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

官軍在汝寧府吃了敗仗後,莫說各地鎮守的朝廷文武,就連那些本地的豪強縉紳都已經在整日的擔驚受怕。

這些地方大族平日有官身的就依仗強權,沒有官身的也是靠着自身財富積累,不知道從窮苦百姓那裡侵佔了多少良田,暗地佔了朝廷那邊多少的便宜。

這次流寇來勢洶洶,即便是傻子,也能從官軍接連潰敗的消息上看出這些紙糊的官軍究竟有多大的能耐,經過了最初的慌亂後,大部分人除了開始結寨自保之外,也都是在到處撒網找靠山。

可看遍眼下的中原五省,能與闖王李自成相抗衡的勢力已經沒有,那左良玉雖說帶着左部號稱幾十萬大軍,可現實卻是在一個地方都不敢待上三天,說白了就是被闖軍攆的到處跑。

所以這所謂的“左平賊”是不用再想了,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號稱五省官軍最強的左部都是如此,其餘差一些的,就更是一盤散沙。

像什麼賀人龍、虎大威、李國奇這些,那可真是做到了聽到闖部風聲便立即潰逃的地步,到現在許多人才想起往常率領五省官軍追着賊寇的楊嗣昌。

從前常有人說督臣楊嗣昌督軍剿匪的時候形勢不好,四面都是漏風的破網,可楊嗣昌現在死了,形勢卻並非好轉,反倒是立刻全面崩潰下來。

“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

這句話是崇禎皇帝在朝議上召見羣臣的時候所說,頗有些無奈的意味,意在感慨楊嗣昌死後賊寇大起,官軍連敗,而朝廷無人可用的糜爛境況。

到了現在,以往一直說楊嗣昌無能的言官們也無人再多說一句,因爲現在的賊寇已經完全成了火候,五省的官軍已經是全盤崩潰。

當時在遼東城內的王爭聽到這個消息後委實冷笑了一番,楊嗣昌一介文弱,卻能親自上陣督師,寸步不停的帶領官軍窮追賊寇。

反觀那些統兵的將帥們,嗤笑倒是看家本領,一旦真正到了戰場上往往是第一個潰逃,做的卻還不如楊嗣昌。

那五省的豪強們自然都知道一個事實,闖王對待他們這些向來是毫不留情,破家殺頭那根本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底下的那些平頭百姓更是日夜唱着歌謠,傳遍了大街小巷,就是在等闖王大軍擊潰官軍,攻進城內,好將他們的家財和米糧盡數搶奪過來。

豪強們找來找去,最後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盯緊了一處,那便是正在雲集重兵的山東歷城。

歸德府的孔巒原來可是個響馬頭子,出身還不如自己,但現在呢,居然也混了個遊擊將軍,現在見人便自稱“本將軍”,看在這些豪強眼中,委實是既羨慕又可氣。

說起來,有不少的豪族其實都是奔着王爭許諾的官身用勁。

從古自今,這些土豪就算家業再大,那也不可能和官家有任何關係瓜葛,平日銀子送的都要勤快點,隨便遇見個什麼官身的文武都要點頭哈腰,那官官相護可不是鬧着玩的。

還有不少貪官們可一直盯着你犯錯,要是有什麼把柄被抓住,那這幾世的家業一下就要付諸東流,所以在王爭這邊給出章程後,那些五省的豪強們果然都動了心思,書信就像無頭蒼蠅一般往歷城派送。

豪強們放心的很,山東軍可不是空頭許諾,已經在調兵遣將就是最好的證明,王爭這個人不一般,作風狠辣不說,前段時將更是被當朝的崇禎皇帝封爲忠烈伯。

年僅二十幾歲的伯爵,左都督,而且還是鐵券世襲,這可是太驚人了,再過二十年會到什麼地步,這誰也說不清。

有這個大金主靠山在前,這些人誰不會爲了活命保家,賺取個官身前程而奮不顧身,反正眼下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就算上了山東軍這船又能如何。

......

現在的歸德府,已經是風聲鶴唳,尤其在拓城邊線這邊,孔巒早已經派出好幾支馬隊一日數報,流寇有點風春草動他立刻就要知道。

雖然孔巒已經給山東方面送去了告急文書,但在內心他卻並沒有抱有多大的希望,畢竟自己只是個地方的小豪強,這點馬隊說起來厲害,但在山東軍戰兵面前的確不夠看。

王爭現在是什麼地位,那可是朝廷的忠烈伯,山東軍一樣被封爲“明威軍”,現在這邊眼看着要開打,而王爭不在山東,所以駐守的大將和文官肯定會首先維護自家本土。

歸德府這種外圍的枝枝蔓蔓要着是好的,但遇到這種情形,孔巒捫心自問,就算是他也不會去管,因爲實在是太不值得。

山東軍名頭不小,今年就在開封府三敗闖王,李自成對王爭和他屬下的兵馬有些忌憚這已經是公所周知地事情,所以就算歸德府守不住,李自成估摸着也不會挺近山東自討沒趣。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求救文書剛送出去沒多久,在山東歷城的軍議司立刻就發了迴音,說是王爭王大帥親自下令,提自己爲遊擊將軍,任命成歸德府山東軍外系兵馬的主將。

並且在孔巒收到回信的時候也得到了另外一個消息,那就是身在遼東的王大帥依然心繫山東內外形勢,斬釘截鐵的發了一句話的軍令: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決不放棄歸德府。

和朝廷平素慢慢騰騰的樣子不同,山東那邊得到軍令後立即有了相應的動作。

首先,東昌府主將邵勇、翁州府主將刑一刀率領本部兵馬在歸德府沿線集結,留守在歷城的戰兵大將鄧黑子動員各地兵馬,率領其他州府的山東兵擇日誓師。

山東總兵對於六府邊境地區,諸如河南、湖廣、南直隸等州府的求援,一向都有應急的自專之權。

王爭依仗的就是這點,不過在將密令發回山東的時候心中其實也非常着急,他和大部分出來的戰兵心思一樣,家門口都失火了,一家老小妻兒和多年基業都在山東,自己還在這遼東待着幹什麼?

王爭已經是歸心似箭,坐如針氈,判斷力自然有些下降,覺得這邊已經打了幾個勝仗,只要皇太極不再御駕親征,明清兩方的實力就不會有明顯差別,守城應當還是很容易的。

正巧這個時候朝廷的兩道旨意接連發了下來,第一道,是封王爭爲忠烈伯,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山東軍爲“明威軍”。

第二道則是崇禎皇帝嚴令王爭立即率部撤回山東,不能再參與任何遼東相關的邊事。

這兩道旨意相隔不過幾日,儘管第二道並沒有叱責的話語,但王爭還是明顯感覺崇禎皇帝的意思前後非常分明。

不過王爭沒那個功夫去細想,正好是借坡下驢,恭恭敬敬的接了聖旨,準備立即率戰兵返回山東。

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
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一百三十一章:發財大計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