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設伏

下邑,孫堅讓孫策守汝南,自己親自領兵北上馳援曹操。

現在南方各路諸侯,因爲人多,分的地盤多,除了袁術佔據先機,曾經擁有過半邊豫州、半邊揚州,半邊荊州,擁有近二十萬大軍以外,其他諸侯,受限於地盤和人口,實力一直不強。

荊州的劉表已經治理數年,局勢得到改觀,總兵力目前僅次於袁術,擁有六萬大軍,其中大部分軍隊,都佈置在江夏郡,用來對於豫章郡的袁術。

其次就是孫堅,原來的豫州民生凋敝,各地流寇、黃巾肆掠,如原來的黃巾賊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衆各數萬,依附於袁術,與袁術聯盟,一起對付孫堅。

結果這些人都被孫堅擊敗,收穫物資、人口無數,在陳暮的建議下,於豫州開始實行屯田,將這些被俘獲的人口全部用來種地。

雖然如果將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人的兵馬全部合起來,看上去似乎有數十萬大軍。

但要知道,當時的黃巾賊已經很落魄,和黑山軍差不多,就是一羣割據地方的流寇而已,青壯加上老弱一起,就是所謂的“衆各數萬”。

所以實際上這些人根本不能用來做兵馬,只能當做種地的百姓來用。

如此發展兩年,殘破的豫州情況稍稍改觀,孫堅實力大增,原來只有兩萬兵馬,現在已經擴至四萬,與劉表聯手足以對付袁術。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南陽宛城又來了一個張繡。

張繡的軍隊來自於他的叔叔張濟,自劉辯“身亡”之後,原來的朝廷諸公被陳暮接回洛陽,關中的西涼軍閥互相攻擊,狗腦子都快打出來,張濟實力較差,最終遁走武關,跑來了南陽。

當時南陽是在劉表手中,張濟軍中缺糧,於是率兵攻打劉表,結果亂軍之中被流失射中。張繡繼承了這支隊伍,與劉表協商,屯兵宛城,做北方屏障。

不得不說,劉表打得倒是好算盤,一邊和孫堅聯手從江夏郡汝南郡對付袁術,一邊扶持張繡暗中防備孫堅,確實陰險。

但這就是漢末,大家相互信任,相互背叛,相互算計,不過是各取所需,利益相關而已。

不過孫堅倒是一直忠心漢朝,朝廷也沒有虧待他,讓他擔任豫州牧,封爲吳侯,就連他的兒子孫策,聽聞在抗擊袁術的戰爭中屢立戰功,也已經封爲討逆將軍,襲父親烏程鄉侯爵,可謂恩榮加身。

這次聽聞袁術領兵北上對付曹操,作爲堅定打擊袁術的諸侯,孫堅也馬上領兵北上。抵達下邑,在下邑以北,豐縣以西的大澤之南,與曹操成功會師。

大澤就是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地方,史書沒有名字,只被稱爲大澤,其實就是一片沼澤湖泊,廣袤的蘆葦蕩在夏風中搖曳,湖水波光粼粼,偶爾還能看到住在湖岸邊的漁家駕駛着小船飄蕩在湖裡,灑下麻繩漁網。

正是盛夏,大澤南岸的森林裡蟬鳴不絕,岸邊煙波浩渺。曹操只帶了數十人南下迎接,遠遠地見到孫堅領着大軍自南方的官道緩緩靠近而來,心頭一喜,立即快馬加鞭趕過去。

孫堅也看到了曹操,大手一揮,讓軍隊停下,自己則只帶了程普黃蓋等幾名親信老將過去。

馬蹄踏在泥地裡,濺起淡淡的灰塵。

“孟德!”

“文臺兄!”

自討董之後,二人也有幾年未見了。

當年天下五君,同在一席的交情,卻彷彿從未被時間衝散。

見到曹操,抵達近前,孫堅很高興地翻身下馬,走過去雙手抱拳,哈哈大笑道:“孟德,自從上次在長安一別,我們也有數年未見了吧。”

曹操握着孫堅的手,上下打量了一下孫堅,感嘆道:“是啊,時間過得竟是如此快,文臺兄倒是沒甚麼變化,我卻是蒼老了幾分。”

孫堅連忙擺手道:“哪裡的話,我與孟德同歲,只是虛大了幾月而已,前些年孟德是什麼模樣,現在也是什麼模樣,何來蒼老之說?”

曹操苦笑道:“韶華易逝,時光難留呀,聽聞文臺兄有子孫策,勇猛過人,這未來,是這些年輕人的天下。”

“哪裡哪裡,犬子不過是運氣好些,聽聞孟德之子也是一表人才,年僅二十歲就舉孝廉?”

