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

春意

第二天早起請過安,大太太就把七娘子留下來陪她說話。

七娘子善解人意,說話又婉轉動聽,這幾年來有什麼事情,大太太自覺不自覺,總是想找七娘子嘮嘮嗑,倒一倒心底的話。

“你父親倒是動了想拉攏李家的心思。”她一長一短地把事情告訴了七娘子。“想着借我們和李家的親事,也把李家拉攏到這門生意裡……倒是真想提拔李文清的意思。”

七娘子當然懂得大太太的話。

區區一個布政使,要和秦家、許家這樣的人家攀關係,並非易事。

大老爺這是存了提拔李大人的心思。

話說回來,俗話說的好,“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廓;惡貫滿盈,附廓省城”。大老爺的全套儀仗都在蘇州,這麼多年來,李文清與其說是江蘇布政使,倒不如說是總督小老婆。

也難爲他兢兢業業,把這個小老婆做得有滋有味,無時無刻不站在大老爺身後,做他最忠心的下屬。

大老爺想要提拔這樣的能吏,這樣的自己人,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這和李家結親,當然就是在楊家現有的三個女兒中選了。

五娘子出身尊貴,要配,也只能配李家的承嗣子大郎。這顯然是不可能了,大郎的孩子今年都會說話了。

也就是六娘子和自己了。

七娘子不期然就想到了多年前在小香雪,幾個姐妹之間的議論。

她一下就有些着慌起來。

自己今年也十三歲了,在大秦,十三歲的女兒家,就有人上門說親了。

只是現放着五娘子都及笄了還沒有說定人家,七娘子總覺得親事離自己還有一段距離。

卻不想今日大太太的一句話,自己的親事,好像就要定下來了一樣……

她就忍不住脫口而出,“可,可女兒不想……”

大太太倒是吃了一驚。

看七娘子滿臉暈紅,吃吃艾艾的樣子,一下還沒有明白過來。

“不想什麼?”

七娘子就吞吞吐吐,“李家家境複雜,庶母多、兄弟多……”

情不自禁,是一臉的不情願。

腦海中就不禁惦記起了桂含春。

雖然對這個少年,七娘子並不怎麼熟悉。

西北更是她永生永世也不想再回去的傷心地……

但真要在李十一郎和桂二郎之間選,她自然是更傾向於桂二郎。

大太太這才明白過來。

不由縱聲大笑。

“倒是忘了告訴你!”

這才原原本本地把李太太換了提親對象的事,告訴給七娘子。

七娘子這才大鬆了一口氣。

不免又不齒李太太的勢利眼。“李太太這個人,真沒意思。”

大太太倒覺得找到了知己,拍了拍大腿,“可不是?行事是一點大家大族的氣象都沒有。”

大戶人家,私底下鬥得再熱鬧,對外這一諾千金的面子,也要維護好。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是再不能出爾反爾的。

和七娘子說話就是這樣好,每句話,都好像說到了大太太的心坎裡。

大太太也就越來越樂意和七娘子說話。

“我想着。”和七娘子商議起來,倒要比和大老爺商議時話更多。“你六姐是姨娘所出,這七姨娘呢,出身又低賤。”

七姨娘是舞姬出身,仔細說起來,是要比良家妾的出身更低一等。

“能得李十一郎爲婿,不能說是委屈了她。正經江蘇布政使的嫡子,舅舅歐陽郎中這幾年又漸漸地起來了,有仕途興旺的意思,自己也爭氣,小小年紀就考上了舉人,將來母族帶挈一把,倒是比大郎、三郎更有出息,也未可知。”

大太太這話倒也在理。

七娘子想到六娘子議論十一郎的那些話,不由自主,點了點頭。

大太太就高興起來。

“按理說,都是偏房庶女,我不能偏心,不過小六從小就乖巧聽話,從來沒有給我惹過麻煩,連你三姐、四姐,都有五萬兩銀子的嫁妝——還是嫁到那樣的人家。我想着,到時候就多給小六三萬兩銀子的嫁妝,八萬兩銀子的妝奩——李家大奶奶、二奶奶的嫁妝加起來,都沒有那麼多!她到李家,也受不了多少氣。沒幾年李十一郎考上進士,外放做官了,家裡的那筆爛帳,又和他們小夫妻有什麼關係?”

