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洗塵

62、洗塵

62、洗塵

李姑爺只是進來給大太太請了個安,就退了出去。

這是個很老實的鄉下秀才,雖然穿着打扮,也有大戶人家的樣子,但做派就比不上城裡人大方。

聽着姐妹們的輕聲細語,他白淨的臉膛上就有了汗意,給大太太行了禮也不敢擡頭,在初娘子身邊垂手侍立,就像個小廝。

大太太倒不由好笑起來,就溫言問李意興,“你岳父說了什麼沒有?”

“泰山大人事多,才說了幾句話,前頭就有人來立等着求見。”李意興臉上的汗就連珠一樣地滾了下來,吃吃艾艾、結結巴巴地回答。

三娘子捂住脣無聲地笑起來。

望着初娘子的眼裡,倒是多了些同情。

嫁到這樣上不得檯盤的人家,也難怪公婆寵着,小姑子、小叔子讓着了。

李家和楊家根本是兩個世界,初娘子身份再卑微,嫁到李家,都是天上掉下來的仙女。

初娘子卻好像根本沒看到姐妹們臉上的異樣,含笑注視着李意興,眼中只有溫存。

大太太就吩咐王媽媽,“把大姑爺送到餘容苑好生歇着吧!旅途勞頓,不要累着了。”

李意興如蒙大赦,一邊拿袖子擦拭臉上的汗珠,一邊跟着王媽媽出了堂屋。

大太太就笑着對初娘子解釋,“你父親這陣子忙得不可開交,朝廷里正是風雲詭譎的時候……難免就怠慢了姑爺。”

江南風俗,姑爺上門是當貴客來款待的,家裡沒有男丁,就該有大老爺親自陪着說說話。

不管有什麼理由,大老爺只見了李意興一面就打發他進來請安,是有些怠慢了。

初娘子隨意點了點頭,“都是自家人,娘又何必這麼客氣。”

衆人就又嘮嗑起了家常。

初娘子對三娘子還是那麼和氣,就好像不知道三娘子方纔的失禮。

七娘子看在眼裡,對初娘子的評價就又高了幾分。

不管初娘子是真心不予介意,還是城府深到不願把介意表露出來,她都不是個可以小看的人物。

姐妹之間,出嫁前可能沒有什麼矛盾,出嫁後,比的還不就是自己的夫家?

初娘子出嫁前受盡大太太的寵愛,卻嫁了這麼一戶人家,按理,面對三娘子的輕視,是該有所反彈的。烽&火*中$文@網

能以庶女出身,攻略到如今的幸福生活,這裡頭的確沒有多少僥倖。

在對話裡她就很沉默。

姐妹們談起的多半都是初娘子沒出閣前的往事。

在香雪海里摘梅花,來年釀梅花酒,卻是一多半都酸成了醋。

去太湖泛舟,初娘子帶着姐妹們釣上了十多斤重的大魚,又放回了湖裡……

這些往事裡,沒有七娘子的位置。

初娘子就把七娘子的沉默也看進了眼底。

“七妹現在住在西偏院吧?”她笑問七娘子,“我也曾在那裡住過。”

要拉近兩個陌生人間的距離,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出兩人的共同點。

七娘子微笑着點頭應着初娘子,“是,現在住在西偏院,睡的還是大姐姐當年睡過的牀。”

初娘子就笑了起來,“九哥同五娘子都在那張牀上尿過幾次呢。”

五娘子一下紅了臉,“大姐!都多大了,還惦記着小時候的事。”

衆人說說笑笑,很快就近了午飯時分。

“初娘子跟着我用午飯吧!”大太太興致盎然,小心翼翼地把小囡囡還給了養娘,“鬧了一早上,下午都好生歇着,進了晚上,請二嬸過來,咱們爲初娘子、姑爺洗塵。”

衆姨娘並女兒也就起身告辭,魚貫出了屋子。

還能聽見大太太對初娘子交代,“半下午也去給二嬸請個安,她掛念着你呢!”

七娘子就犯起了嘀咕:二太太和大太太和解的速度,也實在太快了吧?

睡過午覺起來,就有人來送初娘子帶過來的節禮。

新下的大西瓜、又大又黑的楊梅、甜脆的大白櫻桃……都是在這時節稀罕難得的水果。

還有精緻的長命縷、五毒香包、艾虎釵,林林總總,也擺滿了桌面。

來送節禮的姚媽媽沒有急着走,而是帶笑和白露敘起了別情。

“還記得我跟了初娘子出門的時候,你不過是個三等小丫鬟……現在都這麼有體面了!”她帶着笑對七娘子福了福身,“這丫頭粗疏得很,有什麼冒犯的地方,還請您不要見怪。”

七娘子不免有些訝異。

白露就解釋,“姚媽媽是我二嬸母……”

七娘子豁然開朗。烽!火_中!文~網

說起來,姚媽媽既然是初娘子的陪嫁,當年一定也是在正院服侍。

怕和樑媽媽也有一定的交情。

姚媽媽又向七娘子討情,“許久沒見侄女,也很掛念她父母,還請七娘子許她半日的假,我帶着她一塊回姚家探望老人!”

