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莊風獨自遊逛的時間更多了,洪葉也沒有將這放在心上,畢竟金花婆婆對莊風的態度實在太差,莊風出去走走也有利於驅散心頭的壓抑。
.她和金花婆婆都不知道莊風是將時間用到了修煉法術上。
再說莊風修煉的事情。莊風沒想到,道書第一個極爲簡單的重心術,他卻揣摩了很久。莊風自我感覺,若是大體估量的話,自己研習這個法術足足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每一天甚至是每一次,莊風施展重心術的時候,都會生出一絲新鮮的感覺。自己的雙腳與大地之間彷彿能夠展開交流一般,每次都給自己提供不一樣的觸覺。
莊風這纔信服金花婆婆的說法。她說,無論是五行法術、擬植法術、擬獸法術,還是黑暗法術,都是參天地妙化的法術。在學習這些法術的過程中,修仙者能領悟天、地、人、物四者之間的奧秘,深悉自然與人爲之道,甚至能夠感知命運。
就這樣勤奮不輟地練習,莊風的領悟越來越多,自己也就變得越來越謙虛。大概在半個月後又練了十來天,莊風終於敢說自己將這個重心術基本掌握了。若是此時有三位普通的大漢同時推自己,莊風都有信心站住腳跟,一動不動。
莊風學習的第二個法術是靈識術,是修煉聽覺、嗅覺、味覺、視覺和觸覺五種感官的法術,不但能讓眼睛、耳朵、鼻子等變得靈敏,還能使這五感互相連通,修煉至頂點,人的五官彼此取代。這個法術雖然也屬於比較初級的法術,但是效果十分奇特,讓莊風十分期待。但是,要取得奇特的效果,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修煉的過程中,莊風是實實在在體會到了一把修仙的妙趣與艱難。
要修煉這個法術的頂級,要求莊風蒙着自己的雙眼,試圖用鼻子、耳朵和嘴巴看東西。莊風練了很久,一絲成果都沒有。後來,莊風覺得自己的第一個門檻太高,無法跨過,轉而捂住耳朵,用眼睛聽聲音。不過,令莊風失望的是,自己依然沒有所得。看起來,自己是無法體驗頂點的妙用了。
無奈之下,莊風只得老老實實地練習自己的各類感官。道書中說,練習目力最好的時間便是日出前後,觀察天際的變化。可惜在天鯨的肚子裡,看不到太陽,莊風只能眺望遼遠的地平線。練習聽力也是一樣,在這裡聽不到絲竹琴箏,聽不到山頂的罡風,聽不到夜半夫妻的絮語,聽不到遠處桑樹上野蠶的“沙沙”聲。莊風只能來到水潭邊,觀察游魚,傾聽它們每一次擺動尾巴濺起的水花聲。
就這樣在一天一天不知疲倦的修煉中,莊風的各種感官都有了顯著提升,莊風有信心自己現在學的東西在以後會派上大用場。《長春密卷》中說了,許多修仙者只注重修煉高攻擊或者尤其是花哨的法術,卻拋棄了許許多多實用性很強的輔助法術,結果在和人家拼鬥的時候,一旦遇到高手,死的往往都很慘。
莊風學習的第三個法術沒有名字,內容也很簡單,只是一個關於如何讓靈氣在肢體中局部循環的法術,道書上也沒有表明它的作用。一開始,莊風並沒有重視這個法術,根本就沒打算去修煉它。可是,本着完美主義的精神,莊風打算將道書中的所有法術全部學到手,也變開始練習這個法術。誰知道一練之下,莊風卻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關這個法術的修煉方法寫得很清晰,但是很簡短的幾個步驟莊風就是學不會。道書中說,靈氣在體內作局部循環,最容易做到的地方時四肢。可是,莊風練了左手練右手,練了右腳練左腳,根本無法控制住靈氣在四肢做局域運動,靈氣還是如以前一樣,只是在體內作一個大循環的運動。這就如同地球本身繞着太陽旋轉,你非得讓他自己轉圈一般,是一個打破慣性的過程,困難還是比較大的。
莊風一開始確實是不重視這個法術,但是遇到的阻力之後,莊風的好勝心卻被激起來了。莊風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試驗了一番這個法術後,依然決定在自己最熟悉的右手開始修煉。
天鯨的肚子中無日月,不過據莊風自己估算,大概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圍繞莊風全身運轉的那股粗粗的靈氣終於分出了一小縷,開始圍繞莊風的右手旋轉。雖然是走走停停,但是畢竟是開始了一個新的循環。在莊風的堅持下,這個循環終於固定起來,莊風的右手開始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系統。可是,在莊風將這個法術初步練成後,莊風也沒有感覺到這個法術什麼效果。哪怕是產生了靈氣循環的右手,也只是有了靈氣流動的感覺,卻並沒有任何變化。隨着局部循環出現後趨於正常,這種新鮮感也逐漸消失。莊風若不是用心觀察,根本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右手還有這樣一團不停流轉的靈氣。於是,莊風便將這個法術放棄了,繼續修煉靈識術。
一次,莊風練習靈識術過久,實在感覺到了乏味和疲倦。百無聊賴之際,莊風再一次地觀察起了自己右手,他現,自己右手作局域循環的那股靈氣明顯比以前粗壯了很多。一開始,他以爲是圍繞全身循環的那股最粗的靈氣分流出來的原因。可是,莊風一看那股最大的靈氣,竟然現,這股靈氣不但沒有因爲右手而削弱,反倒是也比以前更加粗壯了一些。
驚喜之餘,莊風開始仔細地研究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由於右手靈氣的局域循環已經成型,莊風便開始修煉右腿的局域循環靈氣。
修煉右腿的靈氣局域循環仍然十分艱難,好在莊風有過修煉右手的經歷,但也算是有心理準備。這一次,莊風沒有聽之任之,而是從最一開始便細心地觀察,試圖得到結論。
皇天不負有心人,莊風終於弄清楚了其中的端倪,不禁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