聽到曹操誇讚自己的兒子,孫堅忙做謙虛,但臉上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自己那兒子今年才二十一歲,可在他十七歲的時候,就已經領兵大戰袁術,在萬軍中殺死了袁術的大將,如今又被朝廷冊封,在當今之天下,以後輩青年才俊之中,基本算是首屈一指。

“文臺兄過謙了。”

曹操嘴角微微抽搐,自己的長子曹昂確實舉孝廉,可跟人家一比,那就算不得什麼了,便打了個哈哈,說道:“此次文臺兄北上,不知帶了多少兵馬?”

孫堅就說道:“兩萬大軍。”

“嗯。”

曹操點點頭:“我軍亦只有一萬五千人馬,兩軍合一,不過三萬多人,而呂布兵馬亦不少,軍中還有大量騎兵,此賊又極爲驍勇善戰,若想將他擊敗,絕不能正面與之對敵。”

孫堅問道:“那以孟德之見,該如何對敵?”

曹操說道:“呂布聯合了袁術,一同進攻於我,妄圖將我消滅之後,再聯合攻打文臺兄,此事,文臺兄也知道。”

“嗯。”

孫堅點點頭。

他是知道袁術派人北上的動向,畢竟他在汝陰、慎縣、龍亢、向縣等豫州與揚州邊境縣城佈置大量兵馬,就是爲了對付袁術。

壽春位於九江西北面,袁術的主力部隊同樣在這裡。

雙方最前線地區,豫州慎縣與壽春之間,只隔了不到百里,這片區域兩邊都利用穎水與淮水構建大量塢堡、營寨、城池,短兵相接處,只有不到十里路程。

孫堅和袁術每天都會派有大量的探馬、斥候,去觀察敵方的動向,幾乎快成了每日任務。

孫策最大的愛好就是時常領一些斥候遊騎兵深入九江敵後,與袁術的小股部隊廝殺,偶爾遇到紀靈,雙方互有勝負。

袁術派人殺奔下邳,大張旗鼓,孫堅又不是瞎子,怎麼可能看不見。

“袁術狼子野心,天下人誰不知?”

曹操拉着他的手,在湖邊散步,繼續說道:“不過幸好今年淮南地區大雨,我命我從弟曹仁,姻親夏侯惇,領一萬餘人在下邳廣陵阻擊袁術,袁術受限於天氣,進軍緩慢,給了我們擊破呂布的機會,但此事宜早不宜遲,一旦再過十天半月,天氣好轉,下邳彭城之地,必難以抵擋。”

其實袁術主力大軍根本就沒有北上,劉勳只領了一萬多人進駐下邳南面的淮陵縣,就停滯不前,根本就沒有北上的意圖。但曹操必須找個說辭解釋爲什麼到現在自己南方地盤還沒有被攻破,惡劣的天氣同樣成爲了他的藉口。

孫堅當然不知道這一點,所以很理解曹操想要速戰速決的心思,於是說道:“孟德,你覺得我們應當如何儘快擊破呂布?”

曹操便說道:“我之前棄守山陽,一路退兵數百里,呂布不知袁術那邊進展如何,必然以爲袁術攻打下邳緊迫,逼我南下回防,因而步步緊追。如果此時我裝作歸心似箭,他必定瘋狂追殺,此時文臺可設伏於險要之地,必然能將他擊破。”

現在曹操沒有戰略人才,但戰術人才就太多了。郭嘉、戲志才、陳宮、程昱,包括他自己都是頂尖的統帥戰術大師,利用呂布以爲袁術在給曹操南面壓力的心理,引誘他輕敵冒進。

孫堅覺得這個計策不錯,就問道:“那我該埋伏於何處比較好?”

曹操指着大澤笑道:“此處即可。”

孫堅眺望大澤,大澤並不是一個湖泊,而是很多個湖泊連成一片的溼地羣,這裡遍佈沼澤、森林、蘆葦叢,想要藏人還是很簡單。

最重要的是這片地形土地較爲柔軟,馬匹奔馳容易陷入其中,不易騎兵衝鋒。

如果對付呂布的騎兵隊,這裡確實是個好地方。

“嗯。”

孫堅點點頭:“此計甚秒,就依孟德所言。”

當下,在曹操的指導下,孫堅派兵馬分批藏入了大澤南岸的各處叢林、蘆葦叢、丘陵、堤壩之下,偷偷隱藏起來,靜待曹操把呂布大軍引入埋伏圈。

而曹操在與孫堅協商完成了伏擊計劃之後,就很快回到了自己的軍營之中。

接下來的幾天,曹操制定了完整的計劃。

首先是不能撤退得太倉促,呂布跟曹操交手不下十次,如果直接選擇棄營寨撤兵,他必定會懷疑後方有伏兵,所以不會追趕,但也不能佈置得太精妙,畢竟呂布那智力......