陪嫁去了餘杭,幾年來第一次回楊家,肯定要和親戚聚聚。七娘子當然不會掃興。

“也好,閤家團圓麼!”她就笑着問姚媽媽,“還有哪房的節禮沒送?還是現在就省親去?”

姚媽媽一臉的喜氣,“初娘子也許了我半日的假,若是七娘子沒有別的事,明日下午我來接白露!”

“我這裡能有什麼事——姚媽媽坐。”七娘子笑着讓姚媽媽坐,姚媽媽再四推辭,方纔粘着邊坐到了繡墩上,“上元,還不給姚媽媽上茶?”

姚媽媽就一邊謙讓,一邊留神打量堂屋的佈置。“七娘子比去年長大了好多呢。”

上元就默不吭聲地端上了兩盅涼茶,“姚媽媽用茶。”說完,便束手碎步退了下去。

屋內裝飾典雅,丫鬟舉止有度。

七娘子啜了一口茶,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姚媽媽說些閒話,又問,“大姐姐在堂屋?”

“嗯!”姚媽媽回過神來,“兩母女經年不見,有不少私話。”

七娘子倒也不很訝異。

老牌智囊回來了,大太太肯定有一肚皮的話想和初娘子說。

倒是初娘子,遣了姚媽媽來,一副要借白露傳話的樣子……是什麼用意呢。

按理,自己和初娘子不論是立場還是利益,都沒有什麼衝突的地方。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就是了!

大老爺晚上就帶着大姑爺在外院吃飯,順帶還把九哥帶去做了個小小的陪客。

進了今年,大老爺倒是越發把九哥當小大人看待,也時常讓他到外院,在大老爺的清客、幕僚們身邊閒逛。

女人們就在聚八仙圍坐,大太太與二太太帶了女兒們坐了一桌,大太太嫌姨娘們費事,早早地就都打發回住處去了。

酒過三巡,不免就議論起朝局。烽~火~中~文~網

“現在看來,王家也算脫身得早了。”大太太不免感慨,“怎麼都撈了個虛銜,現在落馬的那幾個大人,連虛銜都沒撈着,更有倒黴的,還被抄了家!”

圍繞着太子出閣的問題,京中已是連番腥風血雨,第一批倒臺的幾戶人家,此時都無比慶幸——至少是保住了身家性命。在如今這白熱化的爭鬥中,出局可就不僅僅是摘帽子那麼簡單了,抄家滅族的危險,那是實實在在的。

衆人都唏噓起來。

都是士大夫,就算素不相識,也有脣亡齒寒的感覺。

“也不知道要鬧到什麼時候!”二太太也很感慨,“現在京裡,沒有誰不是戰戰兢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輪着了自己倒黴。”

大太太乘機教育女兒們,“妻賢夫禍少,這幾家裡就有女眷四處串聯、貪財枉法,才招惹了麻煩上身,這日子還是得安安穩穩的才踏實,萬萬不能吃了碗裡想鍋裡,行得春風望夏雨,指望一步登天……都知道了?”

衆女兒都斂容稱是。

五娘子就關心地問,“也不知道幾個姨姨、舅舅家怎麼樣!”

大太太笑了笑,“這就不是你操心的事了。”

反倒是二太太回答五娘子,“都好着呢,幾家根深蒂固,平時行事也都謹慎,沒有落下什麼把柄!”

五娘子就鬆了一口氣。

初娘子看在眼底,就打趣起了妹妹,“進一次京城,倒成了小大人,也懂得操心了。”

三娘子笑嘻嘻地笑話五娘子,“恐怕是惦記着許家表弟吧!”

五娘子卻很坦然,“家裡兄弟少,我和表哥又投緣,當然會惦記他!”又問,“表哥最近還好嗎?”

大太太目光一閃,看着五娘子的眼神,多了幾許深意,“還好!聽說許家正要上表請封世子,以後鳳佳這孩子的身份就更尊貴了。”

二太太不免笑,“鳳佳這孩子也不容易,前頭幾個兄長雖然是庶出,但都很是能幹,想必今次請封世子,私底下也沒有少費工夫。”

說到許夫人的不容易,大太太雖然面上不說,心底自然有幾分寬慰。

“別人的家事,我們就不要議論了。”她的語氣很寬和。“鳳佳和太子年紀相當,又得到皇后的青眼,請封世子,也是遲早的事。”

大戶人家的女眷聚會,平時也就是這樣東家長、西家短地議論着權貴圈子裡的新動向。

“權家和達家的婚事,聽說又耽擱住了。”二太太就和大太太議論起權家的事,“權家一向低調謹慎,也不知道是嗅到了什麼風聲,事到臨頭,又有反悔的意思……”

“張太太也和我提過!”大太太點了點頭。

孩子們就有些無味——朝堂上的事,與她們的利益息息相關。這種家長裡短、男婚女嫁的瑣事,卻很少能讓她們燃起興趣。

六娘子就拉了七娘子到聚八仙外頭撲蝴蝶。

“聽說權家的二少爺英俊文雅,有魏晉遺風!”她和七娘子咬耳朵,“他來給九哥看病的時候,你見着他沒有?”