大太太描繪的這幅藍圖,的確很吸引人。

七娘子也覺得,這麼一說,李十一郎倒是個不可多得的佳婿了。

“只是,大姐出嫁的時候……”她輕聲提醒大太太。

沁涼的聲線,就好像石上清泉。

九月裡未褪的燥熱,在這樣的聲音下,都減了三分。

“你大姐出嫁的時候,我倒是想多給來着。”大太太嘆了口氣,“夫家就是那點家當,再多給,倒不像話了……他們現在經營生髮得也好,你大姐的性子我們都知道,是不會計較這些的。”

初娘子的確是沒對三娘子、四娘子的嫁妝說上一句話。

說起來,昭明二十一年那場科舉,雖然沒有封錦的名字,但大姑爺倒是順利中了進士,雖在三甲,但運動了一番,又有大老爺的面子照拂,最終就由秦家出面,爲他運作了莆田縣丞。

恐怕這個官位,就要比初娘子該多得的那分嫁妝更值錢了。

對李家來說,錢可以賺,但官位,卻是沒地兒買的。

七娘子也就是提一句初娘子,叫大太太別忘了這個已出嫁的女兒。

見大太太說得在理,也就不再堅持。

“母親思慮得到底是比小七週詳。”還笑着奉承了大太太幾句。

大太太也笑,“這海商的事,不急於一時,我想着,你許家表哥橫豎今年是要在蘇州過年的,到時候把你五姐的親事一定,就和李家透出結親的意思,到了明年這個時候訂了親,也入了股……事兒辦得妥妥的,就可以說你的親事了!”

七娘子心臟都要爲之一頓。

許鳳佳要來蘇州?

來做什麼!

大太太卻沒有在意她的驚容。

本來,像七娘子這樣的小女兒家,說到親事,哪一個不是又驚又喜又羞。

她就自顧自地絮絮叨叨,“這些年來也不是沒有人家上門提親,除了桂家,還有好幾戶親朋好友都看着你是個好的。你放心,到時候娘一定爲你說一門上好的親事……”

七娘子這纔回過神來。

按照大秦的規矩,她不得不起身作勢迴避,“娘打趣小七,小七不說了!”

大太太就拊掌大笑,看七娘子回身逃出了東稍間。

就和立冬感慨,“任她再大人樣,說到這親事,還是和尋常小女兒一般!”

立冬就笑着應和了大太太幾句。

臉上卻分明也透露出了心事。

大太太看了,越發好笑:今年臘月,按例是要放一批丫頭出去配人了。

“分明是秋天,怎麼覺得家裡倒有一股春意襲人!”她又笑着打趣起了立冬。

立冬也一下羞紅了臉,頓足跑出了東稍間。

東稍間裡就傳來了大太太暢快的笑聲。#

七娘子才從正院繞進了百芳園,迎頭就撞上叔霞。

“十二姨娘哪裡去。”她索性頓住腳,笑盈盈地問候叔霞。

叔霞也忙堆出了一臉的笑,“七娘子。”

兩邊對行了禮,手拉手站在路邊說話。

這幾年來,叔霞在大太太手下幫着打點家務,倒是越發有了管家姨娘的精明。

兩廂都在正院出出入入,自然而然,叔霞也就和七娘子熟稔了起來。

說起來,叔霞也不過比七娘子大了五六歲而已,與初娘子的年紀正相當。若是不論身份,兩邊處起來,倒像是姐妹。

“最近正在翻修餘容苑那一側。”叔霞就和七娘子拉家常。“太太說,叫把靠西翼小門外頭的垂陽齋收拾出來,預備着待客用呢。”

大太太這幾年來,在府裡興了不少的事。

翻修餘容苑所在的東翼,簡直就是有錢沒地兒花了:在七娘子看來,餘容苑是毫無翻修的必要。

不過既然是大太太的意思,她也不好多說什麼。

反正楊家家底厚,再怎麼花,也傷不了元氣。

“垂陽齋?娘怎麼又想到了那地兒。”七娘子不免訝異。

垂陽齋本來也是待客用的院子,只是院子裡的兩株垂柳多年來一直半死不活,並不賞心悅目,大老爺嫌不好看,漸漸的也就閒置了。

這下忽然要收拾出來。

是準備款待許鳳佳吧……

“七娘子不知道,就前兩年起,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那兩株垂柳就又長好了,都說是府裡的地氣旺盛了起來。”叔霞眉眼間倒有幾絲喜氣。

古人是最信這些神神怪怪、吉凶預兆的。

府裡的樹木長勢旺盛,草木潤澤,就說明府中主人氣運正旺。

七娘子就沉眸隨意附和了幾句。

叔霞倒是沒看出七娘子的心事。

又說了幾句話,就神秘兮兮和七娘子透露了內幕消息,“聽說是要款待表少爺……就是平國公世子許少爺!”