歷史上,趙雲曾經在漢中之戰使用過空城計,把營寨大門打開,虛張聲勢,就連曹操這樣經驗老道之人都被唬住。

而曹操也施展過一次比空城計,把婦女驅趕到城寨上守衛,然後在城堡外放置一千多名士兵明晃晃地設伏,佯裝營內藏有重兵,實際上當時曹操總共也就一千人,並且那次的對手也恰巧是呂布。

從對比上來看,趙雲的空城計非常高明,把營寨大門打開,抓住的是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

而曹操的計策就稍微差一些,寨門緊閉,寨外的營壘站着一千多士兵嚴正以待。城寨上的婦女非常惶恐不安,如果是高明之人,只看一眼那些婦女驚恐的模樣,就會知道這只是疑兵之計。

但對付呂布肯定是夠了。

爲了設計出一個讓呂布相信的撤退之計,曹操也是煞費苦心,與郭嘉戲志才商議許久,最終決定放火。

通天的火光從枌榆亭上升騰而起,夾雜着濃濃黑煙,曹軍連帳篷都不要了,直接放火點燃,只是帶着大量物資、軍械,趕着運送輜重的馬車快速撤離,飛一般地南下。

在前面觀察形勢的呂布軍斥候立即將消息報告給呂布。

呂軍營寨內。

“砰!”

呂布聽到消息,拍案而起,哈哈大笑道:“曹操居然放火燒了營寨,連帳篷都不要了,想必是淮南戰局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的後方,如此看來,消滅曹操,須臾之間矣。”

李肅也說道:“是啊,曹操不敢直接撤兵,所以才放火燒營寨想阻攔我們前進的道路,將軍,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此地可有其它道路通行?”

呂布詢問。

他們的位置是在南北官道上,枌榆亭就卡在中間,如今通天大火,他們根本不可能穿過去。雖然附近鄉間也有小路,但小路十分狹窄,不利於大軍和騎兵通行,所以更需要一條大路。

當下負責斥候工作的成鐮就說道:“正好有一條,豐縣去沛縣的大路便在東側,連通後方豐縣。”

“好!”

呂布馬上說道:“傳令起兵,即刻追擊!”

戰爭機器轟隆隆運轉。

大軍啓程。

呂布的行軍路線跟曹操預料的一樣,從東面官道繞開枌榆亭,然後南下繼續追擊。

曹操的路線則是從豐縣繞過,一路南下,抵達了豐縣西南外的大澤附近。

此地湖泊衆多,丘陵起伏,草木極深,湖邊的蘆葦蕩比人還高,別說兩萬人,就算二十萬人,都能輕易藏得下。

呂布最前面追趕的就是騎兵,很快在大澤以東追上了曹操,呂軍先鋒軍由李肅率領,與曹操負責殿後的曹洪打了一仗,雙方死傷數十人,一戰即分開。

因爲不能再往前追了,前面就是溼地,馬匹追趕的話容易陷入泥坑裡,所以李肅只能領兵撤回去。

等到呂軍後方的步兵追來,他們就正式進入了預先設置好的埋伏圈。

呂布騎在赤兔馬上,遙望此地地形,就看到前方几處丘陵,樹林茂密,左側是一片平原地帶,聳立着幾處小山,右側則是連成一片的湖泊溼地,草木森然。

這條官道是往豐縣後方的杼秋縣去的,從杼秋縣再往東,就進入彭城境內了。

“曹操倒是狡詐,選擇了此處,想阻礙我騎兵。”

呂布對左右說道。

有將領問道:“將軍, 騎兵難以在此處馳騁,還要追擊嗎?”

“追!”

呂布眼中露出兇厲之色:“即便不能擊破曹操,也要拖延曹操回防的腳步,只要袁術能夠順利北上與我們匯合,他曹操必死無疑。”

“唯!”

立即就有傳令兵過去傳達命令,繼續追擊。

大量的呂布軍在各自將領的帶領下,開始往前追殺,他們如螞蟻一般散落在左側平原之上,順着官道繼續往前。

道路位於大澤湖畔東側,很快呂布的大軍就全都殺入了預設的埋伏處。

就在此時,前方的曹軍忽然停住腳步。

曹操出現在一處山崗之上,對着遠處的呂布哈哈大笑道:“呂布,你中計了!”

“什麼?”

呂布大驚失色,再四處一看。

只見附近的蘆葦蕩、樹林、山丘後,鑽出無數士兵,高聲疾呼。

孫堅從前方山巒後騎馬殺出,高聲道:“呂布哪裡走!”

頃刻間,數萬人馬就殺在一起,方圓數裡之內,全都是廝殺與戰鬥。

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七十章 等人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說明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
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七十章 等人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說明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