“的確生得很不錯。”七娘子就笑着滿足了六娘子的八卦**。“魏晉遺風麼,也有一點吧。”

“和表哥比怎麼樣?”六娘子興致盎然。

可憐這羣豪門女兒,一年到頭見到的男性一隻手都數的過來,七娘子進了正院也有一年多了,也就是見了李家兄弟與封錦、許鳳佳、權仲白寥寥數人罷了,六娘子還要見得更少。

李家兄弟雖然長得周正,和許鳳佳比較,卻要少了幾分吸引力,六娘子拿許鳳佳來比,一時間七娘子倒是很難說什麼。

“表哥比權二少爺小了五歲,沒什麼好比的。”她就隨口搪塞了過去。

“怎麼能這樣說,三歲看老,表哥又不是襁褓裡的娃兒,還能看不出他以後的樣子?”六娘子不以爲然。

七娘子隨口哄她,“等表哥長到十五歲,我再告訴你誰長得更好。”

“好啊好啊。”六娘子很高興,旋即又意會過來,“死丫頭,訛我!”

兩個小姑娘就追逐打鬧起來,銀鈴般的笑聲,低低地盤旋在屋檐下,爲薄紗一樣的暮色,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歡欣。

五娘子坐不住了。“兩個傻丫頭,當着大姐姐的面沒規沒距的……我去捉她們回來!”

說着,自己也下了桌。

初娘子不禁笑出了聲。

“五妹看着倒是沒那麼倔了!”她就和大太太感慨。

大太太也開心起來。“這小半年來,與姐妹們和氣了很多,究竟人大了,那古里古怪的倔脾氣,也收斂了不少。”

初娘子就看了看三娘子。

三娘子的笑裡,帶了三分的不以爲然。

她和四娘子交頭接耳,說得也很熱鬧。

三娘子也到了說親的年紀了……親事多磨,難免看什麼都有些不順眼。又有了酒,就越發藏不住這一份憤世嫉俗了。

她就要說話。

二太太卻又開口問,“大姑爺今年秋闈預備入場吧?”

初娘子連忙笑着回答,“是要去試試身手。”

二太太就點了點頭,若有所思,“若是中榜,來年就要進京趕春闈了……到時候早些動身,到了京城,我們老爺也有不少朋友可以引介一下的。”

二老爺的朋友,自然也都是以翰林院的文臣爲主。

舉子進京備考,最愁的就是無處投卷,有二老爺引介,說不定還能投進主考官的府中,讓未來的座師先看看自己的行卷。

初娘子連忙起身正容謝過了二太太,“多謝二嬸提拔!”

這可不是一般的人情,就算大老爺也有同年、同鄉在京裡,也比不上二老爺人就在京裡來得方便。

二太太就望着初娘子笑了笑,“都是自家人,當然要互相幫襯。”又邀請初娘子,“明日帶了姑爺到隔壁坐坐,也有幾戶餘杭出身的太太、奶奶,可以認識認識。”

朋友當然是不嫌多,只嫌少的。

能和二太太來往的人家,出身都不會太低,在二太太府裡見了初娘子,以後回了餘杭,自然而然就會走動起來。

初娘子就又謝了二太太,“明日必去。”

王媽媽進來給大太太遞了戲單,“家班今日有一半倒是在外頭服侍老爺、姑爺。只湊得齊這幾齣。”

楊家也養了自己的家班,不過平時主要還是款待男客。

大太太就着王媽媽的手打量了幾眼,“就唱個《步步嬌》吧!”

初娘子藉機扶了姚媽媽的手,款款出了堂屋,進了淨房。

從淨房出來,被夜風一撲,初娘子就覺得臉上的熱意消了幾分。

稍稍一點酒意,也被風吹走了。

“二嬸怎麼就這麼殷勤起來。”她似乎是喃喃自語。“往年見了我,都恨不得把我吃了……”

姚媽媽只是笑,沒有應聲。

初娘子又問姚媽媽,“七妹準了你那侄女的假了?”

“哎!”姚媽媽連忙連比帶畫,把七娘子屋裡的擺設、丫鬟們的形容,都描述給初娘子聽。

初娘子越聽,神色就越玄奧。

姚媽媽才說到一半,屋內就傳來了大太太的聲音,“初娘子怎麼不見了?”

初娘子連忙端出笑,帶着姚媽媽快步進了屋子。“離席洗了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