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洲(一)

戰爭自爆發後已經進行了四個月,與開戰前大多數人所預計的情況正好相反,整個戰爭和進程並沒有在短時間內結束的任何苗頭,已經有不少人感覺到了戰爭有逐漸走向長期化的趨勢,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就會戛然而止。

最終的結果就看誰能堅持住!

清晨,當威倫尼克來到“拉德茨基元帥”號的甲板上的時候,海面上除了他屬下的四艘戰艦,已經看不到任何船隻的影子了。此時東非海域天氣晴朗,現在艦隊的航向東南,航行在阿米特蘭羣島東側。艦隊此時已經接到了海軍部發出的密電,準備放棄德屬東非的海軍基地,踏上返回本土的航程。按照弗蘭格爾將軍的設想,他們會繞過南部非洲海岸,然後就直接進入到大西洋當中。

進入7月,威倫尼克少將率領“拉德茨基元帥”號和“特格特霍夫海軍上將”號兩艘戰列巡洋艦與兩艘輕巡洋艦一起突入到亞丁灣,在擊沉了幾艘英國油輪後,沿着非洲之角跑到了被佔領的塞舌爾伊麗莎白港停留了一天,進行補充燃料和食品。

這次襲擊行動讓整個印度洋運輸線都被迫停滯了十幾天的時間,英國戰時內閣大受震動,迫於國內輿論的壓力,迅速從本土艦隊又抽調了四艘戰列艦加入到地中海艦隊,同時隸屬於地中海艦隊的四艘“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和兩艘裝備有13.5英寸主炮的“獵戶座”級戰列艦進入印度洋,準備大舉圍剿以德屬東非桑給巴爾港爲主要基地的德奧帝國非洲和遠東艦隊。

這是德奧艦隊最後一次在印度洋中的破交行動,7月12日,威倫尼克艦隊在破壞了塞舌爾島維多利亞港的港口設施後之後,繼續向南航行,準備返回到坦噶尼喀的達累斯薩拉姆港,與弗蘭格爾上將的主力艦隊會合。

此時,已經有成批的英國戰列艦和巡洋艦隊正從四面八方向印度洋匯聚而來,而遍佈印度洋海域基地裡的英國空軍偵察機也在海岸附近展開大規模的搜尋。受限航程的限制,這些飛機一般都無法離開海岸超過150海里。

南印度洋此時正值夏季,寶藍色的海面上又熱又潮,頭頂上高懸着令人眩目欲暈的光線。烈日當空,發出無窮無盡的熱量,軍艦甲板的溫度足有40多度,即使在不停噴着水降溫,艦員們也象是要被烤焦了一樣。

在船艙水下十米的地方,溫度還有將近攝氏三十度,裡面更是另一種悶熱。海水幾乎是不透明的,呈現出一種深不可測的藍色。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攪起深藍色的海水,兩道雪白的航跡向遠處水天線那邊延展過去。

“拉德茨基元帥”號和其它軍艦一樣,頭頂着炎炎烈日在這片潮熱的海面上航行,船艙裡到處都散發着潮氣,象一座超大型的土耳其浴室。甲板和船舷只要接觸過海水的地方都結滿了一層黃褐色的鹽粒,艦內在頂板上到處都在滴答着潮氣凝結成的蒸餾水。

艦隊繞過了阿米特蘭羣島,開始轉向正西,朝着達累斯薩拉姆港駛去。

帝國非洲公司和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872年,也就是德奧帝國成立的那一年,其前身是維克多大公一手創辦的奧地利西非公司、東非公司和東印度公司。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這家貿易和探險公司就在非州中部和東印度羣島及澳洲爲帝國攫取了大量的殖民地,在1886年的柏林會議後,帝國將德屬西非、德屬剛果和德屬東非等非洲殖民地合併到一起,形成了橫貫非洲中南部的德屬非洲殖民地。

很奇怪的是,當時兼任海軍大臣和殖民地大臣的維克多大公卻把德屬非洲殖民地的總督府設在了德屬東非的達累斯薩拉姆,而不是德屬西非的喀麥隆。

在戰爭爆發時,德奧帝國的殖民地大臣是卡爾?彼得斯博士,他是一位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他與英國設立羅茲獎學金的英國金融家羅得斯都是狂熱的殖民主義者。羅得斯爵士認爲要維持大英帝國長久的霸權要靠推行英語霸權來延續,所以在他死後,將生前積累的大約2億英鎊鉅額財富全部捐獻出來,設立了羅茲獎學金。

設立羅茲獎學金的目的就是在全世界推廣英語教育,從而維護大英帝國的長久霸權。

卡爾?彼得斯博士也是一樣,主張強行在德屬殖民地地區推行德語教育,他認爲德語纔是德意志帝國爭霸世界的堅定基石。在卡爾?彼得斯的主導下,其背後又有當時殖民地大臣的維克多大公強有力的支持,德奧帝國也設立了卡爾?彼得斯獎學金,以資助那些殖民地甚至是非德語區的大學生到德國留學,以推廣在全世界的德語教育。

在戰爭爆發後,彼得斯總督和德屬非洲殖民地駐軍總司令特羅塔將軍就被告知,他們與帝國本土之間的海上聯繫很有可能會被徹底切斷,要求他們作好進行長期戰爭的準備。

隨着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奧地利和德意志工業化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德奧帝國的海外殖民地也跟着迅速膨脹起來,在非洲德奧帝國攫取了包括德屬西非、剛果河流域和坦噶尼喀(坦桑尼亞)、羅得西亞和納米比亞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領土。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得到了蘇門達臘(1869年)、新幾內亞哈布斯堡領地(1886)、西北澳大利亞(1888年)及雷納羣島和所羅門羣島和中太平洋的馬紹爾羣島、薩摩亞羣島等。另外還從俄國人手上購買到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羣島維克多大公私人領地,並把布爾人創立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共和國納入自己的保護國範圍內,一個龐大的新興殖民帝國逐漸形成。