提到許鳳佳,叔霞眉宇間就帶上了一絲曖昧,一絲打趣,笑吟吟地看着七娘子,好像兩個人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秘密。

七娘子就想到了許鳳佳的左手刀法。

一時之間,真是心浮氣躁。

隨意應酬了叔霞幾句,也就分了手,“還要回去做師父佈置下來的功課……”

這幾年來,女兒們文化課是不上了,下午的繡花課,卻是一直都沒有落下。

就是最荒疏的七娘子,繡出的花兒,也都有模有樣了。

兩人就在園門附近分了手。

七娘子就從浣紗塢前的小竹橋過了溪,順着細細碎碎的青石小徑,經過改名答春風的輕紅閣,又轉了幾個彎,繞過月來館,和穀雨說了幾句話,這才轉過屏風也似的太湖石,左右拐了幾道太湖石屏障,眼前就是一亮:玉雨軒到了。

當時選玉雨軒,就是貪圖它的幽靜。院落外頭,又種了二十多株梨樹,也算是個小小的林子了。

園子裡四個角落,東北角是長青樓,那是姨娘住的地方,女兒家住,嫌素了。西南角是萬花流落的池子,西北角的七里香又是三娘子、四娘子的住處。

也就是東南角的玉雨軒,又幽靜,又靠近浣紗塢、月來館,曲曲折折走上幾步,就有了人氣。東南角上還有個小門可以拐到衣錦坊裡,平時下人出出入入,也方便。

這是個一進的小院落,不過是當院三間的堂屋,小小巧巧,一排倒座南房住了幾個丫鬟並媽媽,再有個兩進的東廂房,就沒有別的建築了。

五娘子來了幾次,就嫌小,“別的都好,我當時也想選來着,就是太小,東西都不夠放。”

七娘子只是笑,“要是色色都齊全,也輪不到我不是?五姐早就捷足先登了。”

五娘子就作勢要撕七娘子的嘴。

又罰她,“去曹嫂子那裡賒一席上好的席面來,請我和六妹吃酒!”

自從三娘子、四娘子出嫁,姨娘們搬走,七娘子和九哥進了百芳園,幾姐弟就像是《金玉兒女傳》裡的少爺小姐一樣,時常互相做東,雖不曾吟詩作賦,卻也是打得雙陸、蕩得鞦韆,人雖少了些,但勝在彼此和睦。

進了園子,大太太的管教不那麼嚴格了,五娘子也經常在玉雨軒歇下,一併七娘子到了冬日,也常常到小香雪賞梅……這幾年來,七娘子着實是很過了些舒心的日子。

才轉過太湖石屏障,就看到幾個丫鬟在梨林裡來回穿梭,手裡都捧了各色器皿,裝了滿滿的白梨。

七娘子眼睛頓時一亮。

“不是說過上半個月再採?”她就加快了腳步,高聲問。

立夏正好挽着一籃子大白梨出了林子,聽七娘子的說話,就笑,“已是有梨子掉下來了,中元嘴饞,洗了洗也就生吃,說是脆甜脆甜的,再不採,怕反倒軟了。”

七娘子就忙張羅,“也不要都採光了,娘牙口不好,愛吃軟梨子。一棵留幾個,半個月後再採。”

白露笑盈盈地在林間應了是。

七娘子倒有些坐不住,進屋解了裙子,就要往外跑,“我也採幾個玩玩!”

就和丫鬟們一起採了半日的梨子,得了幾大筐又甜又脆的大白梨。

“今年梨子倒是盛產,看來這梨樹也分荒年、盛年。”七娘子一邊吃飯一邊還和立夏議論,“吃過飯你挑出上好的,給各處都送一送,九哥愛吃大白梨,多送些過去,我們自己就留夠十多斤,足夠吃的了。”

吃過午飯,睡了覺起來,就看到屋內多了個粉彩小盅。

立夏一邊打水給七娘子洗臉,一邊交代,“奴婢送了大白梨到小香雪,正趕上六娘子午睡起來,是她給的,說是她精心淘的胭脂膏,自己也就得了半盅,一併都送給七娘子。”

七娘子神色一動,“哦?”

“六娘子還說,謝謝七娘子體貼她。”立夏的聲音漸漸地輕了起來。“知道七姨娘這幾個月病了,用錢的地兒多……”

七娘子笑了笑,“姐妹之間,客氣什麼。”

立夏就輕快地附和,“奴婢也是這麼回六娘子的,姐妹之間,就該互相扶持,相機多說幾句話的事,算不上人情……”

那麼這一回讓大家看看她的閨閣生活哈哈哈哈。

天氣熱的要命還要外出的小香你傷不起啊?

打滾求個作收吧