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爭前夜

“北方、西方、南方在分崩離析,

帝座破碎,邦國在震動,

逃吧,逃到純潔的東方,

去領略族長國家的風光……”

1648年,在進行了爭奪德意志地區霸權的“三十年戰爭”之後,歐洲各國簽署了《威斯特法利亞和約》,最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這一年,這片土地上分裂出314個大大小小的邦國,雖然這些德意志各邦國還共同擁有“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這樣一個名稱,但邦國各自爲政,統一的中央權力幾乎不復存在。

法蘭西拿破崙率領強大的法國軍隊颶風般地席捲了歐洲,輕而易舉地征服了這片縱貫歐洲中部的土地。1806年拿破崙率法軍入侵時,這個所謂的帝國根本無力抵擋,帝國中兩個最大的邦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遭遇慘敗,普魯士還被迫割讓了一半的國土,支付1.5億法郎戰爭賠款。拿破崙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維也納和柏林,屈辱再一次降臨,它喚醒了深藏在德意志人心靈中的沉痛記憶。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16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邦簽訂了《萊茵邦聯條約》,脫離帝國,加入邦聯。此舉嚴重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領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爲不快。拿破崙爲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決定親手終結神聖羅馬帝國。因此他對奧皇弗朗茨二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且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和羅馬人民的國王的稱號。最後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僅保留奧地利皇帝稱號,延續了九百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徹底煙消雲散。

當這片土地上連一個名義上的國家都不復存在時,人們想起了德意志詩人席勒的一聲感嘆:“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個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則乾脆地說道,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裡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這樣問,答案是,這裡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提出這個問題,答案是,這裡是普魯士。德意志在哪裡?這個歷史性的問題,拷問着每一顆德意志的心靈。

1814年,拿破崙被歐洲各國組成的反法同盟擊敗,在英國和俄國主導下,《維也納會議》上由38個德意志邦國所組成的“德意志邦聯”成立了,但各邦依然擁有着獨立的主權。因爲,歐洲列強們始終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在歐洲的中部崛起。

《維也納會議》確立了德意志國家分裂的現實,但是謀求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的步伐並沒有停止下來。德意志聯邦中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王國一直在爲掌握德意志聯邦的主導權而進行着激烈的爭奪。

曾經有數次,兩國之間距離一場全面戰爭就只差一聲槍響。

奧、普兩國都在謀求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實際上實現統一最大的阻礙卻是德意志老三——巴伐利亞。

1865年,有關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的討論熱潮在德意志地區的報紙上持續升溫,很快就成爲了輿論的焦點。這次討論是由俾斯麥一手推動起來的,很奇怪的是,奧地利人居然也在暗中推波助瀾,許多參與這場激烈辯論的德意志地區大報社都得到了來自維也納方面的資金捐助。

輿論的風向變得更加有利於奧地利——大部分人認爲應該建立一個以奧地利爲首的大德意志國家,這與俾斯麥的設想正好相反。

呆在柏林的俾斯麥已經坐不住了,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奧地利的官方財政收入也在大幅提高,這使得弗朗茨皇帝和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有足夠資金來進行軍隊改革和擴充軍備。本來普魯士的體量就只有奧地利的三分之一,如果再等到奧地利人完成軍備擴充,普魯士王國在戰場上勝的機會將是越加渺茫。

“去幹你們的事吧,我將會擔負起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重任!”俾斯麥對戰爭大臣羅恩和陸軍總參謀長毛奇說道。他指的是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三人之間與威廉國王已經達成了統一的認識,再任由形勢這麼發展下去,普魯士王國將會失去一統德意志的機會!

槍桿子裡面了政權,他們需要通過一場戰爭,在戰場上來確立普魯士王國對於德意志聯邦的領導地位!

威廉國王和俾斯麥的野心在國內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國內反對的聲音不少,尤其是在自*由派控制的國會內部。威廉國王用解散國會的方式爲俾斯麥掃清了障礙,只要取得戰爭的勝利,那些人就會變成少數。

ωwш тTk án c○

而俾斯麥則全然不顧這些反對的聲音,毅然決定挑起一場大戰起來。

1865年秋天,俾斯麥坐火車趕到了比斯開灣的布列塔尼,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正在這裡的比阿里茨療養地度假。

來自大西洋清涼的海風吹過了結滿了金黃檸檬的樹林,俾斯麥與法皇在樹下對坐,進行着密謀——拉攏法國參戰所付出的代價太大,拿破崙三世在圖謀比利時和萊茵區,這是普魯士無法承受的。

俾斯麥提出的條件是允許法國從尼德蘭國王手裡購買下盧森堡,這遠遠不能滿足法皇的胃口。法國之行並沒有達到拉攏法蘭西帝國參戰的目的,不過俾斯麥還是完成了自己最初的意願,拿破崙三世同意保守中立,如果普魯士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的話,將會同意割讓薩爾區作爲對法國的補償。

