑄四出文錢,錢上都有四道和邊輪相連的花紋。

粗略一數,這些年花錢如流水,之前陳暮幫忙收稅存的錢都快所剩無幾,今年支持北軍打仗都是個問題,難怪他滿腦子只想着收稅,就是想着要彌補之前的虧空。

劉焉沿着臺階緩緩向上攀登,一步一步,氣喘吁吁。

五十多歲了,身體頂不住。

“太常卿。”

漢靈帝在高臺之上正眺目遠望西園外洛陽西市熱鬧的場景,聽聞劉焉過來,回過頭,剛好看到劉焉緩緩登上階梯,笑着道:“今日怎麼有空來皇宮找朕了。”

太常雖爲九卿之首,但實際相當於後世的禮部,主管祭祀禮樂社稷宗廟禮儀等,除了節假日祭祀日以及禮儀方面以外,幾乎沒事做。

所以平日裡劉焉要麼待在家裡,要麼待在太廟。即便三公九卿開朝會的時候,也都是泥塑菩薩,很少說話。

今日忽然來找天子,確實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劉焉平復了一下疲憊的身體,上前拱手一禮:“臣劉焉參見陛下。”

“太常卿坐。”

漢靈帝招呼他坐下,君臣在高臺之上,暖暖的春風吹拂,臺上旌旗招展,

桌案上擺了瓜果點心。

“謝陛下。”

劉焉道謝後入席,二人分列而坐。

等劉焉坐下之後,漢靈帝才奇怪問道:“太常卿不在太廟,今日來找朕是有何事呀?”

劉焉正色道:“陛下,臣今日來,是有國家大事要與陛下相商。”

漢靈帝好奇道:“太常卿請說。”

劉焉認真說道:“今諸州紛亂,邊關事起,朝廷稅收不上來,中央政令無法下達去地方。皆因各地官員與豪強勾結,巧立名目,拉攏豪紳,將本應該屬於自己要上繳的稅收轉嫁給百姓,百姓苦不堪言,不得已而殺官造反。”

“還有這等說法?”

漢靈帝一愣,他倒是知道各地官員一直在上書說稅難受,也一直在勸他不要繼續收稅,倒是不知道這些官員爲什麼會忽然這麼抗拒。

張讓他們倒是知道原因,可他們不敢說。因爲他們的宗族也是地主豪強階級,同樣在抗拒交稅。

劉焉繼續說道:“不錯,各地官員大多是買官出身,他們有錢買官,自然也是各地豪強。陛下收稅,那些豪強自然不願意交錢,於是與官員勾結在一起,或是抗拒交稅,或是隱瞞田地,或是逼百姓多交稅,此乃亂天下根基之本也。”

漢靈帝臉色一黑,狠狠地一拳砸在桌案上,怒罵道:“這些蠹蟲!”

身邊的張讓趙忠等人縮了縮脖子。

既然在這個位置上,與朝廷無數官員肯定有糾葛,他們的宗族名下亦有無數田產,天子要收稅,同樣也是在拔他們的毛,因爲在這件事上,張讓趙忠他們也是站在朝臣這一邊,不希望天子收稅收得太狠。

劉焉笑着道:“陛下,幽州涼州交州荊州大亂,就是因爲地方官員跟地方豪強聯手壓迫外族,試圖從外族身上收稅,彌補他們的虧空。而這樣的方法很快就會傳到中原腹地,到時候這些官員與豪強再聯合逼迫我們漢人百姓交稅,則黃巾之事又得重演。”

漢靈帝聽得有點不對勁,臉色不善道:“太常卿也是來勸朕不要再收稅的?”

劉焉忙道:“非也,陛下,臣認爲,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爲各地刺史只有監管的權力,而無插手地方事務的權力。各地豪強只需要重金賄賂地方縣令、太守,就能夠剩下大筆稅款,而各州刺史知道這些情況,卻無法干預。天下縣城、郡國何其之多,中央又管不過來,造成了這個結果。”

漢靈帝不解道:“那以太常的意思是?”

