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準備

羅恩和毛奇在柏林的火車站迎接從法國回來的俾斯麥。

“法國人同意保持中立了嗎?”羅恩問道。

“哦,我給你帶回了一份玫瑰果凍,另外皮埃蒙特人希望我們能夠支援他們一些奶酪。”俾斯麥回答說。意大利人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只不過誰也沒能指望他們能幹成什麼事情,只需要能夠牽扯住奧地利的一部分精力就可。

設在柏林的普魯士陸軍總參謀部象臺機器一般運轉了起來,毛奇沒日沒夜地在制訂着戰爭計劃,作爲一個嚴謹的軍人,他不允許自己的計劃中出現任何的疏漏。戰爭大臣羅恩則隨意得多,依然遵循着自己的生活習慣:獨自思考、參加宮廷舞會和在西里西亞的克雷扎烏進行打獵活動。

普魯士的戰爭機器已經發動了起來……

……

奧地利人也不是無動於衷,他們看到了與普魯士之間的戰爭已經臨近,但卻陷入到猶豫之中。不少的內閣成員像害怕失敗一樣害怕勝利,不願去承擔起領導和保護德意志諸邦的責任,這讓奧地利在制訂相應的措施時不有少顯得自相矛盾的地方。

與奧地利方面被動地去適應形勢的改變不同,俾斯麥卻在積極爲戰爭展開着外交方面的活動。在得到法國中立的保證後,他又得到了俄國方面的暗中支持,另外就是把皮埃蒙特-撒丁王國拉入到了自己的陣營裡來。

皮埃蒙特人是奧地利的宿敵,雖然他們已經兩次被奧地利打敗,依然在努力尋找着收回北意大利,統一王國的機會。1866年初,俾斯麥與皮埃蒙特人達成同盟協議:普魯士人確認在戰後意大利能夠得到倫巴第-威尼西亞和託斯塔納地區,而意大利人則保證,如果普奧之間發生戰爭,皮埃蒙特王國將在第一時間對奧地利宣戰。

在另一個歷史中,普奧戰爭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戰前被普遍看好的奧地利帝國根本沒有表現出它應當擁有的實力,僅僅在兩週內就被原來認爲比它弱小的普魯士打敗了,其後被迫退出了德意志聯邦,爲普魯士最終一統德意志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擁有3600萬人口的奧地利和1800萬人口的南德意志盟友被僅擁有1400萬人口的普魯士及盟友打敗了,這其中有許多複雜的原因。作爲奧地利最大盟友巴伐利亞根本沒出力氣,只是在自己邊境上與普魯士軍隊打了一仗,符騰堡和巴登的軍隊過於孱弱,和漢諾威一樣,根本無法抵擋住普魯士西線軍團的進攻。

另外就是武器,普魯士陸軍早在1852年就已經全部換裝成了德雷澤後膛針發槍,而奧地利陸軍及其盟友們依然裝備着老舊的前膛步槍。德雷澤後膛針發槍是前膛步槍射速的三倍,而且士兵能夠進行隱蔽的射擊和裝彈,這相當於是一名普魯士士兵輸出的火力相當於三名奧地利士兵才能達到的效果。

在這個世界,吳維已經基本上修正了這些錯誤,伊斯萊亞後膛步槍的性能甚至比德雷澤步槍還要優秀——這得益於發射藥中摻有少量的硝化纖維顆粒,能夠打得更遠。而且奧地利陸軍已經開始普遍裝備橫閂式小口徑後膛速射炮,剛開始後膛炮研製的克虜伯工廠只爲普魯士人提供了很少一部分這種後膛速射炮。

另外就是在吳維的全力支持下,更爲強勢的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出任了戰爭大臣,在他的主導下,在奧意法戰爭之後,奧地利人很快吸取了普魯人的一些經驗,建立起了自己的總參謀部和國內的戰爭動員體系。

另一個重大的改變是奧地利陸軍的編制。

在奧意法戰爭前帝國陸軍最大的戰術單位編制是團級,這是早期的燧發槍時代留傳下來的傳統。但隨着迅速的工業化和交通運輸的發展,戰爭中作戰的規模越來越大,團級指揮單位已經不能承擔起作戰任務。在一場大的戰役中,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規模都以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計算,只有2300兵員的步兵團編制作爲戰役中的基本戰術單位已經不再合適。

隨着時代的發展,戰術基本單位的編制最少應該是師級,甚至可能應當是軍級編制。

在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推動下,帝國陸軍編制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六十萬奧地利常備陸軍組建成了十三個軍,下轄四十一個步兵師和五個騎兵師,每師下轄三個團,取消了原來的旅級編制。另外就是將這十三個軍編成了四個軍團,其中駐奧地利的第一軍團規模最大,擁有五個軍,第二軍團駐波希米亞和加利西亞,第三軍團駐匈牙利,第四軍團駐意大利。

即使繼馬克西米利安大公之後,成爲了帝國海軍總司令,吳維對於帝國高層、外交事務的影響力還是十分有限,還好,他可以通過關係密切的堂叔兼陸軍元帥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影響到帝國戰爭部和陸軍總參謀部的決策。

最主要的是他掌控着海軍。在正式出任海軍總司令之後,吳維就一直在盡力擴充着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要塞警備部隊的規模,爲這場即將到了來德意志內部爭霸戰爭作着準備工作。在奧意法戰爭後,這些年來,他和馬克西米利安大公雞已經將駐紮在的裡雅斯特、波拉和阜姆的三個海軍陸戰旅被擴充成了三個海軍陸戰師,吳維估計在普奧戰爭期間這些部隊很可能要被當做步兵師來使用。

