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

本來關外的滿清忽然之間分裂,這已經是意外之喜,京師裡面的人都在連連恭賀齊王王爭的大功,人人都是喜氣洋洋。

但沒過多久,就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齊軍竟然敗了。

這次齊軍是第一次在正面戰場的陣戰中被擊敗,從登萊之地就跟隨王爭的寧韜都尉邵勇威名赫赫,這次卻在雲南戰死,沒能續寫傳奇。

邵勇的對手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名叫李定國。

就是這個小人物,在大西軍其餘三路幾乎全部都遭遇挫折的時候,憑藉一己之力,將大西軍控制的地方延伸到雲南。

一直平平穩穩的雲貴局勢竟然出現這個變故,本來就連左良玉都打不贏的張獻忠也稱帝要做皇上,學人家李自成建立了個什麼大西。

這話起初聽在耳中就像是個笑話,就連李自成都難以抵抗齊軍的強大攻勢,那也就能在四川晃盪晃盪的大西,估計沒幾個月就被平定了。

所以在這個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是當個笑話去聽,就連百忙之中的王爭都忽略了歷史上李定國的存在。

大西軍兵分四路,其餘倒還好說,北面孫可望在擊敗了大順軍的威武將軍韓華美之後,劉芳亮便是率大軍去迎。

一方面,大順接連敗退,幾乎丟失了陝西以外的全部土地,軍心已經降到谷點,急需一場勝利來提升士氣。

另一方面,大順軍對於這剛建立的大西還是充滿了不屑。

大西和大順這兩個老對頭之間的戰爭,大西並未討到什麼便宜,孫可望根本不是劉芳亮的對手,連吃幾個敗仗,差點都被打回四川。

劉文秀也並不好過,他起初帶着幾萬兵馬信誓旦旦號稱要攻下山東本土。

但事實上,劉文秀所部的大西軍剛出了四川就在湖廣遭到高傑所部的齊軍迎頭痛擊,現在高傑和陳永福合兵一處,所向披靡,甚至都打進了大西的四川本境,看樣子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這件事說起來讓人覺得唏噓,原本都是大明朝總兵的時候,高傑和陳永福在戰場上那可並沒有什麼優異的表現。

但是同樣的一個人,到了齊軍體制之內,帶着一羣不一樣的兵馬,竟然如此勇猛,建立了赫赫戰功。

陳永福是王爭能迅速統一河南的功臣,這已經不用多說,高傑自從去年來南京投奔之後,和左光先兩個人到處奔走,聯絡湖廣本地的原朝廷官紳,一樣爲齊軍拿下湖廣盡了大力。

現在中原地區已經不再是那麼戰火紛飛,原本鬧得最亂的中原五省,現在基本都處於當今齊王的統轄範圍之內,到處都能看見齊軍在進行擴招和整改。

大順自打退出北直隸以後,就是一路潰敗,齊軍基本不用怎麼去追,原本那些歸附大順的地方就又都上表歸附。

其中,像是鎮守大同的姜襄,還有原本明廷的宣府總兵王承萌,都是早早的將大順軍拒之門外,這還不止,他們將原本大順的官員驅逐,痛打落水狗。

對於這些人,由於王爭現下沒有什麼功夫搭理,所以都是直接讓他們官復原職,只不過麾下兵馬必須接受齊軍的整改。

除此之外,崛起的土默特依賴於中原的物資才能繼續和北五部周旋,就連關外的滿清都在盛京一戰之後分崩離析。

大順和大西也就只能佔據陝西和四川這兩省之地,可以說,自從萬曆末年開始,天下間的形勢就從沒有這麼好過。

大順兵敗,朝鮮稱臣,蒙古封貢,滿清崩潰,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華夏的中興之兆,自從進入北京的半個月起,勸進的摺子就從來沒斷過。

勸進什麼呢,那就是讓當今的齊王,早登皇帝位。

這種說法在張獻忠稱帝之後更加在北直隸蔓延開來,所有的人都期盼着縱橫天下的齊王能登基爲帝,因爲這天下間的假皇帝已經不少了,缺一個真正能說話管用的真天子。

這次王爭的態度不明不暗,既沒有像在南京那次直接拒絕,也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只是當做沒聽到。

但齊軍下轄的文臣武將可都不是傻子,王爭這個態度,那就說明是有戲,作爲幕僚府幕僚長的李巖,還有特別顧問管清天都被衆人推出來提這件事。

這天,幕僚府的幕僚們都聚在紫禁城深處的一間小院裡,衆人臉上洋溢出興奮的笑容,正在激烈的討論着什麼,門外還站着兩個小官在把風。

原本手邊的事情都被大家放在一邊,本來這時候應該討論的話題變成了如何能讓齊王名正言順的登基爲帝。

“李大人,這裡就屬你和管大人待在齊王的身邊最長,由你們兩個共同來提,大家按規矩跟表勸進,顯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щшш ⊕тTk ān ⊕¢ Ο

原本明朝兵部尚書張國維現在是幕僚府軍務部的一個科長,雖然比原本六部尚書的職位小多了,但他卻非常慶幸。

這個位置上乾的事情真正是實事,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沒處理完一個事務,甚至還會有很深的成就感,而且沒有什麼類似黨爭的內幕需要注意。

李巖坐在位子上,不斷用手指一下一下的敲打桌面,似乎在細細思索着什麼。

“不易操之過急,自古以來,百官聯合勸進都要有三次,第一次就在明日,第二次在本月月底,第三次,在明年正月之初。”

他才說完,衆人便是紛紛出聲附和,管清天拍拍手,說道:

“現下齊王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雖然有了李定國那個亂子,但大勢不可阻擋,自己這些做臣子的更因該爲主上分憂,今日,就在這裡把該處理的事情都討論清楚。”

李巖點點頭,笑着說道:

“管大人說的不錯,大家暢所欲言,不能漏了任何條目。”

張國維首先提出,登基的日期和地點要選好。

衆人商議一陣,地點方面,武英殿雄偉壯觀,距天最近,顯然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日期,現在還不急,禮樂和服裝等一些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一定要選個黃道吉日。

農務部部長陳子龍說道,登基之時,新的農曆需要立刻在天下頒發,這是穩定農莊秩序的關鍵,因爲前明已經有很多年未曾發下農曆了。

大家表示贊同,這些事情王爭沒有說,但並不代表沒有想到。

顧君恩緊跟着提出,登基之日,必須在北京城召集有名望的文武將吏,讓天下百姓看一看改朝換代的齊軍有多麼強盛。

所以,就需要立刻發佈令旨,規定外地文武將吏抵達北京的日期。

這些事情擠壓在一起,都需要有條不紊的辦完,李巖在問過管清天之後,決定將登基的日期定在明年,魯監國二年的正月,也便是文武臣工第三次勸進的三日之後。

現在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準備,雖然可能不太夠用,但也只能把一天當成兩天過。

畢竟,這天下戰亂多年,百姓們太需要一個文治武功樣樣齊全的帝王來帶領他們走向太平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
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一章:魂穿明末成軍戶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