拿破崙三世顯然認爲普魯士根本不是奧地利的對手,他準備先坐山觀虎鬥,等到奧地利人快要取得勝得的時候,他就能以出兵干涉爲要挾,不費吹灰之力地從普魯士人手中取得他想要的東西——萊茵河西岸地區,這是他的叔叔拿破崙一世所確立的法德邊界。自從成爲皇帝后,拿破崙三世無時無刻不在夢想着重現自己叔父昔日的榮光。

五、和談八、精神力修煉(求收藏、推薦)五七、內務二一、皇帝的讓步(求收藏,求推薦)四七、保住布魯克七七、追逐三九、襲擊艦隊(一)十九、多格爾沙洲(十)四九、水面艦隊十六、多格爾沙洲(七)七四、開啓電力時代五、和談五一、小規劃六十、遠東艦隊(三)三五、超無畏七四、威悉演習(二)十八、西班牙艦隊六六、加利西亞(二)十一、火炮發展四七、保住布魯克五三、海殤(一)四六、地下工廠(三)二、非洲(二)四四、地下工廠(一)六七、杜邦(三)一、非洲(一)三四、人員合作三一、戰巡和重巡七三、海上戰備三七、調整三七、決擇三六、勝負因素五八、遠東艦隊(一)十七、留學生七四、海上戰局四三、聯合力量四一、頑強二九、目的九、突發事件(求收藏、推薦)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四五、前線三、 夢境或遊戲?無題三七、決擇五六、海殤(四)七四、海上戰局十三、多格爾沙洲(四)二五、自行車四二、見習中尉四四、轟炸機六、北海迷霧(二)六一、帝汶海戰(一)二八、前無畏競賽五七、內務六三、移民五六、海殤(四)四六、地下工廠(三)四五、巡洋艦長六五、奔流(六)八、海洋霸主(一)五六、電機時代(二)七五、獵物(一)七三、海上戰備三六、勝負因素四五、巡洋艦長二七、多格爾沙洲(十八)七二、開礦計劃六一、奔流(二)三三、調令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二八、戰場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十四、多格爾沙洲(五)五六、海殤(四)二七、戰爭氣氛六五、杜邦(一)六九、加利西亞(五)六七、新任命五十、矛盾的焦點六三、移民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三四、人員合作二六、發展問題五九、方向七、設計七八、連發步槍(二)六三、移民七四、威悉演習(二)七二、北方戰略六五、奔流(六)四九、鋼鐵輪船十三、後膛步槍(二)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十五、多格爾沙洲(六)二九、目的四十、家庭三五、戰爭本質八二、買了一塊冰八、最後的殖民時代
五、和談八、精神力修煉(求收藏、推薦)五七、內務二一、皇帝的讓步(求收藏,求推薦)四七、保住布魯克七七、追逐三九、襲擊艦隊(一)十九、多格爾沙洲(十)四九、水面艦隊十六、多格爾沙洲(七)七四、開啓電力時代五、和談五一、小規劃六十、遠東艦隊(三)三五、超無畏七四、威悉演習(二)十八、西班牙艦隊六六、加利西亞(二)十一、火炮發展四七、保住布魯克五三、海殤(一)四六、地下工廠(三)二、非洲(二)四四、地下工廠(一)六七、杜邦(三)一、非洲(一)三四、人員合作三一、戰巡和重巡七三、海上戰備三七、調整三七、決擇三六、勝負因素五八、遠東艦隊(一)十七、留學生七四、海上戰局四三、聯合力量四一、頑強二九、目的九、突發事件(求收藏、推薦)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四五、前線三、 夢境或遊戲?無題三七、決擇五六、海殤(四)七四、海上戰局十三、多格爾沙洲(四)二五、自行車四二、見習中尉四四、轟炸機六、北海迷霧(二)六一、帝汶海戰(一)二八、前無畏競賽五七、內務六三、移民五六、海殤(四)四六、地下工廠(三)四五、巡洋艦長六五、奔流(六)八、海洋霸主(一)五六、電機時代(二)七五、獵物(一)七三、海上戰備三六、勝負因素四五、巡洋艦長二七、多格爾沙洲(十八)七二、開礦計劃六一、奔流(二)三三、調令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二八、戰場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十四、多格爾沙洲(五)五六、海殤(四)二七、戰爭氣氛六五、杜邦(一)六九、加利西亞(五)六七、新任命五十、矛盾的焦點六三、移民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三四、人員合作二六、發展問題五九、方向七、設計七八、連發步槍(二)六三、移民七四、威悉演習(二)七二、北方戰略六五、奔流(六)四九、鋼鐵輪船十三、後膛步槍(二)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十五、多格爾沙洲(六)二九、目的四十、家庭三五、戰爭本質八二、買了一塊冰八、最後的殖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