這纔是英德矛盾的主要焦點,英國人認爲德奧帝國殖民地的擴張對它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特別是德屬蘇門答臘和西澳大利亞殖民地的出現,讓大英帝國感覺難以忍受。經過多年的談判,迄今爲止,英國也沒有承認德奧帝國對西澳殖民地的宗主權,只認爲它是德奧帝國的租借地。

隨着德奧帝國把在西澳和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的3.5萬駐軍撤往德屬非洲,特羅塔將軍手上的非洲殖民地軍隊擴充到了7.5萬餘人,另外還有超過20萬的德裔僑民滯留在非洲殖民地地區。

四六、出發準備八、最後的殖民時代七五、海神之語(一)四八、鋼鐵六四、鐵水奔流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二六、準備期四二、飛機七十、埃及戰役(二)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六五、杜邦(一)三、 夢境或遊戲?十三、後膛步槍(二)二十、新手任務?!三三、調令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二二、多格爾沙洲(十三)六九、埃及戰役(一)四十、襲擊艦隊(二)六九、加利西亞(五)四八、鋼鐵八三、潛艇基地(二)七、辭典十二、多格爾沙洲(三)四七、再次遠航二、戰前準備七七、追逐九、海洋霸主(二)九、東方(一)十九、合夥人三八、新的任命四、淺海獵殺(二)四十、家庭無題七八、炮擊十九、多格爾沙洲(十)五、北海迷霧(一)六二、帝汶海戰(二)八三、內燃機七十、加利西亞(六)二八、前無畏競賽十七、鋼鐵廠六二、基業三四、馬耳他(四)四、正常與非正常三七、最後的衝刺六六、杜邦(二)五六、海殤(四)七五、墨西哥皇帝(一)三四、戰爭開始了(二)無題七四、開啓電力時代三六、戰棋?(二)二九、最強前無畏五七、東攻西守(二)三五、戰爭本質五一、宣戰五五、基希拉海峽之戰(三)四一、頑強五四、基希拉海峽之戰(二)四九、鋼鐵輪船五六、電機時代(二)四七、保住布魯克四六、布達佩斯01七三、工業化四三、非洲戰場三七、最後的衝刺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七十、加利西亞(六)十九、多格爾沙洲(十)四五、巡洋艦長五三、鐵甲船(一)無題十六、多格爾沙洲(七)四三、非洲戰場五六、電機時代(二)四、淺海獵殺(二)四九、聖誕節十六、三脹式蒸汽機四六、布達佩斯01二七、油田六八、貝魯特六二、帝汶海戰(二)八三、內燃機八一、訓練七三、海上戰備六二、奔流(三)四五、地下工廠(二)無題七十、埃及戰役(二)四二、飛機五七、東攻西守(二)七七、連發步槍(一)四、淺海獵殺(二)四六、地下工廠(三)六五、奔流(六)十一、多格爾沙洲(二)十六、新帝國五三、鐵甲船(一)五四、海殤(二)
四六、出發準備八、最後的殖民時代七五、海神之語(一)四八、鋼鐵六四、鐵水奔流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二六、準備期四二、飛機七十、埃及戰役(二)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六五、杜邦(一)三、 夢境或遊戲?十三、後膛步槍(二)二十、新手任務?!三三、調令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二二、多格爾沙洲(十三)六九、埃及戰役(一)四十、襲擊艦隊(二)六九、加利西亞(五)四八、鋼鐵八三、潛艇基地(二)七、辭典十二、多格爾沙洲(三)四七、再次遠航二、戰前準備七七、追逐九、海洋霸主(二)九、東方(一)十九、合夥人三八、新的任命四、淺海獵殺(二)四十、家庭無題七八、炮擊十九、多格爾沙洲(十)五、北海迷霧(一)六二、帝汶海戰(二)八三、內燃機七十、加利西亞(六)二八、前無畏競賽十七、鋼鐵廠六二、基業三四、馬耳他(四)四、正常與非正常三七、最後的衝刺六六、杜邦(二)五六、海殤(四)七五、墨西哥皇帝(一)三四、戰爭開始了(二)無題七四、開啓電力時代三六、戰棋?(二)二九、最強前無畏五七、東攻西守(二)三五、戰爭本質五一、宣戰五五、基希拉海峽之戰(三)四一、頑強五四、基希拉海峽之戰(二)四九、鋼鐵輪船五六、電機時代(二)四七、保住布魯克四六、布達佩斯01七三、工業化四三、非洲戰場三七、最後的衝刺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七十、加利西亞(六)十九、多格爾沙洲(十)四五、巡洋艦長五三、鐵甲船(一)無題十六、多格爾沙洲(七)四三、非洲戰場五六、電機時代(二)四、淺海獵殺(二)四九、聖誕節十六、三脹式蒸汽機四六、布達佩斯01二七、油田六八、貝魯特六二、帝汶海戰(二)八三、內燃機八一、訓練七三、海上戰備六二、奔流(三)四五、地下工廠(二)無題七十、埃及戰役(二)四二、飛機五七、東攻西守(二)七七、連發步槍(一)四、淺海獵殺(二)四六、地下工廠(三)六五、奔流(六)十一、多格爾沙洲(二)十六、新帝國五三、鐵甲船(一)五四、海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