陸戰隊再加上海岸要塞警備部隊,吳維能夠調動的部隊加起來已經達到了七萬五千人,這是一支在戰前雙方都沒怎麼估計到的一支意外的武裝力量。

毛奇的作戰計劃很縝密,唯一就是沒有考慮到普魯士軍事力量少了一條腿,沒有海軍的普魯士幾乎沒有能力抵禦來自於海上的威脅。

在進入1866年之後,俾斯麥主動挑起了改變荷爾斯坦因-石勒蘇益格現狀的決議,意圖將這兩個公國納入普魯士的領土範圍,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了起來。

就在這時,吳維手上的軍事力量又得到了加強——斯科特少將在遠東幫助清國平定了南方的叛亂後,帶着他的僱傭兵團回到了奧地利。這支以瑞士傭兵爲主的部隊大約在遠東的軍事行動中賺取了二百萬塔勒的利潤,在回到了歐洲之後,就直接被維克多大公編入了伊斯特里亞海岸警備部隊……

十三、外貿戰艦六八、貝魯特四、正常與非正常無題六八、聖城(二)四五、前線三九、結束四十、家庭十九、和平的十年三一、馬耳他(一)七三、威悉演習(一)十二、後膛步槍(一)四七、再次遠航三七、調整無題四一、頑強四八、假期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三六、戰棋?(二)三五、超無畏七、辭典八十、德奧戰巡十八、西班牙艦隊六十、造艦問題(二)一、戰爭前夜四十、襲擊艦隊(二)二七、戰爭氣氛八、海洋霸主(一)六七、杜邦(三)四三、聯合力量二七、油田五四、鐵甲船(二)四二、見習中尉無題六七、加利西亞(三)四六、地下工廠(三)十一、多格爾沙洲(二)六八、貝魯特十七、鋼鐵廠五七、內務三三、調令七六、海神之語(二)五九、遠東艦隊(二)四六、布達佩斯01三五、戰棋?(一)二、非洲(二)六八、入侵墨西哥三十、全局戰略六九、埃及戰役(一)五九、造艦問題(一)十八、魂晶二一、皇帝的讓步(求收藏,求推薦)三六、戰棋?(二)六三、反應(一)五九、遠東艦隊(二)無題三九、輕武器五七、內務七、辭典七七、追逐二三、定遠級(二)五三、基希拉海峽之戰(一)十二、多格爾沙洲(三)七四、開啓電力時代九、東方(一)六七、加利西亞(三)五四、鐵甲船(二)六四、鐵水奔流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六五、杜邦(一)十四、造船五五、海殤(三)二五、前無畏六三、反應(一)二十、棚戶區六六、疑惑四六、出發準備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三十、無畏艦五六、東攻西守(一)十八、魂晶十、多格爾沙洲(一)六八、加利西亞(四)三二、整頓三六、戰棋?(二)十一、火炮發展二四、巴爾幹二十、新手任務?!四三、遠東五十、矛盾的焦點六七、聖城(一)六八、入侵墨西哥十四、造船三六、戰棋?(二)十二、西班牙王位四二、見習中尉三九、輕武器六一、比巡洋艦還快十一、多格爾沙洲(二)二一、皇帝的讓步(求收藏,求推薦)
十三、外貿戰艦六八、貝魯特四、正常與非正常無題六八、聖城(二)四五、前線三九、結束四十、家庭十九、和平的十年三一、馬耳他(一)七三、威悉演習(一)十二、後膛步槍(一)四七、再次遠航三七、調整無題四一、頑強四八、假期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三六、戰棋?(二)三五、超無畏七、辭典八十、德奧戰巡十八、西班牙艦隊六十、造艦問題(二)一、戰爭前夜四十、襲擊艦隊(二)二七、戰爭氣氛八、海洋霸主(一)六七、杜邦(三)四三、聯合力量二七、油田五四、鐵甲船(二)四二、見習中尉無題六七、加利西亞(三)四六、地下工廠(三)十一、多格爾沙洲(二)六八、貝魯特十七、鋼鐵廠五七、內務三三、調令七六、海神之語(二)五九、遠東艦隊(二)四六、布達佩斯01三五、戰棋?(一)二、非洲(二)六八、入侵墨西哥三十、全局戰略六九、埃及戰役(一)五九、造艦問題(一)十八、魂晶二一、皇帝的讓步(求收藏,求推薦)三六、戰棋?(二)六三、反應(一)五九、遠東艦隊(二)無題三九、輕武器五七、內務七、辭典七七、追逐二三、定遠級(二)五三、基希拉海峽之戰(一)十二、多格爾沙洲(三)七四、開啓電力時代九、東方(一)六七、加利西亞(三)五四、鐵甲船(二)六四、鐵水奔流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六五、杜邦(一)十四、造船五五、海殤(三)二五、前無畏六三、反應(一)二十、棚戶區六六、疑惑四六、出發準備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三十、無畏艦五六、東攻西守(一)十八、魂晶十、多格爾沙洲(一)六八、加利西亞(四)三二、整頓三六、戰棋?(二)十一、火炮發展二四、巴爾幹二十、新手任務?!四三、遠東五十、矛盾的焦點六七、聖城(一)六八、入侵墨西哥十四、造船三六、戰棋?(二)十二、西班牙王位四二、見習中尉三九、輕武器六一、比巡洋艦還快十一、多格爾沙洲(二)二一、皇帝的讓步(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