劉焉微微一笑:“應當廢史立牧,中央派信得過的重臣去各地擔任州牧,以州牧監督各地太守縣令,若有收受賄賂,欺上瞞下的官員,則立即罷黜,然後由這些州牧來全權處理收稅之事,則朝廷的稅收必然能送上來,各地亦不會出現官員豪強壓迫百姓之事,則天下安穩,扶我大漢之基。”

廢史立牧?

漢靈帝在心中思索。

他在意的是錢能不能收上來。

現在看來,錢之所以收不上來,確實是各地方官員推諉,不斷拖延。

不管是各地豪強也好,還是地方官員也罷,都在明裡暗裡對抗中央朝廷,找出各種理由不服從王命。

要是一個兩個還好,大不了處理掉。可全天下幾乎大半以上的官員都這樣,那就不太好處理。

而且這也側面說明,這些官員完全不在乎中央朝廷的權威,認爲朝廷不敢拿他們怎麼樣。

大漢160多個郡國,1000多個縣,各級官員數萬,很多官員都是明着順從朝廷,背地裡卻是根本不執行朝廷的政令,可謂假公濟私,陽奉陰違。

這樣的現象太多,漢靈帝就算生氣,頂多也就拿一兩個人開刀,可天下的官員那麼多,他總不能一次性裁剪數萬人吧。

爲此他也只能命令張讓趙忠等人,讓派遣在各地的宦官催促地方官員儘快辦事。

問題是十常侍自己也有無數田產,朝廷上下很多官員都是投靠他們獲得的晉升,也就是俗稱的閹黨。

天子這麼做,不僅損害所有世家豪強的利益,同樣在損害閹黨的利益。

因此即便是十常侍,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出工不出力。

這也是爲什麼去年下達的政令,到今年才收了不到百億的稅上來。要是在前幾年,幾個月的時間,各地的稅收早就上來了,何苦等到現在?

漢靈帝想通了這一點,大抵也就明白劉焉說得確實有道理,爲了那讓他癡狂的七百億稅收能夠拿上來,他點點頭道:“太常卿說的是,刺史權小,無法監督地方,朕應該派州牧去各地,取代刺史,讓州牧行使權力,將今年的稅收上來。”

劉焉大喜,順着漢靈帝的話說道:“只要各地州牧能掌控權力,督促地方官員,監督豪強交稅,安撫好百姓,陛下便有無數的錢收上來,如此再用錢治理地方,則大漢江山穩固,劉家有萬世之基也。”

漢靈帝高興道:“那以太常卿之見, 各地州牧應當選何人?”

劉焉毫不猶豫道:“州牧權重,非等閒之人不能擔任,應以劉氏宗族之人方可,這些人都是劉家子孫,高祖世祖之後,心中懷着漢朝天下,必忠心爲朝廷效力,絕無二心。”

“太常卿言之有理。”

漢靈帝深以爲然道:“只是宗室之中,有聲望擔任州牧之人極少,目前也只有太常卿與宗正卿二人而已,恐怕實難以顧全天下。”

劉焉想了想,說道:“那除了老夫與伯安以外,陛下還可以委任德高望重之臣,如黃子琰,素有清名,必然能安撫地方。”

“太常卿之言,深得朕心,卿既然想爲國效力,朕雖不忍卿離去,亦不忍阻卿拳拳報國之心,不知太常卿想去何地擔任州牧?”

漢靈帝問。

劉焉答道:“益州刺史耿鄙與其寵臣程球貪贓枉法,益州百姓怨聲載道,臣想去益州。到時候爲陛下安撫益州百姓,督促益州豪強繳納稅收,今年必爲天子帶來一州之稅。”

聽到這句話,漢靈帝大喜過望:“那便如此,太常卿便爲益州牧。望太常去益州之後,能安民保境,讓田稅順利收歸中央,不負朕之所託。”

“多謝陛下。”

劉焉內心狂喜,表面笑着拱手道:“陛下之言,臣銘記於心。”

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二章 結義第三章 盧植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八十章 倉庫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五章 賄賂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章 結義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請假條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
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二章 結義第三章 盧植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八十章 倉庫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五章 賄賂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章 結義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請假條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